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險資金投資引致效應分析

2023-01-01 20:33羅偉強張敏
現代商貿工業 2022年22期
關鍵詞:林業產業保險資金投資

羅偉強 張敏

摘要:保險資金作為一種規模龐大且供給穩定的資金資源,具有顯著的金融資源配置作用及投資引致效應。而我國林業產業弱質性凸出,市場化融資渠道狹窄,社會資本參與意愿低下。積極利用保險資金資源投資林業產業,在提高保險資金運用水平的同時,對發揮保險資金的金融引致效應,提升林業產業市場化程度,助推我國林業產業結構多元化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在分析保險資金投資林業產業的可行性及適配性的基礎上,梳理保險資金投資林業產業的主要路徑,即信托、債權、基金、及與林業平臺合作,并進一步從風險管控、投資保障、制度指引三個方面提出保險資金投資林業產業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保險資金;投資;引致效應;林業產業

中圖分類號:F23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22.066

0引言

保險資金屬于長周期、來源穩定的資金供給來源,具有為經濟發展提供長期資本的顯著優勢。長周期性決定了保險資金投資更適合投資于資金需求大、回報周期長的實體項目,經濟周期的波動對長期投資的影響相對更??;而穩定性要求保險資金應投資于安全性好、回報穩定的項目,不盲目追求高收益而承受高風險。近幾年我國保險資金的運用能力也在逐步提高,2020年末,保險公司總資產23.3萬億元,同比增長13.3%;原保險保費收入4.5萬億元,同比增長6.1%;保險資金運用余額21.7萬億元,同比增長17%。

我國在經濟綠色轉型發展的道路上,順應全球氣候治理的國際倡議,進一步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的雙碳目標,同時,習總書記指出林業發展是事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性問題。林業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是保障國家生態安全、木材安全和糧食安全的重要防線。而現代林業亦是典型的高投入、長周期的產業,在全國經濟增速放緩、新冠疫情對國民經濟造成消極影響的背景下,全國性的重大林業工程的市場化融資渠道并不通暢,對財政資金形成高度依賴,社會資本自主參與意愿嚴重不足。并且,我國大部分林業企業屬于中小型企業,企業間并購重組整合速度加快,如永安林業并購森源股份、升達林業收購金源天然氣、綠源天然氣、金源物流等,因此,林業企業融資需求旺盛,但大部分林業企業缺乏中長期信貸資金支持,存在“融資難、融資貴”的現實困境。

因此,促進我國保險資金與林業產業融資需求的深度結合,實現金融資源高效配置,有助于破解林業融資難、融資貴的現實難題。我國保險資金資源助力林業發展已有實踐,如保險公司購買上市林業企業股票、參與林業信托融資以及利用林業基金、債劵等方式,保險資金投資林業PPP項目,推進林業建設也受到政策支持。本文著眼于保險資金運用的理論分析,并梳理投資林業的可實現路徑,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1保險資金投資林業產業的引致效應

1.1保險資金的投資引致效應

缺乏吸引商業性金融資本投入能力的產業是難以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以存在弱質性的林業產業為例,非盈利性的生態保護領域難以滿足商業性金融資本的逐利特性,如三北防護林、治理沙漠化等生態效益導向型的項目是社會性資本“不能”投入的領域,只能由政府財政全額支持;長周期性的森林經營撫育類建設項目難以滿足商業性金融資本的高回報、快回款的投資要求,如國家儲備林建設項目等,并且此投資領域收益成本比較低但投資風險相對較高,商業性金融機構難以負擔。因此需要通過優化資金資源配置,發揮其投資引致效應吸引商業性金融自主參與,促進產業融資格局的市場化和多元化發展,如圖1所示。

通過啟動保險資金對具體領域的投資引導,由于保險資金具有較高的投資資信或具有極強的資金實力,就會產業強大的告示效應和引導作用,從而商業性金融機構會調整其投資預期,建立起投資信心在以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前提下,大量的商業性金融資本以及其他社會資本就會連續不斷地被吸引到保險資金的投資領域。最終實現幾倍于甚至幾十倍于初期投入規模的商業性金融引致效應,助力林業產業內融資主體的融資實力,改善其信用狀況,進一步吸引其他社會資本的進入,逐漸形成資本流通與產業升級的良性循環,如圖2所示。

1.2保險資金投資林業產業的可行性分析

保險資金作為長周期、供給穩定的資金來源,在經濟運行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保險資金投資于林業也具備可行性與實際意義,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2.1林業符合保險資金運用安全性原則

