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戰峰火中的呂德潤

2022-12-19 03:07文/金
中國科技財富 2022年3期
關鍵詞:緬北野人戰地

文/金 濤

觸動我寫這篇回憶文章,緣于不久前在舊書攤上淘得呂德潤的一本重要著作《遠征緬北》。這是他在1944年至1945年任重慶《大公報》特派記者赴緬甸、印度采訪所寫的戰地通訊,2000年在香港出版。作為隨軍記者,呂德潤的這部著作無論是對于二戰史的研究,還是中國新聞史都是極其寶貴的史料。

呂德潤1918年11月21日生于河北晉縣,1943年畢業于重慶復旦大學統計系。曾任重慶、天津、上海及香港各地《大公報》特派記者、編輯,《光明日報》記者,《文匯報》駐北京記者,國務院參事室副主任、國務院參事。1935年開始發表作品。2009年6月18日因病逝世,享年91歲。

呂德潤是1961年來光明日報社的,1986年調國務院參事室。我調入光明日報是1965年,我先在文藝部,后在記者部,呂德潤始終在國際部,業務上沒有什么聯系,我一直無緣向他請教。

在我的印象里,他始終像是大森林里一塊巨大的石頭,一塊飽經風霜的蒼老的巨石,藏在林中的蔭影里,任憑頭上的天空烏云翻騰,寒風呼嘯,或者暴雨傾瀉,大雪紛飛,他總是瞇縫著雙眼,默默地注視著。他始終是沉黙的,幾十年如一日。

呂德潤戰地報道最大的特色,一是真實,一是生動。1944年春,年僅27歲的呂德潤到達緬北戰場,正值中國駐印軍在緬北大規模反攻后,他從前線發回的第一篇戰地通訊是《戰車部隊沖克瓦拉木》,這篇很有份量的報道介紹了中美兩軍在胡康河谷的孟關殲滅敵十八師團的戰況,尤其是在瓦拉木地區,我軍戰車部隊以裝甲車與坦克攻克敵營、追剿殘敵的英勇壯舉,令人振奮。

2005年8月30日,國務院參事室在北京召開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座談會。圖為88歲高齡的呂德潤在會上介紹他的抗戰采訪經歷。(新華社)

接踵而至的兩篇報道別開生面,看似與戰爭無直接關聯,卻是大后方讀者渴望知道的?!对忌帧泛汀兑粋€沒有讀者的圖書館》,這是關于野人山系列報道的開篇。報道看似閑筆卻別有深意,顯示出他不同凡響的新聞視野。嗣后陸續發出的《雨的世界》和《野人山訪問記》更是進一步深入采訪的報道,這些報道不僅從一個側面襯托出我軍面臨的惡劣環境,也為歷史留下了極其珍貴的史料。

“7月正是雨季的高潮,而我們作戰的野人山一帶又是雨季中雨量集中的地方……在稠密的林中作戰已是夠苦了,而今在這平地可行船的地方更是苦不堪言?!?/p>

“地上積起來齊腰胸的泥水,遇到洼地更深。我們的士兵和馬匹常常陷死在泥里。前些天,三十八師又有三個弟兄陷死在泥里了。幾匹馬陷在泥里拔不出來,眼看著它們伸著脖子窒息而死。水中的毒蛇會偷偷地咬你一個致命傷,螞蟥會順著雨水從樹上溜下,鉆進你的身體。大蚊子和小黑蚊子跟你爭奪躲雨的地方,把瘧疾留給你;小蜘蛛到處織著網,那是傳染傷寒的媒介。孟拱河谷更是世界著名的瘟疫大本營?!眮碜砸叭松綈毫迎h境的真實報道,使大后方的讀者對前方戰士面臨的艱苦,有了切身難忘的體會。

1944年6月15日,刊登在東方雜志的《野人山訪問記》,是呂德潤在戰爭間隙專程赴野人山調查的一篇特稿。呂德潤是隨部隊去勘查地形,對他而言,“主要目的是采訪野人山的土人生活情況”。這篇報道首次詳盡地介紹了山頭人的架子屋、房屋里的陳設和飼養的牛豬等家畜,刀耕火種的農業。此外,報道中還涉及山頭人的信仰、風土人情,如婚姻、葬禮和習俗甚至記錄了他們的情歌。盡管這是一次初步的采風,但所獲甚豐,“山頭人是否滇西、緬北的許多少數民族之一種,是值得我們講究的。我的這番訪問,不過是個人對于這種意圖的一個開端而已?!庇纱丝梢?,呂德潤是野人山民族調查的開拓者。

一系列戰地報道的獨家新聞,展示了呂德潤不尋常的活動能力,由于他在前線深入火線,不畏勞苦不怕死,受到將士的高度信任?!峨SB—25轟炸機轟炸記》是記錄他隨轟炸機去轟炸日冦在緬北的倉庫,孟養。呂德潤被安排在轟炸長陳云高的右隊長機上,“那些掛在機腹內的炸彈是一排個個有幾百磅的大家伙,另外還有體形較小的炸彈,那是燒夷彈和殺傷彈”?!吧焓謸崮α藥讉€我可能觸及的大家伙,我希望我撫摩過的都能投中目標”,這個小小的細節很能說明作者激動的心情。

《中印公路巡禮》是記者實地考察的記錄,“記者在中印公路的七天巡禮,那險惡的山,原始的林,狂暴的雨,令人難以置信修建公路的可能性?!薄爸袊け谑畧F的弟兄們從祖國飛來,剛下飛機的第三天,便由李樂中將軍率領著和美國工兵弟兄們一起鉆入深山密林中去征服自然。他們時常挨餓。大樹在剛剛開工的時候便壓死了五個人。但險惡的山林環境并沒有嚇倒他們,于是直徑粗達二三尺的大樹便一根根地降伏在他們腳下?!边@篇發自1944年10月23日寄自密支那的報道告訴國人:“我們的弟兄們已經在這樣的臟水里泡了四個多月,他們仍將緊跟火線,在槍炮聲中用刀斧來開辟這條國際通道?!?/p>

系列報道《八莫之戰》不是親身經歷、深入前線,是根本寫不出來的?!爸袊牡苄謧冏鲬鹫媸怯址€又狠,敵人不走到三十碼內不開槍,彈無虛發,有時大家搶著捉活的?!庇捎趨蔚聺櫯c士兵一起參戰,經歷了生死考驗,他才能發自內心地對我軍將士的由衷敬佩:“不到前線,就不會真正明瞭中國士兵的勇敢,以為報上發表的那英勇事跡是記者編出來的”。

時隔多年,重讀這些報道仍有身臨其境之感,跟隨記者匆匆的足跡,在硝煙彌漫、炮火連天的緬北戰場奔忙。以充沛的精力、戰士的激情,跋涉于野人山的密林,或冒著大雨在泥濘的洼地艱難前行,或乘飛機親臨敵方上空偵察敵情,或踏著敵人的死尸沖向剛收復的城鎮,呂德潤的戰地通訊都是在槍林彈雨中發出的,從而也真實地記錄了抗戰歲月的光輝業績。

猜你喜歡
緬北野人戰地
戰地美食的妙用
“戰地玫瑰”養成記
野人迷蹤
戰地黃花
海角小詩(2首)
阿曼達:一個戰地女記者的以德報怨
緬北監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