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戰時期中共婦女報刊對女性主體身份的建構

2022-12-27 13:16金玲張寒瑜
新聞研究導刊 2022年23期
關鍵詞:形象塑造抗戰時期

金玲 張寒瑜

摘要:20世紀四十年代,當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抗戰熱潮消退,國統區封建婦女觀悄然興起,婦女運動出現倒退,婦女大眾陷入身份認同的困惑中。當時在國統區發揮主要輿論作用的中共婦女報刊是《現代婦女》和《婦女之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現代婦女》和《婦女之路》積極發揮媒介的輿論引導和形象塑造作用,動員女性走出家門參與社會實踐,幫助了國統區的婦女大眾走出思想困惑,促進了女性身份從客體到主體的轉型。文章采用文本分析法,分析《現代婦女》和《婦女之路》通過傳播女性意識、駁斥“婦女回家”、塑造“新女性”形象等方式構建女性主體身份,這不僅為當時的婦女運動做出了貢獻,也為今天的大眾傳媒在促進女性解放方面提供了借鑒。

關鍵詞:抗戰時期;《現代婦女》;《婦女之路》;女性主體身份;形象塑造

中圖分類號:G219.29;D442.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2)23-0080-04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2021年度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資助項目“抗日戰爭期間馬克思主義婦女理論的中國化研究”成果,項目編號:SK2021A0967;2021年度合肥職業技術學院人文社科研究資助項目“抗日戰爭期間中共婦女報刊對女性身份的建構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21SKB10

一個人的文化身份是在不斷社會化的過程中被建構起來的,當社會環境發生改變時,文化身份既能在社會變遷中穩定過渡,又能在這些變動中實現重塑。晚清以降,在民族危亡的背景下,婦女解放運動發軔,并在動蕩的時局中發展起來。早期婦女運動先驅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創辦婦女報刊,尋求中國女性身份從客體到主體的重塑和轉型。到全面抗戰時期,婦女運動進入高潮,數以萬計的女性走出家門參與抗戰,不斷建構自身的社會主體身份。但是,當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后,國統區封建婦女觀沉渣泛起,婦女運動陷入低潮,婦女職業遭受打擊,勸“婦女回家”的言論不絕于耳。不少女性在現實的困境中陷入迷茫,對自我身份的認知也陷入困惑。大眾傳媒在身份建構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20世紀四十年代,《現代婦女》和《婦女之路》作為在國統區發揮主要輿論作用的中共婦女報刊,與封建婦女觀針鋒相對,積極貫徹黨關于婦女運動的方針政策,倡導女性人格獨立,構建女性的主體身份,推動了國統區婦女運動的發展。

一、抗戰相持階段國統區的女性身份困惑

在封建思想的教化與要求下,中國傳統女性是沒有獨立的社會身份的,她們的身份只局限在家庭私領域,其特點是順從的、依附的、沒有主體性的。直到19世紀末,隨著民族危機的加深和西方女權思想的傳入,中國傳統女性身份有了突破的契機,興女學、爭女權、追求人格獨立、重塑社會身份,是早期先進知識女性奮斗的目標。1937年,全民族抗戰爆發,在全民族抗戰語境下,封建禁錮進一步被打破,無數婦女走進社會,投身抗戰洪流,不斷發揮社會主體作用,為民族解放和婦女解放貢獻力量。但是,到20世紀四十年代,當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封建婦女觀在國統區又悄然興起。

一是在婦女運動政策上,國民黨推廣“母教運動”,要求各地婦女會宣傳“教育子女”是婦女對國家民族的主要職責。1941年底,國民黨五屆九中全會通過“獎勵母權、發揚母德”決議。雖然宣揚“母德”與當時的經濟環境和人口銳減有關,但是也可以看出國民黨婦女政策中維持婦女傳統角色的保守性。二是在思想文化領域,“婦女回家論”泛起,一些舊式文人及保守報刊鼓吹“婦女回家”,營造“女性的位置是在家庭中”的輿論。三是在教育上,國民黨的女子教育十分重視家政教育。女子職業學校及女子中等師范教育,家政教育占絕對優勢,而高級中學女生的學習也以家事內容為主。由此可見,國民黨的女子教育帶有鮮明的“男主外,女主內”傳統性別分工的底色。四是在職場環境中,女職員被排擠、被輕視的現象十分普遍,尤其在1939年以后,國統區出現裁撤女職工風潮,女性就業機會大大減少,已婚婦女直接被禁用,職業婦女處境極其艱難。走向社會,還是回歸家庭?在多重因素的影響下,國統區的很多婦女陷入了自我身份認同的困局。

