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脫貧時代人的形塑與振興

2023-01-01 09:51陳敏儀伍林生
現代商貿工業 2022年22期
關鍵詞:馬克思

陳敏儀 伍林生

摘要:國家建設離不開人的自由發展,現階段我們正處于絕對貧困與相對貧困共存的后脫貧時代。實現個人的自由全面可持續發展是防止人與國家返貧的必由之路。通過比較馬克思和阿馬蒂亞·森對自由發展論述的異同,得以從中汲取阿馬蒂亞·森的可行能力方法理論的有利之處,從而進一步弘揚馬克思主義人學觀?;诤竺撠殨r代探索開發實現人的可持續發展路徑,進而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環節深入展開,有助于解放人的個性,造就人的能力,振興人的風貌,引導人從被動發展到主動塑造。

關鍵詞:后脫貧時代;馬克思;阿馬蒂亞·森;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中圖分類號:F2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22.039

0引言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按時實現脫貧攻堅目標任務,贏得讓人滿意的成果。從脫貧邁進小康社會,再到2035年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離不開人的塑造與振興。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是人的發展的最高境界,馬克思人學思想始終貫穿其中。為滿足人的更高層級的需要以及雄厚的物質基礎,就要堅持以人為本,重視其自由全面發展。在此論域中,阿馬蒂亞·森更為關注“一個人實際擁有的做他所珍視的事情的自由”,重視個體偏好的自由選擇權,幫助人們按自己合意的方式來生活。在此擬從馬克思人學觀出發,通過對森的可行能力方法理論的揚棄,為實現自我價值和創造才能,提升其參與感、成就感和幸福感提供廣闊空間,以期達成人的自由全面可持續發展目標。

1人的聚焦:后脫貧時代的能力關懷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經過努力“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在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蹦壳?,中國已消除的絕對貧困是指物質貧困,在后脫貧時代人的全面發展仍將繼續受到阻礙,并日益成為相對貧困治理路上的“絆腳石”。中國共產黨時刻以解放思想,追求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自己的目標,這不僅是對公民個人而且對整個國家都大有益處。

1.1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是理論依據

事實上,有關“人”的發展話題早已受到西方學者的關注。馬克思恩格斯早已論證,共產主義理想在于構造“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的自由人聯合體。森循此指出“擁有更大的自由去做一個人所珍視的事,(1)對那個人的全面自由本身就具有重要意義;(2)對促進那個人獲得有價值的成果的機會也是重要的?!彼J為,社會成員能夠享有的實質性自由對社會是否成功具有參考性的評價意義,在注重自由與可行能力之間的相關性時,“特別地考察以下五種類型的工具性自由:

(1)政治自由;(2)經濟條件;(3)社會機會;(4)透明性保證;(5)防護性保障?!边@種不同類型的權利和機會,相互補充。不僅促進一個人的一般可行性能力,提升這方面的水平,而且幫助人們更加自由地生活。國內不少學者從森與努斯鮑姆的可行能力理論出發,結合國內區域脫貧攻堅發展的實際,從工具性自由、可行能力清單等方面切入,對可行能力理論的實質、產生、解決路徑等方面加以系統研究,為貧困治理及教育發展提供了新思路、新視角、新路徑。

1.2對阿馬蒂亞·森的可行能力觀的理論評價

可行能力觀對促進人的自由發展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徑,但究其本質而言仍未深入徹底地解決問題。其原因在于相比于馬克思的相關見解,森對自由與發展的理解仍有偏差。其主要缺陷表現在兩方面:

一方面對自由的界定模糊不清,過度強調實質自由,且森的可行能力范圍過大,采用經驗事實的方式論證自己理論觀點的正確性,比較片面的看待問題,沒有做出深刻而系統的探究。

另一方面忽視了社會中的異化現象,承認分工和私有制,沒有遵循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信條,沒有涉及生產關系和生產方式這一深層次的問題,在實現自由發展的路徑上與馬克思大相徑庭。在完成脫貧攻堅的時代趨勢下,我們力圖通過對馬克思人學思想體系的繼承和發展,結合森的可行能力理論,進一步尋找人的全面發展及其可能實現的實踐路徑。從助力人的自由發展到推動社會公平正義實現全民族振興,最終朝著共產主義方向邁進。

2人的形塑:對馬克思人學觀的繼承與弘揚

關于人的自由發展是馬克思經濟思想的立足點和歸宿,這也是森構建能力方法理論的核心。后脫貧時代進一步區分并把握馬克思和森的理論異同性,有助于全面揭示理論內涵,深刻把握理論意義,為合理地借鑒森的思想提供理論指導,為人的全面發展帶來了極其重要的啟發視角。

