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學會”勇闖創新改革之路中國化工學會致力一流學會建設取得驕人業績

2022-12-31 14:57宮艷玲
學會 2022年11期
關鍵詞:中國科協化工科普

宮艷玲

【學會名片】

中國化工學會是中國科協所屬全國一級學會,成立于1922年4月23日,由中華化學工業會和中國化學工程學會合并發展而來,是我國最早成立的全國性、公益性、學術性社會團體之一。目前,學會系統下設42個專業委員會、8個工作委員會,擁有單位會員400余家,個人會員5萬余人。學會先后獲得國家民政部評估5A等級社會團體、全國先進社會組織、全國科協系統先進集體、中國科協一流學會建設項目一類優秀社團、優秀抗疫學會等40余項榮譽稱號。

2017年啟動“一流學會”建設的中國化工學會,在中國科協領導下,牢牢把握我國科技社團發展的歷史方位和時代使命,認真履行“四個面向”的職責定位,聚焦中國特色一流學會“四大能力”建設,在圍繞黨的建設、學術引領、科創中國、智庫建設、科學普及、公共服務、國際合作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驕人的新成效新業績,為廣大化工科技工作者支撐科技強國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成為推動我國化工科技事業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黨建引領創新發展群眾組織力持續提升

學會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加強黨的建設,突出學會組織的政治性,努力增強對廣大科技工作者的政治引領力和組織吸納力,不斷推進黨建強會工作邁上新高度。

黨建工作深入推進。一是學會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著力構建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的組織體系、人才隊伍和工作機制,強化制度建設,制定《中國化工學會黨委工作規則》《中國化工學會“三重一大”決策管理制度》等系列制度。二是不斷鑄牢黨的組織保障,建立健全了理事會黨委—秘書處黨支部—分支機構黨小組三級組織體系,確保了黨的組織和黨的活動“全覆蓋”,充分發揮了理事會黨委在學會工作中的政治引領、思想引領和組織保障作用。三是積極探索與業務工作互穿共融的黨建活動新方式,逐漸形成了“黨建+創驅”“黨建+科普”“黨建+科技服務”等品牌活動,強化了黨建對業務工作的統領,推動了黨建強會不斷向縱深發展。學會在中國科協創建星級黨組織試點評價中獲得9星“優秀”等級,榮獲2018-2020年度“中國科協黨建工作先進學會”榮譽稱號。四是發揮組織優勢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號召廣大會員發揮抗疫精神,加入中國科協《戰“疫”有我,為決勝攻堅提供科技志愿服務》倡議行動,發出《致全體理事、會員的倡議書》,征集發布《理事會員單位抗疫先進典型專報》14期約13萬字,在疫情防控攻堅戰中大幅增強了凝聚力。2020年被中國科協授予優秀抗疫學會。

組織建設不斷加強。落實《科協系統深化改革實施方案》和中國科協關于學會改革的工作要求,深化治理結構和治理方式改革,學會內部治理水平得到了提升。一是以理事會換屆為契機,完善頂層設計,以高標準修訂制定了《中國化工學會理事會條例》《中國化工學會會員條例》《中國化工學會監事會條例》等系列規章制度,建立了務實高效、位階有序的會議制度,充分發揮了理事會、監事會的職責和作用。二是加強內控管理制度體系建設,規范和完善學會各項管理工作,制修訂了《中國化工學會科學技術獎管理辦法》《中國化工學會崗位聘任制度實施辦法》等40余項制度,使學會內控管理制度更加完整、規范。三是加強分支機構管理,嚴格按照國家部委要求修訂了《分支機構管理辦法》,建立了分支機構授權管理和財務管理等一系列規章制度,提升了規范管理和服務能力;持續加強分支機構考核評估,建立了動態調整機制,5年來新成立分支機構14個,撤銷不合格分支機構1個。