二、國統區的中共婦女報刊

創辦婦女報刊是中國共產黨開展婦女運動的主要媒介策略。據統計,從1937年到1945年,由中國共產黨直接或間接領導的婦女報刊有20多種[1]。在國民黨統治區,中國共產黨就領導和支持了很多刊物,但不少報刊因國民黨查封或迫害而???。1940年以后,在國統區堅持出版,進行抗日宣傳、引導婦女運動的刊物中,發揮主要輿論作用的是《現代婦女》和《婦女之路》。

《現代婦女》,月刊,1943年元旦在重慶創刊,1949年3月???,共出刊13卷74期,受中共中央南方局婦委領導,主編是曹孟君。該刊內容豐富,有政治述評、婦女兒童及婚姻問題的專論、婦女人物介紹、文藝作品、法律顧問、醫藥問答及信箱等?!秼D女之路》是中國共產黨在重慶的黨報《新華日報》副刊,雙周刊,1940年5月創刊,1947年2月???,其間,皖南事變后休刊一年,共出刊149期?!秼D女之路》不僅探索婦女解放道路,還積極向國統區傳達中國共產黨對婦女運動的指示,介紹蘇聯及根據地的婦女運動情況。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現代婦女》和《婦女之路》,一個作為綜合性的月刊,一個作為黨報副刊,兩者緊密配合,在國統區婦女運動陷入低潮時,在婦女大眾陷入思想困惑而不知何去何從時,積極喚醒女性大眾、傳播女性意識、建構女性主體身份,推動著婦女運動的發展。

三、中共婦女報刊對女性主體身份的建構

從社會學角度來說,“身份”指的是個人在社會中的位置,涵蓋權利、義務、地位、自我認同、行為規則等核心內容。社會身份建構既是一個長期的社會實踐過程,也是一個復雜的心理過程,受到文化、制度、觀念等因素的影響。中國傳統女性依附性、客體性的身份特征正是封建文化制度及社會意識形態塑造的結果。女性要想構建自身的主體身份,首先在思想上能夠對自己的責任、權利、人生價值有準確的認知;其次是在行動上能夠作為社會主體參與實踐,推動社會進步,展現個人尊嚴。但是,這種從客體到主體的身份轉變,不是僅靠女性自身的努力就能完成,還需要社會文明的進步以及先進思想的指引。在抗戰相持階段,中國婦女報刊與死灰復燃的封建婦女觀針鋒相對,積極構建女性的社會主體身份,引導婦女擺脫傳統角色的束縛,幫助她們成長為具有現代意識的新女性。

(一)喚醒女性意識,構建婦女“社會人”身份

“女性意識,就是女性對于自身作為與男性平等的主體存在地位和價值的自覺意識”[2],它強調的是女性能夠明晰自己的權利和責任,能夠根據自身特點參與社會生活,實現人生價值。中共婦女報刊利用媒介的宣傳功能,積極喚醒女性意識,強調女性作為社會主體應負的責任及應享有的權利,以此構建女性獨立的“社會人”身份。

《現代婦女》指出,“男人是人,女人也是人,應當一樣要享受人的權利,一樣要盡人的責任,一樣為國家社會的事業而努力”[3]。針對社會上“提倡母教”的現象,《現代婦女》批判道,女人不僅是“母親”,還是社會的一個“人”,而“母職”也只是女人作“人”的義務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4]??梢娭泄矉D女報刊將“社會人”作為女性最根本的文化身份,母親、妻子、女兒等身份都是建立在“社會人”基礎上的。為了突破封建文化思想對女性的禁錮,中共婦女報刊主要從三個方面構建女性的“社會人”身份。

1.強化社會責任意識,號召婦女堅持抗戰

責任是主體身份建構的核心內容之一,中國婦女解放運動是在民族危亡的背景下發展起來的,“擔責任、享權利”正是早期婦女運動先驅探索出來的婦女解放路徑。從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無數女性用責任與擔當貢獻力量,改變社會大眾對女性的固有認知,重塑自己的社會身份。全民族抗戰爆發后,中國共產黨制定了動員婦女參與抗戰,在抗戰中爭取婦女權利的方針。在此背景下,中共婦女報刊充分發揮輿論宣傳作用,動員婦女抗戰,強化婦女的責任意識。針對在抗戰相持階段國統區出現的投降妥協主義,《婦女之路》深刻分析當前局勢,認為中國正處于嚴重的危險關頭,絕對不能退讓投降,鼓勵婦女堅持抗戰?!冬F代婦女》則指出,婦女只有參加抗戰才得解放,并發表《學習盟邦姐妹們的榜樣》《蘇聯婦女在偉大的祖國戰爭中》等多篇文章介紹英、美及蘇聯婦女的抗戰情況,號召中國婦女向她們學習,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為國犧牲,謀求全民族自由和解放。

