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傷寒論》第58 條汗吐下內涵探析

2023-01-10 18:57趙雅琛王興伊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22年10期
關鍵詞:脈象條文傷寒論

趙雅琛 王興伊

(上海中醫藥大學中醫藥科技人文研究院,上海 200120)

《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并治》(第58 條)言:“凡病,若發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陰陽自和者,必自愈”[1]。后世醫家多從“汗、吐、下”三法誤治的角度解釋條文,如張錫駒《傷寒論直解》曰“此論汗吐下三法不可誤用也。蓋汗吐下三法,皆所以亡血亡津液者也,用之不當,不唯亡血亡津液,而且亡陰亡陽也。用之得宜,雖亡血亡津液而亦能和陰和陽也,故曰陰陽自和者必自愈”[2]?,F代學者多焦距于“陰陽自和”四字對其進行引申發揮,如認為該條文論述的是“汗、吐、下,用之得當,是為治病祛邪之法,可以調陰和陽從而治愈疾病”[3],或有認為此處所述乃是機體陰陽和諧,自然調節而病情自愈的情況[4]。往往忽視《傷寒論》文本本義,誤解仲景原意。

1 條文考辨

《傷寒論》流傳至今存在不同版本,有唐本、康治本、康平本、高繼沖本、趙開美本、成無己《注解傷寒論》《金匱玉函經》和敦煌寫本S.202《金匱玉函經》古傳本。對以上版本中的該條文進行梳理,S.202、康治本、高繼沖本和唐本中未見此條,《金匱玉函經》“亡津液”作“無津液”[5]??灯奖尽秱摗穂6]與成無己《注解傷寒論》[7]均曰“凡病,若發汗,若吐,若下,若亡津液,陰陽自和者,必自愈”,脫“亡血”二字。

《脈經》亦收此條,“凡病若發汗,若吐,若下,若亡血,無津液而陰陽自和者,必自愈”[8],與《金匱玉函經》相同,將“亡津液”作“無津液”。由此可見,各版本中第58 條內容差異不大。

除“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中的條文外,《傷寒論》中另有2 條條文與之意思相似。一條見于《傷寒論·辨脈法》(第13 條),“問曰:病有不戰不汗出而解者,何也?答曰:其脈自微,此以曾發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以內無津液,此陰陽自和,必自愈,故不戰不汗出而解也”[1]?!督饏T玉函經》此條言“病有不戰復不汗而解者,何也?答曰:其脈自微,此以曾發汗、若吐、若下、若亡血,內無津液,陰陽自和,必自愈,故不戰不汗而解也”[5],S.202 中亦有此句“問曰:病有不戰不汗出而解者何?答曰:其脈自微弦,此曾以彂發汗、若吐、若下、若亡血,無津液,陰陽自和,自愈,故不戰不汗出而解”[9]。高繼沖本言:“又病有不戰不汗而解者,何也?凡脈自微,此已曾發汗,或吐下,或亡血,內無津液,陰陽自和,必自愈也,故不戰不汗而解”[6],與第58 條差異見于該條文言及“其脈自微(弦)”與“內無津液”。另一相似條文見《傷寒論·辨發汗吐下后病脈證并治》:“凡病,若發汗、若吐、若下、若亡血、無津液,陰陽脈自和者,必自愈”[1],唐本、《金匱玉函經》等版本里的內容與之并無差別?!秱摗返?3 條內容包含第58 條,“辨發汗吐下后病脈證并治”條文與第58 條僅一字之差,以上各條文皆可作為第58 條條文的異文,以探討該條文所要表達之意。

根據以上異文主要差異可見3 點:“亡津液”“無津液”“(以)內無津液”;“以(已)曾發汗、若吐、若下、若亡血”;“若發汗、若吐、若下、若亡血”“若發汗、若吐、若下、無津液”(脫亡血);“陰陽自和”“陰陽脈自和”。下文將就這3 點進行論述。

