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常規和凝血指標在子癇前期中的臨床應用價值

2022-12-16 11:17徐水亮程攀陳美周任榮戴海英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22年77期
關鍵詞:子癇血常規母嬰

徐水亮,程攀,陳美周,任榮,戴海英

(鄂東醫療集團黃石市中心醫院(湖北理工學院附屬醫院)醫學檢驗科,湖北 黃石 435000)

0 引言

子癇前期(Preeclamp sia,PE)是孕產婦特有的疾病,產科常見的并發癥,嚴重威脅著母嬰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全球孕產婦和圍產兒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其發病機制復雜,通過多年的研究,發現子癇前期存在多因素發病異源性、多機制發病異質性、病理改變和臨床表現的多通路不平行性,存在多因素、多機制、多通路發病綜合征性質[2]。鑒于此,臨床唯有重視預警信息,強化產前檢查,提高早期識別和診斷PE的能力,及時干預從而降低發病率。本文將對普通的血常規和凝血功能指標展開研究和敘述,探討它們在子癇前期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期待能為基層醫院對PE的早期預測和診斷提供參考依據。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產檢并確診的280例孕婦為觀察對象,其中子癇前期輕度(MPE)120例和重度(SPE)60例作為實驗組,健康孕婦(NP)100例作為對照組。輕度組年齡21~37歲,平均(28.56±3.20)歲;孕周25~36周,平均(32.58±3.16)周。重度組年齡23~38歲,平均(29.28±3.35)歲;孕周24~37周,平均(33.17±2.58)周。對照組年齡22~37歲,平均(28.60±3.28)歲;孕周27~39周,平均(34.12±2.88)周。三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符合第9版《婦產科學》子癇前期診斷標準;②單胎妊娠;③無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等既往慢性疾病。本次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囑咐患者于次日清晨空腹抽血,采用日本Sysmex XN-2000全自動血液分析儀檢測血常規,分別記錄并計算出N、L、PLT、NLR、LRP和MPV值;采用德國BE Thrombolyser XRM全自動凝血分析儀檢測凝血指標,包括PT、APTT、TT、FIB和D2。

1.3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使用SPSS 23.0統計軟件,分析比較采用t檢驗、方差分析和q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三組孕婦血常規參數的比較

血常規參數( N、L、PLT、NLR、PLR和MPV)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P<0.01)。N P與M PE比較,PLT、PLR和MPV水平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NP與SPE比較,所有參數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P<0.01)。MPE與SPE比較,所有參數差異除了M PV其它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P<0.01)(見表1)。

表1 三組孕婦血常規參數比較

表1 三組孕婦血常規參數比較

注:與NP比較a P<0.01,c P<0.05;與MPE比較b P<0.01.

組別 n N(×109/L) L(×109/L) PLT(×109/L) NLR PLR MPV(fL)NP 100 6.81±1.62 1.70±0.45 216±58 4.33±1.62 136.20±55.31 9.9±1.0 MPE 120 7.04±1.58 1.68±0.49 192±63c 4.51±1.80 120.34±51.16c 10.6±1.0c SPE 60 8.59±2.13ab 1.59±0.42bc 175±51ab 5.67±1.65bc 113.42±46.27ab 10.8±1.2c F 5.524 3.378 11.201 3.422 13.143 4.213 P<0.05 <0.05 <0.01 <0.05 <0.01 <0.05

2.2 三組孕婦凝血指標參數的比較

凝血指標參數(PT、APTT、TT、Fib和D2)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N P與M PE比較,PT、Fib和D 2水平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N P、M PE分別與SPE比較,所有參數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P<0.01)(見表2)。

表2 三組孕婦凝血指標參數比較

表2 三組孕婦凝血指標參數比較

2.3 血常規和凝血指標在子癇前期疾病嚴重程度的相關性分析

采用Sp areman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子癇前期疾病嚴重程度與PLT、PLR、PT成負相關,與Fib、D 2成正相關,與其它指標則呈一定相關性(見表3)。

表3 血常規和凝血指標在子癇前期疾病嚴重程度的相關性分析

2.4 母嬰結局分析

不良母嬰結局發生率MPE稍高于NP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 5);S P E組明顯高于N P和M PE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4)。

表4 不良母嬰結局分析[n(%)]

3 討論

子癇前期發病機制至目前尚未完全闡明,但經過多年的研究[3-5],已證實炎癥反應和功能障礙的凝血—纖溶蛋白溶解系統均不同程度參與了疾病的發病過程。本研究結果顯示,即使是我們最常見的血常規和凝血功能指標均與子癇前期有密切關聯,是子癇前期發病的危險因素,尤其是在重度子癇前期時變化更加明顯,因此可作為子癇前期的預測指標,適合應用于檢驗項目開展不多的基層醫院,為臨床醫生提供重要參考價值。

