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挺進深海 科技報國
——訪中海油研究總院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米立軍

2023-01-18 11:48趙丹梅
中國石油企業 2022年10期
關鍵詞:總院海油研究

□ 文/本刊記者 趙丹梅

記者:首先感謝米總接受本刊記者的采訪。研究總院是中國海油面向全球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的綜合性研究機構,被稱為中國海油“最強大腦”,請您介紹一下研究總院在中國海油“能源報國”使命中的職責和定位?

米立軍:研究總院現有約1300多名員工,其中300多名博士、700多名碩士。業務范圍涵蓋國內外勘探地質、開發評價、鉆采研究、提高采收率、基本設計、深水工程、安全評價、環境評價、節能評估、信息技術、戰略規劃、非常規及新能源研究等方面,是人才、技術高度密集單位。

中國海油是國務院國資委直屬的特大型國有企業,承擔著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任。研究總院是中國海油的戰略規劃和決策支持中心、科技創新和技術研發中心、技術服務和成果轉化中心、高端人才培養和儲備中心,要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任務中,發揮好科技創新的龍頭引領作用。

記者:3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對國有企業部署的重大政治任務——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正式開啟。作為中國海油三項制度改革的試點單位,研究總院這3年出實招、出真招、出新招,不走過場、不做虛功,取得了可圈可點的驕人成績,請介紹一下你們采取的具體措施和取得的實際成果。

米立軍: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強調要堅定不移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著力創新體制機制,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研究總院的改革是大勢所趨、國家所望、企業所求三者的疊加。

這3年,研究總院作為中國海油5家三項制度改革試點單位之一,以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使命,錨定打造海洋石油工業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從優化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到實施“職級分離、評聘分開、精準激勵”為核心的科研機制改革和三項制度改革,再到錨定重點領域工作實現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改革1.0、改革2.0、改革3.0,交出了一份優秀的答卷。

我們細細剖析中國海油建設中國特色國際一流能源公司的戰略部署,明確1個“目標”、4個“加強”、2個“貫穿始終”和3個“標志性”的工作思路——找準改革的“下刀”之點。

全力服務國家油氣增儲上產,將下屬勘探研究院和開發研究院合并,成立勘探開發研究院,以勘探開發一體化思維,全面增強海上勘探開發能力;成立非常規研究院,加快構建陸上非常規勘探-開發-工程-生產-體化,助力中國海油從常規向非常規、從海上向陸上跨越;瞄準能源轉型趨勢,成立新能源研究院,全面負責新能源產業技術研究,為中國海油實現從傳統油氣向新能源的跨越提供堅實技術支撐;面向數字化轉型,成立勘探開發數據資源中心和元宇宙能源創新工作室,為中國海油實現從傳統管理模式向現代化、數字化、智能化跨越提供有力保障……

優化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后,具體舉措隨之出臺。2021—2022年,研究總院歷經試點、試行到全面推行,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目標,聚焦重點攻關項目實施“揭榜掛帥”,放權賦能激發項目長和研究團隊的積極性、創造性。在“揭榜掛帥”啟動大會現場,《秦皇島29-2油田開發可行性研究》作為重點項目進行了項目長選聘。39歲的機械資深工程師侯廣信成功“揭榜”。揭榜人不再受職務、職級、職稱、資歷等門檻限制,能者可以跨級上崗,真正做到了“英雄不論出處,誰有本事誰揭榜”。一旦成功掛帥,項目長就將獲得項目的選人用人權、績效考核權、研究自主權、經費執行權,真正“當家做主”。對于因不可抗力或不可預見等因素造成創新失敗的項目,由發榜單位組織專家進行評估,寬容非主觀因素的研究失敗、探索性失誤,讓掛帥者心無旁騖,勇往直前。

當論資排輩被打破,更多的年輕科研工作者獲得了更大舞臺。而對資深科研工作者來說,油然而生的是危機感,紛紛站出來與年輕人競爭。由此,科研活力被空前激發?!敖野駫鞄洝睂嵤┮詠?,共有231名專家參與111個項目揭榜競聘。目前,研究總院已經形成了包含23個制度細則在內的整套“揭榜掛帥”制度體系,提供了可借鑒、可推廣的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模式。隨后,聚焦基礎性、緊迫性、前沿性、顛覆性科技創新領域,研究總院“賽馬”機制躍然而出。重點針對實施過程中存在技術路線不確定、成果產出存在風險的攻關研究,由兩組或多組科研團隊同步攻關,過程中分階段考核,優勝劣汰。針對關鍵技術攻關,通過兩支以上的隊伍開展競爭性“賽馬”研究,將進一步提高關鍵研究攻關成功率,加速關鍵核心技術成果產出。目前,研究總院有三個課題已經開展“賽馬制”攻關,成果值得期待!

記者:在這場力度空前、影響廣泛、觸及每一名干部員工個人利益的改革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很多阻礙和困難,你們是如何突破阻力、攻克難題的?