2.1阿馬蒂亞·森與馬克思的思想一致性

一是強調自由。

“一個種的整體特性、種的類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動的性質,而自由的有意識的活動恰恰就是人的類特性?!瘪R克思強調自由是實際存在的,是對真實世界的反映,其自由概念是其實踐概念的核心。突出一個全面完整的人,不僅要擁有自己的自由,使自由居于主導地位,還要完全占據自己能夠支配的所有方面。森同樣指出,“自由”是貫穿整個人類發展思想的中心概念。愈多的自由幫助人們實現自我服務,極大地提高了自助能力和社會影響力,是分別衡量成功或評價失敗,判定個人首創精神和社會有效空間的基本因素和先決條件。他的自由發展觀聚焦于人類的自由,提出了“選擇的自由度”這一概念。人類生活自由“極大地增進人類的福利,而且撤開福祉不論,這種自由本身也是非常重要的?!?/p>

二是重視發展。

馬克思指出發展是自由論的本質目的。他認為,“個人的全面發展,只有到了外部世界對個人才能的實際發展所起的推動作用為個人本身所駕馭的時候,才不再是理想、職責等,這也正是共產主義者所向往的?!瘪R克思主張以唯物史觀的角度看待個人發展,在社會關系中實現個人自由,在自由選擇中促進發展。森同樣強調發展的核心思想是為了全面實現人的自由發展。他認為發展理念的核心是“不能僅僅依據硬性指標的提升,比如國民生產總值(或者個人收入)的增長,或者工業化的進步來看待發展,盡管它們是實現目的的重要手段,它們的價值必須取決于它們對相關人的生活和自由產生什么影響?!彼J為發展是一個擴展人們享有各種自由的過程,將發展狀況的評價與人們的生活及其真正享有的自由緊密相連,具體反映在他們所擁有的選擇能力上。

2.2馬克思對阿馬蒂亞·森的思想超越性

一是關于自由的論述不同。

馬克思將自由看作人的本質,看作人類發展的永恒追求。早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和恩格斯便寫道:“他們是什么樣的,這同他們的生產是一致的——既和他們生產什么一致,又和他們怎樣生產一致。因此,個人是什么樣的,這取決于他們進行生產的物質條件?!碑惢瘎趧邮谷吮黄仁チ松a對象,讓人喪失了生活的能力,同時把自由自主的活動貶損為了手段,僅僅把勞動變成了人延續生命、保證肉體生存的工具。森指出“自由之所以重要,至少是出于兩個原因。首先,更大的自由使我們有更多的機會去實現我們的目標——那些我們所珍視的事物。其次,我們可以將注意力放在選擇的過程上?!彼涌粗刈杂杀旧硭哂械膬r值,將發展的終極目的視為自由。

二是關于發展的方式不同。

馬克思認為破除異化“才能為一個更高級的、以每個人的自由全面的發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創造現實基礎?!敝挥型ㄟ^無產階級革命推翻私有制,在科學合理的經濟關系中,解放勞動、適當調整社會關系,始終堅持與時俱進的狀態下,經濟基礎得到充分體現,全面實現人的自由發展。森的觀點不同于此,他指出發展從根本上來說是一種賦權行為。他從人們實際擁有的實質性權利的角度來擴大發展,“注意到可行能力擴展在導致社會變化(遠遠超出經濟變化的范圍)方面的工具性作用”,重視福利和自由的直接關聯性。他更為關心人的功能性活動以及能力的實現,強調工具性自由對實質自由的影響。從“發展”的角度來說,森關于人的全面發展是個靜態、局部片面的過程。

2.3后脫貧時代對可行方法理論的借鑒

作為能力論者,森將著眼點落到人的基本能力上,以人的實質自由為出發點創造性地提出可行能力觀,從政治、經濟、社會等具體可行的方面去實現人能夠擁有的實質性自由。他的理論不僅豐富了人的發展研究視閾,還為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開辟了新的可行的道路,指明了方向,為促進社會發展提供了相當大的貢獻,提升了公民的幸福度,對逐步推進人類自由發展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在政策制定上,不從孤立的個人和簡單的人性出發,發揮大局意識。從整體到局部,從國家到地方,從外部到內化,在各個方面始終與人類的發展進程保持一致。做到生產力與生產方式相適應,從上到下重視人的實際性自由,提升人在發展過程中的可行能力。從簡單的“輸血”過程增強到持續的“造血”功能,使各有所長,真正實現馬克思所闡述的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3人的振興:實現人的自由全面可持續發展

