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A199、CEA在肝癌中診斷價值及與LVD和MVD相關性分析

2023-01-14 04:50姜登鴿楊彩豐張麗秋趙明星馬文兵
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 2022年11期
關鍵詞:標志物肝癌病理

張 俊, 姜登鴿, 楊彩豐, 張麗秋, 趙明星, 路 偉, 馬文兵

1.西安市第一醫院消化內科,陜西 西安 710002; 2.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藥學部

根據發病機制可將肝癌分為原發性肝癌和繼發性肝癌兩大類[1],其中原發性肝癌往往起源于肝臟上皮或間葉組織,也是當前我國發病率較高的惡性腫瘤,繼發性肝癌則主要指由身體其他部位轉移侵犯至肝臟的惡性腫瘤,一般由胃、膽道、結直腸、卵巢等部位轉移而來[2-3]。有數據顯示,肝癌是當前世界范圍內發病率較高的惡性腫瘤,年增加病例數可達60萬例,而我國屬于肝癌的高發地域,發病例數占全球總病例數的55%左右[4-5]。準確的診斷和及早的干預是改善肝癌患者預后的重要措施,當前雖然肝癌的診斷金標準仍為病理學檢測,但因其為有創操作且受條件限制推廣難度較大[6]。隨著分子生物學的發展,多種血清學標志物在腫瘤的早期診斷、療效判定和預后評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7],糖鏈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屬于低聚糖腫瘤相關抗原,為新型腫瘤標志物之一,為細胞膜上的糖脂質,是目前已報道的對胃癌敏感性最高的標志物[8],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是一類具有人類胚胎抗原特性的酸性糖蛋白,是細胞膜的結構蛋白,目前臨床上常將CEA作為腮腺黏液表皮樣癌的特異性標志物[9]。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是直接反映淋巴轉移的指標,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是能夠反映腫瘤血管生成的指標[10],本研究擬就肝癌患者血清CA199、CEA同其LVD和MVD的相關性展開分析,以期為肝癌患者的診療提供新的思路舉措。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擇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在西安市第一醫院確診的103例肝癌患者為研究組,另選50例同期于我院確診的良性肝臟病變患者為對照組。研究組中男60例,女43例,年齡(56.49±4.22)歲(40~72歲),TNM分期[11]Ⅰ~Ⅱ期88例,Ⅲ~Ⅳ期15例,對照組患者中男30例,女20例,年齡(56.12±4.91)歲(41~70歲),其中肝囊腫32例,肝血管瘤18例。

兩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性別、年齡、體質量、婚姻狀況等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兩組可比性較好(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臨床指標比較Tab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clinical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1)經病理檢測及影像學檢查確診為肝癌患者;(2)病歷資料齊全;(3)意識清晰能夠配合進行調研;(4)調研經醫院倫理學會批準實施(批號:H20191219);(5)患者及其家屬對本次調研過程、方法、原理清楚明白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2 排除標準:(1)合并精神疾病患者;(2)合并全身性感染患者;(3)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者;(4)合并嚴重肝功能衰竭者;(5)并發肝性腦病患者。

1.3 方法采集研究對象入院第2天清晨空腹靜脈血4 ml,采取電化學發光法檢測患者血清CEA及CA199水平,每個指標均連續檢測3次,取平均值作為最終結果,應用試劑盒均購自武漢賽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操作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將采集的兩組患者肝臟組織石蠟包埋,著色成功切片后依據Weidner法[12]計算LVD及MVD,使用低倍鏡(100×)選擇淋巴管或血管中最為密集的著色部位,而后在高倍顯微鏡下(400×)隨機計數5個視野的微血管數,取平均值作為該病例的LVD和MVD值。

1.4 觀察指標及評測標準(1)對比研究組與對照組血清CA199、CEA水平差異;(2)分析CA199、CEA水平同肝癌病理特征相關性。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血清CA199、CEA以及組織LVD和MVD差異研究組患者的血清CA199及CEA水平均明顯的高于對照組,研究組肝癌組織LVD和MVD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肝組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圖1)。

表2 兩組患者血清CA199、CEA以及組織LVD和MVD差異

注:A:CA199;B:CEA;C:LVD;D:MVD。與對照組相比,#P<0.05。

2.2 肝癌患者CA199、CEA水平同肝癌病理特征相關性納入103例肝癌患者的性別、年齡、臨床分期、分化程度、是否淋巴結轉移、是否肝內轉移等病理特征并展開分析發現,臨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結轉移及肝內轉移均與CA199的表達有相關性(P<0.05),而性別和年齡與CA199表達不相關(P>0.05)(見表3)。CEA水平與肝癌患者的臨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結轉移及肝內轉移有相關性(P<0.05),與性別和年齡無相關性(P>0.05)(見表3)。

表3 CA199、CEA水平同肝癌高危因素相關性分析

2.3 肝癌患者血清CA199、CEA與LVD和MVD的相關性經Spearman分析顯示,CA199與肝癌組織LVD、MVD均呈正相關(r=0.8860、0.8872,P<0.05),CEA與肝癌組織LVD、MVD均呈正相關(r=0.7287、0.8276,P<0.05)(見表4、圖2)。

表4 肝癌患者血清CA199、CEA與LVD和MVD的相關性

注:A:CA199與LVD相關性分析;B:CA199與MVD相關性分析;C:CEA與LVD相關性分析;D:CEA與MVD相關性分析。

2.4 血清CA199和CEA對肝癌診斷價值分析分別繪制血清CA199和CEA對肝癌的診斷ROC曲線,并計算其AUC,可知以21.50 U/ml為截斷點,CA199對肝癌的診斷AUC為0.8349(P=0.0006),以6.80 μg/L為截斷點,CEA對肝癌的診斷AUC為0.8981(P<0.0001)(見表5、圖3)。