保障是保險的基本功能,對保險資金的再投資,相當于發揮金融中介的作用,將閑置資金投入價值創造活動中,實現資金的保值和增值。因此,基于保險的保障功能,保險資金的投資活動中,保障資金安全是最重要的原則。林業投資屬于長周期性的實業投資,將保險資金投資林業作為資產配置,有利于規避金融市場系統性波動造成的投資風險。同時,在建設生態文明的政策號召下,林業作為踐行“兩山理論”的重要行業,林業投資正迎來重要的發展機遇,相關的政策性、系統性風險較小。

1.2.2林業融資特征符合保險資金投資需求

隨著我國林業產業逐步向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靠攏,傳統信貸融資在向林業企業提供長期資金供給方面存在融資成本高、信用門檻高等制約,而大型林業建設工程項目的建設周期動輒15年以上,信貸融資更是難以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但保險資金的中長期資金占比達70%以上,長周期、大規模投資相對于短期、分散投資,風險相對較小且投資成本較低,而林業具有資金需求量大、周期長等融資需求特征,更適合追求長期和穩定收益的資本進入。因此,林業符合保險資金追求長期價值原則。

1.2.3保險資金投資林業符合相關政策支持

自2012年以來,保監會先后出臺包括資產配置辦法、創新產品辦法以及創業投資基金等多項有關保險資金運用方面的新規。2014年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并鼓勵保險資金發揮長期投資的優勢,以債權、基金等多種形式向其他投資領域提供資金支持。國家林業與草原局也在積極革新關于創新林業產業融資格局的相關文件,無論作為投資方的保險公司,還是作為需求融資方的林業企業,一系列已出臺的保險資金與林業融合的相關政策,都為保險資金投資林業打下了堅實的政策制度基礎。

2保險資金投資林業產業的路徑選擇

保險資金投資林業具有充分的現實意義,一方面,保險機構基于林業全產業鏈的投資機會,提高投資效率與水平;另一方面,林業能獲得發展所需的資金,推動林業產業發展,作用機理如下圖所示。其中,保險資金投資林業的實現路徑主要有以下四種。

2.1信托投資

信托投資是金融信托投資機構用自有資金及組織的資金進行的投資,具有數額大、期限長、技術性強等特征。自2012年保險新政允許保險資金投資信托公司的集合資金信托計劃以來,保險利用信托工具的優勢,更適合投資于發展穩定的林業企業或規劃成熟的林業項目,以優質的林業資產為依托,如造紙工業、速生豐產林等。還可以考慮引入第三擔保方,進行信用增級,增強保險公司在投資決策與活動中的話語權。在此基礎上,充分運用信托機構的財產管理、資金調配和投資的專業性能力,加強對資產證券化、股權投資和融資租賃等業務優勢的綜合利用。因此,通過信托方式可以保障投資于林業的保險資金安全與收益水平,實現保險公司、林業、信托三方形成利益共生關系。

2.2債權投資

債權投資方式主要是指投資方與被投資方依托債務性契約而形成的投資關系,主要包括各類債劵、票據以及貸款等方式。以債劵為例,林業投資是資金密集型的長周期行為,債券融資具有融資成本低、靈活性強的特點,比信貸融資更具優勢。當前,市場對于發行企業債券的限制逐步放寬,根據下表所示的公司債、企業債以及中期票據的特點,結合林業企業的融資特征,可見債權投資是保險資金支持林業發展的有效方式。隨著林業企業的發展活力逐步增強,保險資金通過債權投資進入林業行業將不局限于龍頭企業,有條件的中小企業、民營企業也有投資的利潤空間。未來根據保險資金的長周期優勢,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可以選擇銀團貸款方式將適當比例投資于林業。

2.3基金投資

基金是一種為了某種目的而設立資金池的投資方式,其投資效率通常高于市場分散投資效率。2017年國家林業局和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發起成立了全國林業產業投資基金,支持范圍涉及所有林業項目,采取項目直接投資模式運作,通過企業上市、股權轉讓、股東回購、到期清算等多種適當方式退出。這種良性引導可以使資本金大量流入區域林業產品市場、森林產品加工和運輸產業、林業基礎建設、林業市場信息服務等。2015年由保險機構出資成立的中國保險投資基金作為母基金,積極對接各類投資基金,補充重點、重大項目的資金來源,提升市場資源配置效率。因此,保險資金可以直接投資于林業企業、林業項目,也可以與現代林業發展基金、國家林業創新基金以及地方性林業發展基金等共同投資。

