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教材建設取得重要發展
——中國人民大學陸貴山教授訪談

2023-01-04 18:08張丹旸,吳雅茹,楊悅
華中學術 2022年1期
關鍵詞:文藝理論文藝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需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新時代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應當面對文藝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遵循“守正創新”原則,拓展和發掘理論創新的道路,作出新的學術闡釋和理論回答。這其中的關鍵環節,就是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教材建設活動。教材建設既能夠匯集總結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既往成果,又有助于全面系統把握其思想精髓和理論要義,具有重大理論意義與實踐意義。就這一問題我們采訪了中國人民大學榮譽一級教授陸貴山先生。

一、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教材建設

問:陸老師,您是怎樣看待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教材編寫工作的?

陸貴山:首先談談教材的重要性。教材是教學單位的基礎,是授業解惑的工具。學生學教材,老師編教材,是一件雙方都受益的事。學生研讀教材可以學到知識,成為才俊、君子、智者。老師編寫教材也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學術水平,成為教授、學者、專家。教材培育了授受雙方。教材實際上是人格化的老師,其中閃動著老師的身影,浸透著老師的心血。而學生研讀教材不僅能夠學習到知識,還能接受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有文藝觀的塑造與培育。教材中存有很多寶貴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材的先進思想內容和寫作觀念受到社會、民族與時代精神的熏陶與影響。學生通過教材學習,走向社會后能夠積極承受生活的磨礪與錘煉,有可能成為國家的文化精英與社會棟梁。教材建設問題實質上是人的塑造問題。教材建設是培養人、教育人的工程,具有為黨、民族、國家培養才干的戰略性意義。教材編寫工作者應當從這樣的高度來對待這項培根鑄魂的工程。

其次,馬克思主義文論教材編寫活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歷經一個半多世紀的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也積累了豐厚的成果,為文藝研究提供了科學有效的指導思想,改變了中國文藝理論的總體面貌和發展趨勢,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現實社會語境下取得了長足進步和極大發展。面向新時代,我們應該重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教學研究活動和教材編寫工作,從實踐出發,努力適應新的歷史發展需要,努力做好培育人的工作,充分發揮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綜合學理優勢,積極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社會理性、人文理性、認知理性、辯證理性、實踐理性全面解析文學現象。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強調用史學的、人學的和美學的觀點,完整體現出文學的時代精神、歷史精神、人文精神和美學精神,以宏觀精深的研究為中國文藝開辟博大的空間。

問:陸老師,請結合您個人的學術活動,談談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教材建設如今取得了哪些成績,又在什么方面獨具建樹?

陸貴山:正如上面我說的,教材建設是一項塑造人、培育人的戰略性工程,所以人大的老師們都十分重視教材編寫活動。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學科初步建成了一個完整配套的教學體系與教材體系。

第一,“論”的建設,實現了本科生教材和研究生教材的配套。人大不僅編寫了供大學本科生使用的馬克思主義文論教材《馬克思主義文藝論著選講》,還有供研究生使用的《馬克思主義文藝學概論》。本科生教材的特點是對經典作家的經典文本進行解析,注重解說馬克思主義文藝學經典文本的思想內涵和理論價值,引領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方法觀察復雜多變的文藝現象,學習宏觀辯證的思維方式。這樣的基礎性論著對強化和優化一代新人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基本知識具有普及與啟蒙的作用。研究生教材則注重理論專題研究,著重闡發馬克思主義文藝學的博大精深,并對中國當代的文藝創作、文藝評論和文藝思潮從總體上加以總結和提升,特別是對社會主義文藝努力作出具有統攝性的理論概括,體現了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學的系統性和民族特色,深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創造性實踐。從內容上說,本科生教材和研究生教材的配套,也是對馬克思主義文藝經典文本分析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專題研究的配套。

