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企業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路徑研究

2023-01-09 05:39趙安琪
質量與市場 2022年12期
關鍵詞:競爭力受眾核心

■趙安琪

(浙江廣播電視集團)

引 言

文化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對于企業獲得行業內的優勢地位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幫助文化企業獲取更多經濟效益的關鍵手段。隨著我國文化企業競爭格局越來越明顯的顯現,文化企業所提供的產品服務專業性程度逐步上升,但是在廣闊的市場競爭中依舊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解決,才能進一步構建文化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進而增強文化企業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1 文化企業核心競爭力概述及特征分析

1.1 概述

文化企業需要在經營發展中,通過自身的經驗與組織能力對一定的資源和業務進行整合與發展,文化企業綜合能力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到企業在激烈競爭中所能獲得的地位。文化企業承擔著傳播信息與價值的社會責任,同時為人民群眾提供喜聞樂見的文化內容。在當前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文化產業猶如雨后春筍一般蓬勃發展,文化企業要想爭取到市場中更多的資源,就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才社會發展中獲得更多的支持力量,享有更大的社會影響力。文化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也是其發展的基礎和重要保障,缺乏核心競爭力的文化企業將會逐漸被時代潮流所沖刷,最終脫離行業發展的隊伍。

1.2 特征分析

文化產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文化企業所需具備的核心競爭力也較為特殊。首先,文化企業要具備對一定類型受眾的價值。受眾作為信息傳播的接受者,宏觀角度上是一個巨大的幾何體,微觀上由各式各樣的人所組成,在一定程度上必須將特定人群需求轉化為觸摸可見的文化產品。文化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要求企業具有一定戰略性質的資產,但是這種資產往往是無形的、難以測算,且需要時間積累形成競爭壁壘的。文化企業只有通過深刻認識受眾需求,并不斷有效進行“供給側改革”,才能在高度競爭環境中突圍。而對于受眾來說,好的文化產品一定是能夠給其帶來某種心理或物質上的獲得感和滿足感,這種感受恰恰也是文化企業需要研究和創設的重要文化內容。

其次,文化產品還需要具備一定的創新優勢,在某種程度上形成不易模仿的獨占性。這種不易模仿可以是一種品牌優勢,文化企業所生產的文化產品能夠深深烙印上自身的實際情況與特殊經歷,逐漸成為一種品牌優勢。還可以是文化企業所獨具的資源能力與制度能力,例如文化企業擁有較為專業的人才隊伍建設,吸引了行業內不可多得的專業技術人才,或者占用一定數量與質量的產品制作設備等,提高了優質文化產品的生產制作門檻,使得自身在資源配置方面擁有獨特的優勢[1]。文化企業通常還會涉及上下游的產業鏈建設,一方面是為了增加自身的影響力,吸引更多的優質資源,另一方面是通過資源整合形成規模效應,從而帶來更大的利潤。

1.3 文化企業核心競爭力構建價值

構建核心競爭力是促進文化企業發展的重要突破口,是加強文化產業整體經濟效益的基本戰略手段。隨著經濟發展與全球化趨勢的加強,越來越多的文化企業進入到激烈的國內外市場競爭中。隨著數字信息技術的應用與普及,越來越多的文化產品可以以新媒體的形式快速流傳與互聯網平臺當中。在數字化革命技術潮流沖擊下,文化企業與其他行業兼并整合成為一種新的發展趨勢。

現階段,大量的文化產品充斥在網絡平臺中,同質化現象十分嚴重。如何擺脫產品內容同質化也是文化企業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同質化的文化產品會給文化企業帶來一定的發展困境,產品內容千篇一律,受眾難以從中尋求到能滿足自身需求的產品內容,文化企業也難以留存受眾資源,導致自身的發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文化企業還應當關切海外市場對自身文化產品制作與銷售的影響。部分國家文化產品領域較為發達,在一定程度上沖擊著我國的文化產品建設。文化企業要考慮內外部因素的綜合影響作用,有效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2 文化企業核心競爭力構建中存在的問題