2 條文誤讀

2.1 “若”字訓解 若,《說文》曰“擇菜也,從艸、右。右,手也。一曰杜若,香艸”??勺鬟B詞,表示假設關系,相當于“如果”;選擇關系,相當于“或”。魏荔彤《傷寒論本義》言“上三‘若’字作‘或’字看,下一‘若’字作‘倘’字看”[10],認為“汗吐下”三者為治法,前3 個“若”字當作“或”解,為并列義,“亡血”前的“若”表示結果義,解釋為“如果”。歷來許多關于該條文的解釋幾乎皆從此意解,如柯琴《傷寒論注》曰“其人亡血亡津液,陰陽安能自和?欲其陰陽自和,必先調其陰陽之所自。陰自亡血,陽自亡津,益血生津,陰陽自和矣”[11],章楠《傷寒論本旨》又言“發汗吐下,則必亡血亡津液,其治不如法,則正傷而余邪留滯,或偏于陽而為熱,或偏于陰而為寒,隨其寒熱而調治之”[12]。但同一句話中“若”字作2 種意思解釋有些牽強,趙本《傷寒論》第13 條言“若吐、若下、若亡血,以內無津液”,“以”為連詞表順承關系,“無津液”是前文的結果,“若亡血”的“若”如果還是表結果義,便無法說通。高繼沖本第13 條言“若吐下、若亡血,內無津液”,與《金匱玉函經》第13 條“若吐、若下、若亡血,內無津液”雖無“以”字,但“無津液”也同樣應是前文所述結果,“若”字便非結果義,而是“或”義。根據《傷寒論》第13 條異文可見,第58 條以及此處“若”字應皆為“或”之義?!叭簟弊鳌盎颉绷x在古籍中并不鮮見,《左傳·定公元年》云“若從踐土,若從宋,亦唯命”[13],《金匱要略》有“以煖水若酒,服大豆許三四丸”[14]?!叭敉鲅迸c前文“若發汗、若吐、若下”是并列關系,而非是與“亡津液”一起為“汗吐下”三法的結果。森立之云:“此條與《辨脈法》相發……下條亦云‘亡津液,則亡血’,是諸失血之謂,而亡津液,總汗吐下亡血之詞”[15]。中醫醫籍中慣用“汗吐下”三者表示治法,與“亡血”并列似乎并不符合語言習慣,但這種用法并不是唯一的,在《傷寒論·辨少陽病脈證并治》有言“若已吐、下、發汗、溫針,譫語,柴胡湯證罷,此為壞病”[1],亦可見“汗”“吐”“下”與某癥狀并列。

2.2 “亡血”何意“若發汗、若下、若吐、若亡血”顯然是并列短語,后文“亡津液”究竟該如何解釋,又成為一個爭議點。有醫家認為,“亡津液”與前文同樣是并列關系,“凡病,謂不論中風、傷寒一切病也,若發汗、若吐、若下、若亡血、若亡津液,施治得宜,自然愈矣”[16]。亦有認為“亡津液”是前文結果,卻在論述過程中僅論“汗吐下”三法而忽視“亡血”,如汪琥曰“凡病,若發汗,若吐下之太過,以致亡津液者,雖其人汗吐下證仍在,不可復行汗吐下之法,姑慢服藥,俟其陰陽自和,則氣血回復,病必自愈”[12]。在確定“若亡血”與前文為并列關系之后,“若亡血”與“亡津液”到底是什么關系、該如何解釋,值得探究。