寧東能源化工基地

2022年中國大學生Chem-E-Car競賽比賽現場

會員發展實現躍升。學會不斷完善會員發展與服務方式,建立起精準多元服務體系。一是拓展會員發展渠道,將會員發展納入分支機構考核指標,將會員管理納入學會信息化系統;與各省市化工學會建立會員協同發展機制;開拓中國化工學會學生分會建設,建成16個高校學生分會,拓寬了青年會員發展渠道。二是大力加強信息化系統建設,投入30余萬元建成并完善學會、會員、會議、獎勵申報評審、信息發布等五大信息化系統,為會員發展與服務提供了有力支撐。三是加大后備人才建設和推選力度,推動“亞洲杰出科研工作者和工程師獎”“國際杰出青年化學工程師獎”評選工作;啟動了五屆“中國化工學會會士”評選,已有51名兩院院士加入學會會士,評選出71位會士。四是聚焦化工科技工作者價值引領,發布《中國化工學會工程倫理守則》,倡導化工行業從業者承擔社會責任、培養職業道德情操和工程倫理素養;作為發起單位之一,成為中國科協“中國工程師聯合體”首批理事單位,構建工程師事業、價值和命運共同體和化工科技人才職業生涯全周期服務體系;大力傳播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開展“侯德榜公益大講堂”活動;搭建“青年學者論壇”“女科技工作者論壇”等創新平臺;積極發展外籍會員,促進與海外科技工作者交流和協作。2017-2022年,學會個人會員從1.2萬人增加到5萬人,單位會員新增180家。

構筑學術交流新高地學術引領力持續提升

學術交流工作成果豐碩。學會突出高端學術引領,強化創新思想策源,不斷構筑學術交流新高地,學術活動質量和水平不斷提升。一是每年學會及所屬各專業委員會組織開展100余次豐富多彩的學術活動,3年來交流人次超過5萬人。二是國際化、多學科、跨地區的高水平學術會議集群式發展取得新實效。中國化工學會年會品牌影響力和規模層次不斷創造新高,規模從800人上升到3000人,分論壇從13個增加到30個;中國化工學會科技創新大會規模超過800人,搭建了學術、科技和產業的融合交流新平臺。全國化工過程強化大會、全國離子液體與綠色過程學術會議、國際烯烴及聚烯烴大會等品牌會議的學術引領力日益彰顯,連年入選中國科協《重要學術會議指南》。三是搭建教育創新交流平臺,成功舉辦首屆綠色工程教育暨未來工程師論壇等高端論壇,瞄準世界發展前沿,推進綠色化工和未來工程師教育,促進化工教育與學科建設的新發展。四是推進一流科技期刊建設,《化工學報》《化工進展》《中國化學工程學報(英文版)》順利實施卓越行動計劃,不斷提升學術組織力和創新引領力,激發了化工科技工作者的創新活力。

建成多元化獎勵體系。通過持續努力,基本建成“科技獎”+“人才獎”+“國際獎”+“國際及國家渠道推薦”的全方位、多元化、系列化科技獎勵系統。一是持續擴大“侯德榜獎”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申報人數屢創新高,已成功完成十四屆獎項評選,表彰了450余名優秀科技工作者;二是分別新設立“中國化工學會會士”“中國化工學會科學技術獎”“國際杰出青年化學工程師獎”等獎項,挖掘培養優秀成果和杰出人才,完善階梯型培養舉薦機制,激發了原始創新活力。三是不斷拓展推薦渠道,參與15項國家各部門以及國際獎項的推薦,近三年共通過多個渠道推薦60余名優秀化工人才參加國家級獎勵的評選,其中成功獲得獎勵30余位。2020年獲得中國科協“科技獎勵示范學會建設項目”專項。

