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是什么

2023-01-14 07:58
華聲 2022年12期
關鍵詞:量子基因組物理

本書將人人都關心的基因科學知識娓娓道來,新冠病毒、基因編輯、免疫療法、表觀遺體、備份生命,夢想照進現實,打通阻隔科學與大眾之間那道厚厚的墻。

生命是什么?在20 世紀前半葉,最熱衷于解答這個問題的是物理學家,“養貓大神”薛定諤就是個中翹楚,他寫了一本《生命是什么》,嘗試從物理角度解答這個問題。這本書出版至今流行了70年,堪稱經典。雖然書中種種只是薛定諤的大膽猜想,卻也因此啟發了不少杰出的物理學家因為尋找“生命力學”而最終投入遺傳學研究。生命科學研究在分子層面開始突破,相當程度得益于此書。

作為一名投身生命科學領域20 多年的理科生,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是——生命的本質是化學,化學的本質是物理,物理的本質用數學來描述?;瘜W統一在元素上,經典物理統一在原子上,量子物理統一在量子上,而生命統一在DNA(脫氧核糖核酸)上。在我看來,生命正是由一群元素按照經典物理和量子物理的方式組合起來的一個巨大且復雜的系統。

英國科學作家保羅· 戴維斯在《生命與新物理學》一書中,把生命和量子物理的結合提升到新的水平,隱隱揭開了分子生命(DNA以上水平,原子基礎)+ 量子物理(腦科學,量子基礎)+ 信息論[生命以信息為通用貨幣,以bit(字節)為基礎] 融合的序幕。從麥克斯韋妖到薛定諤的貓,從哥德爾不完備定理到香農定理……生命的起源與本質、自由意識是否存在的答案似乎呼之欲出。

地球存在了46 億年,已知生命的歷史已有34 億年,我們是誰,因何誕生,去往何處,學界有著不同的認識。

自詡處于食物鏈頂端的人類,放在地球億萬年尺度的背景來看,也只存在了短短的一瞬。莎士比亞的“人啊,你是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這句話在文學作品中無可厚非,但在生物圈中實在是自大之言,如果曾經的地球霸主們有靈性,聽到了免不了對人類一頓鄙視加暴揍。即使是現在,人類在稱王的道路上依然走得艱難。在我看來,地球之王是微生物,多細胞生物之王是昆蟲,論生存實力,人類從來都是被碾軋的一方。

達爾文顯然更客觀,他說“人類的特征是兩足直立行走、大的腦容量和高的智力”,僥幸站上食物鏈頂端,也只是演化的偶然。在今天看來,這個定義并不完善,我們或許應該說,人是具有23 對染色體,基因組為30 億對堿基,基因總量約為22 000 個,以及攜帶了10倍于人體細胞數量的微生物的有機體。

雖然相較于過去,我們對“我”的理解,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可這依然不一定是生命的真相。演化還在繼續,“造物主”也可能隨時喊停,而探索未知,正是科學的意義,也是人的獨特性所在。

讓電動車普及,火箭回收,并意欲移民火星的商業奇才馬斯克,曾將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歸結為第一性原理。這個概念最初源自哲學,就是透過表象看本質的思維方式。每個學科都有第一性原理,演化的思想,即遺傳與變異是生命的本能,也是生命的第一性原理,是生命科學為我們提供的一種新的思維方式。

當你苦惱在人生選擇方面,隔代如隔山的交流鴻溝時,演化歷程會告訴你,這正是地球生命前進的動力——與祖先做出不一樣選擇的狼變成了忠誠的狗,兩棲動物的出現也是因為有魚選擇離開水域,人之所以能夠制造并使用工具,或是因為某些特立獨行的祖先,選擇了從樹上下來解放了雙手(前爪)……

