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花前胡早期抽薹的影響因素及減少措施探析

2023-01-04 01:48劉家水宋麗雅王如怡徐發文張成舟
南方農業 2022年15期
關鍵詞:香豆素白花藥材

劉家水,宋麗雅,王如怡,徐發文,張成舟

(1.安慶醫藥高等??茖W校,安徽安慶 246052;2.安慶華氏中藥飲片有限公司,安徽安慶 246000;3.池州市大王洞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安徽池州 247113)

白花前胡(Peucedanum praeruptorumDunn)為傘形科前胡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藥用部位為根部,在冬季至次年春季莖葉枯萎或未抽花莖時采挖,并曬干或低溫干燥,首載于《名醫別錄》,具降氣化痰,散風清熱之功效[1-2]。白花前胡主產于浙江、安徽、江西、四川、重慶和湖北等?。ㄗ灾螀^、直轄市),目前野生白花前胡資源不足,市場流通藥材主要來源于人工栽培,其中安徽省寧國市產的“寧前胡”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3-4]。在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中發現,安徽省寧國市、池州市、黃山市等地的白花前胡種植面積較大,但存在白花前胡早期抽薹問題,抽薹后白花前胡根纖維化速度加快,前胡中的有效成分(白花前胡甲素和白花前胡乙素)含量大大降低,不能入藥,嚴重時早期抽薹率達60%,影響了前胡藥材的產量和質量,經濟效益明顯降低,從而打擊了藥農的種植積極性[5]。

因此,分析白花前胡生長發育特性和早期抽薹對白花前胡的影響,深入剖析影響白花前胡早期抽薹的宏觀因素和微觀因素,提出減少、延緩白花前胡早期抽薹的預防措施,為優化白花前胡的栽培技術、提高藥材產量和質量提供參考。

1 白花前胡生長發育過程和早期抽薹影響

1.1 白花前胡生長發育過程

安徽省栽培的白花前胡一般在2 年內完成生長發育,第1 年是種子繁育期和營養生長期,第2 年為生殖生長期[6]。第1 年1 月中旬至2 月底直播育苗,3 月為幼苗期,4 月以后進入營養生殖期,冬季選取未抽薹植株采挖根部藥用,第2 年幾乎所有植株都會進入生殖生長期。早期抽薹植株一般在第1年5月下旬至7月進入生殖生長期,8—9 月開花,10—11 月果實成熟。中藥資源普查時發現多數野生白花前胡第1 年主要是營養生長,早期抽薹率相對栽培白花前胡要低,在第2~3年進入生殖生長,較栽培白花前胡生殖生長期晚1~2年,這可能也是栽培的白花前胡藥材香豆素類成分含量沒有野生白花前胡高的原因[7]。

1.2 早期抽薹對白花前胡的影響

抽薹是由于節間伸長進入生殖生長的叢生型植物的莖,受到溫度和日照長度等環境變化的刺激,隨著花芽分化開始迅速伸長,導致植株變高的現象,普遍存在于植物界,多發生于多年生、長日照植物,抽薹是進入生殖生長的形態標志。而早期抽薹是植株在受到內在和外在因素影響時,營養體未充分生長就開始出現抽薹,抽薹后植物勢必會降低根及根莖中的養分供給,將大部分營養集中供給花芽發育,促進生殖生長[8]。早期抽薹對白花前胡根部結構及香豆素類成分含量影響較大,抽薹后白花前胡根部的次生木質部橫切面積大幅度增大,存在大量木纖維和導管,中柱鞘、薄壁組織和韌皮部橫切面面積急劇減少,香豆素類成分含量顯著降低,抽薹后的白花前胡根往往因為香豆素類成分達不到藥典標準而不能入藥,嚴重影響了白花前胡藥材的產量和質量[5]。

2 影響白花前胡早期抽薹的因素分析

影響栽培白花前胡早期抽薹的因素較多,如種子選擇和儲存、種植時間和環境、種植模式和方法、施肥種類和方式、除草和打頂,同時抽薹開花基因和分子調控、植物生理生化變化等因素也可能造成白花前胡提前抽薹。宏觀因素受人為影響較大,可以通過優化宏觀因素、調控微觀因素,降低早期抽薹率,延緩早期抽薹,提高白花前胡藥材產量和質量。

