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枝茯苓丸合小柴胡湯化裁治療慢性盆腔炎后遺癥瘀熱內結型療效觀察

2022-12-13 07:15周如蘭
實用中醫藥雜志 2022年10期
關鍵詞:熱內小柴胡后遺癥

周如蘭

(河南省鄭州市金水區總醫院婦產科,河南 鄭州 450040)

盆腔炎性疾病未及時治療可發展為慢性炎癥,盆腔炎性粘連、充血等導致慢性盆腔炎后遺癥發生。近年來,慢性盆腔炎發病率逐年上升,盆腔痛、炎性疾病等反復發作可引起輸卵管積水、卵巢囊腫甚至不孕的發生[1]。慢性盆腔炎后遺癥屬中醫“腹痛”等范疇,病理機制主要為濕熱內侵、氣血阻滯等導致瘀熱內結胞宮,需予以清熱除濕、利濕消炎、化瘀、活血止痛為主[2]。本研究用桂枝茯苓丸合小柴胡湯化裁治療瘀熱內結型慢性盆腔炎后遺癥療效較好,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共75例,均為2019年5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瘀熱內結型慢性盆腔炎后遺癥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37例和研究組38例。對照組年齡22~42歲,平均(34.26±0.36)歲;病程4個月~3年,平均(1.38±0.26)年;臨床癥狀積分10~25分,平均(19.20±1.41)分;局部體征積分6~16分,平均(11.42±1.03)分。研究組年齡23~44歲,平均(35.62±0.57)歲;病程3個月~3年,平均(1.35±0.31)年;臨床癥狀積分8~26分,平均(18.96±2.32)分;局部體征積分6~18分,平均(12.03±1.25)分。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經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知情且簽署知情同意書。

西醫診斷標準:符合《婦產科學》[3]中慢性盆腔炎后遺癥診斷標準:①婦科手術史、流產史等,下腹隱痛、刺痛、墜脹等癥狀反復出現;②檢測子宮頸相關附件,婦科檢查顯示子宮壓痛、活動受限,附件增粗/包塊,表現為局部壓痛感;③通過B超檢測顯示盆腔存在積液且附件增粗/包塊。

中醫診斷標準[4]:主癥:①下腹痛處固定(脹痛、刺痛感);②帶下量多、呈黃色、濃稠、氣味刺鼻。次癥:①小便呈黃色、大便干燥;②精神萎靡、氣虛乏力;③面色暗沉、舌質暗紅、舌苔黃/白膩,舌邊附有齒??;④脈細弦澀/滑。符合主癥、次癥1項或以上者,均可診斷為瘀熱內結型慢性盆腔炎后遺癥。

納入標準:①近3個月未服用止痛藥、中醫藥治療;②無血液系統疾病史;③體內組織無器質性病變。

排除標準:①合并自身免疫性疾??;②認知功能障礙;③急性出血感染期;④合并腸道疾??;⑤合并其他盆腔疾病。

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小柴胡湯治療。藥用柴胡24g,黃芩9g,人參9g,炙甘草9g,半夏9g,生姜9g,大棗4個。若腰部腹痛感增加、痛經、盆腔包塊加茯苓10g,陳皮6g,牡丹皮10g,桂枝10g;若盆腔疼痛感增加、白帶增多加蒲公英30g,芡實10g;腰骶酸痛加桑寄生15g,杜仲15g。日1劑,日2次。1個月為一療程,連續治療3個月。

研究組加用桂枝茯苓丸(北京亞東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153030)1.8g,日2次。1個月為一療程,連續治療3個月。

3 觀察指標

中醫癥狀積分[4]:帶下量多、月經不調、肢體困倦積分,根據嚴重程度計分,無(0分)、輕(2分)、中(4分)、重(6分),治療前、后均進行評分。

局部體征積分[5]:子宮壓痛、活動度,附件是否增粗、有無壓痛感,觸及附件包塊,宮頸舉痛,根據嚴重程度計分,無(0分)、輕(2分)、中(4分)、重(6分)。

用SA-6000型全自動血流變測試儀(上海三崴醫療設備有限公司)檢測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漿黏度、紅細胞壓積、血沉。分別抽取治療前后空腹靜脈血5mL,3500r/min離心10min(半徑8cm),提取血清,置于-80℃冰箱保存。ELISA法檢測白細胞介素2(IL-2)、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C反應蛋白(CRP)、血紅素氧和酶-1(HO-1)水平,IL-2、GM-CSF檢測試劑盒購自上海酶聯生物,CRP、HO-1檢測試劑盒購自北京中杉金橋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用速率散射比濁法檢測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單向免疫擴散法檢測血清補體C3、C4水平?;瘜W比色法檢測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總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檢測試劑盒購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不良反應情況:頭暈、口干、皮疹等。