由趙本、高繼沖本以及《金匱玉函經》等中的第13條條文可見,該條“(以)內無津液”,要比第58 條“亡津液”更具體。仲景列該條條文所述乃是指發汗、嘔吐、瀉下以及失血后,而致體內津液流失的情況?!巴鲅敝甘аx,森立之曰“亡津液者,謂小便不利也……亡血非啻斥衂,總稱自他諸亡血諸證也。如經水適來適斷,亦亡血之一端也”[15]。津液是化生血液的主要成分,《靈樞·邪客》曰“營氣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脈,化以為血”[17],同時又可化為汗液排泄于外,故有“血汗同源”之說[18]。正常情況下,津液的排泄主要通過排出尿液和汗液來完成,還有涎、涕、唾、淚等方式。在病理情況下,汗出、嘔吐、瀉下和失血都會導致津液大量亡失,所謂“奪汗者無血”。條文中“發汗、吐、下、亡血”即是導致“亡/無津液”的原因,而非“汗吐下”導致“亡血亡津液”,亦不是“汗、吐、下、亡血、亡津液”諸5 種并列。如吳儀洛《傷寒分經》言:“凡病,若發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其津液,以致不解,第脈之而陰陽自和者,此津液復生之候,必自愈”[19]。

2.3 陰陽自和 劉渡舟認為第58 條“陰陽自和”乃是指“體內陰陽之氣能趨于調和,病就可以自愈”[20]。結合《傷寒論·辨脈法》言“其脈自微,此以曾發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以內無津液,此陰陽自和,必自愈”,《傷寒論·辨發汗吐下后病脈證并治》言“凡病,若發汗、若吐、若下、若亡血、無津液,陰陽脈自和者,必自愈”,可知第58 條“陰陽自和”所指乃是脈象。陰陽指代脈象,在《傷寒論·辨脈法》開篇即有說明“凡脈大、浮、數、動、滑,此名陽也;脈沉、澀、弱、弦、微,此名陰也。凡陰病見陽脈者生,陽病見陰脈者死”[1],辨明脈之陰陽,對于預測疾病的預后尤其有參考價值[21]。第13 條言及“其脈自微”,在《傷寒論·辨陽明病脈證并治》見“脈陽微而汗出少者,為自和也,汗出多者,為太過也”,有學者認為“誤用汗吐下法后出現脈微,患者有陰陽自和之勢,疾病向愈”[22],脈自微是自愈病的重要特征之一。仲景亦擅用脈象診察血液等情況,如“假令尺中遲者,不可發汗。何以知然?以營氣不足,血少故也”[1]。有學者認為,此處陰陽自和具體指“在寸尺部位上的脈是否陰陽脈相等同,若脈象等同則為調和,病愈自愈,不等同則病未愈”[23]??傊?,“陰陽自和”乃指脈象而言,后世所說“人體陰陽平衡”之義皆為條文的引申,而非文本本義。

綜上,“凡病,若發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陰陽自和者,必自愈”非是指“汗吐下”三法誤治導致亡血亡津液,亦非指“汗、吐、下、亡血、亡津液”并列5 種情況?!叭簟苯詾椤盎颉?、“或者”之義,“亡血”指失血諸證,“陰陽”指脈象而言。該條文乃是認為病后使之發汗、嘔吐、瀉下以及失血,會導致津液亡失,在脈象自和的情況下,不必過度治療,患者即可自愈。

3 小結

《傷寒論》第58 條仲景表達之意簡潔明了,揭示汗、血、津液之間的關系,并點明疾病預后,并無更多引申之義。中醫醫理的解讀要建立在正確認識文本的基礎上,在意思不明確的情況下,重視同本書里相似內容的前后對比和不同版本間同一內容的對比,切不可望文生義,這也是在閱讀中醫古籍過程中要時刻注意的一點。

猜你喜歡
脈象條文傷寒論
《傷寒論》六經溯源與理論淺析
基于時間序列和時序卷積網絡的脈象信號識別研究
A Patient with End-stage Respiratory Failure Gets Recovery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 by Utiliz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探索脈學的學習方法
論債法在民法典中的編寫體例
瞬時波強技術對人迎、寸口脈象研究的意義探討
《傷寒論·辨厥陰病脈證并治》條文一則考義
法國擬立法禁止父母打小孩屁股
違反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條文現象的思考與研究
《傷寒論》惡寒癥探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