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海:監管國企長期股權投資 提升經濟社會效益

2023-01-05 03:17叢龍海吳強王海蘭譚霖
山東國資 2022年11期
關鍵詞:企業

□ 叢龍海 吳強 王海蘭 譚霖

黨中央對國企改革和國資監管的重大部署,對做好國資國企工作具有重要指導意義。近期,威海市對市屬國有企業2019 年至2022 上半年期間長期股權投資情況,包括基金投資、追加投資和收購股權等開展了專題調研,查找問題,提出意見建議,以此為突破口,規范長期股權投資監管,提高投資準確性,提升經濟社會效益。

摸清家底,為科學監管作依據

截至2022 年6 月30 日,威海市17 戶市屬國有企業注冊資本974.8 億元,資產總額847.9 億元,所有者權益404.7 億元,營業收入41.2 億元。擁有各級全資、控股、參股企業173 戶,投資總額126.4 億元。其中,二級企業154 戶,為全資企業80 戶、控股企業13 戶、參股企業51 戶(含基金15 只),合計投資118.3 億元,占投資總額的93.6%;三級企業19 戶,為全資企業8 戶、控股企業3戶、參股企業8戶(含基金1只),合計投資8.1億元,占投資總額的6.4%。

2019 年至2022 年6 月30 日,17 戶市屬國有企業合計長期股權投資項目62 項,注冊資本727.7 億元,投資總額47.9 億元。其中,新設企業25 戶,為新設全資企業12 戶、控股企業2 戶、參股企業11 戶(含基金6 只),合計注冊資本139.9 億元,投資總額13.6 億元;股權收購25 戶,為收購100%股權企業4 戶,收購50%以上股權企業1 戶,收購50%以下股權企業20戶(含基金1 只),合計注冊資本584.3 億元,投資總額27.4 億元;增加投資企業12 戶,為增投全資企業7 戶、控股企業2 戶、參股企業3 戶(含基金1 只),合計注冊資本11.6 億元,增資額6.9 億元。

從投資層級看,62 個投資項目中,投資二級企業(含全資、控股、參股)55 戶,占投資項目的88.7%。投資三級企業(含全資、控股、參股)7 戶,占投資項目的11.3%。

從投資企業分類看,投資國有全資企業24 戶,占投資項目38.7%;投資國有控股企業7 戶,占投資項目11.3%;投資國有參股企業31 戶,占投資項目50%。

從出資構成看,市屬國有出資47.9 億元,吸引社會資本出資104.9億元,所投企業合計總資本727.7億元。

從運行情況看,正常經營的企業55 戶,其中盈利企業33 戶,占比60%,2022 年1 ~6 月份營業收入72.9 億元,未分配利潤22.3 億元,累計投資收益0.9億元;虧損企業22 戶,占比40%,2022 年1 ~6 月份營業收入4.8 億元,未分配利潤-3.2 億元。新設立尚未開展經營活動和停業的企業7 戶。

從社會效益看,62 戶投資企業累計上繳稅費8.2億元,安置職工就業2547 人。從法人治理結構看,各投資企業都按《公司法》規定建立起法人治理結構,其中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都按國資監管要求實行外部董事占多數、外派財務總監和外派紀委書記制度,基本形成各法人治理主體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體制機制。

查找問題,為規避風險作診斷

全過程制度管理體系不夠完善,執行不到位。個別企業、個別項目投資決策不規范,投前缺少項目退出計劃,前期論證的市盈率、市凈率、收益率、投資回收期等關鍵性指標調整范圍較大,為項目后續健康運營埋下隱患。部分投資項目的前期可行性研究論證不夠充分細致,重宏觀環境分析,輕經濟效益測算,導致項目運營后的投資回報與可行性研究差距較大。經統計,全部62 個項目投資平均回報率只有7%。多數項目實施中缺少跟蹤管理,業務執行許多細節尚未通過制度進行約束,投資項目一旦獲得批準,具體運營多處于放松監管狀態,導致投資效益下降?;鹜顿Y項目普遍缺少與基金管理人的溝通,對基金公司經營真實情況不能及時了解掌握,很難依托制度對業務的開展進行指導與監督,導致項目管理松散,不能有效控制風險。

