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經營性事業單位改制轉企面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2023-01-09 05:39■謝
質量與市場 2022年12期
關鍵詞:經營性國有資產職工

■謝 鳳

(攸縣財政局)

引 言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經營性事業單位所處的市場環境更為復雜。傳統的政府壟斷式的管理模式,會逐步的使該類事業單位失去競爭活力,整體發展速度難以滿足市場需求。因此,相關部門積極推進經營性事業單位改制轉企工作,借此調整經營性事業單位的發展戰略,實現經營性事業單位的可持續發展。

1 經營性事業單位改制轉企的相關概念

事業單位是國家借助國有資產創辦的公共服務組織,在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體系中,事業單位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能夠在教育、科技、文化等領域中提供優質的社會服務。經營性事業單位可定義為開展“生產經營活動”的一類社會服務組織,其中事業單位的生產經營活動具體指事業單位所提供的“社會服務”“產品”,可通過市場配置經營資源,且無需承擔公益性的服務職能[1]。

市場經濟體制下,經營性事業單位的“改制轉企”,是事業單位結合市場變化規律,轉變單位原有的生產經營活動的管理模式,用自主經營的方法,承擔相應的盈虧責任。經營性事業單位改制轉企后,僅需對企業本身負責,并基于市場分析、調查,分析改制企業內部生產經營活動,為其制定符合市場發展規律的經濟戰略。借此改善生產經營環境,使其創造更多經濟效益,逐步的增強改制企業的市場競爭力[2]。

但是,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經營性事業單位改制時需堅持以下原則:首先,改制企業在積極創新的同時,還應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則,制定經營管理戰略時,應同時考慮生產經營活動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其次,改制過程中在維護原有職工利益的基礎上,仍需合理的調整組織結構,確保改制企業人員組成符合企業長遠發展需要。最后,經營性事業單位改制期間,需要統一觀念,相互合作,規范企業運作流程,必要時,可借助專業中介機構,做好改制前的調研工作,為經營性事業單位順利改制創造有利條件。

2 經營性事業單位改制轉企的必要性

隨著市場環境的發展,經營類事業單位在實際發展中,其生產經營活動所產生的收益,受市場經濟體制的影響,經營類事業單位會存在技術開發實力弱、市場管理水平低,所制定的生產經營戰略與市場需求不符等情況。并且由于事業單位的特殊性,其在生產經營中沒有主導權、直接管理權,內部員工的崗位競爭意識、工作積極性不高,多角度的限制著經營性事業單位的發展[3]。因此,為打破事業單位內部結構、組織管理、人員意識等方面的局限性,經營性事業單位需要通過“改制轉企”的方式,喚醒單位的生產活力,掌握決策權,制定出更科學、符合市場規律的生產經營戰略,促進事業單位的可持續發展。

除此之外,部分經營性事業單位在運營期間存在“內部職能不明”“政企不分”等情況,從而導致政府賦予經營類事業單位的社會服務職能難以體現,甚至影響市場競爭過程中的基本秩序,增加政府財政壓力。但在經營性事業單位改制為企業后,則會通過自主經營的方式,承擔生產經營活動的盈虧,并且在卸下政府職能重擔的前提下,結合市場需求、市場規律,重新制定生產經營決策,使政府部門能夠制定統一的管理條例,改善市場環境,構建公平、相互競爭、相互合作的市場。

3 我國經營性事業單位改制轉企后面臨的問題

3.1 改制企業認知觀念存在誤差

事業單位是計劃經濟時期的產物,是由國家行政部門直接領導的公共服務組織,是我國特殊的行政職能組織。因此,我國經營性事業單位的主要宗旨是履行部分社會公共服務,參與社會建設事業,核心價值觀念具有一定的“公益性”特點。但在經營性事業單位改制過程中,原有的意識形態、價值觀念逐漸與事業單位脫離,使事業單位在改制為企業后,僅強調企業生產經營效益,忽視生產經營過程中的社會效益,公益性特征逐漸減弱[4]。