《馬克思主義文藝論著選講》(以下簡稱《選講》)書齡已經40年,最初出版于1982年,1988年獲得國家教委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等獎。發行到第五版的時候,我的學術老伙伴都相繼去世了,我深切地懷念他們。我在編著《選講》第六版的時候,對該書做了一些刪減和精選,內容有所提升、優化和細化,并特意增加了新時代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以下簡稱《講話》)相關內容,特別是對文學與人學、史學和美學的關系,以及文學的主體論、本質論、本體論、價值論以及文藝批評和文藝思潮作出闡釋和研究,使《選講》實現了從馬克思文藝思想到習近平文藝思想的全覆蓋。最終這本書獲得了2020年中國人民大學優秀教材特等獎和國家教委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等獎?!哆x講》內容豐富,講解力求理論深度,在全國出版發行數量很大,銷售可觀。而《馬克思主義文藝學概論》(以下簡稱《概論》)是一部比較宏觀系統的馬克思主義文藝學論著,長期作為教育部指定學習教材,曾榮獲第五屆國家圖書大獎的提名獎。這部書共三編十五章,涉及了文藝理論的宏大框架,尤其強調和凸顯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關于文藝內部藝術規律的思想,顯示了馬克思主義文藝學在當代發展的蓬勃生命力,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也進行了比較全面的理論分析,構筑了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基本框架。

第二,“史”的建設,實現了“論”與“史”的配套。我與周忠厚老師商量,目前我們需要補充一本關于馬克思主義文論史的教材,周老師非常贊同,最終由他牽頭,他和他的同學鄒賢敏老師、印錫華老師、馮憲光老師共同編寫了《馬克思主義文藝學思想發展史教程》。這部教材既宏觀論述了馬克思主義文藝學思想的形成和發展歷程,又詳細講解了馬克思主義文藝學思想在世界各國的影響,重點闡述了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在蘇俄、中國以及西方國家的傳播、發展和演變,脈絡清晰,內容充實。這本書是中國讀者看到的第一部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發展史,填補了當時的學術空白。教程重在言“史”,但不止于言“史”,而是以“史”帶“論”,“史”“論”結合,體現了“論”與“史”的配套。針對“論”與“史”的關系問題,我覺得無“論”的“史”是盲目的,無“史”的“論”是空泛的?!笆贰钡难芯糠浅V匾?,不了解“史”便不能很好地了解“論”?!笆贰碧峁罢摗钡奈幕枷氡尘?,表現“論”的發展狀態與相應學術水平。反過來,沒有“論”也不能很好地了解“史”,沒有“論”,我們無法站在一定的理論方位觀察文論的發展規律與歷史演變邏輯?!罢摗币话惚憩F為理論廣度與深度的研究,“史”則是對理論深度與廣度相結合的動態研究,“史”就是活態的深度與廣度。以“論”觀“史”,以“史”觀“論”的辯證思維,與學術研究的靜態動態、共時態歷時態是互鑒的。這本書的編寫和出版把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廣度研究、深度研究和動態研究結合起來,富有立體感。

第三,實現了基礎理論和應用理論的建設與配套。上面提到的《選講》與《概論》屬于基礎理論,但教材建設只有文本解析和理論專題研究是不完整的。學習文藝理論是為了應用,為了分析現實文藝狀況,解決時下的文藝問題。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實際上是馬克思主義與同時代的文藝實踐、審美經驗、文學現象相結合的產物。我一直重視馬克思主義文藝學的應用理論研究,主張從文藝實踐出發,關注文藝創作、文藝批評、文藝思潮等現實文藝成果,用基礎理論指導應用理論,用應用理論的研究成果豐富基礎理論。馬克思主義文藝學應用理論研究應重視文藝理論與中國文藝批評實踐和文藝思潮的結合,通過對當代文藝思潮的研究,貫徹發展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推動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完善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體系建構。我們在這一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人大的應用文藝理論教材建設比較豐富,其中有我的《中國當代文藝思潮》《馬克思主義與當代文藝思潮》《唯物史觀與文藝思潮》《文藝理論與文藝思潮》《文藝批評與文藝思潮》,我的文集中也有馬列文論與文藝思潮相關的內容。還有周忠厚老師主編的《文藝批評學教程》,以及早先我與王先霈老師合編的《中國當代文藝思潮概論》。我們在打好理論基礎的情況下進行文學批評活動,形成了理論的批評化和批評的理論化的辯證發展。文藝理論家也應該是報有現實情懷、熱心從事文學研究的文藝批評家,應從基礎理論研究與應用理論研究的有機結合上,提升文藝理論研究整體水平,促進文藝理論和文藝批評競相發展。

