?

網絡背景下保障青少年發展權的策略研究

2022-12-06 23:12王建藝馬國棟
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 2022年1期
關鍵詞:白名單屏蔽

◆王建藝 馬國棟

網絡背景下保障青少年發展權的策略研究

◆王建藝 馬國棟通訊作者

(寧夏醫科大學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 寧夏 750001)

近幾年,青少年的發展條件得到了質的提升,國家教育資源也不斷向偏遠、貧困地區上傾斜,但在青少年全面發展的均衡性、公平性上仍存在不足,不同地區、家庭、學校所能提供的教育資源、水平之間存在偏差。網絡帶來的不受時間、地域的限制的豐富信息資源緩解了這個問題,但網絡在推進青少年全面發展的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且缺乏專業性、高質量的學習、發展平臺和資源,便捷的獲取途徑還可能造成青少年的思維惰性,阻礙自我思考能力的發展,青少年的發展權益在網絡環境下并沒有得到充分的保障。少年強則國強,應充分利用好網絡的優勢,促進青少年的全面發展。

青少年;網絡;發展權;保障

義務教育的有效保障提升了脫貧攻堅的質量,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傳統的發展教育模式不再能滿足青少年的發展需求,在現實生活中,青少年的發展權益存在不公平實現的情況,其中地區、家庭、學校的差異性等帶來的起點的不平等是主要原因[1]。在“十四五”規劃與青年發展專家研討會中,有專家指出要特別關注在網絡社會、信息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如何立足新的社會形態和社會背景,幫助青年更好地實現自身發展。青少年作為祖國的未來,是否擁有良好的環境來發展自身,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尤其重要,因此國家、社會、學校、家庭應共同重視青少年的發展問題,提供發展平臺和機會,凈化網絡環境,為青少年的全面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1 網絡帶來的發展機遇

網絡空間實現了知識交流的無中心化,使得青少年接觸文化、娛樂的途徑多元化,使用網絡進行學習成為當代青少年的常態,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2013年中國青少年上網行為調查報告》顯示青少年總體中有80.5%通過網絡獲取信息,超過網民總體1.2%[2]。網絡平臺的不斷涌現給了青少年展現自己的機會,接觸到更多課外感興趣的領域,學習不再局限于書本知識,拓寬了視野、提升了生活能力,網絡帶來的虛擬交友網絡可以促進學生得到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緩解地區、城鄉、家庭之間教育資源和水平的差異性。網絡空間也打破了現實交友在空間、身份、層級上的壁壘,網絡的隱私性使得青少年可以放松地去與他人交流,滿足其情感需求,對青少年的現實交往起到補充和輔助作用[3]。

2 存在的問題

(1)網絡教育資源不足

近幾年,尤其在疫情期間,線上教育行業不斷興起,除基礎教育外,棋類、攝影、編程等都可以在網上進行學習。網絡的出現提供了新的閱讀方式——讀屏,相對紙質圖書更加便捷,不受空間制約,資源豐富且形式多樣,有聲讀書更是滿足了特殊群體的需求[4]。但缺乏高質量、正規的官方教育平臺,很多教育平臺并沒有質量的保證,部分教育平臺為了拉攏吸納學生,將普通教師甚至“假老師”包裝成金牌教師,不僅沒有教學效果還誤人子弟,更有甚者假借正規機構名義,實則偽造招生網站或報名點騙取報名費用。此外,諸如“火星搜題”、“題拍一拍”等軟件,可以通過拍照直接獲取習題答案,不利于學生主動思考問題,反而使之沉迷應付作業。

(2)網絡主體責任感低,網絡環境復雜

一方面網絡平臺給予了青少年展現自己特長、創意和發表自己觀點等的機會,但部分青少年主體卻存在招致謾罵、騷擾、人肉等網絡欺凌行為;另一方面,青少年自控力和自我辨別能力較差,外部網絡環境存在許多安全隱患,釣魚網站、危險游戲、虛假信息,以及近幾年流行的交友軟件等存在虛假、低質量交往情況,對青少年的心理發展帶來消極影響。其次在“泛娛樂化”“網紅經濟”等的影響下,部分青少年的價值觀受到影響產生傾斜,2016年騰訊發布的《QQ大數據微報告:95后抖屏擇業觀大起底》顯示,七成人想嘗試創業,熱衷于成為網紅、段子手、電子競技高手;2020年上海青春在線青少年公共服務中心發布的《上海00后畫像報告》中,電競明星在“夢想成為什么樣的人”的排行榜中位列第五。青少年的思想道德還未構建成完整體系,長期接觸違背我國主流意識的信息會導致青少年群體的低質量發展。

