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資源管理需求與地勘工作服務領域新分析

2023-01-10 05:48向娣寶
中國金屬通報 2022年16期
關鍵詞:補償制度生態

向娣寶

在新時代發展方向變動的前提下,黨中央對于自然資源生態保護和管理工作提出了新地部署個工作要求。在相關會議和政策中都提到了自然資源管理方向的變動和設定,其中包含了資源全要素掌控、五大基本關系、法治制度重要性和自然資源管理科學規劃等基本思路和任務。而在其他發言人的帶領下,其制度和方針體系逐漸成熟,自然資源管理領域正在朝著具備現代化模式、實踐能力和完善的管理體系這一方面飛速發展??梢哉f,自然資源管理工作已經成為新時代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诖?,地勘單位等其他服務部門應當主動承擔起改革者、踐行者的角色,積極迎接現代化的挑戰,將其看作發展機遇。

1 自然資源管理工作之認知及體系層面的變化

1.1 認知升級,切換視角

近幾年,“黑天鵝”“灰犀?!钡仁录粩酁槿祟惽庙懢姟匀毁Y源的重要性與國土資源保護均存在分層現象。為了避免悲劇重演,推進自然資源保護工作,擴大其涵蓋范圍,落實保護政策,完善相關制度,引入更多管理技術,是自然資源保護工作者義不容辭的任務。

基于此,相關管理部門應當及時轉變管理思維模式,盡可能將自然保護工作朝著“外圍”擴張,并逐漸意識到:地勘單位和自然資源管理工作者是合作、統一的關系,兩者在職責和工作方向上具有一致性,兩者應當結合起來,協調工作,為國家自然資源保護和生態保護工作提供良好氛圍,為現代化治理工作的展開和推進打下堅實基礎。

而在自然資源保護工作中,需要優先建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思維:底線思維。在這一思維的帶領下,保護工作者和各職能部門需要不斷培養和提高自身的應急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轉變從前“顧前不顧后”地做事方法,避免再次出現“只追求書面上的業績和數據,而忽視了眼前切實需要解決的問題”等情況。與此同時,戰略思維和系統思維也十分重要。在保護工作中,應當盡可能貫徹“宏觀與微觀相互結合”的工作思維,落實具有前瞻性的政策和方針,運用更多科學合理的方法,腳踏實地完成眼前任務的同時為后續可持續發展提供“切入點”。

1.2 善用資產產權制度

為了便于管理和保護,落實和明晰法律規定的自然資源保護內容是十分重要的。內容應當包含:歸屬權、資產所有權主體等。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十足的,對于劃定工作范圍,明確工作人員日常工作權責和內容十分重要。在我國相關法律規定中,明確寫道:水流、荒地等自然資源歸國家所有,同時也就是歸全民所有。而除了法律規定范圍內的其他自然資源則沒有明確界定。職能部門根據產權制度給出了明確的指導意見,要求各級政府明確自然資源的產權,并且以市場配置為工作導向,正確行使權力并為職能部門賦予更多管理權力,引導其主動參與到保護工作中來,確保自然資源權利人的權益得到充分保障。只有權利明確、資產歸屬明確,才能貫徹落實全局管理方針,推動自然資源管理工作。

2 自然資源管理工作之方法論

2.1 充分發揮管理價值

劃定自然生態區域中需要被嚴格管控的部分,對一切觸犯生態紅線的行為進行嚴格限制,保障生態保護地、保護紅線內的水源、水土等都得到良好的保護,確保其自然調節和固碳釋氧等功能被充分發揮;提高生態產品的供給能力,為生態資源保護工作及項目賦予更高層次的生態產品價值;紅線的劃定需要具備較高的科學性,以保證生態系統功能已經退化的部分得到“救治”和改善,為國家筑牢生態安全底線創造條件。