第四,實現了教科書和參考書編寫的配套?!恶R克思主義文藝論著選講》注重經典理論文本解析,其中摘錄了大量馬克思、恩格斯對當時文藝作品的論述與評價。馬克思與恩格斯所關注、評論的作品文本是馬克思主義文論學習重要的背景材料,不閱讀這幾部小說和劇本,很難理解馬克思、恩格斯在相關文藝論著中所提出的思想觀點。但是這些文學作品一直未獲得翻譯介紹。針對這一情況,我與周忠厚老師商量,我們的教材建設還有缺陷,沒有教科書與參考書的配套。周老師十分熱心,求托中國幾位著名專家,對馬克思、恩格斯評論的幾部文學作品《巴黎的秘密》《弗蘭茨·馮·濟金根》《城市姑娘》《舊人與新人》進行翻譯,最終選編成《馬克思主義文藝論著選講教學參考書》。這四篇文學作品是頭一次跟中國讀者見面。雖然參考書只描述了作品故事梗概,但對讀者親切深入地理解馬克思、恩格斯的文藝評述與理論觀點大有助益。如果看不到這些作品,我們便無法理解馬克思如何通過批判歐仁·蘇的長篇小說《巴黎的秘密》,揭露青年黑格爾派以思辨哲學和基督教倫理道德學說來改造人和改造社會的荒謬性;無法理解馬克思如何通過批判歷史悲劇《弗蘭茨·馮·濟金根》,揭露作者費迪南·拉薩爾竟然把一位落寞騎士打扮成愛國英雄,犯下了顛倒性的歷史錯誤;無法理解恩格斯如何通過評論瑪格麗特·哈克奈斯的《城市姑娘》,對典型環境和典型性格、作家的世界觀和文藝創作的關系等現實主義文藝問題作出了經典闡述;無法理解恩格斯如何通過評價敏娜·考茨基的《舊人與新人》,對文藝的典型性、傾向性與真實性的相互關系問題進行了理論探索。參考書是教科書的輔助,看到參考書之前讀者對相關經典理論文本的解析是有局限的。通過閱讀參考書,大家能夠從鮮活的文學作品中理解馬克思、恩格斯文藝觀點;參考書也能引導讀者思考馬克思、恩格斯為什么對這些文本投放其理論觀點并進行批評論述,為如何運用文藝理論分析解決現實文藝問題提供了可供參照效仿的范例。

以上就是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教材建設的“四個配套”?!八膫€配套”體系完備、內容充實,是人大各位老師同仁辛勤奮斗二十多年的勞動成果,體現出實事求是、樸實無華的工作作風與敬業精神。中國人民大學文藝學學科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建設逐步形成了一項完整配套的系統工程。

二、關于馬克思主義研究和理論工程建設最新成果《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

問:您和董學文教授合編的教材成果《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出版并獲得學界的普遍關注,請問當時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課題組是如何成立的?

然而,由“看襪”數錢數到手抽筋,絕非酒鋪老板王嬤嬤能預料到的。那時,尚無“眼球經濟”一說。但名人效應的道理,王嬤嬤并不陌生。加之,看客圍觀、起哄、架秧子,是“看熱鬧不嫌事大”。李肇《唐國史補》一書,載有王嬤嬤發跡經過,上“命高力士縊貴妃于佛堂前梨樹下。馬嵬店媼收得錦靿一只。相傳過客每一借翫,必須百錢,前后獲利極多,媼因至富”。

陸貴山:《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作為教育部指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編寫專項之一,于2009年度被列為重大課題攻關項目面向全國進行公開招標。當時杜書瀛老師是評審組長。參加申標的有兩個團隊,一個是以我為首的人大團隊,一個是以董學文老師為首的北大團隊。經過競爭對比與專家評審后,人大團隊順利中標。后來我們接到教育部相關領導部門建議,為加強課題組研究力量,可以把北大團隊整合進來。這樣兩個團隊強強聯合,我是第一首席專家,董學文老師是第二首席專家。經商定,由下列人員組成課題組成員:有中國人民大學的我、周忠厚教授、盧鐵澎教授(課題組秘書)、張永清教授;北京大學的董學文教授、金永兵教授;山東大學的馬龍潛教授,譚好哲教授;華中師范大學的胡亞敏教授;江西師范大學的賴大仁教授;湘潭大學的季水河教授;南昌大學的周平遠教授;吉林大學的李志宏教授。在課題進行過程中,比我小十歲的董老師非常熱情,為整部書的編著做了大量工作。經過多次專家評審和組內熱烈討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歷時12年時間最終成書。

問:相比于國內已有的同類教材,您覺得《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有什么新的探索與新的內容?

