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
——以Unit 5 Topic 2 Section D為例

2022-12-29 21:05
英語教師 2022年16期
關鍵詞:語篇意義文本

林 蓉

引言

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探究語篇的主題意義,能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镀胀ǜ咧杏⒄Z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提出“英語課程應該把對主題意義的探究視為教與學的核心任務,并以此整合學習內容,引領學生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的融合發展”(教育部 2020)。

由此可見,在英語教學中對主題意義的探究是重要教學目標和任務??破瞻娉踔杏⒄Z教材中所有的語篇都圍繞單元主題語境并承載主題意義。因此,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借助問題鏈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研讀語篇,讓他們在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理解并表達意義,共同探究語篇所賦予的主題意義,從而實現深度學習,讓“學”在課堂中真正發生。

一、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有些教師對探究主題意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不夠,在教學目標的制訂和教學過程的設計中忽略了英語課程的人文性特點,重講解、輕運用,呈現“碎片化”教學,忽略了教材的育人功能。

(一)教學目標不全面

教師在設定教學目標時,只關注文本中的語言知識。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詳細教詞匯、講語法,在解讀文本時不重視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忽略了教材的育人價值。

如果d(Si,Tl)≤Rs,節點Si對目標點Tl的感知概率為1,即目標點被節點覆蓋;否則,節點Si對目標點Tl的感知概率為0,即目標點沒有被節點覆蓋。

(二)教學方式單一、陳舊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很多教師采取“灌輸”式教學方式,很少或者沒有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閱讀文本。教師往往一邊講解,一邊翻譯,忽略了對文章的內涵及作者的寫作意圖的挖掘。

(三)教學設計“碎片化”

T:Can you sum up each paragraph in a single word?

智能手機里至少有9種稀土材料;離開了稀土材料,潛艇聲吶就是擺設;愛美女士必備的口紅,如今都有了稀土的身影……

二、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閱讀教學實踐

僅僅圍繞語言形式進行教學,很難真正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正確的價值觀(梅德明 2020)。有鑒于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從“碎片化”走向整合和關聯,重視語境,將語言、文化、思維相融合,引導學生自主或合作探究主題意義,從而實現育人目標。

以科普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下)Unit 5 Topic 2 Section D為例,闡述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閱讀教學實踐。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該次研究數據做統計學分析,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以[n(%)]表示計數資料,進行 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Unit 5的單元主題是Feeling Excited,其中有3個子話題,分別是Topic 1 You look excited、Topic 2 I’m feeling better now 和 Topic 3 Many things can affect our feelings。Topic 2 I’m feeling better now 包含Section A、B、C、D。Section D是最后一課,包含Grammar、Functions、1a、1b、2(小組合作討論)。其中,Grammar和 Functions 是子話題 Topic 2 I’m feeling better now的語法知識和語言功能用語的歸納整理內容;1a是閱讀語篇,以主人公杰夫(Jeff)失去兄長后,如何從悲傷中走出的故事為背景,讓學生思考如何正確對待憂傷;1b是圍繞1a設計的問題;2是小組合作討論,提供了一些問題,便于學生之間溝通,旨在讓他們通過生生合作,共同探討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處理憂傷,并能寫一小段話來闡述。

(一)巧用復習,激活主題

S1:It may be about the sadness.

教師精心設計復習環節,不僅能引領學生全方位復習本話題的語法知識和語言功能用語,又能激活主題,自然過渡到1a的學習。

教學片段1:

教師將課文配套的FLASH視頻剪切合并成新視頻,內容是關于李紅所發生的一些事情及情感變化,并與學生進行Free Talk。

活性炭本身作為一種多孔狀碳元素吸附物質,在剛剛出廠時應當是粗糙且不平整的,從顯微鏡下觀察能夠發現其表面呈現出凹凸不平和孔洞型結構[2]。一般情況下,活性炭內部的孔隙呈現出無序的狀態,但總體而言其孔隙結構越復雜、比表面積越大,吸附能力也就越強,活性炭質量越高。一般情況下測試活性炭性能的方法可以采用壓汞法或氮氣吸附法。壓汞法的主要原理為:取小塊活性炭進行壓汞分析,觀察活性炭再生工藝前后比表面積的變化情況;而氮氣吸附法的原理在于通過多分子吸附理論來分析活性炭孔隙吸附質量,一般情況下前者適用于孔隙較大的活性炭檢測,后者適用于微米級活性炭檢測。

T:Did you remember Li Hong?

Ss:Yes,of course.

T:She looked unhappy at that time.Why?

S1:Because she is new.

S2:Because she has no friends to talk with.

S3:Because she did badly in the English exam.

T:Can you use Adverbial Clauses of Reason to talk bout the reasons?

(教師在PPT中給出圖片或提示詞)

S4:She feels lonely because she is new.