2.培養獨立人格意識,鼓勵女性自立自強

擁有獨立人格是女性作為“社會人”的先決條件。封建思想奴役女性的主要手段就是剝奪她們的獨立人格,讓她們從經濟上、精神上依附男子。中共婦女報刊通過發表文章來培養婦女的獨立人格,鼓勵婦女爭取經濟獨立、思想獨立。所刊發的文章不僅數量眾多,而且題材多樣,有評論、讀后感、文藝作品、來往書信等,既具有很強的閱讀性和通俗性,又能引發思考,啟迪心靈。如《現代婦女》發表評論,勸誡女青年要堅持工作,“無論聽什么甜言蜜語,絕不動搖”,這是“維系女性之社會地位的必要”[5]?!秼D女之路》在文章《挖去懦弱的靈魂——讀<親愛的>有感》中,講述小說女主人公奧蓮卡雖然柔順可愛,但沒有獨立的意志和情感,進而指出中國也有許多“奧蓮卡”,“她們都缺乏了一樣最寶貴的東西——獨立的性格”,以此勸勉女性要具備“完整的人格——自己的意志、心靈、思想和情感”[6]。

3.宣傳正確的婚戀觀,解除婦女思想困惑

20世紀四十年代,封建思想殘余嚴重,新舊觀念交織沖突,很多青年女性在婚戀問題上陷入迷茫。中共婦女報刊十分重視引導青年女性樹立正確的婚戀觀,幫助她們追求人生幸福。據統計,從1943年1月到1945年8月,《現代婦女》發表關于戀愛婚姻的文章有40余篇,基本上每期都會刊載。其中,第二卷第二期是“戀愛結婚與家庭專號”,刊載文章12篇。所刊文章圍繞著青年女性在戀愛婚姻上的困惑展開,主要聚焦三點內容。第一,解除青年女性的“戀愛羞恥”。闡述戀愛是個人生活的正當權利,鼓勵女性有了戀愛對象,就要大膽戀愛。第二,擺正戀愛、婚姻與事業的關系。指出戀愛要服從人生立場,不能因為戀愛和婚姻而放棄事業,放棄人生追求。第三,維持平等的夫妻關系。強調夫妻關系是平等互助的,而非依附的,并指出愛的忠貞是對夫妻雙方的要求,而不是只針對女方。如《給丈夫的一封公開信》講述了一位母親帶著孩子勇敢離開了不忠的丈夫,刻畫了一個獨立自強、不再忍氣吞聲的女性形象[7]。

(二)駁斥“婦女回家”,構建“職業婦女”身份

在女性“社會人”身份的基礎上,“職業婦女”是中共婦女報刊重點構建的社會身份。因為只有從事職業,女性才能保持經濟獨立、人格獨立,在為社會盡責的同時爭取自身權益。20世紀四十年代,由于國統區經濟困窘,職業婦女遭受排擠,失業的婦女不計其數,“婦女回家論”也隨之泛起。端木露西、尹及、沈從文等在報刊上發表文章主張婦女回家。他們認為女性真正的位置是在家庭中,并從生理學角度論述傳統性別分工的合理性,以此勸導女性退回家庭。

“婦女回家”論調一出,就引發了一場社會大論爭。這場論爭的實質是女性的角色定位問題,即女性是要走向社會,還是回歸家庭。這對構建女性的主體身份有重要意義,中共婦女報刊對此十分重視?!秼D女之路》《現代婦女》刊發多篇文章駁斥“婦女回家”,并占據了輿論主導地位。以《婦女之路》為例,鄧穎超發文一一駁斥“婦女回家論者”的觀點,指出不能脫離社會制度去看婦女解放問題,如今國難當頭,婦女要走出家庭,“盡國民之責,與夫爭取‘做人之努力”[8]。白霜的《回家庭?到社會?》則指出,“社會分工不是以性別為標準,而是根據社會生產力而規定的”[9],婦女只有參加社會生產事業,才能提高經濟地位,真正獲得自身幸福。