陸貴山:這本書歷時十余年最終完稿,在編寫過程中得到了“馬工程”專家委員會、思想政治審議專家委員會以及教育部原“馬工程”重點教材審議委員會的多方指導,同時廣泛聽取了高校教師和學生的意見建議。最終成果還是令人滿意的。教材觀點明晰、體例完整、內容豐富,緊密結合中國文藝現實狀況,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作為思想指導,全面論述了文藝的本質、文藝的發展規律、文藝的地位、文藝的功能、文藝的批評標準和文藝的價值追求等重要議題,兼具學理性、實用性、時代性。

我認為書中有一些新的探索與內容:

第一,教材設計緒論和八個章節。緒論部分針對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研究對象、主要特征等有比較精當的說明與概括,對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發展史進行了清晰且總體的論述,并闡發了新時代學習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意義與方法。作為教材主體的八個章節全面系統地論述了構成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體系面貌的基本觀點和理論范疇,對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思想的要點、特色等作出了較為深入的發掘和拓展。書中談論文藝的本質屬性及其社會結構定位、文藝的演化邏輯與發展歷程、藝術作為一種特殊的精神生產與資本市場消費的辯證關系、文藝的現實主義精神、文藝批評的標準與方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建設、文藝與人的發展以及社會理想的關系等等,內容推陳出新,在傳承以往既有理論成果的基礎上,創造性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體現了中國特色與時代精神,注入了新的學理內容。

第二,書中第三章重點關注文藝的生產與消費,對同類教材缺少關注的藝術生產理論作出了詳細論說。藝術生產論是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重要學術觀點,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對文學藝術性質的新認識。書中對“藝術生產”的概念、藝術生產的屬性加以辨析闡發,頭一次揭示了作為社會生產的文藝活動與資本的密切關系。文藝是一種特殊的精神生產,文藝活動的成果從文藝創作角度來說是作品,從文藝生產角度來說則是產品。馬克思主義的藝術生產論既看到藝術生產具有一般生產的普遍性,又強調其精神生產的特殊性,尤其揭示出藝術生產的商品屬性,從而為當代藝術生產提供了理論支持。讀者全面了解作品與產品之間復雜的辯證關系,有助于深入思考文藝的審美屬性與商品屬性。我們在教材中創新性地指出,應辯證看待文藝的審美與商品的二重性及其互動關系,適度強調作品的文化利益,恰當強調作品的文化品位,盡可能實現兩者的均衡與協調發展。此外,書中還關注當代中國藝術生產范式的變化,思考如何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成熟的條件下提升精神文化建設的問題,強調對藝術生產的審美品格和市場需求的綜合把握。

第三,書中比較強調文藝隊伍建設問題。文藝隊伍建設是個實踐問題,也是個理論問題。文藝隊伍建設是推動文藝繁榮發展的根本性、基礎性工作,為繁榮文藝打牢和夯實人才基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理論建設,要把文藝隊伍建設擺在更突出的重要位置,培養人才,發現人才,珍惜人才,凝聚人才,努力建設一支高水平、高素養的文藝人才隊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目的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因此文藝隊伍建設應貫徹文藝的黨性原則,同時尊重藝術規律與創作自由。這就對作家與文藝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藝家應自覺堅守藝術理想,不斷提高學養、涵養、修養,加強思想積累、知識儲備、文化修養、藝術訓練,繼承文藝表現時代精神,傳承民族文化,弘揚中華美學精神的理想與要求,通過藝術創新實踐正確反映時代生活,引領時代風氣,推動社會進步,追求社會理想。這些內容都是本教材所獨有的。

問:您覺得《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這本教材的主要特色有哪些?