3.2 改制企業內部管理不完善

經營性事業單位是國家所設立的行政服務機構,政府部門在經營性事業單位組織管理、運營管理中享有完全的決策權。政府撥款、財政支持是維持經營性事業單位的前提條件。所以在經營性事業單位運營期間,容易出現工作效率低、單位組織結構不合理等國企通病。然而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此種運行狀態的事業單位會阻礙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不利于各公共服務組織的協調與建設。雖然經營性事業單位已經意識到改制轉企的必要性,但多數事業單位仍沿用傳統管理模式,從而使得事業單位改制后,員工積極性不高,改制企業整體發展緩慢。

3.3 改制企業發展目標不明確

經營性事業單位在生產活動、經營管理中,往往會根據國家財政部門、行政管理部門給出的指令,以及提供的財政資源開展各項生產經營業務。所以,在經營性事業單位改制前,往往無需考慮市場壓力、市場運行規律[5]。但隨著經營性事業單位改制轉企,改制企業會承擔較大的市場競爭壓力,需要根據市場調查與分析,拓展新的市場。而市場競爭、開拓市場的前提是確定企業的發展目標,使改制企業重新定位,順利的搶占市場份額。因此,在經營性事業單位改制轉企的過程中,因傳統經營管理模式,多數事業單位在改制時均存在發展目標不明確、市場定位不準確的情況。

4 我國經營性事業單位改制轉企的有效對策

4.1 加大改革宣傳力度,夯實改制基礎

為使我國經營性事業單位改制轉企順利進行,還應加強事業單位改革的宣傳力度,營造改制氛圍,夯實改制基礎。首先,在經營性事業單位改制轉企的初步階段,相關部門可運用各類媒體平臺,宣傳事業單位改制的必要性,提前給內部職工打好預防針,使其對事業單位改制轉企具有初步的認知能力,可以在改制過程中消除顧慮,主動配合經營性事業單位的改制戰略,支持事業單位改制轉企,并為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其次,事業單位改制期間,應強調改制進度、改制戰略等關鍵信息的透明度。確定各項方案時,經營性事業單位需要考慮群眾需求,并正確看待群眾力量,用直觀、公開的改革信息,調動內部職工在改制過程中的積極性。讓經營性事業單位相關的群眾可以參與改制,同時在單位調換崗位、分流安置時,服從安排。最后,經營性事業單位應在改制轉企時,運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從思想上幫助內部職工改變認知,促使單位中的職工、干部能夠自覺的完成改制轉企的相關任務,借此夯實經營性事業單位改制的人力資源基礎,為改制轉企工作創造良好條件。

4.2 調整組織領導結構,明確改制責任

經營性事業單位改制轉企時,改制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難度大,且受改制政策的影響較大,所以,為使改制工作順利進行,需要調整組織領導結構,明確改制責任。首先,各地區的經營性事業單位應成立“改制轉企”部門,從單位中選擇部分高素質的精英人才,組建改制小組。使其憑借自身的專業能力、職業素養,落實事業單位改制轉企期間的各項政策方案,增強單位改制的實施力度。

其次,由于經營性事業單位生產經營活動不同,在調整單位組織結構時,還應結合事業單位實際需求,分析改制轉企中的現有矛盾,針對性的擬定解決措施,從而讓事業單位的改制轉企方案落實到改革的各環節內,并起到應有的改制效果。最后,經營性事業單位改制過程中,國家財政、勞動保障等方面的行政管理部門,還應樹立大局意識,為事業單位改制提供優質、可靠的服務與支持。改制企業在各部門的支持下,需要明確各方在改制中的基本責任,做好組織管理、人員調配工作,用好財政部門、管理部門的資源,滿足單位改制轉企的根本要求。

4.3 做好政策支持,改善改制轉企環境

政策環境對經營性事業單位改制同樣非常重要,所以,相關部門還應做好政策支持,改善該類事業單位的改制轉企環境。具體來說,事業單位在改制時,往往需要置換國有資產,并根據單位實際需求、資產規模、生產經營管理現狀、發展空間等因素,確定事業單位改制方案,規范事業單位改制模式。對于規模較小的經營性事業單位,其在轉企時可從原有的經營模式轉變為“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責任公司”等,但對于部分規模小的經營性事業單位,可通過合作經營的方式進行轉企。在此期間,對于國有資產,相關部門可在國有資產租賃出售方面給予改制企業優惠政策,緩解其償還壓力。