平衡補償機制不健全,企業運營艱難。威海平臺類市屬國企投資項目多為承擔的市委市政府戰略性投資項目,投資收益低,資金成本負擔重,且平衡補償不到位,建成后的項目不能回購。如產投集團向威海港、威海船廠、天然氣管網等進行戰略性投資共計32.89 億元,企業每年需要為該部分投資支付成本約1.97 億元。威海城投集團投資的海創投資發展公司、綜合保稅區項目、綠軸市民中心項目等9 個項目,涉及投資27 億元,累計虧損2819.96 萬元。公益類市屬國企成本倒掛,政策性虧損嚴重,經營壓力逐年增大。如熱電集團投資項目因近幾年煤炭價格持續上漲,導致經營虧損嚴重。水務集團投資環保污水處理項目,受污水運營收支倒掛影響,造成水務投資融資難,解決污水處理提標任務資金來源困難。同時,企業的投資資金大部分是借貸和發債資金,資金產生的利息加大了企業的負擔。

投資項目考核不科學,激勵機制不健全。由于投資具有長期性特征,目前企業投資業務周期短則3 ~5年,長則8 ~10 年,短時間內很難見到收益。而考核僅是按照當期實現情況進行,項目的收益與付出不匹配。同時,由于缺少市場化項目跟投機制,導致項目收益對投資團隊缺乏有效激勵,從而影響投資團隊挖掘推進項目、控制風險的積極性。

給出建議,為企業高質量發展出思路

加強事前管理。推動企業制定投資規劃,圍繞主業和優勢開展長期股權投資,挑選威海市優質的投資備選項目,擇機注入關聯資產并引入上下游戰略投資者,增強實力,引領產業集聚發展。完善投資管理制度,進一步優化投資決策流程和運行體系,確保投資項目有效運行,提高投資管理的精細化水平。

加強事中管控。在投資項目實施過程中,定期組織評估分析,強化投資風險管理,全方位把控項目運行風險。

加強事后跟蹤。組織開展投資項目后評價工作,對項目運營后的實際經濟效益與可研報告中的預測效益進行全面對比分析,形成投資活動各環節管理閉環,總結經驗,提升投資管理水平。

強化戰略性公益性項目平衡補償和回購,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政府在安排投資時,要切實考慮企業的資金狀況和承載能力,合理安排。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賦予相關企業城市特許經營權,如將政府大數據、路燈桿、公共廣告位等政府資源交由相關企業開發經營,為企業發展營造更加有利的環境。將部分優質資源注入相關企業,增加土地資源儲備量,增強企業實力。

加強和改進國資監管,增強監管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優化投資項目考核激勵。按照項目生命周期科學考核,項目投資初期可對投資數量、金額等進行考核。項目運營期,可根據年度實際收益或公允價值進行考核。項目退出期,在投資收益考核方面設定投資收入與產出比等相關收益指標,對全部投入與產出進行綜合考核。

優化容錯糾錯機制。堅持“三個區分開來”,鼓勵和支持國有企業在紀律和規矩的框架內大膽創新、開拓進取,落實“盡職免責”,適當提高對投資失誤的容忍度。允許企業用自身盈利一定比例來化解投資失敗項目形成的損失,以此促進投資業務更好地發展。

加大違規經營責任追責力度。按照企業管理關系和干部管理權限,界定責任追究工作職責,分級組織開展責任追究工作,分別對企業不同層級經營管理人員進行追究處理,形成分級分層、有效銜接、上下貫通的責任追究工作體系和職責明確、流程清晰、規范有序的責任追究工作機制。

猜你喜歡
企業
企業
企業
企業
企業
企業
企業
企業
企業
企業
敢為人先的企業——超惠投不動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