目前四肢手術時首選氣壓止血帶作為止血工具,目的是為有效地控制術中出血,保持手術視野清晰,縮短手術時間。但在臨床工作中常發現有部分患者因氣壓止血帶的使用不當導致皮膚損傷、止血帶麻痹、筋膜間隙綜合征和深靜脈栓塞等止血帶損傷等并發癥,其中以皮膚的損傷為最常見[1-2]。不僅給患者增加額外的身心創傷,影響了疾病的康復進程,而且容易誘發醫患矛盾,給臨床工作帶來一系列負面效應。如何正確認識氣壓止血帶使用時對皮膚形成的損傷因素,采取合理的護理對策,減少因此產生的再次損傷是護理人員須認真面對的問題。為預防氣壓止血帶對皮膚的損傷,我們采用手術貼膜加紙棉的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S6:She is crying in the bathroom because she did badly in the English exam.

之后,教師在PPT中呈現該子話題的語法知識:原因狀語從句。學生齊讀例句,由教師引導他們總結歸納語法點。

T:What did she think of the conditions here at that time?

S7:The roads here were not so clean as those in her hometown.

S8:The food was not as delicious as ours,either.

S9:The people here were not so friendly as you.

教師在PPT中呈現該子話題的語法知識:同級比較。

T:How is Li Hong feeling now?

S10:She is feeling better now.

3、調整播期和播深:根據土壤溫度回升情況決定播期,寒冷地區要避免早播。在保墑情的前提下,播深盡可能不超過5厘米。

S5:She feels lonely because she has no friends to talk with.

T:Why?

S11:With the help of her teachers and class

mates.

(2)硫酸鹽的水溶性是發生TSR反應的重要影響因素,對于能夠啟動TSR反應的硫酸鹽,其溶解度越高,TSR反應速率越快,生成H 2 S越多。

T:What can you learn from Li Hong’s story?

S13:We need friends.

S14:Everyone should help others.

S15:If we have problems,we can talk to our friends.

S16:...

【設計說明】

教師巧用復習方法,以問題鏈的形式激活學生已有知識,幫助其進行歸納性復習;借助與1a文本相關的背景知識,激活學生思維,為接下來閱讀文本作好鋪墊。

為了驗證破壞準則的準確性,選取Liana L. J. Borges所做的試驗共涉及6個板柱節點試件,運用2.3中的公式進行計算分析,以驗證其準確性。

(二)預測文本,感知主題

插圖和標題是文本的組成部分之一。學生在讀前可借助插圖和標題對文本內容進行預測,培養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1a的文本標題是Dealing with Sadness。教師讓學生根據標題預測文本主題內容。

教學片段2:

T:From the title,what may be the passage about?

由于是Topic 2 I’m feeling better now的最后一課,教學內容包含通過Grammar和Functions兩部分復習本話題的重點語法,即原因狀語從句和同級比較,以及重要功能用語。Topic 2 I’m feeling better now的四個Section都是圍繞該子話題的主題意義展開的,環環相扣。在Section A、B、C中,學生認識了主人公李紅,她剛開始對新生活、新學校不適應,連續好幾個月處在孤單和沮喪中,后來在教師和同學的幫助下逐漸適應了新環境。學生已經明確了該話題的主題語境是“人與社會”。

S2:It may teach us if we meet something sad,what should we do.

T:How do you know?

S3:Because the title says“deal with”.

【設計說明】

在預測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學生通過觀察標題,以及在教師的引導下推測文本的主題是“學會處理憂傷”。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求知欲被激發,從而積極投入文本閱讀。

(三)解讀文本,探究主題

預測文本、感知主題后,教師開啟讀中教學環節,這也是閱讀教學的核心環節。在這個環節,教師作為組織者,引導學生解讀文本,挖掘文本內涵,探究主題意義。

1.分析文本特征,理清邏輯

巖漿活動過程中,與火山活動有關的中酸性淺成—超淺成巖漿——花崗閃長斑巖沿隆起與凹陷的過渡帶的薄弱地帶上侵。當巖漿快速到達地殼淺部,溫度和壓力迅速減低,大量水、揮發分和成礦元素析出,逐漸向巖漿頂部運移。由于灰巖地層的屏蔽作用,使氣液大量聚集,當壓力遠遠超過圍巖的承壓時[19],引發半塑性和已固結巖石發生破碎和震裂形成隱爆-震裂角礫巖,同時產生一系列的爆破的節理-裂隙系統,并沿著裂隙系統和層理等薄弱界面“灌入”。而后隨著溫度和壓力的驟降,熔漿發生冷凝、結晶并析出大量含礦熱液,進入爆破裂隙系統,形成蝕變和金屬硫化物礦化。

教師讓學生通過略讀課文,猜測生詞詞義并概括文本結構。

T:Good,and I think we can also use“example”to sum up the second paragraph.

以不同農林復合經營模式的各因素數據為依據,采取灰色關聯分析法對不同農林復合經營模式的綜合效益進行評價分析。具體分析步驟如下[11-12]。

教學片段3:

兩組患者均采用常規護理,護理內容:①心理護理干預、健康教育宣傳;②在規定時間內,將患者尿管打開,通常情況下,尿管留置時間是14天,在拔出尿管前4天,將尿管夾閉,平均每2-4小時打開一次;③盆底及功能練習:手術前2天,指導患者進行排尿中斷練習以及縮肛運動練習。

S12:She is used to the life here.