除此之外,經營性事業單位提出改制轉企的申報后,相關部門在初步審查申報內容后,可專門成立審批項目,由其他機構評估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審核、評估無誤后,予以審批,同時督促事業單位實施改制方案,并結合相關政策安排,用公司股份、本金置換或租賃國有資產。改制企業在審批后,需重新建立領導管理組織,補充企業運營管理制度,完善財務、生產經營、人力資源等方面的管理制度,推進企業文化建設,制定出有利于自身發展的經濟戰略。

4.4 重視職工分流安置,維持改制穩定

職工分流是經營性事業單位改制轉企中面臨的主要問題,容易引起較多的矛盾隱患。因此,相關改制企業應重視職工分流,用合理的安置方案、分流政策,維持改制的穩定性。具體來說,經營性事業單位改制時,應基于自身實際情況,靈活的確定職工分流、安置方案,整體安排應堅持“重置換”的基本原則。

一方面,經營性事業單位應借助合理的安排,轉變內部職工的崗位、身份,并根據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方法,優化職工管理制度。在分流職工時,可鼓勵年長的職工提前退休,用基礎的養老保障提高其滿意度。另一方面,經營性事業單位在改制時,不同單位的經濟實力會有著明顯差異,所以,一些改制企業難以負擔起職工安置壓力。對此,相關政府部門可利用安置專項資金、國有資產變現政策等方式,解決事業單位改制期間的職工安置難題,避免因職工安置、分流矛盾而影響改制的有序性。

4.5 規范國有資產審計評估,減少財政損失

在原有事業單位經營體系中,政府部門會承擔起單位資產支持責任,提供國有資產、國有資源,維持經營性事業單位的穩定運行。但受市場經濟影響,事業單位改制的迫切性增加,需要通過自營的方式,調整組織結構,增強組織的競爭活力,順應市場發展規律。但是,為從根本上打破政府統籌管理對經營性事業單位發展的限制,政府部門則需要及時回收國有資產。

因此,經營性事業單位改制時,仍需規范國有資產的審計評估,借此減少國家的財政損失,全方位的落實經營性事業單位轉企改制。首先,處于改制階段的經營性事業單位,應規范國有資產評估流程,準確的核算單位內的負債、國有資產數量,確定資產價值。評估、審計國有資產時,相關部門可制定明確、統一的管理方式,明確國有資產評估審計方法、審計流程、時間。

其次,依據政府部門相關規定清查國有資產時,應提前進行資產審計,審計完畢后方可評估資產價值。在此期間,經營性事業單位改制小組、國家財政部門可統一審計國有資產,若改制后的企業存在重大財務問題,如負債增加、資產損失等情況,需要提前向財政部門報備。

最后,對于一些瞞報國有資產數據、虛報成本的經營性事業單位,相關部門可根據實際情況,追究相關主體的責任。隨后按照合理的評價、審批程序,確定國有資產的實際價值,確保資產評估的可靠性,預防改制過程中國家財政的損失風險。

5 結 語

綜上所述,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為有效協調社會公共服務組織職能,推動經營性事業單位深化改革。經營性事業單位應正確看待改制轉企的根本價值,提前做好市場調查工作,合理制定市場發展目標。隨后不斷完善內部組織結構,加強人員管理、安置工作,配合相關部門做好資產管理工作,制定更為健全的改制管理體系,逐步的增強自身的經濟實力,緩解市場環境中的競爭壓力。

猜你喜歡
經營性國有資產職工
關于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與政府管控的思考
關于加強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思考
軍工院所經營性固定資產投資存在的問題及管理提升建議
試析煙草行業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
增加農民家庭經營性收入的思考
淺析新形勢下的國有資產管理
公立醫療機構國有資產管理研究
《最美職工 職工最美》 曲譜
一心守護青年職工安全的“鄭安全”
青年職工的貼心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