2.2 平衡生物多樣性與保護政策之間的關系

管理部門逐漸意識到,如果人類再毫無節制地破壞自然生態環境,或闖入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將再次引發病毒傳播等關乎全人類生命安全的問題?;诖?,將生態保護多樣性納入國家決策和管理層面,要求各部門協同工作,跨區域進行調查和研討,是建立自然生態保護地和對其進行充分保護的必要前提。

就目前國家政策和管理進度來看,全國已經創建了試點區域接近10處。這些生態保護試點區域都是各個省市具備代表性和針對性的,并且根據政策內容和項目發展方向,已經確定這些管理制度在該試點具有可行性的。例如:南山國家公園。該項目試點已經獲得了公園體制試點評估認證,并在履行和推廣生物多樣性、貫徹落實國家有關于生態保護制度的政策決策等方面表現出優異性??梢哉f,搭建試點對于提高生態保護制度的社會認可程度,是最為有效的途徑之一。

2.3 建立健全法治制度

2019年,全國自然資源法治建設工作召開,圓滿落幕。在會議上,發言人對近幾年的自然資源法治建設工作和制度展開了闡述和總結,并對現階段市場變動、政策更新以及生態資源保護工作產生的新需求進行了整合和歸納,要求各級人員和管理部門重視自然資源保護工作監督機制的完善和落實,加強監督和管理,為新修訂的自然資源法治保護制度的落實打下堅實基礎。與此同時,在進行政策和法治制度的落實過程中,工作團隊應當依法提高行政水平,在自身權責范圍內根據保護工作的實際需求完成權力的運用,并重視監督工作的重要性。會議主旨強調了自然資源管理、保護和改革工作對于其自身保護和延續的“反哺”效果以及保障作用,希望體制內各工作人員積極承擔責任,在法治制度的健全和運行狀態下盡可能發揮自身的“建設”能力,提高生態保護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2.4 多元化的補償方式和流域補償機制

在安徽省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的完善和推廣過程中,相關職能部門推進產業轉型,共建綠色發展方式,并找準生態治理源頭(污水污染等),讓補償機制“有的放矢”,切實落到實踐工作中去。與此同時,新安江生態補償機制還涵蓋了監測指標的建立、監測要求和補償方式的完善,這種較為全面和多元化的補償機制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補償機制落到實處,發揮其作用。除此之外,該流域生態補償保護工作還進一步推動了生態文明制度的建立和推廣,對該制度進行法治層面的完善,并明確依法保護、依法治理的重要舉措。

通過三輪試點工作,新安江流域的生態保護工作呈現良好趨勢,流域內水質不斷被改善,趨于穩定,經過檢測,該流域地表水環境質量已達到二類標準。在2015年,該流域的生態補償機制還入選了全國十大改革案例中。

對于流域保護工作,當地管理部門應當結合當地實際需求,給出一套最具有針對性保護方案,做到“因地制宜”。具體的補償方式可能涵蓋了智力、實物和政策方面,與此同時,根據流域保護工作的實際需求,從“輸血轉變為造血”型的生態補償方式,通過輸出勞務服務輔助技術補償等方式,落實政策保護,實現流域內上游與下游的聯動,地區之間互利共贏、共建共享的美好發展局面。管理部門應當意識到,在進行流域保護工作時,也應當將流域內的居民納入保護范疇內,對其進行集體補償,但需要注意補償方式和差額的規范化,應當按照具體要求進行數據比對和核算,不可以“一概而論”。

傳統的政府主導管理手段在我國自然保護區的建立和體系完善工作中也起到了極大的作用,這種形式也是我國生態補償較為常見的手段之一。在國際上,常見的經濟補償也包括:保證金、基金捐款和優惠信貸等,但這些手段在我國幾乎“0存在”。我國生態保護機構應當意識到,單純以政府為主導的補償機制已經無法滿足社會發展了,就經濟補償而言,社會各主體應當主動參與到此工作中,群策群力,共同朝著一個方向努力。