陸貴山:《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在編寫時受到多方關注,我們課題組內部也經過了多輪深入討論,認真聽取意見建議,最終確定了寫作提綱與基本內容。綜合來看,我覺得這本教材有以下幾個比較突出的特色:

人民性。文藝的出發點和歸宿點都是人,它以人為反映對象,描繪人的社會生活,表現人的思想感情,又以提高人的素質為主旨,激發人的理想追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自由解放。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特別強調文藝的人民性。文藝源于人民,為了人民,屬于人民,服務人民。社會主義的文學,實質上是人民的文學。人民是社會歷史的主體。馬克思主義把人的問題置放在歷史唯物主義的框架內加以考察,始終強調文藝對人的發展與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呼吁文藝應深入人民生活、反映人民思想情感,進而引領時代風氣、鑄造民族精神、推動社會進步,最終實現全人類的解放。所以堅持文藝“為人民服務”的根本方向和基本原則,守護“文學是人學”的文藝觀念,體現文學的人文精神,始終體現在本教材的編寫中。

實踐性與辯證性。實踐出真知,馬克思主義文論研究把文藝現象和文藝作品作為人類實踐活動的產物來看待,重視文藝理論與具體文藝實踐之間的緊密聯系,重視對各種現實文藝和審美現象的理解和總結。教材中十分關注這方面的內容,立足中國社會現實,關切中國文藝狀況,回應我國文藝方面存在的現實問題,強調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建設,把文藝實踐所提出來的時代性課題作為理論思考的出發點和生長點。在教材編寫時,我們倡導古為今用、外為中用,辯證取舍、融會貫通,重視“以人為本”的文藝工作導向,把文藝實踐歸屬于歷史創造主體的人民群眾的事業,把文藝發展與科學社會主義的社會革命進程、人類自由全面發展的理想有機聯系起來,對文藝的價值追求作出思考。馬克思曾言“哲學家只是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造世界”。沒有正確的理論認識,就不會有正確的創造。馬克思主義思想與其他哲學的重要區別,在于對實踐性與辯證性的強調。書中始終秉持全面思辨態度,摒棄觀點爭論,反對一點論形而上學,提倡一種宏觀的、實踐的、辯證的、統一的、綜合的、創新的思維方式。

民族性和時代性。文藝的本質是其社會本質、人學本質、審美本質三者的辯證統一。文藝以特有的藝術方式表現社會時代精神、反映民族生活風貌與彰顯人文精神特質。弘揚時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既是歷來優秀文藝不斷承續的歷史傳統,也是當今時代文藝創新發展的現實要求。立足中國現實,我們的文藝應深入發掘中國精神中的優良傳統和價值觀念,體現中華民族獨有的精神氣質與時代風貌,建設倡導中國作風與中國氣派。中國長期堅持文藝的“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始終強調的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這些文藝觀點都是國外馬克思主義文論研究所不曾涉及與關注的話題,相關內容在教材中都有收錄。以前我們對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論獨特性價值的探索是不自覺的,現在則是主動自覺的。實現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高度融合,是中國文藝工作者的奮斗目標與崇高志向。

當下性和理想性。不解決當下的時代問題與價值問題的教材是沒有意義的。本教材處處關注現實問題,解決現實問題,努力運用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論和辯證唯物論觀點,思考傳承民族文化傳統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這一中國命題。對文藝當下性與理想性的強調,不僅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而且創造性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學說,對推進馬克思主義文論中國化進程、繁榮社會主義文藝、促進文化自信、建立精神家園、凝聚中國力量,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習近平在《講話》中十分重視文藝的創作問題,從更高角度對文藝工作者提出了要求。這樣的要求本身正是從實踐入手對文藝當下性和理想性的強調,也是守正創新原則在文藝方面的具體體現。文藝工作者應著眼于中國本土現實情況,有理想,有信仰,清醒意識自己的歷史使命,自覺承擔文藝表現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的責任,以滿足時代和歷史發展的需要。此外,文藝工作者在自覺響應社會發展要求的同時,不能脫離藝術規律,成為時代精神單純的傳聲筒,只有植根當下現實生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才能真正繁榮社會主義文化藝術事業,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總的來說,這本教材重點突出,簡明扼要,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明白曉暢,樸實無華,適合大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接受水平,適合對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感興趣的廣大讀者。

問:感謝陸老師對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教材建設情況以及《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教材的說明介紹。感謝您接受這次采訪!

猜你喜歡
文藝理論文藝馬克思主義
1942,文藝之春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兒童觀
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視角下《幻滅》的現實主義藝術特征探析
Can “Contemporaries” Know How to Read?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藝高級感?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中國文聯出版社“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論著書系”
□文藝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