強化科技智庫服務體系建設戰略支撐力持續提升

聚焦“科創中國”建設,大力推動科技經濟融合。近年來,學會服務新格局下的創新驅動發展,不斷拓展科技經濟融合的廣度和深度,推進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助力地區產業經濟高質量發展。一是建設高水平科技創新智庫,吸納石油和化工領域科技、產業、經濟高水平專家超過1000名,入駐中國科協科技人才智慧服務平臺,組建“科創中國”化工科技服務團和“科技志愿服務總隊”,團結引領科技工作者面向經濟主戰場貢獻智慧。二是陸續建立了“德陽磷鈦化工”“長興新能源”等20余項落地產學研交流平臺,共舉辦針對區域需求的論壇、會議及各種形式考察對接活動100余次,簽訂戰略和技術合作協議60余項,成立學會工作站20個,創建或參與產學研創新平臺或聯盟9個,向地方政府提供產業創新及發展規劃咨詢建議書多份;組織院士專家1000余人次開展地區服務,拉動地方科技創新與投資超過1億元。連續獲得創新驅動助力工程示范學會、中國科協服務企業創新學會等榮譽。

積極承接政府轉移職能,開展高質量科技公共服務。一是創新工作模式方法,高質量開展石油化工、精細化工等領域100余項科技成果評價。二是以高標準引領高質量發展,啟動開展團體標準制修訂工作,近年來學會共批準團體標準立項94項、批準發布標準45項、在研標準49項,填補了相關領域空白,有力促進了科技成果轉化、規范行業高質量發展。三是探索建立符合化工行業特色需求和社會認可的第三方人才評價體系,積極開展化工工程師專業水平評價,2020年發布《化工工程師能力水平評價管理辦法》,3年來共有162名工程師通過工程能力評價,促進了化工領域科技人才的成長,完善了化工領域工程師認證標準和體系。四是積極承擔本科教育認證工作,近年來共參加全國高等院?;ゎ?、材料類專業認證60余次,對推動高校按照國際標準提高大學生工程能力培養做出了貢獻。

承擔智庫咨詢課題,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積極開展咨詢決策與趨勢研究,支撐國家科技決策咨詢體系,為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做出新的貢獻。一是每年組織征集化工領域重大科學與產業技術問題難題,“納米尺度下高效催化反應的作用機制”等多個選題成功入選中國科協十大前沿科學問題,并提交科技工作者咨詢建議,獲得2021年度、2022年度優秀推薦單位。二是發揮科技創新資源和人才優勢,連續承接中國科協年會高端智庫咨詢活動,近年先后在陜西、吉林、黑龍江、山東、湖南等地開展了專題調研,分別形成了《陜西現代煤化工戰略發展研究報告》《吉林省石油化工產業鏈條延伸研究專題調研報告》等研究成果。三是充分發揮學會智庫作用,相繼多次承擔并完成中國科協、中國工程院課題項目,完成“石油化工產品高端化發展研究報告”“新材料領域前沿跟蹤研究”“2035我國基礎材料綠色制造和智能制造技術路線圖研究項目”等相關學科前沿報告,服務行業和國家戰略需求。四是服務國家建設高效、綠色、安全的化學工業體系,組織編寫《化工過程強化關鍵技術叢書》,20個分冊全部出版,反映了最新科研成果和生產技術水平,促進化工過程強化技術的推廣和應用服務國家“雙碳”戰略,為實現“雙碳目標”做出重要貢獻。五是聚焦細分領域發展現狀,深入研究研判未來發展方向,各專委會組織編制了《中國粉末涂料與涂裝行業“十四五”科技發展指導意見》等一系列發展建議或咨詢報告,為行業產業發展和政府決策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拓展科普工作新領域服務公眾科學素質能力持續提升

豐富科普工作形式,加強科普內容供給。組織編寫《化工和生活》《化工和社會》《認識化工》《神奇的穩定同位素》等系列科普作品。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組織發布《化工和抗擊疫情》,舉辦“化工在抗擊疫情中的作用”系列講座,引導公眾客觀公正看待化學工業在創造人民美好生活中的關鍵作用,展示了化工企業及化工工作者的責任擔當;聯合組織舉辦“科普嘉年華”等科普系列活動,承擔全國科普日主題活動,為普及化工科學知識做出貢獻。