此外,部分群眾在網絡上釋放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壓力,言論偏激、消極,給青年人灌輸“毒雞湯”,言論舉止影響青少年價值觀的塑造,例如近幾年流行的“喪文化”,畸形的“飯圈文化,以及最近不少人陷入的“容貌焦慮”,從眾心理、好奇心以及集體融入感使得青少年認同這些觀點并在其圈子里二次傳播,對青少年的價值觀塑造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慣性效應使得青少年將其在網絡上的思維和行為帶入到現實生活中,不利于青少年的積極發展。更有甚者視網絡為“法外之地”,為了自身利益打擦邊球,傳播黃賭毒信息,嚴重影響青少年的健康發展。

(3)學校和家庭教育的缺失

目前多數家長仍是“談網色變”,對于青少年使用網絡仍僅僅采用強硬干預、限制時長的方式來進行管控,另一部分則放任不管。雖然國家網信辦要求部分平臺推出“青少年模式”,但由于其自選性,很多青少年會忽略此模式或利用長輩的賬號注冊以避免限制。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是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認為網絡只會帶來消極影響,不能正確利用網絡發展優勢;二是部分家庭心有余而力不足,沒有時間管理或本身也不具備充分合理利用網絡資源的能力。

國內的青少年發展核心素養框架中沒有明確提出網絡素養教育,但網絡素養是其中很關鍵的一部分,青少年自身作為網絡主體,是將來的網絡文明引導者、環境治理者,對網絡大環境的構建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影響到未來的青少年所處的網絡世界。而在國外,網絡素養已進入統一課程,并引入語言文學的教學當中[5]。

表1 主要國家的做法

國家主要目的主要做法 美國培養學生批判接受、媒體剖析、自我表述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開設網絡素養教育課程,開展講座,制定信息素養課程 加拿大培養學生具備批判思維并具備正確利用媒介的能力,注重自主意識的培養將網絡素養教育作為必修課并分階段處理,學科交叉并和社會、家庭共同教育 新加坡培養學生辨識和思考能力,激發學生行動能力政府監管和服務外包融合,一則教導尊重,二則教導對自身網絡行為負責 英國熟知互聯網內涵,能夠活化與運用網絡,培養批判性思維并能實踐與反思除學科交叉外,與當地風俗、生活、游戲等新型媒介融合,并注重對教師的培養 中國熟知計算機的功能,培育學生自我約束能力,遵守文明上網公約開展信息素養教育,但網絡素養教育并沒有形成統一的課程體系

3 對策

(1)開設網絡教育平臺,堅持正確輿論導向

積極開發網絡文化產品和服務,打造免費網絡圖書館,建立專業青少年學習平臺,邀請各個學科名師錄制視頻,講授課程,提供官方優質資源,同時傳授自身的授課經驗和技巧供各位老師參考;開設同齡人學習交流渠道,供同齡人之間解惑答疑、幫扶學習,緩解部分青少年不敢或不愿去咨詢老師的處境;成立興趣愛好欄目,興趣愛好相同者之間可互相指導、交流、幫扶,給予想學習技能卻缺乏資源的青少年一個學習機會,滿足青少年多樣的網絡文化需求,使他們更好地發展個性化;創建并宣傳高質量的公眾號、論壇等,傳揚主流價值觀,建立專門的針對青少年感興趣的典型輿情事件做出評價的公眾號或視頻號,在輿情出現的時候及時對事件做出理性的分析和回應,培養青少年多角度、獨立的分析問題的能力,塑造正確的價值觀[6];支持和扶持一些弘揚先進文化,為青少年提供高質量內容和服務的社會網站并積極宣傳,共同縮小教育資源間的差異。最后開設意見平臺,調動青少年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鼓勵青少年自身參與到更好地維護和實現自己的發展權益的工作中來,使他們成為網絡發展建設的積極力量。

(2)創新完善學校教育體系

首先推動將網絡素養教育納入基礎教育體系,創新教學方式,針對網絡帶來的不同問題開展主體研究,和學生一起討論、研究。網絡帶來的碎片化閱讀使得青少年閱讀時間和內容碎片化,從而影響青少年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學習適應能力,因此學校應開設網絡信息素養教育相關課程,取碎片化閱讀的優勢來幫助教學,指導青少年正確利用碎片化閱讀方式來獲取信息,對信息進行深入思考和總結整理,提升信息處理能力[7]。其次,青少年作為網絡信息的受眾的同時也承擔著傳播者的角色,其本身也要做到謹言慎行,學校應培養學生的網絡責任意識,否則在網絡世界的不妥行為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在現實生活中的言行舉止進而影響自身發展。同時要提升青少年的法律援助能力,國家應聯合學校及時發現青少年群體在網絡使用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各地政府聯合學校建立網絡輿情監督系統,捕捉可能影響青少年發展的觀點和問題,做到提前預防、及時解決。最后,教師作為培養者,也應提升自身的網絡素養,學校應對教師定期開展網絡素養培訓和法律培訓工作,將網絡教育與校園教育融合起來,有能力的學??梢悦嫦蚣议L開展講座,培育家長對于教育孩子網絡素養的意識和能力。