T:Skim the passage and match the new words or phrases with their meanings?

Then check the answers and read the new words or phrases.

接下來,教師讓學生分析文本的文體特征。明確文體特征有利于學生對文本的宏觀理解。最后,教師讓學生用一個詞概括每個段落的大意,并分析段落之間的關系。

很多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沒有關注語篇賦予的主題意義和價值,設計的教學活動缺失情境創設,導致學生的語言學習沒有在一定的主題語境下展開,使得各環節的學習活動缺失綜合性和關聯性。

人們很容易就把歷史故事當作一種文學性敘述。如果我們把整個《摩西五經》當作一種文本的話,從敘事學的角度我們可以做文本分析以便更精確地鑒別有哪些是文學性的成分,有哪些是文學性的文本。

S1:I think the first paragraph is“how”.

S2:I think it’s“why”.

T:Why do you think so?

S2:Because writer tells us the reasons.

T:So I think we can also use“opinion”to sum up the first paragraph.

S3:I think the second paragraph is“what”.Because it tells a story.

因而,這次“自然、創新、共享”的前瞻性和開創性的文化行為,正是民勤縣委、縣政府和民勤人民為實現國家所倡導的文化創新與文化建設理念,以生態元素和藝術品格助推甘肅省文化建設的有力行動。

【設計說明】

在分析文本特征后,學生理清了作者的行文脈絡,并為同一類型的主題仿寫提供了清晰的文章結構。

2.繪制思維導圖,解讀文本

思維導圖有助于學生解讀文本,理清作者的行文脈絡,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從而有助于主題意義的逐步探究。在學生繪制思維導圖前,教師先組織他們觀察該文本故事可以分為幾個層次。答案不是唯一的。有些學生認為是之前和之后的變化,有的學生認為故事由起因、經過和結尾三大部分組成。教師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繪制思維導圖并進行展示。

教學片段4:

T:How many parts can we divide the second paragraph into?

S1:I think there are two.

T:Why do you think so?

S1:Because there is“After a few months”,it shows that before and after.

T:Sounds great.Do you have other ideas?

S2:I think there are three parts.

T:Why do you think so?

S2:I think a story needs three parts,they are beginning,middle,ending.

T:I think it is OK.So everyone,this is a story about Jeff.So please draw the mind map for the story by yourself.

【設計說明】

學生在尋讀過程中,通過提取細節信息并轉換為可視化信息,不僅提升了閱讀能力,而且發展了邏輯思維能力。

3.借助問題鏈,探究主題

主題意義探究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理解語篇的過程,教師不能滿足于讓學生提取語篇的淺層次信息(董金標 2019)。教師可以借助問題鏈,引導學生解讀文本,發展其邏輯思維。但是,教師設計的問題鏈要有層次性,包括展示性問題、參閱性問題和評估性問題。因此,教師依托文本,結合1b的問題設置,設計如下問題鏈:

Q1.What happened to Jeff?

Q2.How did he feel at that time?

Q3.Why was he angry with the driver?

Q4.What did he do at that time?

Q5.How is Jeff feeling now?

Q6.Why is Jeff feeling better now?

Q7.How many times does the word“instead”appear in the text?

Q8.What is the meaning of“instead”?

Q9.Can you understand Jeff?Why?

Q10.What can you learn from Jeff?You can discuss with your classmates.

【設計說明】

通過借助由淺入深的問題鏈,學生在尋讀過程中通過對文本細節的提取、分析、比較和判斷,發展了思維能力。在教師的引導下,在小組合作探究中,學生探究出文本的主題意義,即要有包容心、共情力和接納力。正如作者第一段提到的觀點:生活不是一帆風順的,不快樂是正常的事情,要學會處理自己的憂傷。

(四)聯系實際,升華主題

讀后活動設計應貼近生活,關注情感,升華主題(黃建良 2018)。教師在讀后環節設置了兩個教學活動,內化文本內容,有助學生聯系實際將主題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活動一:學生以采訪的形式,小組合作講述杰夫的故事。

【設計說明】

學生通過采訪活動內化了文本內容。

活動二:小組合作,根據2中所給問題進行討論、分享。

讓學生在課堂中分享自己如何對待憂傷,并簡單地提出建議。

【設計說明】

在語境中開展活動,既發展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性思維,又使其將文本的主題意義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平常心面對憂傷,熱愛生活。

結語

作為一線英語教師,不僅要教書,還要育人。初中英語教材中的語篇都賦予一定的主題意義,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重視學生的語言知識學習,還要引導他們在理解語篇的基礎上超越語篇,探究主題意義,從而發展其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猜你喜歡
語篇意義文本
一件有意義的事
文本聯讀學概括 細致觀察促寫作
新聞語篇中被動化的認知話語分析
有意義的一天
初中群文閱讀的文本選擇及組織
生之意義
作為“文本鏈”的元電影
詩里有你
從語篇構建與回指解決看語篇話題
語篇特征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