表5 血清CA199和CEA對肝癌診斷價值分析

圖3 血清CA199與CEA對肝癌診斷價值分析Fig 3 Analysis of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serum CA199 and CEA in liver cancer

3 討論

隨著近些年我國居民生活方式以及飲食結構的改變,各類癌癥的患病率也有逐年遞增趨勢[14],數據[15]顯示,肝癌發病率位居惡性腫瘤第5位,致死人數在腫瘤中位居第3位,全球每年肝癌新發病例數為60多萬,占同期癌癥發病例數的5.6%,我國的肝癌新發病人數約占全世界的55%,約占亞洲地區的80%,一項調研指出,國內現有肝癌病例數約35萬,占同期癌癥發病例數的11.6%左右[16]。肝癌的確切分子機制目前尚不清晰,但多數研究指出病毒感染、飲水污染、酒精、肝硬化均與肝癌的發生發展存在密切聯系[17]。由于肝癌的發病原因尚未闡明,因而其預后主要取決于發現時期,如腫瘤能夠在早期被發現且患者接受了積極治療,往往預后能夠得到明顯改善。但很多肝癌患者得到臨床診斷時已失去了根治機會,只能接受藥物保守治療,傳統的肝癌確診手段多為病理檢查、影像檢查、血清學檢查等,病理檢查為有創檢查,在病理分類及免疫分型中價值較高,但不適用于常規檢查,血清學檢查具有敏感度高、操作簡單等優勢,對于指導臨床治療具有重要意義[18-19]。

本研究通過設立對照分析,就CA199、CEA在肝癌中的診斷價值,以及CA199、CEA同LVD、MVD的相關性展開了分析,結果顯示,同良性肝臟病變患者相比較,肝癌患者血清CA199及CEA水平明顯較高,這一點與其他學者的研究結果一致。高鵬飛等[20]的研究結果顯示,肝癌患者血清CA199水平為(103.26±86.21)U/ml,明顯高于良性肝病組患者的(28.25±21.46)U/ml及健康對照組的(4.86±2.12)U/ml,且進一步的分析結果指出,CA199對肝癌的診斷敏感度為49.10%,特異度為85.40%,正確指數為34.50%。王軍梅等[21]的研究則指出,CEA對原發性肝癌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如果能夠聯合甲胎蛋白、γ-谷氨酸轉肽酶同工酶或α-L-巖藻糖苷酶,將可以顯著提高其診斷準確性。CA199屬于非特異性腫瘤相關抗原,在血液中主要以黏蛋白的形式存在,正常情況下組織中含量較低,另外,該指標一直作為消化系統腫瘤標志物,對腫瘤的復發和預后具有較好的檢測作用。本研究通過病理分析發現,CA199水平同肝癌患者的臨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結轉移及肝內轉移密切相關,這提示CA199與肝癌的發生發展具有較好的相關性。

CEA是臨床上較常用的腫瘤標志物,臨床上常將該指標作為診斷早期結腸癌和直腸癌的特異性標志物,大量的實踐指出,CEA不僅在胃腸道惡性腫瘤診斷中具有較好的應用價值,其在乳腺癌、肺癌、宮頸癌等其他惡性腫瘤血清中也顯著升高[22]。有學者[23]通過表達譜芯片及熒光定量PCR驗證miR-186在宮頸癌表達水平發現,miR-186能夠抑制宮頸癌癌細胞的轉移,CEA為miR-186的靶基因,miR-186能夠通過靶定CEA來抑制宮頸癌細胞的轉移。還有學者[24]通過將93例宮頸癌患者與100名健康體檢者血漿腫瘤異常糖鏈蛋白水平進行對比發現,宮頸癌患者血漿腫瘤異常糖鏈蛋白水平明顯高于健康對照者,該研究認為腫瘤異常糖鏈蛋白在鑒別腫瘤中具有較高的敏感度和準確性。CEA是一種目前在臨床上被廣泛應用于腫瘤檢測的相關抗原,該因子對內胚層分化來的惡性腫瘤具有較高的檢出率,文中的結果證實該因子與CA199一致,同樣與肝癌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

已有的研究[25]指出,淋巴管和血管是腫瘤發生、發展和轉移過程中所需微環境中的重要影響因子,通過淋巴管和血管浸潤是胃癌的主要轉移途徑,臨床上也常將是否出現淋巴結轉移作為評估腫瘤患者預后的重要指標之一。本文通過相關性分析發現,CA199、CEA均與LVD、MVD呈正相關,LVD、MVD是反映淋巴管和微血管密度的重要指標,該結果證實了前文中CA199、CEA同肝癌病理指標相關性這一結論,進一步驗證了將CA199和CEA應用于肝癌鑒別診斷的可行性。最后通過繪制ROC曲線,也說明CA199、CEA對肝癌的鑒別診斷具有較高的敏感度和特異度,提示可以考慮將上述指標應用于臨床中。

綜上所述,肝癌患者血清CA199和CEA水平異常升高,與肝癌組織中的LVD和MVD均呈明顯正相關,可以考慮將CA199與CEA應用于肝癌的臨床診斷鑒別中。

猜你喜歡
標志物肝癌病理
炎性及心肌纖維化相關標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進展
病理診斷是精準診斷和治療的“定海神針”
基于TCGA數據庫分析、篩選并驗證前列腺癌診斷或預后標志物
開展臨床病理“一對一”教學培養獨立行醫的病理醫生
隱源性肝癌與病毒性肝癌臨床特征比較
LCMT1在肝癌中的表達和預后的意義
膿毒癥早期診斷標志物的回顧及研究進展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
冠狀動脈疾病的生物學標志物
microRNA在肝癌診斷、治療和預后中的作用研究進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