3 地勘單位發展存在問題

對于地勘單位來說,人力資源管理、績效考核是推動其持續發展并穩步上升的兩個重要因素。而現階段,我國地勘單位仍然普遍存在人才團隊力量微弱的問題——產生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原因則是地勘單位與人力資源的管理不到位,并且沒有搭建合理的績效考核制度。除此之外,一部分領導層在進行管理工作多年之后,過于依賴上級領導的指示,在工作中缺乏自己對于地勘單位未來人才團隊建設的獨立思考能力,導致在人員安排等方面缺乏規范性,也容易在此過程中出現“人情安排”的不恰當現象。為了在新時代更好地跟隨自然資源規劃方案完成業內工作,地勘單位就應當積極主動解決上述問題,在服務領域推出一批新的優秀人才,確保下文提到的方法論可以被有效跟進并落實。

4 對服務領域新的分析和有效應對措施

4.1 明晰資產價值

事實上,如果僅憑政策推廣或宣傳,普通群眾很難切實感受到“環境保護與自然資源”對于自己的真實生活和經濟利益是直接掛鉤的?;诖?,自然資源資產價值評估工作的效能就可以被發揮出來——通過將“自然資源”這看似抽象化的概念以貨幣的形式傳輸并推廣到群眾之間,在轉變人們對于自然資源、青山綠水的認知的同時將這種無形的資產以具象化的形式表現出來。

甘肅省、青海省在最近幾年,分別完成了對大熊貓國家公園白水江片區以及祁連山國家公園的資產評估工作。在安徽省,近些年對黃山風景區和合肥大蜀山森林公園進行了相關資產評估,并以資產價值核算方法和體系的形式為明晰和編制資產負債表提供了數據支持。

一部分地勘單位和民營企業,在該服務領域的發展前期,已經呈現出了向外延伸的發展趨勢。而在國家對于自然資源重視程度不斷上升的趨勢中,清算自然資源、評估自然資源資產價值,似乎即將成為一項“全民化”的工作。與這一工作直接相關的地勘單位,應當充分解讀有關自然資源權益的政府政策,開發出更多獨特和人性化的項目,在行業內樹立良好口碑,站穩腳跟,為提高服務質量再創佳績。

4.2 產品價值研究

提高生態產品的價值,不止在于充分凝練當地民族特色,更是解決當地產品銷售問題,以及開拓市場渠道和提高消費者認可度的重要切入點之一。我國自然資源部最近發布了關于生態產品轉換價值的經典案例的學習通知,引導各地根據自身生態情況特點,研發和推廣生態產品,推動自然資源提升附屬產品價值的進程。

在安徽皖南山區地區和大別山區,生態產品是其主要的銷售產品之一?;诖?,地勘單位可以將長江流域、新安江流域生態保護的特點、目標和戰略計劃與資產清算工作相互結合,完善生態規劃體系,為當地推出生態產品,豎立文化品牌等營造良好氛圍,通過引入技術和完善服務促進生態建設工作發展。

4.3 找準工作切入點

有關于生態補償工作,近幾年,國家已經出臺了相對較為完善的政策?;谏鲜鲑Y產清算、負債核驗等工作,生態補償工作在其數據支持下,對各區域內的經濟和資源進行合理分配和規劃,對主體管理體系進行再次優化,為生態保護、生態區域建設和自然資源的協調以及維護工作提供完善的制度和良好的運行條件。

2019年,國家發改委印發了《補償試點實施方案》,方案中包含了對傳統的生態補償工作的重新審視和制度在此規劃,并提出了具有創新性和前瞻性的生態補償資金使用方案。該方案不僅有助于當地管理部門形成制度探索的思路,提升對于生態補償保護機制的完善能力,還對于其拓寬發展渠道,提高生態產品附加值,為當地生態經濟及產品賦予更高層次的供給能力提供制度保護。簡而言之,發改委此次貫徹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發展思路,調動各省市在生態補償、生態保護及生態產品的研發和推廣工作中“自由發揮”“自主創新”,促進其補償方式逐漸轉變為“造血”,并與傳統的“輸血”形式區別開來。

