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祥林嫂稱謂感知其人物形象

2022-12-16 04:37王佳妮
名家名作 2022年18期
關鍵詞:遺孀魯四女工

王佳妮

人的稱謂是約定俗成的稱呼。通過稱謂,不僅能夠區分人的性別,而且能對人的社會地位以及對他人的印象等加以反映。自古以來,人的稱謂就是社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同一個人往往有著多個稱謂。面對不同的人或者在不同的情況下,同一個人的稱謂通常會有變化。對魯迅短篇小說《祝?!分械南榱稚┻@一人物的不同稱謂進行分析,能更加深入地理解祥林嫂這一人物形象。

一、祥林嫂

“祥林嫂”是祥林嫂在社會中被其他人廣泛稱呼的主要稱謂,不管是作者,還是作者身邊的其他人,大多將祥林嫂稱為“祥林嫂”。實際上從現代社會來看,一個人在社會上被廣泛稱呼的稱謂應當是其名字,而“祥林嫂”這個稱謂明顯不是名字。對“祥林嫂”這一稱謂進行深入剖析,能夠從多個層面反映祥林嫂這一人物的形象特征。

首先,“祥林嫂”這個稱謂反映了封建社會背景下女性的卑微地位。在嫁到夫家后,祥林嫂便失去了她的姓名,而是變成了她丈夫或者丈夫家的附庸品,社會上的其他人不再稱呼她原本的姓名,只是將其稱作“祥林嫂”。這意味著不管祥林嫂原本姓甚名誰,人們都不在意,只在意她結婚后丈夫是誰。由此可見,“祥林嫂”這一稱謂實際上反映了當時社會女性地位的低下和卑微,使得女性在封建社會的大環境下逐漸喪失自我而成為男性的附庸品。即便是祥林嫂自身,也完全認同這一稱謂,可見封建社會中女性不僅地位卑微,而且思想也較為封建、陳舊。

其次,“祥林嫂”這個稱謂反映了被壓抑的女性意志。在祥林嫂嫁人之后,她原本的姓名就不再重要。沒有人愿意再稱呼她原本的姓名,而是以“祥林嫂”這一稱謂代替她的姓名。即便她的丈夫去世之后,祥林嫂也沒能以自身的姓名在社會上立足,依舊頂著“祥林嫂”這個稱謂。即便丈夫已經去世,女性的自由意志依舊無法得到體現。人們將祥林嫂視作“祥林的遺孀”,依舊沒人在意她原本的姓名。當衛老婆子帶祥林嫂到魯四老爺家做工時,也只是將她稱作“祥林嫂”,并沒有問她姓什么,更遑論知曉她的名字。就這樣,失去了名字的祥林嫂以他人遺孀的身份,在魯四老爺家做了幾個月的幫工,并沒有人在意她真正的姓名,而且魯四老爺還對祥林嫂有點討厭和厭惡,只因為她是一名遺孀。在魯四老爺看來,遺孀是不祥的代名詞,這是封建時期不少人認為的“寡婦有克夫命,會招來禍害”這一想法的延伸。祥林嫂作為死者的遺孀,不僅失去了自己的名字,而且因此受到了一些人的鄙視、非議。這從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社會中部分人只是將女性當作男性附庸品的思想,也為祥林嫂在封建社會中遭受的各種苦難進行了鋪墊。從“祥林嫂”這個簡單的稱謂中,一種悲苦的、被壓抑的女性形象就被勾勒了出來。

最后,“祥林嫂”這個稱謂體現了封建社會的“婦德”桎梏。祥林嫂在魯四老爺家幫工幾個月后,就被她婆家的人給綁回去賣給了賀老六做老婆。即便祥林嫂再怎么不愿意、苦惱,她還是被強行送到了賀老六家中。之后,祥林嫂與賀老六生下了一個男孩,但沒過兩年賀老六就因貧苦和傷寒身亡,留下了孤苦伶仃的祥林嫂與她的孩子。再然后,祥林嫂因忙著做活,沒注意她的孩子——阿毛在門口玩耍時被狼給叼走了,失去了孩子的祥林嫂又回到了魯四老爺家做幫工。而在祥林嫂回來后,大家依舊將其稱為“祥林嫂”,并沒有因為她改嫁給了賀老六就改變稱呼。這實際上體現了大家對祥林嫂的漠不關心,也反映了封建社會對女性改嫁的蔑視。即人們從心底里鄙視女性改嫁,自然不認同祥林嫂嫁給賀老六這件婚事,不愿意改變“祥林嫂”這一稱謂。甚至在部分人看來,改嫁的祥林嫂是有罪的,是違背了“婦德”的,如果改變“祥林嫂”這個稱謂而以她改嫁后丈夫的名諱進行稱呼的話,是對祥林嫂身上的罪責的寬恕,也是令自身蒙羞的行為?!皨D德”就像是一道桎梏,死死地纏在祥林嫂身上,使得本就有著悲慘遭遇的祥林嫂面臨著更加艱難的處境。