除了在言論上批駁“婦女回家”論,引導輿論走向之外,中共婦女報刊還在思想和實踐中對婦女開展指導,不斷構建“職業婦女”身份。從數量來說,《現代婦女》和《婦女之路》關于職業婦女的文章就占了較大比例?!冬F代婦女》從創刊到1945年8月,共出版30期,文章477篇,文章標題中出現“女工程師”“女作家”“教師”“演員”等婦女職業及“職業婦女”的關鍵詞有50余次,涉及“職業婦女”話題的文章有90余篇,約占文章總數的19%。其中,第四卷第二期為“職業婦女”???,刊載文章12篇,專門探討職業婦女問題。從文章內容上說,《現代婦女》和《婦女之路》關于“職業婦女”的文章主要有三類。

1.指導職業婦女學習和工作,提高婦女修養

《現代婦女》設有“學習·修養”“工作經驗”專欄,發表大量文章指導婦女如何進修,如何克服缺點,如《職業婦女的進修問題》《如何克服婦女傳統的狹窄惡習》《我怎樣做一個工程師》等?!秼D女之路》上刊載的文章有《略談職業婦女的修養》《職業婦女應該怎樣學習》等。在封建傳統遺毒并未鏟除凈盡的社會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女性,多少帶有一些傳統陋習和缺點,這往往成為男性批評女性不適合工作的理由。中共婦女報刊正視職業婦女存在的缺點,并清晰地認識到這不是婦女本身的問題,而是社會的問題,對職業婦女給予學習和工作上的指導,勉勵婦女要不畏困難,不斷進步。

2.聲援職業婦女,爭取社會幫助

從國統區裁撤女職員開始,中共婦女報刊就展開批評,為被裁的女職員大聲疾呼,捍衛她們的工作權利。1939年9月,郵政總局發布禁用已婚女性通令,《婦女之路》發表多篇文章,聲援被裁婦女,如《關于郵局不用已婚婦女》《結婚即失業》《讀者之聲——聲援郵局婦女》等。1943年,中茶公司無理由地裁撤大批女職員,《現代婦女》發文譴責這種行為,并指出,“由于中茶女同事間缺乏密切聯絡”,導致這種大批裁撤行為被悄無聲息地容忍,建議各機關的職業婦女加強聯絡并有效組織起來,同時要求職業婦女團體和婦女領袖們開展婦女運動,維護職業婦女的工作權利[10]。

3.呼吁兒童公育,減輕職業婦女的負擔

在傳統性別分工思想的影響下,社會普遍認為照顧子女是婦女單方面的事,育兒成為婦女進入社會的主要牽累,也是婦女塑造自己社會角色的最大阻力。為了讓婦女從孩子的羈絆中解脫出來,中共婦女報刊不遺余力地呼吁兒童公育?!冬F代婦女》發表《擴大托兒事業幫助職業婦女》《職業婦女的育兒與進修》等文章,要求政府創辦完備合理的托兒所,并呼吁社會人士援助私人托兒所?!秼D女之路》除了發出兒童公育的呼吁外,還經常發表介紹托兒所和如何邊工作邊照顧孩子的文章,如《介紹幾個托兒所》《我是怎樣處理孩子和自己》《從孩子的糾纏中解放出來》等,為職業婦女提供各種托兒所信息以及平衡工作和孩子的經驗。

(三)破舊立新,塑造“新女性”的典型形象

典型形象塑造是定義女性身份、引導女性行為的重要手段。封建時代的女教經典,如《列女傳》《女四書》等,就是通過樹立遵守封建道德的女性形象為女性群體樹立榜樣,規范女性行為。樹立“新女性”形象,是進步婦女刊物破除舊思想、重塑女性身份的重要策略?!冬F代婦女》和《婦女之路》塑造了大批“新女性”的典型形象,其特點是突破傳統婦女觀的束縛,投身抗日救國事業,在不同領域能夠獨當一面,積極發揮著主體作用。從女性形象的類型來說,《現代婦女》和《婦女之路》主要塑造了三種“新女性”形象。