舉辦系列學生競賽,提升青少年科學能力。連續舉辦16屆“全國大學生化工設計競賽”,成為國內化工類級別最高、參賽隊伍最多、影響最大的大學生賽事。自2017年開始每年舉辦中國大學生Chem-E-Car競賽,鍛煉和提高中國大學生運用化學工程技能和跨學科應用的綜合能力,選派優勝隊伍代表參加世界競賽并取得優異成績。連年舉辦“SCIP+”綠色化學化工創新創業大賽,吸引北美洲、南美洲、歐洲及東南亞等國家的200余支隊伍參賽,促進多學科、多領域交叉,提升中國化學化工行業國際競爭力。舉辦全國“互聯網+化學反應工程”課模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化工安全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化工短視頻大賽等賽事。系列賽事激發了青少年和化工專業學生的科學興趣、創新意識和工程能力,夯實了化工領域創新人才的隊伍基礎。

承擔國家文化工程項目。組織高質量學術團隊,推進《化工名詞》審定,目前已出版《化學工程基礎》《基本有機化工》《生物化工》《化工裝備》等7個分冊,完成近12000個名詞注釋。在20名院士領銜的40名編委共同努力下,完成《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化工卷)3108條的編撰工作,保障了化工卷的順利完成。

拓展科普工作渠道,推進文化傳播體系建設。一是廣泛發動社會力量參與化工科普,共同建設中國化工科普教育基地,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等12家單位成為首批中國化工學會科普基地,在多個領域大幅度豐富化工優質科普資源和內容,提高了科普覆蓋面和服務能力。二是組建了中國化工學會科技志愿服務隊伍,有組織、有計劃為邊遠地區、邊疆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提供科技培訓、科普講座、技術指導等科技志愿服務。三是拓展新媒體科普傳播渠道,入駐嗶哩嗶哩、愛奇藝等視頻科普平臺,發布化工科普視頻50余個,青少年觀眾超過4萬人。

2021年綠色化學化工創新創業大賽決賽嘉賓合影

深化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國際影響力持續提升

深化與國際組織的學術交流與合作。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貢獻中國智慧,建設“科技共同體”。一是緊密聯系世界化學工程聯合會、亞太化工聯盟、歐洲化學工程聯盟等國際組織,發布和傳播《中國化工學會年報(英文版)》,拓寬對外民間交流合作渠道,擴大科技界“朋友圈”。二是加強學術交流,與德國、美國、日本等國家化工領域組織合作,成功舉辦第十屆阿赫瑪展覽及會議、中美化學工程會議等論壇。經過激烈競爭,學會成功獲得2025世界化學工程大會暨亞太化工聯盟大會主辦權。三是面向國際發聲,展現中國擔當,2020年發揮國際民間科技交流渠道優勢,向7家國際化工組織致函,通報中國抗疫情況,促進全球疫情形勢下的國際交流和理解。四是持續推動國際科技組織合作平臺建設 ,“國際綠色技術聯盟(IGTA)”“中國-東盟農用化學品高端論壇”等平臺不斷促進創新能力提升和國際合作。五是穩步開展化工工程師資格國際互認工作,籌建化學工程專業評價指導委員會,開展了化工領域“走出去”企業需求調研,加入中國工程師聯合體首批理事單位,啟動構建國際工程師互認體系,積極推動提高工程教育質量和工程技術人才的職業化、國際化水平。

中國化工學會創新改革發展實現了歷史性突破。黨的二十大提出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這對科技社團發展的歷史方位和時代使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2022年是中國化工學會成立100周年,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學會將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新發展格局,在深化開放型、樞紐型、平臺型組織建設基礎上,增強學會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意識和能力,持續強化一流學會“四大能力”建設,不斷拓展學會服務新時代、新格局的戰略空間,開創新時期學會事業發展新局面,團結化工科技工作者主動融入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歷史進程中,竭力為我國科技強國建設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猜你喜歡
中國科協化工科普
《化工管理》征稿簡則
《化工管理》征稿簡則
《化工管理》征稿簡則
《化工管理》征稿簡則
第二十三屆中國科協年會
科普達人養成記
科普漫畫
韓啟德擔任中國科協名譽主席 潘建偉當選副主席
科普連連看
科普連連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