米立軍:改革的核心毫無疑問是人,解決人的問題,激發人的能動性,是重點,也是難點。研究總院緊緊圍繞“人”這一關鍵變量,立足科研特色,以“職級分離、評聘分開、精準激勵”為核心,全面開展三項制度改革。這次改革力度之大史無前例?!叭w起立”競聘,64個中層干部崗位共有150多人次報名競聘,平均2-3人競爭一個崗位,有6個崗位超過6人競爭,有2個崗位多達8人競爭。共提拔任用中層干部25名,5名由中層副職提任到中層正職,20名新提任到中層副職。

中層干部的平均年齡由48歲降低至45歲,新提任20名中層副職中35歲左右占比35%,管理序列干部年齡結構達到了集團公司的要求。各級領導班子新老搭配合理,專業分布均衡,經驗與活力兼具,結構得到明顯優化,有利于發揮領導班子最大效能。

這次改革涉及“帽子”“票子”“面子”,是難點中的難點,改革的成功,與發揮黨的領導作用密切相關。黨委充分發揮了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實作用。一出現新情況,馬上就開黨委會討論,關鍵的那兩個月共召開了13次黨委會,經常討論到晚上八九點。

為保證改革過程公開、公平、公正,我們充分發揮黨的領導作用、職代會民主決策作用、專家專業把關作用、派駐紀檢組監督作用,在競聘環節邀請集團公司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外部專家、紀檢人員和員工代表共同打分,做到方案設計合理到位、思想動員充分到位、執行公平保障到位、制度規則配套到位,把競聘全過程放在陽光下。

研究總院企業文化是——守正創新、擔當作為。而“讓擔當者擔當,為擔當者擔當”這12個字為研究總院踐行企業文化創造了良好的基礎環境。支持、重用、保護愿擔當、敢擔當、真擔當的干部,為擔當者撐腰,讓他們沒有后顧之憂,勇于直面問題,這也使改革進行得更加順暢。

圖為米立軍董事長在辦公室接受采訪。

對職級下調、有情緒的員工,我一一談心,向他們坦誠交底:只有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總院一定會給予干事創業的舞臺。

記者:人才是企業發展的命脈,研究總院是如何吸引、留住和培養人才,最大程度發揮科研人員的創新能力,并讓更多的創新成果迅速轉化成生產力的?

米立軍:研究總院的三項改革為各類人才搭建了成長和干事創業的舞臺,也促使總院形成了科學合理的人才梯隊。優化崗位序列設置,在原有管理序列、技術序列基礎上增加業務序列,三個序列實現縱向貫通、橫向轉換,拓寬了員工發展通道和成長空間;完善職業發展機制,建立差異化的綜合考評體系和積分制晉升辦法,從制度上放寬對優秀青年人才進步速度的限制,實現了優者快、平者慢、劣者退;健全優勝劣汰機制,以合同管理為核心、以崗位聘任管理為基礎、以績效考核為標尺,建立各崗位層級3年調整和退出機制,實現了干部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

我們還將“全體起立”競聘延伸到專業室主任、首席工程師、崗位經理三類崗位,平均每個崗位2人競爭,最激烈的崗位有8人競爭。改革后,專業室主任平均年齡由44歲降到40歲,35歲左右的占34%;崗位經理平均年齡38歲,35歲左右的占52%。中層干部隊伍優化的同時,后備力量同步強化。

研究總院良好的科研環境,吸引了眾多外部高層次人才,進一步補齊人才短板。圍繞新能源資質建設、數字化轉型,通過社會招聘和專業獵頭公司,近兩年引進高水平人才12名。加強引才平臺建設,積極通過海外引才、卓越工程師試點、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高端平臺,近兩年儲備高層次人才37名。我們還專門設立了高端人才薪資序列,面向全社會廣納賢才,已經有兩位新能源領域專家加入總院,加強了總院在這一領域的專業人才隊伍建設。

目前,研究總院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3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4名、新世紀百千萬工程國家級人選3名、中國海油集團公司兩級專家65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61名。已完成優秀年輕科技人才庫建設“235”計劃,共有第一梯隊20人、第二梯隊30人、第三梯隊50人。

記者:當前,全社會都是在關注“碳達峰、碳中和”和綠色發展,中國海油已于今年6月29日正式發布了以“零碳愿景、賦能未來”為主題的“雙碳”行動方案。在中國海油“雙碳”行動中和綠色發展中,研究總院扮演著什么角色?如何從科技領域推動中國海油“雙碳”目標的實現?

