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禽大腸桿菌性蜂窩織炎

2022-12-26 08:01馮萬宇陳亮苗艷蘭世捷沈思思李丹張蕾于辰龍張艷王麗坤金振華
江西畜牧獸醫雜志 2022年3期
關鍵詞:墊料蜂窩患病率

馮萬宇,陳亮,苗艷,蘭世捷,沈思思,李丹,張蕾,于辰龍,張艷,王麗坤,金振華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分院,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5)

大腸桿菌性蜂窩織炎是由大腸桿菌引起禽類尤其是肉雞的一種環境性傳染病,也被稱為禽蜂窩織炎。特征性病變是在雞腹部或者大腿與腹中線之間的皮下組織有片狀纖維素性、干酪樣滲出物。禽發生大腸桿菌性蜂窩織炎時,通常其他組織正常,只有打開增厚的黃色腹壁時才會發現病變。最早報道禽大腸桿菌性蜂窩織炎是20世紀80年代,1985年~1986年,加拿大發生禽大腸桿菌蜂窩織炎,使禽淘汰率增加約12倍[1]。加拿大安大略省的調查顯示,2001年,在宰殺車間檢查加工的禽類中,發現約1.11%的雞患有大腸桿菌性蜂窩織炎。美國每年因本病使肉雞業遭受的損失已達1億美元以上[2]。

1 病原學

禽蜂窩織炎病變中最常分離到的微生物是大腸桿菌,是雞大腸桿菌蜂窩織炎的主要病原菌。雖然病變組織中也分離到銅綠假單胞菌、普通變形桿菌、多殺性巴氏桿菌、無乳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化膿性放線菌等其他細菌,但一般認為都屬于次要病原。從禽蜂窩織炎病變中分離到的大腸桿菌菌株與患有其他類型禽大腸桿菌病分離到的菌株血清型相同,往往都能產生大腸菌素和氣桿菌素。從患有禽蜂窩織炎和大腸桿菌敗血癥病變及正常禽體內分離到的大腸桿菌菌株具有相似的毒力和分子特性,但從禽蜂窩織炎分離到的大腸桿菌菌株比氣囊炎病變或正常雞的糞便中分離到的菌株可致雞患蜂窩織炎的能力更強。有學者提出,某些大腸桿菌對雞深層組織粘附性更強可能是某些雞群蜂窩織炎流行率更高的原因。

禽蜂窩織炎、大腸桿菌敗血癥及腫頭綜合征大腸桿菌分離株均能產生空泡細胞毒素,此毒素與幽門螺桿菌產生的毒素相似。但幽門螺桿菌產生的細胞毒素具有哺乳動物的細胞特異性,而禽大腸桿菌細胞毒素則為禽細胞特異性。

最初研究認為,舍內墊料是引起禽蜂窩織炎病變大腸桿菌的來源。但通過DNA指紋技術發現,在肉雞舍的環境中也存在與禽蜂窩織炎相關的特異性大腸桿菌地方流行性。而且無論采取何種消毒措施,這些菌株都可以持續存在6個月以上,從而引起雞群發生大腸桿菌性蜂窩織炎。

2 流行病學

環境和管理因素對禽大腸桿菌性蜂窩織炎發生的流行病學極為重要。過去的幾十年中,大腸桿菌蜂窩織炎發病率升高使得家禽淘汰率明顯增加。研究發現,皮膚較薄、被覆羽毛少的家禽更容易發生大腸桿菌性蜂窩織炎。

2.1 品種

生長快、體重大、皮膚彈性差的肉雞品系更容易發生大腸桿菌蜂窩織炎。攻擊性強或神經敏感性高的品種也容易發生本病。品系敏感高的禽對外界的活躍性也高,從而增加自傷或抓傷的機會,繼而誘發本病?,F代肉雞品種生長迅速,在羽毛還沒有長成之前就已出欄。此外,飼養密度高、被覆羽毛少及相互擁擠都對大腸桿菌蜂窩織炎的發病率有明顯的影響。不同品種家禽在體質、羽毛、體形方面存在差異,對該病產生的影響因素大小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2.2 性別

雄性家禽發生大腸桿菌蜂窩織炎比雌性更多。羽毛生長較慢的雄禽皮膚面積過多地暴露有潛在物理損傷的環境中,因而較易損傷引發本病。由于性別與個體體重、進攻性及管理因素的關系,可能也會促使大腸桿菌蜂窩織炎的發生。蛋雞比肉雞較易發生本病的另一個原因就是蛋雞的生產期更長。

2.3 飼養密度

飼養密度對禽大腸桿菌蜂窩織炎有很大影響。飼養密度過大,會引起皮膚抓傷概率增加,相互接觸性應激或者生人觸摸產生的應激也容易誘發禽蜂窩織炎病變。

2.4 墊料

對于平養雞群來說,稻麥草比刨花墊料更容易引發雞群大腸桿菌蜂窩織炎,可能是前者使雞的皮膚受損概率高而誘發感染本病。稻麥草含水份過高更容易滋生大腸桿菌。所以雞群平養情況下墊料的選擇也是不容忽視的因素。

2.5 空舍時間

空舍時間與大腸桿菌蜂窩織炎呈負相關,空舍時間越長,該病的發病率越低。

2.6 溫度

國外研究發現,育雛期環境溫度和蜂窩織炎呈正相關。當溫度從-1.7℃升到34.4℃時,蜂窩織炎的發生幾率增加40%~60%,患病率低的雞群蜂窩織炎感染率從0.5%升至0.8%,而患病率高的雞群感染率從1.2%上升至1.9%。