二、女工

祥林嫂的社會身份除了是祥林的遺孀外,還包括魯四老爺家的女工。對魯鎮的人們來說,他們了解、知道的主要就是祥林嫂的女工身份。一開始剛到魯家時,魯四老爺因為祥林嫂是寡婦,對祥林嫂就有了一定的偏見。不過四嬸仔細觀察祥林嫂后,發現她“模樣周正,手腳壯大,順著眼”,看著是一個好的女工,便不顧魯四老爺皺眉將祥林嫂留了下來。在試工期內,祥林嫂的表現十分好,幾乎沒有停地做著各種家務活,而且她力氣很大,基本上可以抵得過一個男子。這令四嬸十分滿意,只過了兩天就決定讓祥林嫂留下來做女工。魯四老爺家給祥林嫂開出的工錢實際上并不高,每個月僅有五百文,但祥林嫂依舊愿意留下來,并且本本分分、勤勤懇懇地做好本職工作,甚至連年底都是一個人承擔了魯四老爺家的所有事務,沒有再添短工。其他人都說魯四老爺家的女工雇得值,甚至比勤快的男人還要勤快。

由此可見,祥林嫂的稱謂是“魯四老爺家的女工”時,她身上既有著積極正面的評價,又受到了不平等的待遇。祥林嫂是一名勤勞的女工,她手腳利索、干活勤快,包攬了魯四老爺家的所有事務,是一名完全合格的女工,甚至連魯四老爺家之外的其他人都如此稱贊。這與祥林嫂的生活經歷密不可分。出生在貧苦家庭的祥林嫂必然從小就需要承擔起生活的重擔,不得不做一名勤勞、勤快的人。在她嫁給祥林后,并沒有受到丈夫家的足夠尊重,必然也會承擔大量的家務。長期艱苦、勤勞過活的祥林嫂,自然能夠很快適應魯四老爺家的各種女工活。再加上她從婆家出逃更希望能夠長期躲在魯四老爺家,更是十分勤快。然而如此勤快的祥林嫂,能獲得的工錢依然十分有限,這明顯與她的勤勞付出不成正比。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她的女性身份。在封建社會中,男性作為勞動力有著明顯的生理優勢,女性的地位較為低下和卑微,難以獲得與男工同等的薪酬。因此,即便祥林嫂作為魯四老爺家的女工能夠在年底時一人承擔所有的工活,能抵得過男人,甚至沒有讓魯四老爺再添短工,但她能獲得的工錢依舊十分有限。

三、媽媽

在改嫁的丈夫去世后,祥林嫂最在乎的稱謂就是“媽媽”,這是她的兒子阿毛對她的特殊稱謂。改嫁后,祥林嫂一開始是十分抗拒的。她就像其他人一樣,是“婦德”的衛道者,甚至可能連自己都瞧不上自己。在封建社會背景下,女性的自由意志被壓抑,不得不遵守社會中的各種陳舊教條,甚至連自身也會逐漸成為封建禮教的衛道者。不過好在改嫁后的生活十分幸福,尤其是在生下了孩子之后,祥林嫂的生活逐漸好了起來,她也變胖了一些。然而天有不測風云,賀老六與祥林嫂結婚后沒多久就死了,留下了祥林嫂與兒子阿毛相依為命,兒子就成了祥林嫂活下去的理由和信念。對此時的祥林嫂而言,“媽媽”這一稱謂是她能堅持活下去的動力,也是她在悲慘的生活中感受幸福的源泉。而隨著兒子阿毛的去世,祥林嫂失去了她活下去的唯一動力,逐漸失去了生的希望。之后她再到魯四老爺家來時,不再像先前那樣精神,眼睛里完全沒有了神采。接連遭遇失去丈夫與孩子的悲劇,再加上被大伯從丈夫留下的屋子中趕了出來,祥林嫂的命運就像是被人惡意玩弄一樣,再難看見生活的美好,剩下的只有不幸與痛苦。媽媽這個稱謂是體現祥林嫂悲劇命運的關鍵,是祥林嫂希望被覆滅的源頭,也是祥林嫂失去生活希望的原因。