2.1 種子選擇和儲存

優良的種子是保障白花前胡成藥質量和產量的前提,在種植基地考察中發現,選擇種植第2 年才抽薹的白花前胡種子育苗后,第1 年抽薹率比選擇早期抽薹種子(“火藥籽”)的抽薹率要低,這可能是因為控制白花前胡抽薹的開花基因具有遺傳保守性[9]。在考察中還發現,使用八成熟的種子(飽滿、色綠)進行育苗比使用老熟種子(飽滿、色褐)進行育苗,第1 年抽薹率相對要低,具體原因尚未明確,值得繼續深入研究,但八成熟種子和老熟種子只要都是飽滿的,在1 個月內的發芽率差別不大[10]。白花前胡飽滿的種子在5~9 ℃低溫條件下儲藏不超過2 年,發芽時給予正常光照和15~20 ℃的溫度條件,發芽率可以在80%左右。常溫儲存1 年的種子全部喪失活性,應引起注意,避免因種子儲存不當造成損失[10]。

2.2 種植時間和環境

白花前胡種植時間一般在每年1 月中旬到2 月底,1 月上旬及其之前播種的白花前胡早期抽薹率在50%以上,2 月播種抽薹率在15%~25%,3 月及其之后播種的抽薹開花率在10%以下,但1—2 月播種產量較高,3月以后播種產量逐漸降低[11-12]。

栽培白花前胡藥材的質量往往與土壤、溫度、濕度、光照和海拔等環境因素有關。種植土壤需選擇土層較厚、疏松、肥沃、弱堿性、光照充足和排水性好的地塊,不宜選擇土壤板結、易旱易澇、貧瘠和背陰面處的地塊。土層較淺不利于根及根莖類藥材的生長;弱堿性土壤偏褐色,腐殖質相對較多;酸性土壤容易板結,土壤偏黃色,有機質相對較少,一般不適宜種植根及根莖類藥材。經緯度相差較大的產地因其土壤、溫度、濕度和光照等自然條件差異較大,導致香豆素類成分差異較大[13-14];經緯度相差不大的不同產地,其香豆素類成分差異不大[15]。不同海拔對白花前胡藥材中香豆素類成分含量影響較大,同一區域高海拔地區白花前胡藥材中香豆素類成分含量高于低海拔地區,可能與高海拔處的山地溫度比低海拔處的山地溫度要低,抽薹時間相對較晚,營養生長時間相對較長,次生代謝積累時間長等因素有關[16]。

2.3 種植模式和方法

目前,白花前胡主要有仿野生種植、山地種植和農田種植等種植模式,主流商品以農田種植為主。野生白花前胡因生長周期相對較長,香豆素類成分含量高于栽培品[7]。仿野生種植因種植時間稍長,抽薹相對較晚,品質優于農田種植[17]。山地種植類似于仿野生種植,需嘗試并檢測其質量[18]。農田種植因肥力足、種植周期短(一般一年采收),藥材質量經常達不到藥典標準[7]。白花前胡種植一般采用種子直播的單種模式;還可以采用套種模式,有利于改善土壤環境,提高土地利用率[19];亦可以采用覆蓋地膜和漂盤育苗移栽等種植方式,均可有效提高白花前胡藥材的產量和質量[20]。各地可以根據實際環境條件采取不同的種植模式和方法。

2.4 施肥種類和方式

施肥種類、施肥方法對白花前胡藥材的產量品質影響較為顯著。肥料種類主要有氮磷鉀單質肥和有機肥,其中使用單質肥需注意不要盲目、過量地偏施某種肥料,否則不僅會增加農戶的成本投入,造成土壤氮肥和磷肥的累積,使土壤酸化,還會使白花前胡提前進入生殖生長期,早期抽薹,降低藥材產量品質[21]。一般白花前胡種植中施肥2~3次,種植時施基肥,7月中旬至9月在除草后根據植株生長情況和根的發育情況適當追肥,以有機肥為主。施肥時注意不能傷及葉、根,5月下旬至7月上旬不宜追肥,容易造成白花前胡早期抽薹[21]。