(3)家庭提升引導能力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提高一個人的獨立思想能力,一味地限制和阻撓青少年使用網絡可能會適得其反。堵不如疏,首先可利用網絡實時新聞,培養青少年理性去分析和看待社會問題,培養批判性思維,尊重他們的獨立意識,引導他們自主的思考、選擇,保持積極樂觀的社會心態;其次提升網絡使用的質量,幫助孩子鑒別網絡內容的優劣,更好地管理時間,規避風險。同時家長作為監護人,具備一定的網絡素養是監督和引領青少年合理使用網絡的前提,自身應做到合理使用網絡,多利用互聯網和青少年開展有趣的家庭活動;學習基礎的網絡操控技術,通過關鍵詞屏蔽、白名單、黑名單結合設置網絡權限,合理控制青少年上網內容。

(4)網絡主體提升社會責任感

盡管國家規定部分平臺推出青少年模式,但由于其可選擇性,青少年依然可以接觸到不良信息,還青少年一個清朗的網絡發展空間是每一個網絡主體的責任,由于信息技術飛速發展與法規制定的滯后性之間的矛盾,單靠法律法規是很難做到疏而不漏的。網絡主體應增強自律,再發布自身的觀點,尤其是具備一定影響力的主體,應三思而后行,影響力越大承擔的社會責任越大[8],自覺限制自身行為,實事求是地發表言論;互聯網企業要增強社會責任意識,教育平臺在招募時要加強對教師的資格認證,自覺凈化網絡教育的環境,堅持為學生服務的初心,娛樂平臺要自覺自主建立長效的監督機制,嚴格規范審核機制,加強對作品的審核,提升內容發布門檻,提高把關人的職業素養,抵御腐朽網絡文化的滲透,堅決抵制“帶節奏”的無良營銷號[9]。有能力的平臺可以跳過“青少年模式”選擇階段,自動對未成年開啟“青少年模式”,斷絕他們接觸到低俗信息和非主流價值觀。

(5)完善法律法規,加大治理力度

我國近幾年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來整頓網絡環境,保護青少年網絡權益,但仍存在立法層次低、實際操作性低、部分條例表述模糊等問題,且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缺乏專門法律,大多是條例和規章。應加快制定相關法律法規,保證青少年的網絡問題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應禁止教育相關平臺出現低俗廣告和游戲廣告;規定各軟件開發商做好網絡防沉迷工作,以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觀、正能量為主旋律;相關部門加大整頓力度,整治網絡教育風氣,嚴禁教育平臺過度包裝吸引消費者;細化互聯網文化相關法律法規,整治網上文化娛樂亂象問題,嚴厲打擊各種以吸引眼球、追求流量為目的的違法違規和違背社會公序良俗原則的網絡行為;建議規定目前的交友軟件進行分年齡段處理,降低低齡者被騙的風險,嚴格進行實名制審查,加強隱私保護功能。最后信息紕漏可能會給青少年帶來不可估量的傷害,因此為了青少年群體更安全地使用網絡,應完善《網絡隱私保護法》、《網絡安全法》等相關法律,保護好青少年的網絡個人隱私。

[1]張良馴. 青年發展權的含義、特性及其有效實現[J]. 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9,38(03):14-22.

[2]《2013年中國青少年上網行為調查報告》[DB/OL].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qsnbg/201406/t20140611_47215.htm.

[3]曲垠姣,楊峰. 青年融入網絡群體的交往效能研究[J].中國青年研究,2021(03):96-102

[4]冀國民. 網絡發展及其對青少年影響的調查[J]. 科教導刊(中旬刊),2018(01):191-192.

[5]蘇文華,江舟. 筑牢網絡保護“防火墻”——修訂版未成年人保護法“網絡保護”專章解讀[J]. 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1(06):79-80.

[6]楊麗,胡泊. 當代青少年網絡輿情引導機制探究[J]. 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20,30(06):1-4.

[7]馮學民,王珍. 碎片化閱讀對大學生學習能力的影響及對策——以河北北方學院為例[J]. 河北北方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6(05):63-65+116.

[8]朱巍. 新時代網絡平臺的主體責任[J]. 網絡傳播,2018(07):46-47.

[9]胡永祺. 加強媒體社會責任感,對泛娛樂化之風有效治理[J]. 傳播與版權,2019(11):170-171.

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YXW2017018)

猜你喜歡
白名單屏蔽
把生活調成“屏蔽模式”
屏蔽泵用屏蔽套穩定性分析
核電廠儀控系統安全防護策略研究及應用
UAC提示太煩 教你做個白名單
朋友圈被屏蔽,十二星座怎么看
互移“白名單”之后,韓日各損多少
2019年“移動互聯網應用自律白名單”出爐
如何屏蔽
鋼板組裝式屏蔽體的關鍵技術淺析
屏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