四、乞丐

祥林嫂在丈夫和兒子去世后被大伯趕了出來,一無所有的她回到了烏鎮,成了一名乞丐。這時的人們要么叫她祥林嫂,要么叫她乞丐。認識她的人,大抵會叫她“祥林嫂”,這就像是一個名字一樣注定會跟隨祥林嫂一生。即便祥林嫂已經一無所有,成了一名流離失所的乞丐,但她的名字注定拿不回來。沒有人在意作為女工的祥林嫂叫什么名字,更沒有人在意已經成為乞丐的祥林嫂叫什么,但人們依舊記得祥林嫂曾經是祥林的妻子。這是男權社會對女性壓迫的體現,甚至會令女性自身忘記自己的姓名,忘記爭取自己在社會中生存的權利。作為乞丐的祥林嫂不僅在物質上一無所有,而且在精神上也十分孤苦,她同時在乞討著物質與精神兩方面的財富。在遇到其他人時,祥林嫂會乞討錢財和物質。但在遇到魯迅這名讀書人時,祥林嫂乞討的則是精神層面的慰藉,她希望通過魯迅獲取精神上的解脫,讓自己能夠從喪子之痛中解脫出來,同時也恐懼著死后被劈成兩半的場景。通過乞丐這個稱謂,魯迅刻畫了一名受封建社會壓迫、一無所有、精神受到戕害的悲慘形象,讓讀者能夠更加深刻地感受祥林嫂的悲慘遭遇,理解封建社會對人的荼毒。

五、“謬種”

謬種是魯四老爺對祥林嫂的稱呼。在初次見到祥林嫂時,魯四老爺知曉了祥林嫂是一名遺孀的事實,便從心底里對祥林嫂產生了鄙夷,并將祥林嫂視作謬種。而在祥林嫂改嫁后丈夫再次去世之后,她再次來到魯四老爺家幫工,魯四老爺對她的鄙夷進一步加重,認為她雖然可憐但卻是“傷風敗俗”的,即便讓她幫忙也不能讓她觸碰一切飯菜,否則會讓飯菜變得不干不凈。魯四老爺家最重大的事件就是祭祀,祥林嫂不能再觸碰家中的飯菜后自然變得十分清閑。此時的祥林嫂已經徹底變成了人們口中的“謬種”,即便魯鎮的人們依舊叫她“祥林嫂”,但人們叫她的聲調已經發生了明顯變化,以冷冷的笑容對待她這個“謬種”。不過祥林嫂此時已經不在意人們的看法,而是希望通過反復講自己的故事來獲得精神上的慰藉。而在祥林嫂死后,魯四老爺依舊因為祥林嫂死在祝福夜而將她視作謬種,認為祥林嫂的死玷污了象征希望、神圣、美好的祝福夜。

六、“愚昧者”

祥林嫂是封建社會中思想被荼毒的愚昧者。祥林嫂在遭遇種種不幸后再次回到了魯家,希冀獲得精神上的慰藉與救贖。與祥林嫂一樣來自社會底層的柳媽,在了解祥林嫂的遭遇后,搬出了封建迷信的那一套來恐嚇祥林嫂,引導祥林嫂通過捐門檻這種迷信方式進行贖罪,妄圖將門檻作為贖罪的工具。然而思想、精神已經被荼毒的祥林嫂已經顧不得這么多,將捐門檻當作了救贖自己的救命稻草,并趨之若鶩地去捐門檻,仿佛只有這樣才能避免自己死后靈魂被劈成兩半。用現代人的眼光看,祥林嫂無疑是典型的愚昧者,對世界缺乏科學認知,容易被錯誤、迷信的思想所荼毒。但是祥林嫂之所以會成為精神被戕害的人,正是因為那個吃人的封建社會。在封建社會背景下,祥林嫂遭遇了各種悲慘的事情,使得她的精神受到了嚴重戕害,再加上充滿壓迫、充斥迷信的環境,使得祥林嫂不得不通過相信神明、捐門檻的方式嘗試獲得救贖。最終,祥林嫂這名“愚昧者”被封建迷信嚇得不輕,整日郁郁寡歡,總是害怕自己死后靈魂會被劈成兩半,惶惶不可終日,最終死在了陰郁之中。

綜上可知,不同的稱謂讓祥林嫂這個人物有著極為復雜的形象,從不同視角體現出不同內涵。通過不同稱謂去感知祥林嫂這個人物形象,能夠從新的角度切入,在故事情節之外理解祥林嫂的不同特性,從而更加深刻地理解祥林嫂一生的遭遇,了解和感受祥林嫂的情感,體會祥林嫂這一人物形象背后所體現的社會批判意義與現實意義。

猜你喜歡
遺孀魯四女工
提升醫院女工工作水平 維護女工權益之探索
紡織女工
皮帶女工
從魯四老爺的“胡子”說起
建筑女工
黔西南州委離退局走訪慰問異地居住離退休干部及遺孀
普安縣委離退局走訪慰問特困老干部及老干部遺孀
悍婦
當喜兒遇到魯四
也談魯四老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