當你自視甚高忘乎所以時,自然歷史會告訴你,人雖然自詡萬物之靈,也只是被無序的演化之手推上王座的生物之一,并不代表我們有權利凌駕于萬物之上,或是對自然索取無度。用客人而非主人的心態看待自己與外界的關系,就能在生活中保持謙卑。

當你陷入生老病死的恐慌時,翻翻地球生命歷史,正視生命的衰亡與正視生命的誕生一樣,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人類在疾病方面雖然存在認知局限,但在對抗疾病方面一直有突破與創新。比如現在我們知道,癌癥是一種基因病,開始探索用免疫系統對抗腫瘤,從分子層面對腫瘤進行預防、早篩、診斷、治療、預后監測,終有將癌癥變為慢性病的一天。

自十幾年前,人類基因組被破譯以來,我們從分子層面了解了生命的組成,科技的發展又讓個人基因組測序的時間和成本從13年、38億美元到如今的2天、3800元人民幣,我們甚至能用2019年的智能手機在不到一天的時間里分析15G的個人基因組序列,“人人基因組時代”日趨接近。這是人類攻克疾病戰役中的集結號,也是科技引領下值得期待的未來。

如果說人與其他生命有什么本質的不同,那就是人類善于發現和利用身邊事物。人類的歷史時代被分為石器時代、紅銅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蒸汽時代、電氣時代、原子時代、信息時代……對應的是人類研究和創造新事物的不同階段。人們不斷掌握新技術,并憑借它來改變生活的世界。

作為21世紀三大科學計劃之一的人類基因組計劃,開啟了生命時代的序幕,人們憑借前所未有的新工具,從微觀角度探索自身,也為人類健康帶來了新希望。

遺憾的是,信息世界里精華與糟粕齊飛的現狀,為容易受信息影響的公眾帶來困擾。近到致癌食物,遠到基因編輯,大多數人都一知半解,在信息的海洋里焦慮猶疑,對科技進步帶來的新變化頗為抵觸,但除了“不好”,也說不出什么道道來??蔀榱朔磳Χ磳?,輕易將并不了解的事物拒之門外,既于己無益,又造成社會恐慌,實在是耽誤科技發展。

事實上,技術本身的屬性是中性的,一味為了避免負面效應就堵上所有進步的可能,是極不明智的??萍疾粩嗤巴七M這一點并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而科技究竟是天使還是惡魔,取決于我們如何使用它。

我對科技的未來持樂觀態度,因為我相信人性中自有善良天使。百萬年前,古人類聚集在一起,用口口相傳的故事傳遞智慧,進而由智生慈,不斷格物致知。人類開始交流、互助、創造、求知、向善,物質豐足之后,即尋精神寄托,不斷思索人之為人的特殊意義。

科學發展到現今,科學家們在生命倫理方面已經有了公認的約束規則,絕大多數科學家都會守住倫理的紅線,不觸及科研的禁區。試管嬰兒技術誕生四十多年,數百萬個天使健康出生;多利誕生二十多年,克隆技術也并未帶來人們曾經擔心發生的后果。對于新技術的出現,我們應該秉持開放的心態,歡迎合理探討,而不要杞人憂天。雖然真理不辯不明,但思想的碰撞應該在清醒的頭腦間發生,了解新興科學技術,是思辨交流的前提。

我一直說,已知圈越大,未知圈也越大,對于自然與未知,我們應保有敬畏之心。未來是不確定的,也正因此,未來充滿無限可能。對未知懷有敬畏之心,守住底線推動技術進步,是迎接未來的應有心態。

《生命密碼2:人人都關心的基因科普》

尹燁 著

中信出版社

2020年5月版

定價: 68.00元

猜你喜歡
量子基因組物理
只因是物理
牛參考基因組中發現被忽視基因
決定未來的量子計算
新量子通信線路保障網絡安全
一種簡便的超聲分散法制備碳量子點及表征
我不是教物理的
基因組DNA甲基化及組蛋白甲基化
有趣的植物基因組
基因組生物學60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