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強會員管理與服務夯實一流學會的群眾基礎

2022-12-31 14:57王熠博曹亞君
學會 2022年11期
關鍵詞:宇航中國科協會員

王熠博 曹亞君

加強學會會員管理、服務、培養和發展,是學會創新發展的需要,是一項常抓不懈、持久而彌新的工作。近年來,中國宇航學會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創新和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為根本遵循,積極聯系服務廣大航天科技工作者,通過增強會員服務理念、助力會員成長,搭建起發現自我、展現自我的人才培養平臺,強化會員體系建設的實踐和探索等,內部治理能力和創新發展水平有效提升,會員發展和服務機制日益完善,構建符合現代科技社團規律的會員成長體系,進一步激發了學會內在活力和會員凝聚的向心力,推動學會工作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中國宇航學會常務理事單位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開展疫情防控工作

繪制以服務為中心的會員工作路線圖

學會精心策劃、科學組織,多形式調研全國一流學會會員享受權利、履行義務的情況,解析全國學會經典案例,就會員治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制定了《會員管理與服務體系導圖》《會員管理與服務細則》《單位會員入會指南》《軍方人員入會指南》等系列重要制度,為會員管理工作提供了清晰的指導意見和操作規程。為利于學會管理與服務所屬團體及個人會員理清工作思路,明確工作重點,組織形成針對會員服務、促進學會發展高質量的《中國宇航學會體系建設方案》,對于優化創新會員服務機制、形式和內容,增強會員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2020年9月,學會成立會員專項工作小組,由學會駐會副秘書長、常設工作機構負責人等組成,每年召開多次會議專門研究、審核、檢查、總結各項會員工作的落實和進展,形成了“理事會-會員專項工作小組-會員與組織工作處-會員工作站”上下貫通、縱橫交錯的組織體系。

聚焦會員服務優化搭建互動新平臺

持續開展科學家精神、航天精神、工匠精神等宣傳教育活動。近年來先后開設了“航天抗疫事跡”“會員風采”“精準扶貧”“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等系列專欄,累計發布150余篇。在疫情突發時期,發出《學會致廣大會員和全國航天科技工作者的倡議書》《疫情阻擊戰,航天力量在行動》系列單位會員抗疫事跡宣傳,得到中國科協官網等轉載刊登;樹立“會員風采”專欄品牌,大力宣傳“五一勞動獎章”“五四青年獎章”“全國創新爭先”等一批一線杰出會員先進事跡,不僅起到弘揚正氣、發現人才、凝聚會員的作用,也大大提升學會的影響力。

打造會員特色品牌活動。結合2022年“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和“中國航天日”活動,線上開展首個“航天科技工作者服務周”系列活動,涵蓋“最美科技工作者”學習宣傳、“科研誠信與學術規范”系列講座、“中國航天大會”精彩回顧、好書“惠”眾、法律服務宣傳等8個方面20余項活動內容,全網推出后,近萬人參與,受到中國科協關注與肯定。其中“科研誠信與學術規范”系列講座,利用音頻方式,聯合近40家航天學術期刊同步開展,受到行業好評。

響應中國科協號召,積極開展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宣講工作。學會面向30余萬廣大航天科技工作者發布《中國宇航學會科研誠信和學風建設倡議》,反響強烈,獲得中國科協“2021年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優秀精品項目”稱號和“2021年度學風建設資助計劃項目”,入選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2021年中國科研誠信十大事件”。

【學會名片】

中國宇航學會成立于1979年10月,由中國航天科學技術工作者組成,其宗旨是促進航天科學技術的創新和發展,推動航天科學技術的普及與推廣。學會下設44個專業委員會,擁有179個團體會員和10萬余名個人會員,其中涵蓋以院士、航天領軍人才為主的資深會員及高級會員1000余名,在促進航天學科發展、推動航天技術創新、推進和平利用空間資源造福人類社會的活動等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健全會員激勵機制服務高端學術盛會

近年來,學會不斷加大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積極向國內外重大獎項、國際組織任職推薦人才,不斷推進學會獎勵體系建設,推薦人選自下而上產生,并向一線會員傾斜,保證表彰、推薦工作的廣泛性和代表性。每年組織“國防科技獎”“最美科技工作者”“中國青年科技獎”“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和“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提名”等國家重要獎勵預選,支持航天領域優秀科學家和卓越工程師參加“兩院”院士申報及遴選,陸續推薦500余名以航天戰略科學家為主的高層次會員進入國家部委、中國科協等高端人才庫,推薦優秀人才進入理事會共同參與學會事務等,起到很好的激勵作用。

2022年,第16次成功推薦學會專家當選國際宇航聯合會(IAF)副主席,圓滿完成競選任務;推薦“嫦娥四號”“天問一號”工程團隊獲得IAF“世界航天獎”,實現該國際重要獎項零的突破。

多年來,在國家航天局、中國科協和各地方政府的關懷指導下,由學會主辦的“中國航天大會”吸引了來自國內外航天領域近萬名嘉賓、會員廣泛參與,已成為國內航天領域具有廣泛影響力的綜合性年度盛會,同時也成為國內宇航領域的學術風向標,為中國航天人搭建了高水平的學術研究平臺和高層次的交流合作平臺,為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匯聚強大力量。

大會擁有陣容強大的學術委員會,是“中國航天大會”打造國際知名品牌學術會議的核心條件,學術委員會成員的學術地位、數量和活躍程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會議的規模和發展趨勢。經過五年多的實踐摸索,大會組建了以資深會員為主的權威學術委員會班底,為保證大會的學術權威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庫支撐,為打造高規格的學術交流平臺奠定了堅實基礎。

會員服務與管理的創新路徑

當前,會員體系建設還不能充分適應新時代改革發展的迫切需要,中國宇航學會在會員工作上打破常規、進行了很多有益嘗試和探索。

一是探索“會員經濟”新模式。結合學會的科技社團屬性,通過建立核心會員群體,提供相匹配的學會服務產品,從而獲得經常性收入。

二是掌握會員社交需求,建立權益共同體。持續更新學會《會員信息分析報告》,以會員的實際需求為導向,積極調動會員資源優勢,爭取共同體的長久發展。

三是縱橫融合,構建分級分類服務體系。持續更新《會員分級分類服務目錄》,聯動分支機構、地方工作站等,為不同層級會員提供精準化服務。

四是培養核心會員群體,建立會員自傳播體系。深刻理解核心會員的社交期望,維持會員整體向上,且保證高端會員的核心價值,建立更為密切的會員聯系。

五是對標國際一流科技社團,謀劃發展戰略。根據中國特色一流學會建設的要求,應用全球視野謀劃會員工作發展方向和發展策略。

六是通過黨建帶動會員深入參與。深入實施中國科協“黨建強會計劃”,充分調動廣大黨員會員的主動性創造性,持續打造切實可行并具有學會特色的品牌黨建活動。

猜你喜歡
宇航中國科協會員
《宇航計測技術》征稿簡則
狼蛛
第二十三屆中國科協年會
會員之窗
會員之窗
會員之窗
韓啟德擔任中國科協名譽主席 潘建偉當選副主席
2016年中國宇航發射將首超20次
中國科協領導到中國宇航學會調研
2011中國科協學術建設發布會在京舉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