2.1 文化品牌建設不突出

當前部分文化企業不重視自身品牌建設,對于文化產品的資源選擇存在一定問題。以傳媒為例,傳媒通過媒介傳播一定的信息,起到了傳遞文化內容的作用[2]。但是互聯網傳媒中,大部分受眾層次較低、傳播文化速度快但文化價值較低,與此同時,傳統媒體的互聯網傳播渠道建設程度較低,一度影響傳統媒體對于輿論的正面引導。隨著新型傳播方式的業態更迭,更將對傳統媒體提出新的考驗與挑戰。

文化企業需要尋求轉型,而不是固守傳統思維。一些傳媒企業積極尋求全媒體建設,鋪設相關的品牌宣傳戰略,已經獲得了一定的發展成果。但是部分企業仍然難尋發展動力,缺少文化品牌建設的能力,自身的產品建設缺乏深度性,導致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地位,在資源管理、人才管理、受眾管理等競爭要素上不具備競爭能力,導致品牌逐漸被市場和受眾淡忘,使企業陷入發展困境。

2.2 文化企業缺少復合型人才

市場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傳統的文化企業在產品生產與競爭力塑造上都已經不符合當下社會和經濟的發展現狀,同時缺乏相關人才的建設,導致文化企業的產品建設不能與時俱進滿足新時代多元化的文化訴求。從整體上說,我國文化企業缺乏理念上的建設。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對工作人員缺乏一定的人文關懷,導致員工平時的工作效率不高。企業缺乏科學有效的人力資本理念,在日常的工作中沒有將員工個人能力的培養與高效的長期激勵相結合。

部分文化企業缺少對人力資源管理的建設,在日常的運營中更加注重企業自身的經濟效益,缺少對人力資源管理的科學認識。同快速發展的文化產業相比,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可以說已經遠遠落后于實際的產業發展水平,甚至部分文化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還在相當程度上拖了文化企業發展的后腿,影響了文化企業的整體發展與進步。

2.3 資源利用不充分

從客觀角度上來說,我國相關部門對文化企業的發展提供了較多的支持政策,文化企業可以利用網絡傳播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進行有效的產品生產和傳播。信息技術的應用使得許多文化產品可以以圖片和視頻等形式上傳到平臺中,受眾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無限傳播”。但是,部分文化企業的運營管理機制不成熟,缺乏一定的經驗總結,導致尚未掌握有效的盈利模式。部分文化企業雖然舍得成本進行新業務的拓展,但是自身實力較弱,缺乏發展的先進性。

當前,文化產品越來越需要“包裝”,否則難以適應當前社會的發展態勢。但是我國相當程度的文化企業依舊采用傳統的“口對口”傳播推廣方式,缺乏一定的公關與推廣,對于文化產品的宣傳技巧較為傳統生硬,導致其整體的經營方式已經不適應文化產業的發展要求。為了實現跨越發展,文化企業應當積極探索與新興戰略產業的合作,改變當前政府資源利用不充分的劣勢情況,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和文化消費模式,切實把握自身對于文化產品的話語權。

3 文化企業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優化策略

3.1 建設獨具特色的文化品牌

建設特色品牌是文化企業提高核心競爭的重要優化策略之一,我國許多文化企業生產的文化產品同質化現象十分嚴重,缺少獨特品牌的塑造加持,導致文化企業自身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不強。文化企業應當針對這類現象進行有針對性地整治,可以建立健全相關的品牌特色,從企業內部提出一些發展策略,逐漸形成良好的企業外部形象。還要結合自身的實際發展情況,明確目標受眾群體的文化產品需要,推出人們喜聞樂見的欄目與模塊,打造并塑造本土化的品牌內容,立足本土特定文化優勢,吸引受眾群體放大影響力。

文化企業可以利用新興的大數據技術,對群眾文化需求進行分析,加深出相關產品的垂直化和分類化,再針對性地進行產品改造。同時了解互聯網平臺中各項文化產品的趨勢走向,主動了解受眾的閱讀習慣與偏好。此外,文化企業還應當立足于正能量內容,嚴格遵守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與政策內容,始終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切實增強自身的社會公信力,打造良好的企業形象,讓文化產品能夠不斷提升人們的精神境界,滿足不同群體的精神生活需求,逐漸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發展道路,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豐收。