但就目前制度的推進進程來看,這種較為創新補償方式的推廣程度并不高,各省市在此工作中需要完善的補償服務類項目,并還需要進一步進行商榷。在此完善進程中,地勘單位應當積極承擔主體責任,充分調動現有資源,將礦產資源、流域周邊資源及已有補償制度引入到新型制度的建設工作中,并充分發揮“主人公精神”,憑借以往的制度經驗和推廣基礎,對項目從設計、實施再到收尾進行全生命周期的評估,在過程中及時提出整改和優化意見,并完成季度性的項目進程考核工作,力求達成工作目標,最大化地實現生態補償工作的效能。

4.4 其他改善措施及建議

為了保證地勘單位更好地為生態保護工作提供價值和幫助,此文根據其內部發展存在的一些問題給出幾點改善建議:

構建人才隊伍:無論是生態環境調研還是補償保護工作,地勘單位都應當在此環節中擔任數據供給者、方向調整者的角色。而這些工作的基礎必須依托于高精準度的區域資源數據之上,基于此,地勘單位內部在進行人力資源管理時,一定要重視人才的培養。首先,技術人才是整個人才結構中的“金字塔上部”,管理部門應當按照其專業方向、擅長技能,為其分配對應崗位;其次,正確選用人才并發揮其價值后,應當建立健全獎懲制度,完善人才培養機制;最后,無論是調用還是職責變動,任何有關于人才自身工作規劃方向變化的調整內容都應當征求本人同意,不斷提高其主觀能動性和責任感,此舉有利于提升團隊的活力和靈活性。

完善績效考核制度:制定績效考核制度一定要根據單位員工實際完成情況,并讓每一位員工都盡可能參與到制度的建設過程中,促使其建立“主人公意識”,在日后的工作中主動承擔責任,主動提升工作創新性。其一,制度的創新要盡可能保證公平,每一個崗位都需要參與到制度的循環中,日常工作必須具有規范性;其二,績效考核等制度應當具有科學性和靈活性,不能僅憑出勤率等單一的數據就評估某個員工的工作效率是否符合標準。在日常工作中,應當對其進行綜合評估,包括但不限于工作態度、團隊領導能力、團隊溝通能力及技術實踐能力等。與此同時,根據崗位工作內容的不同,考核內容也應當有方向性地進行整改;其三,搭建合理的獎懲機制,將員工工作表現與績效和福利掛鉤,提升其創造力和主觀能動性,真正發揮績效考核的項目目標。

5 結語

除了借鑒和學習國外優秀自然資源管理及保護案例外,我國應當充分結合國情,創造出屬于自己的一套自然資源保護制度,對這種與人類延續和福祉相關的資源項目進行有效管理、分類和保護,并在一定程度上對其進行監管??梢哉f,生態系統的完整、原真性,是我國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基礎之一,也是實現“青山綠水就是寶貴財富”的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途徑?;诖?,地勘單位及各職能部門,應當重視這一保護工作,及時跟進市場變動情況和社會經濟發展形勢,從傳統思維中跳脫出來,“由內而外”地改善工作方式,從人才引進、培養到績效考核,再到地勘工作實際內容,將服務領域和方向與市場變動情況牢牢地結合在一起次,引導自然資源保護和地勘單位日常工作緊密聯系,切實為該工作的展開提供保障,實現社會層面和經濟層面上的“互利共贏”。

猜你喜歡
補償制度生態
“生態養生”娛晚年
基于改進k-means算法的可見光通信非線性補償技術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
住進呆萌生態房
生態之旅
淺探遼代捺缽制度及其形成與層次
制度空轉,是“稻草人”在作怪
某些單位的制度
解讀補償心理
談電力客戶無功補償運行管理中的難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