2.5 除草和打頂

田間管理還應注意及時除草和抽薹打頂,除草和打頂對提高藥材產量和質量均有影響。除草以人工除草為主,機械除草容易傷根,除草劑除草有農藥殘留,對藥材生長有影響。一般除草2~3次,在幼苗長至5 cm 左右進行第1 次除草,第2 次除草在6 月中旬至7 月上旬,第3 次除草一般在7 月下旬至8 月上旬,合理除草有助于植株正常生長,促進植株根部發育。抽薹打頂很重要,當白花前胡出現花莖時需要對不斷出現抽薹的植株進行打頂,以降低開花率,減少植株的營養損耗,促進營養生長,減緩根纖維化速度,提升藥材產量和質量[4]。

2.6 抽薹開花的生理生化特征及分子機制

目前,白花前胡抽薹開花的生理生化特征及分子機制尚不明確,但與白花前胡同科同藥用部位的當歸抽薹生理生化特征及開花分子機制研究有一定進展:當歸抽薹后植物體內可溶性糖和蛋白質含量降低,而游離氨基酸、過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升高[22]。有研究采用RNA-seq技術篩選出調控當歸抽薹的56條候選基因,這56條候選基因有可能參與調控當歸抽薹相關分子機制,對進一步研究當歸及其同科的白花前胡抽薹相關基因有一定的參考價值[23]。

3 降低抽薹率、延緩抽薹的措施

有研究表明,開花抽薹基因往往受上游的光依賴通路、春化通路、溫度通路、赤霉素通路、年齡通路和自主通路的影響,整合基因將這些復雜的調節因子整合后傳遞到下游的花分生組織,啟動開花[24]。從影響開花的上游通路信號和下游的開花整合基因入手,對降低白花前胡早期抽薹率提出以下5種措施。1)種子選擇和儲存。選擇晚抽薹植株的種子和八成熟的種子,避免用“火藥籽”作為下一代種子。種子在5~9 ℃下儲存,盡量在1年內完成播種,留種時間不應超過2 年。2)種植時間和環境。種植時間一般在1—3月,不宜太早也不宜太晚,太早容易導致抽薹,太晚容易影響產量。種植土壤選擇弱堿性土壤,酸性土壤易板結,不利于根部的生長發育,且種植地塊要有一定坡度,便于排水。種植地塊要光照適宜,避免強光照射或過于蔭蔽,海拔在200~1 500 m 較好,可以延緩抽薹時間。3)種植方式。種植方式以仿野生直播種植和山地直播種植為主,也可以采用田間套種或單種,種植密度要適當。4)施肥方式。合理使用農家肥,避免使用化肥或過量使用肥料,5—7 月不宜施肥,土壤肥力過大易促進提前抽薹。5)田間管理。隨時關注植株的生長發育情況,發現抽薹植株應及時打頂,減少營養物質向花莖轉移。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減少高毒農藥的使用,盡量采用生物農藥。做好田間雜草管理,及時除草,避免使用化學除草劑,人工除草時注意不要損傷植株根系,以免影響藥材產量。

4 結語

通過分析可以看出,白花前胡早期抽薹受人為因素、自然環境和開花調控基因等諸多因素影響,在種植時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深入挖掘利用優質、高產和晚抽薹的白花前胡種質資源,實施白花前胡栽培規范標準,降低早期抽薹率,延緩抽薹時間。目前,關于白花前胡早期抽薹的研究還主要集中在宏觀層面,對影響白花前胡早期抽薹的調控基因還不明確,調控通路還不清晰,預防措施還不精準,后期可圍繞影響白花前胡早期抽薹的調控基因開展深入研究,探究白花前胡早期抽薹的調控基因和關鍵生態因素之間的關系,篩選晚抽薹品種,以提高白花前胡種植產量和品質。

猜你喜歡
香豆素白花藥材
植物香豆素生物合成途徑及關鍵酶基因的研究現狀
道地藥材變成致富“金葉子”
氣相色譜-質譜法檢測化妝品中8種香豆素類化合物
甘藍型油菜白花基因InDel連鎖標記開發
秦皮中香豆素提取工藝優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春季種什么藥材好?
藥材價格表
焦慮
題霧
還會睡在爸爸媽媽房間里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