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4 療效標準[6]

下腹疼痛、肛門墜脹等癥狀消失、婦科檢查、B超檢查顯示附件正常,不存在盆腔積液為痊愈。主要癥狀明顯改善,子宮附件疼痛感明顯緩解,附件包塊減小且盆腔積液減少為好轉。主要癥狀未得到改善甚至加重,子宮附件疼痛感未緩解,附件包塊增大且盆腔積液增多為無效。

5 治療結果

對照組痊愈9例,好轉11例,無效17例;研究組痊愈28例,好轉7例,無效3例。研究組總有效率92.11%,對照組54.0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3.880,P<0.001)。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癥狀積分、局部體征積分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癥狀積分、局部體征積分比較 (分,±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癥狀積分、局部體征積分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時間 組別 例 中醫癥狀積分 局部體征積分帶下量多 月經不調 肢體困倦治療前研究組 38 4.82±0.61 4.16±0.38 4.08±0.36 12.88±2.29對照組 37 4.73±0.57 4.11±0.41 4.13±0.55 12.03±3.04 t 0.660 0.548 0.467 1.370 P 0.512 0.585 0.642 0.175治療后研究組 38 1.65±0.22* 1.34±0.24* 1.44±0.25* 2.45±0.21*對照組 37 2.41±0.30* 1.65±0.35* 1.71±0.37* 4.65±0.55*t 12.535 P<0.001 <0.001 <0.001 <0.001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時間 組別 例 高切全血黏度(mps·s)低切全血黏度(mps·s) 血漿黏度(mps·s) 紅細胞壓積(%) 血沉(mm/h)治療前研究組 38 5.45±0.51 10.15±1.12 1.85±0.31 46.58±5.56 20.16±2.72對照組 37 5.51±0.63 10.38±1.15 1.80±0.24 44.75±7.58 19.43±2.47 t 0.454 0.876 0.780 1.195 1.216 P 0.651 0.383 0.438 0.236 0.228治療后研究組 38 4.03±0.32* 8.46±0.81* 1.12±0.13* 38.52±2.84* 13.02±1.14*對照組 37 4.52±0.44* 9.16±1.05* 1.45±0.16* 40.11±3.37* 15.17±1.43*t 5.526 3.238 9.815 2.212 7.210 P<0.001 0.002 <0.001 0.030 <0.001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時間 組別 例 IL-2(ρ/ng·L) GM-CSF(pg/mL) CRP(mg/L) HO-1(ng/L)治療前研究組 38 144.48±28.16 29.31±6.77 33.15±8.05 755.68±51.82對照組 37 140.46±26.82 31.17±8.39 31.47±7.49 743.16±47.72 t 0.633 1.058 0.935 1.088 P 0.529 0.294 0.353 0.280治療后研究組 38 106.20±18.72* 13.22±1.41* 3.12±0.13* 204.16±28.15*對照組 37 117.43±20.14* 19.95±1.65* 6.73±0.51* 313.27±34.42*t 2.502 19.007 42.254 14.968 P 0.015 <0.001 <0.001 <0.001

兩組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指標比較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指標比較 (g/L,±s)

表4 兩組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指標比較 (g/L,±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時間 組別 例 IgG IgM IgA C3 C4治療前研究組 38 12.23±2.04 2.06±0.38 2.13±0.31 0.66±0.08 0.40±0.03對照組 37 12.17±3.05 2.01±0.47 2.09±0.46 0.64±0.06 0.38±0.07 t 0.100 0.507 0.443 1.222 1.616 P 0.920 0.614 0.659 0.226 0.111治療后研究組 38 6.47±1.15* 1.42±0.27* 1.36±0.12* 0.96±0.16* 0.88±0.08*對照組 37 8.02±1.67* 1.71±0.38* 1.66±0.14* 0.71±0.10* 0.57±0.04*t 4.692 3.818 9.973 8.089 19.185 P<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兩組治療前后氧化應激指標比較見表5。

表5 兩組治療前后氧化應激指標比較 (±s)

表5 兩組治療前后氧化應激指標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時間 組別 例 SOD(U/L) MDA(μmol/L)T-Aoc(U/mg)治療前研究組 38 56.84±8.95 9.41±1.13 0.93±0.11對照組 37 55.43±10.47 9.43±1.20 0.94±0.12 t 0.628 0.074 0.376 P 0.532 0.941 0.708治療后 研究組 38 96.74±15.25* 4.17±0.39* 1.88±0.26*對照組 37 77.15±12.72* 6.20±0.76* 1.50±0.15*t 6.033 14.610 7.725 P<0.001 <0.001 <0.001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對照組頭暈1例、口干1例、嘔吐1例,皮疹1例;研究組頭暈1例、口干1例。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5.26%,對照組10.81%,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211,P=0.646)。