1.英勇無畏的“女戰士”形象

抗戰期間,不少女性走上前線,奮勇殺敵,其勇敢、智慧、功績不輸男子。如《記女英雄李林》《誰是丹娘——一個蘇聯殉國女英雄的故事》《我來自列寧格勒》等,刻畫了英勇殺敵、為國犧牲的中外女英雄形象。除了個人英雄主義外,《婦女之路》更傾向于對“女戰士”群體形象的塑造。其大量報道普通婦女參與戰斗的英勇事跡,如《繁昌戰斗中的婦女們》《汾河婦女火燒戰船——婦女反抗日寇的小故事》《妹妹參加游擊隊》等。她們都是普通婦女,但是在國家危難時顯示出強烈的責任感,不畏強敵,力所能及地貢獻自己的力量。這些普通的女英雄形象反而更加貼近婦女大眾,更能引發情感共鳴,鼓勵廣大婦女投身抗戰中。

2.各行各業的“模范婦女”形象

這里包含城市的職業婦女和農村的勞動婦女,她們走出家門、參與生產、追求經濟獨立和人格獨立。如《現代婦女》發表文章《憶文央》和《紀念文央!學習文央!》,講述了朱文央女士在教育和寫作事業中的貢獻,樹立了一個追求獨立、貢獻社會、很好地平衡了事業和家庭的優秀職業婦女形象?!秼D女之路》報道了大量根據地勞動婦女參與生產的事跡,如《晉察冀的女勞動英雄》《晉西北三個勞動女英雄》《尚老太太——陜北吳堡縣的生產模范》等,塑造了一批積極向上、自立自強的農村勞動婦女形象。

3.對婦女名人的介紹

《現代婦女》有專門的“婦女名人介紹”專欄,介紹了不同國家的杰出女性,有在政治界為國家民族解放事業做出犧牲的革命女性,也有在科學界做出矚目貢獻的優秀女性,如《何香凝先生生平》《史大林夫人》《尼赫魯夫人》《居里夫人》等。這些文章拓寬了普通婦女的視野,說明了女性也可以做出偉大貢獻,為廣大婦女樹立了學習的榜樣。

四、結語

在特定的社會背景下,女性的身份轉型之路充滿了艱難與曲折,就算到了21世紀,傳統女性身份的陰影依然束縛著現代女性追求進步。在最困難的抗日戰爭相持階段,以《現代婦女》和《婦女之路》為代表的中共婦女報刊在國統區復雜的環境中,充分發揮輿論引導和形象塑造作用,堅持為女性發聲,一面與復蘇的封建婦女觀做著堅決斗爭,解除婦女的思想困惑,一面培養婦女獨立的人格意識,不斷建構她們的社會主體身份,促進女性覺醒。婦女解放運動任重道遠,即使在社會高度發展的今天,男女不平等的現象依然存在,女性問題依然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冬F代婦女》和《婦女之路》在女性主體身份建構方面發揮的積極作用,不僅為當時的婦女運動做出了貢獻,也為今天的大眾傳媒在促進女性解放方面提供了借鑒。

參考文獻:

[1] 田景昆,鄭曉燕.中國近現代婦女報刊通覽[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0:99.

[2] 王春榮.新女性文學論綱[M].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95:117.

[3] 孫蘊.妻性母性與事業性:現代婦女的歧路[N].現代婦女,1943-07-01(6).

[4] 君.略談“提倡母教”[N].現代婦女,1943-01-01(7).

[5] 司馬霜東.女青年的學習與工作修養[N].現代婦女,1943-01-01(14).

[6] 靜菲.挖去懦弱的靈魂:讀《親愛的》有感[N].新華日報,1943-05-23(4).

[7] 葉嵐.給丈夫的一封公開信:愛的純潔、性的貞操,是家庭幸福的基本條件[N].現代婦女,1944-05-01(17).

[8] 鄧穎超.關于《蔚藍中一點黯?!返脑u判[N].新華日報,1940-08-12(4).

[9] 白霜.回家庭?到社會?[N].新華日報,1942-04-06(4).

[10] 揚.由中茶葉公司裁撤女職員談到職業婦女的組織問題[N].現代婦女,1944-05-01(1).

作者簡介 金玲,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新聞史、婦女運動史。 張寒瑜,碩士,助教,研究方向:語文教學。

猜你喜歡
形象塑造抗戰時期
抗戰時期的“跑警報”
《頭腦特工隊》的人物形象塑造
誕生于抗戰時期的膠東育兒所
抗戰時期的周恩來與統一戰線工作
我在豫劇《獄卒平冤》中的形象塑造
論舞蹈表演中舞蹈演員的形象塑造
賈樟柯電影中的底層人物形象塑造
抗戰時期間諜劇綜論
論抗戰時期中、美、英軍事合作的醞釀和建立
論抗戰時期中美空軍聯合作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