2.4保險資金與平臺合作

在“互聯網+”的時代發展趨勢下,平臺模式實現了市場的具象化,極大的降低了交易相關方的參與成本。具備商品流、資金流、信息流的交匯優勢的各類林業交易平臺開始出現,以四川省級林業電子商務平臺“天府林產”以及安徽池州上線的中國生態林產品電商交易平臺的正式上線運營,宣布了林業行業“平臺交易”趨勢的到來。其中,通過林業平臺進行投資,能夠有效擴大林業產業鏈服務規模、促進資源優化配置、提高全產業鏈的信息價值。保險資金可以探索通過提供專業化服務的平臺與符合資本要求的優質林業項目直接對接,實現利益共贏,雖然當前保險資金通過綜合平臺參與投資合作的經驗并不成熟,但“基于平臺的投資”已是未來大勢所趨。

3保險資金投資林業產業的政策建議

保險資金投資林業仍處于探索發展階段,由于林業行業信息價值低,相關具體政策措施和環境保障還不完善,因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3.1完善風險管控機制

保險資金主要源于投保人投入的債務資本,資金安全性占據首要地位。保險資金投資林業的面臨多重風險來源,一方面林業產業本身存在的自然風險、管理風險和技術風險等,另一方面,投資行為伴隨著流動性風險、市場系統性風險和操作風險等。不同類型的風險因素將通過難以準確預測的關聯關系直接作用于保險資金投資林業的過程中。因此,首先要強化林業企業與金融市場間信息供給的有效性,提高信息價值的及時性和準確性,為投資風險管理提供決策依據。其次,打造基于林業價值鏈的風險保障機制,打造企業主導、政府引導的市場化林業,通過建立再保險體系增強投資風險分攤能力。第三,提升風險分層管理的科學理念,構建保險資金投資風險管理組織系統,加強投資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過程風險控制。

3.2強化投資保障體系

保險資金投資林業的投資環境是由政策制度、林業市場、金融市場、人才優勢等多維度要素構成的有機整體,強化投資環境保障機制有利于投資效率的提高。從宏觀層面上,健全相關政策制度、法律法規,構建和維護信用環境,規范相關主體行為,促進保險資金投資林業有序發展;二是中觀層面上,建立以市場主導、企業主體的商業化育林體系,建立健全林業金融市場環境,形成多元投資、林業復合型人才合理流動和政策支撐的環境;三是微觀層面上,完善林業知識產權價值評估機制,提升林業企業的創新動力,加速林業成果轉化,提升中小型林業企業的投資價值。

3.3加大制度指引力度

保險資金投資林業的具體實踐仍處于摸索階段,政府、保險公司及其監管部門、林業企業等相關主體的協同合作仍缺乏明晰的行為指導,因此,制度指引力度尚需加大。第一,建議盡快出臺具體的保險資金支持現代林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同時要積極發展森林保險,注重保險的保障功能與投資功能的相結合,形成對林業的投保貸聯動。第二,進一步完善保險投資管理的制度建設,創新投資渠道并科學限定投資種類的比例,滿足保險資金投資林業管控的要求。第三,加強平臺建設,為保險、信托、基金等各類金融機構的合作提供交流平臺,以促進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務方式創新,為保險資金投資林業打造更為安全有效的投資路徑。

參考文獻

[1]張國志,劉慧,盧鳳君,等.我國保險資金投資種業的路徑及機制研究[J].農業經濟問題,2017,38(1):48-56,111.

[2]陳文輝.深化保險資金運用市場化改革[J].中國金融,2017,(3):9-11.

[3]吳鈺,蔣新慧.保險業服務農業現代化有效路徑分析[J].保險研究,2013,(12):23-28.

[4]馮潔.我國農林業可持續發展中的融資問題探討[J].金融經濟,2013,(24):21-23.

[5]尹建平,王建瓊,鄒約儒,等.投資林業實現資產保值增值[J].林業經濟,2017,39(1):71-77.

[6]徐碩,徐玉德,羅歡,等.我國保險資金投資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J].經濟研究參考,2014,(47):57-62.

猜你喜歡
林業產業保險資金投資
關于我國PPP模式應用的問題探討
淺談對銀行投資價值的研究
如何做好林業產業管理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