后脫貧時代在滿足了人民生產生活的需求上,其個性與價值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在馬克思人學觀和森的可行能力觀的指導下,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分別形成合理的機制,縮小國家與地區、地方與人民、百姓與百姓之間不合理的差距。

3.1政治是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首要途徑

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國情相聯系,將科學合理的政治制度與具體可行的規范性政治自由統一起來,從而為在共產主義社會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創造條件。堅持國家的一切權利屬于人民。從政府職能、市場調控、完善體制等層次,讓政府機制規范化、法治化、程序化,充分運用“政府”在引導人民作出正確決策時的主導作用,增強人民的主體意識、權利意識、民主意識;將科學合理的政治制度與具體可行的規范性政治自由統一起來,尊重人們的尊嚴自由和自愿選擇,不脅迫執政、不暴力執法,增強人民的政治認同感與支持感;積極推進國內政治改革,加大人民對政府的監督,提高政府透明度,建設服務型政府,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中發揮促進作用。

3.2經濟是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

當前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全面提升經濟整體實力最有效的辦法,也是促進人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應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實現地區經濟與國家經濟同速增長,先富帶動后富,促使脫貧人口體腦結合,能有所長有持續發展的產業。要牢牢把握知識經濟和融媒體時代趨勢,深入理解“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創新驅動發展”的豐富內涵,加大對高新技術開發和高精尖人才的投入培養,發展實體產業;對于剛從深度貧困解脫出來的人口,不僅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廣泛開展技術培訓,注重對實際能力的培養,將人工智能與工藝技術“引進來”,讓脫貧人口與農民“走出去”;不斷推進土地制度變革與農業現代化轉型,切實加強鄉村振興的宏偉戰略,利用紅色資源,發展紅色旅游產業,增加農民收入,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特色經濟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中發揮推動作用。

3.3文化是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

“文化上的每一進步,都是邁向自由的一步?!蔽覀円罅`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人的全面發展,傳揚無產階級革命文化,喚醒紅色記憶,講好紅色故事,彰顯理想信念的感召力;大力倡導和實施素質教育,同時貫通義務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等,提升知識能力、實踐技能、技術水平,充分發揮知識與技術帶動經濟的作用;努力做好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人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均得到發展,加大第三課堂的使用,喚起文化創造力;通過人的內、外部成長的互動互促,推動精神文明建設,培育和塑造“四有新人”,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過程中發揮引領作用。

3.4社會是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綜合途徑

鞏固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支持與配合是保證實現人的全面發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國家要處理好法治與法制的關系,完善法律法規、加大失信懲戒制度,以法律的保障促進自由的實現。而我們每個公民,在必要時也要學會拿起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由。在社會體系方面,通過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圍繞產業、民生、智力、醫療等領域開展具體實踐,建立城鄉一體化幫扶制度,提升人民的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積極注重民眾利益與人權保護,加大保護婦女、兒童的權益,在女性生育,產后就業等方面給予更多的設施保障與機會。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保障體系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

3.5生態是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保障途徑

人與自然的關系就像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和人的聯系也如同自然與人的關系,二者是辯證、相互影響的。協調好經濟與生態的關系,讓環境保護深入人心,從國家、個人兩方面貫徹落實生態保護,從而促進人與自然和睦健康相處。國家要積極制定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大對于污染生態環境的懲戒,大力宣傳環境保護,普及綠色生態知識,積極倡導尊重自然規律,善待并保護環境,形成和諧可持續的生態環境。這不僅助推了綠色經濟發展,而且對社會、生態都有良好的促進作用。自然界不僅僅是自然結界,同時它也是一種精神,是人的無機的身體。作為個人而言,應該珍惜自然,減少綠色污染,給予生態安全感,實現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相統一,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明生態理念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阿馬蒂亞·森.正義的理念[M].王磊,李航,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2]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1-07-02(002).

[3]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

[4]阿馬蒂·森.以自由看待發展[M].任賾,于真,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5]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330.

[7]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5.

[8]馬克思,恩格斯.資本論(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649.

[9]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20.

猜你喜歡
馬克思
論馬克思對“治理的貧困”的批判與超越
馬克思像
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讀馬克思的博士論文
論馬克思哲學的“形式指引”
論馬克思《黑格爾法哲學批判》的三大層次
一個半世紀后的卡爾·馬克思
論馬克思的存在論
在馬克思故鄉探討環保立法
習近平:馬克思是“千年第一思想家”
廣元有條馬克思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