6 討 論

慢性盆腔炎后遺癥臨床表現為下腹墜脹、腰骶部酸痛,瘀熱內結、正氣損傷、血行不暢是其主要病機,濕熱瘀邪、膠結難解、氣血受阻導致其反復發作。辨證論治可提高機體免疫力,并可降低復發率[7]。

柴胡有助于散邪透表、透邪外出,使寒熱邪氣得以外宣;黃芩不僅具有除熱清里功效,還具內徹邪氣的作用;人參、炙甘草可益氣扶正、有利于祛邪;半夏具抗炎、抗菌等作用;生姜、大棗有祛濕健脾、消痞散結、補血活血之功;蒲公英、茯苓、桂枝等可加強抗炎作用,并有助于溫通血脈、清熱利濕、緩解腹部疼痛;諸藥合用,共奏化瘀散結、活血化瘀、健脾益氣、和解少陽之功[8]。桂枝茯苓丸方中桂枝善溫經通脈、散寒解表、以行瘀滯、溫經補陽,為君藥;芍藥可養血柔肝、緩解疼痛、止痛化瘀,為臣藥;茯苓可健脾燥濕,為使藥;桃仁、丹皮具活血化瘀之效,為佐藥。藥理研究認為桂枝茯苓丸主要成分具有抗炎、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等作用,并可減緩慢性盆腔炎發展進程[9]。研究結果顯示,桂枝茯苓丸合小柴胡湯化裁治療可明顯提高瘀熱內結型慢性盆腔炎后遺癥治療效果,降低中醫癥狀積分、局部體征積分,改善瘀血狀態,提示二者聯合治療療效顯著。

IL-2可調節機體免疫,GM-CSF是由多種組織、細胞產生,可促進炎癥反應發生從而在盆腔炎發生、發展中發揮作用,CRP、HO-1是常用炎性標志物,可通過調節炎癥機制而促進細胞凋亡、氧化應激誘發盆腔炎[10-11]。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IL-2、GMCSF、CRP、HO-1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提示桂枝茯苓丸、小柴胡湯可減輕療瘀熱內結型慢性盆腔炎后遺癥患者炎癥狀態。二者可能通過調節機體炎性反應而發揮抗炎作用,炎癥程度減輕時可能抑制細胞凋亡、氧化應激反應,進而減緩盆腔炎性疾病進展。

慢性盆腔炎存在免疫功能障礙,IgG、IgM、IgA、C3、C4水平異常與盆腔炎惡性進展密切相關[12]。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IgG、IgM、IgA水平低于對照組,C3、C4水平高于對照組,提示桂枝茯苓丸、小柴胡湯化裁治療法可恢復免疫功能指標,改善瘀熱內結型慢性盆腔炎后遺癥免疫功能?,F代醫學認為慢性盆腔炎后遺癥病理機制主要為氧化應激損傷,SOD可清除氧自由基,其水平升高表示機體抗氧化能力增強,MDA屬于脂質過氧化物酶,氧化應激發生時可產生大量MDA進而加重氧化損傷[13]。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SOD活性、T-Aoc水平高于對照組,MDA水平低于對照組,提示桂枝茯苓丸合小柴胡湯可抑制氧化應激從而達到治療目的。桂枝茯苓丸、小柴胡湯具清除氧自由基能力,可通過增強SOD活性、T-Aoc水平及減少脂質過氧化物堆積而增強機體抗氧化能力,進一步減輕炎癥損傷。研究發現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提示桂枝茯苓丸合小柴胡湯治療后不會增加不良反應發生風險。

綜上所述,桂枝茯苓丸合小柴胡湯化裁治療慢性盆腔炎后遺癥瘀熱內結型效果較好,安全性高。

猜你喜歡
熱內小柴胡后遺癥
無解的圈套
春天的“后遺癥”
小柴胡湯加減治療膽囊術后綜合征的效果研究
你有沒有網絡消遣的后遺癥
鏡像人生
“階級叛逃者”(transfuge de classe)或“渴求叛逃的人”
28天肌力恢復,告別夏日肌膚后遺癥
腦便后遺癥應如何調治
論讓—皮埃爾·熱內前期電影中的父權隱喻
從經方小柴胡湯談跟師孫光榮教授心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