2.7 濕度

雞育成期相對濕度與蜂窩織炎發生正相關。相對濕度從36%增加到93%,患病率低的雞群患病率從0.3%增加到0.9%,而患病率高的雞群患病率從1%上升到1.9%。

2.8 飼料

當飼料中缺乏半胱氨酸和蛋氨酸可以引起神經過敏及羽毛稀疏。能量飼料偏高增加了禽皮下脂肪的沉積而使皮膚易于被抓傷或損傷,從而促發大腸桿菌蜂窩織炎。

給肉雞飼喂含有促生長劑、抗生素及抗球蟲藥的標準日糧,其淘汰率(0.26%)要大大低于飼喂不含添加劑的植物或動物飼料的雞(1%~18%)。

添加適量的維生素E或維生素A可以增強6周齡肉雞抗大腸桿菌感染的能力。維生素E的添加量不同,雞對大腸桿菌蜂窩織炎的感染性影響程度不同。中等水平的維生素E比濃度過高和過低的效果都好,飼喂48IU/kg的維生素E和40mg/kg氨基酸螯合鋅可以降低大腸桿菌蜂窩織炎的發病幾率。其主要作用是提高傷口愈合能力和激發免疫系統潛力。

3 病理生物學

3.1 主要感染對象

雞對本病易感。當刺種或皮下注射大腸桿菌后,老齡雞比青年雞更易產生蜂窩織炎病變,并可形成全身感染,致死率較高。鵪鶉和火雞也有病例報道。

3.2 典型病理變化

病變一般發生于腹部或一側大腿。發病雞皮膚顏色正常、黃色或紅褐色。皮膚出現水腫,水腫皮膚表面常??梢钥吹絼澓奂敖Y痂。皮下有時出現水腫、滲出和肌肉出血。本病特征病變是皮膚組織和肌間有纖維性及干酪樣蝕斑。本病病變產生快,在感染后6h就能看到皮下滲出物,人工感染18h~24h就能產生干酪樣病斑,且此種病變可以持續3周以上。

4 發病機理

皮膚創傷是墊料中大腸桿菌感染宿主的主要入侵門戶。以此種大腸桿菌感染宿主羽囊不能引發本病??诜蛴妹奘米硬聊r雞的臍部也不能復制本病,但能導致其死亡、生長受阻和其他類型的大腸桿菌病,并具有劑量依賴性。用大腸桿菌的肉湯培養物涂擦損傷的皮膚或皮下接種均容易導致本病。

有學者報道,禽大腸桿菌性蜂窩織炎與腹水的發生呈正相關,但在一項研究中發現,僅有10%的大腸桿菌蜂窩織炎病禽伴有腹水病變。肉雞常出現腹水可能是由于蜂窩織炎病變多發于腹部,因此腹水可能是產生蜂窩織炎的一個生物學誘因。另外,禽生長過快和腹水也可能是引起蜂窩織炎的協同危險因素[3]。

因蜂窩織炎而淘汰的雞常發生腿變形。引起肉雞腿無力和跛行。病雞長時間臥地不起,導致其皮膚與墊料中的大腸桿菌過多接觸,更會加重蜂窩織炎進一步發展。

5 診斷

禽大腸桿菌蜂窩織炎在肉禽屠宰加工過程中比較容易發現和進行臨床確診,養殖場可以據此確定控制對策。尚無其他辦法在體外能將蜂窩織炎大腸桿菌分離株與其他型大腸桿菌區分開。

6 防控措施

對禽大腸桿菌蜂窩織炎尚目前無有效的治療措施,而且由于大腸桿菌的普遍存在,徹底根除本病也很困難。通過研究免疫保護劑或者免疫調節劑,采取分子生物學方法防控本病,但目前仍處于實驗室研究階段,成本高、市場化難度大、經濟效益低。但對于生長迅速的肉雞,加強環境及營養管理,可以大大降低本病的發病率。以下幾方面是控制禽大腸桿菌性蜂窩織炎應該考慮的必要措施。

6.1 及早確定發病時間

本病早期的病變主要是血樣液體聚積。感染后24h則表現為干酪樣病變。當發現大腸桿菌蜂窩織炎的淘汰率增加時,確定病變的類型尤為重要。發現急性病變往往表明感染發生于運輸之前或運輸過程中,或在輸送與加工之間至少10h內。而慢性病變多發則表明其感染可能發生在飼養期間。

6.2 危險因素確立

將同一雞場、同一時期的患病雞群與正常雞群進行比較來確定各自的危險因素。任何影響雞的抵抗力或易于引起皮膚擦傷的管理和環境因素都應當進行仔細考慮。要特別注意飼養密度、進料器和飲水器的覆蓋范圍、墊料的種類和質量(墊料水分含量較高可以導致高濃度氨氣的產生,從而影響雞的抵抗力以及造成皮膚損傷)、限飼及光照制度。任何措施的首要目標都是改善雞群的環境,良好的環境衛生可以減少環境中的細菌載量,減少本病發生[4]。

猜你喜歡
墊料蜂窩患病率
熱塑性蜂窩板的平壓性能分析
2020年安圖縣學生齲齒患病率分析
木屑墊料和牛糞墊料對奶牛泌乳性能及健康的影響
云南省尋甸縣小學生視力不良及屈光不正患病率調查
蜂窩住宅
昆明市3~5歲兒童乳牙列錯畸形患病率及相關因素
“蜂窩”住進輪胎里
雞舍墊料管理技術
我國高血壓人群的一般規律
不同天氣條件下平養肉雞的墊料使用要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