血常規是最常見的血液檢驗,其指標NLR和PLR作為炎癥反應非特異性指標,可能參與了PE的發病過程。其中NLR是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間的動態平衡指標,其值升得越高意味著炎癥程度越嚴重。Serin等[6]于2016年發現NLR水平與子癇前期疾病嚴重程度成正相關,子癇前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但也有研究[7]指出在子癇前期患者中N LR會升高但并不與疾病嚴重程度呈相關性。而本研究結果顯示,在SPE時N明顯升高,L明顯降低,此時的NLR與NP和MPE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而MPE時的N、L和NLR與NP對比均沒有顯示明顯的差別,這可能與前述研究中標本的數量規模和異質性有關。與NLR不同的是,其是血小板和淋巴細胞間的動態平衡指標,本研究發現PLR與子癇前期疾病嚴重程度呈負相關,相對于正常孕婦來說,癇前期患者體內呈高凝狀態,消耗了大量的血小板,導致血小板降低過快[8],疾病越嚴重,PLR值則越低,這與龍黎南等[9]的研究結果是一致的。MPV反映的是血小板活性,在本研究中其沒有顯示出與子癇前期嚴重程度呈相關性,但MPE和SPE組水平與NP組對比明顯升高,而MPE組與SPE組間沒有區別,結論與王璐[10]和CINTUSEN[11]等的研究結果相同。

同血常規一樣,凝血全套也是基層醫院廣泛開展的檢驗指標。近年來,有研究[12-13]發現子癇前期孕婦體內處于高凝狀態,凝血功能異常,這意味著凝血機制很可能參與了PE的發病過程。本研究發現當孕婦處于SPE狀態時,PT、APTT、TT、Fib和D2濃度水平與MPE和NP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而MPE時的PT、Fib和D2水平與NP對比差異亦有統計學意義,但APTT和TT卻沒有顯示出差異,PE疾病嚴重程度和PT呈負相關,與Fib和D2呈正相關。PT反映了外源性凝血途徑的變化,隨著疾病嚴重程度的增加,PT縮短,說明了外源性凝血系統的平衡被打破機體未能自行代償性糾正。APTT反映了內源性凝血途徑的變化,TT反映的是FIB轉化成纖維蛋白的時間,當孕婦還處于MPE時,機體能夠代償性糾正APTT和TT,但如果病情進一步發展則時間會明顯縮短。Fib反映的是共同凝血途徑,其與PT變化一樣,與疾病嚴重程度呈負相關,側面印證了Fib可由PT演算法得出的正確性。D2是纖維蛋白在纖溶酶作用后的產物,與Fib同屬于纖溶標記物,當體內的凝血功能與抗凝血功能之間的平衡被破壞,即可導致Fib和D2水平的異常增高[14-15]。本研究與劉天怡等[16]對凝血指標的研究不謀而合,當然也與Chen等[17]的研究結論不完全一致,這可能與研究對象更多處于疾病哪一種狀態相關。若多數研究對象處于SPE末期時,孕婦體內血栓逐漸形成,凝血因子消耗增大,從而導致部分結論可能完全相反。

本研究與前人不同的是,在總結分析常見血液指標的基礎上追蹤了所有研究對象的妊娠結局,統計分析不良母嬰結局發生率,發現隨著病情嚴重程度的增加,不良母嬰結局發生率在增加,尤其是SPE組增加最為明顯,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有研究顯示[18],不良母嬰結局不僅影響母親的身體和心理健康,也會影響新生兒的健康,因此臨床上早期預防和發現子癇前期尤為重要。

綜上所述,血常規和凝血功能指標變化與子癇前期疾病嚴重程度呈相關性,會增加PE患者不良母嬰結局發生率,聯合監測對于預測PE具有較高的敏感度。本研究可能為基層醫院診治PE提供新思路,即使是最常見的血常規和凝血指標也需要引起重視,及早發現PE并合理治療,降低不良母嬰結局發生率。

猜你喜歡
子癇血常規母嬰
血常規檢驗中常見誤差原因及解決策略
血常規解讀
阿司匹林配合鈣劑和葉酸預防子癇前期的效果觀察
血清腫瘤標志物聯合血常規指標檢測在原發性肝癌診斷中的應用觀察
血常規檢驗前的準備工作
子癇前期是什么???
如何防范子癇
東方幸福 國際母嬰月子會所 高端顧客的專享服務平臺
喜憂參半的母嬰產品“海淘熱”
母嬰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