3.2 有效提升文化產品質量

提高文化產品質量是提高文化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基本途徑。文化產品作為向社會展示的最前端,是社會公眾直接了解相關文化企業的最直觀途徑。我國文化企業應當注重提升社會效益,不能將自身發展的重點放在經濟效益上。如果一個文化企業過于注重利潤和營收,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就會以利益為導向,盲目追逐風口、熱點,最終消失在同質化的產品海洋中。企業應當認識到,只有提高生產社會效益的能力,才能穩步獲得經濟效益,如果一味地注重經濟利益而忽略了產品質量與獨特性,那么就會造成彼此之間的失衡,會降低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文化產品同樣具備時效性,對于涉及新傳內容的文化企業來說,需要重視產品的時效性。但是,企業不能過度追求時效性,這樣做較容易出現工作差誤,導致自身收益得不償失。此外,企業應當做好受眾反饋渠道的建設工作,深度傾聽受眾的聲音,提高文化產品內容在受眾群體中的情感共鳴,根據受眾需求不斷改進自身產品質量。

3.3 強化本土特色和創新創意

本土化是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強有力手段。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文化產品的本土化改造會提高文化產品在市場內的適應能力。近年來,我國文化自信程度不斷加強,人民群眾越來越愿意看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文化產品中的體現,作為文化的傳播者,文化企業應當關注這一現象,注重對于國家、民族精彩文化內容的開發與傳播。一些內容生產領域,諸如報紙、雜志等,更加應當注重在產品中體現地域價值。人們對于新近發生的事實都具備一定的接近性,不僅表現在心理上的接近,更表現在距離上的接近,相關文化企業要注重全面調查本地文化特色,立足于本土文化設計文化產品內容,讓更多的外來群眾可以通過文化產品了解到一定的地域性文化。

文化企業更要立足于創新創意,不斷挖掘文化中的創新部分,制作新穎獨特的文化作品。當前,網絡平臺中充斥著大量的流行詞匯與文化現象,文化企業可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地融入到文化產品創造中,不僅能夠吸引大量的網絡群體參與到文化交流中,還能夠提高自身的知名度與被認可度。通過創新傳播方式與文化內容,文化企業能夠逐漸擺脫自身對網絡資源的依賴,而逐漸變成文化現象的生產者與傳播者,這樣能夠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對平臺的認可程度,同時體現文化產品中豐富的鄉土味和人情味。

3.4 持續輸出精彩的文化產品

在當今的網絡時代,流量就是財富,如果文化企業持續缺乏熱度,那么就會失去一定的優勢地位。因此,文化企業應當思考如何保持一定的熱度,打造爆款產品。通過持續不斷推出精品力作,可以有效鞏固文化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并且能夠在新媒體如林的時代形成良好的口碑,對促進高質量、可持續發展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

文化企業應當樹立精品意識,杜絕生產不具備文化內涵的產品,不斷推出精品力作,讓優秀的文化產品成為自己的代言,有效發揮出文化產品的動能。相關文化產品設計人員應當加強精心謀劃思維的建設,讓文化產品的路子越走越寬。對于不斷涌現的優質文化產品,企業要注重進行優獎重獎,可以對公司進行混改,將員工與經濟效益進行捆綁,在最大程度上調動員工創造優質文化產品的積極性,根據相關的獎勵辦法,不斷激發員工的創造熱情,從而培養一批具有戰斗力和持久性的優質團隊,從而將員工作為文化企業競爭力的核心。文化企業通過一系列高效的制度創設,以人為本,突出“人”的主觀能動性才是發展關鍵,才能夠加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在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實現更為廣闊的發展。

4 結 語

通過本文的分析可以得知,在我國的文化企業建設中依舊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部分文化企業品牌建設不突出,缺少復合型人才,沒有對資源進行充分有效的整合,導致自身缺乏獨特的核心競爭力,難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更好發展。本文主要從建設獨具特色的文化品牌、提升文化產品質量、強化本土特色和創新創意、持續輸出精彩文化產品幾個方面為文化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提出建議,能夠有效加強文化企業的綜合競爭能力,進而促進我國文化企業整體向好發展。

猜你喜歡
競爭力受眾核心
我是如何拍攝天和核心艙的
近觀天和核心艙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艙
再論“聲無哀樂”——嵇康筆下的聲音與受眾
基于受眾需求談電視新聞編輯如何創新
藍青松:讓競爭力武裝到牙
論外賣品牌的競爭力
以問題為核心上好初中幾何復習課
網絡時代受眾心理的分析和引導
服務外包提升中國新的競爭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