米立軍: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是全球共識,能源轉型勢不可擋?!半p碳”目標是中國向世界作出的莊嚴承諾。中國海油“雙碳”行動方案也給出了明確的減碳路徑:力爭2028年實現“碳達峰”,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新能源等非化石能源產量占比超過傳統油氣產量占比,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清潔低碳綜合能源產品和服務供應商。

研究總院緊跟能源轉型趨勢,于2021年7月成立了新能源研究院,以“核心是電、關鍵是網”為思路,聚焦新能源產業重點,助力中國海油海上風電、光伏發電等綠色低碳業務的快速發展。

在機構精簡、扁平化的改革要求下,專門成立一個獨立的新能源的研究機構,充分印證了研究總院對新能源的重視程度。并且我們是開放的,對外積極和高校、兄弟單位等開展聯合攻關,面向社會廣納新能源領域的人才。

前不久,中國海油與廣東省發改委、殼牌(中國)和??松梨冢ㄖ袊?,簽署了大亞灣區CCUS集群研究項目諒解備忘錄,擬共同建設中國首個海上規?;疾都c封存集群,儲存規??筛哌_1000萬噸/年。該項目技術方案由我們新能源研究院牽頭聯合系統內多家單位共同承擔。圍繞陸上捕集、陸上首站、海上運輸、海上工程、封存方案、鉆采方案及海上地質選區等多個環節開展了10余個專題攻關,為大亞灣區CCUS工作的推動奠定了重要基礎。

坐落于海南省東方市西部海域的海南CZ7海上風電項目,總規模1500MW,是中國海油首個獨立開發的大型集中式海上風電場,新能源研究院承擔了該項目的前期研究工作,對風電場的風資源測評、工程方案設計及經濟性評價進行開展全方位的工作。這是中國海油新能源轉型的明星項目,也將成為研究總院在新能源研究領域的標志性成果。

研究總院目前在風能、氫能、溫差能等新能源的研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這將為中國海油新能源事業的蓬勃發展注入新的動能,為中國海油“雙碳”目標的實現貢獻科技力量,為實現石油行業綠色發展跨越釋放最大能效。

記者:近幾年來研究總院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哪些重大科技成果?我國海洋石油的科技水平在世界處于什么水平?就全球范圍來說,目前海洋石油領域中還有哪些技術瓶頸亟待突破?

米立軍:近年來,中國海油重大科研成果不斷涌現,屢屢出圈,其中,少不了研究總院科技工作者的一份貢獻。

全球首座10萬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產儲油平臺“深海一號”,以3項世界級創新、13項國內首創的技術實力(研究總院貢獻2+7),實現了超深水油氣資源的有效開發;亞洲第一深水導管架平臺“?;惶枴苯ㄔO完工,標志著我國深水超大型導管架平臺工程建設成套關鍵技術創造了亞洲領先水平;我國首個自主研發的淺水水下采油樹系統投入使用,實現了我國淺水海域水下模式從“0”到“1”的突破;研究總院牽頭起草的中國海洋鉆井技術領域首部ISO國際標準《石油與天然氣工業海洋隔水導管下入深度與安裝設計》正式發布……

10年來,研究總院共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9項,國家技術發明獎4項;獲得的集團公司和各類省部級獎項共計217項,獲得孫越崎能源科技優秀青年獎等個人獎項9人次。截至目前,擁有有效授權專利1435個,計算機軟件著作權779個,擁有標志性技術59項,涵蓋石油地質、地球物理、開發、鉆采、工程、水合物、規劃經濟、信息技術8個專業方向。

在全球海洋石油技術領域,我們的勘探開發、鉆完井水平與世界基本同步,但在300米以上的深水工程領域與世界最高水平有10到15年的差距。

目前,我認為在全球海洋石油技術領域,最亟待突破的是全電全水下全智能油氣生產系統。據我了解,這個項目已經有全球的科學家、研究機構及石油公司正在進行試驗,一旦成功,油氣生產、油氣分離可以全部在水下完成,打破水深界限,這必將給海洋石油行業帶來顛覆性革命,這個項目應該在不久的將來就會塵埃落定,我們拭目以待!

記者:下一步,研究總院將在哪幾個方面發力,力爭取得更多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成果?

米立軍:從中國制造邁向“中國智造”,挺進深海、進軍深地、探索深空、守衛深藍的進軍號角已經吹響,挺進深海就是給中國海油下的軍令狀。我們的勘探開發要向超深層拓展,對深海盆地地質結構要重新認識,要用“向前、向專、向一體化”思路,多發現萬億油氣田,用實際行動踐行海油人“碧海丹心、能源報國”的使命擔當。

目前,我國的海洋石油技術,在水下生產系統、半潛式生產平臺等領域仍存在“卡脖子”風險,稠油、低滲、深水等勘探開發瓶頸技術仍需攻關突破,這也是研究總院未來的發力點。當前,我國創新發展正在從數量積累向質量提高躍升,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升。下一步,我們要繼續攻關標志性技術、取得標志性成果、培養標志性人才,把總院建設中國特色國際一流能源研究院,更好地服務中國海油高質量發展。這也是我們對總書記“加快科技自主創新,加快進軍深海步伐”囑托的響亮回應。

記者:您大學畢業后就在中國海油從事勘探工作,一干就是36年,成長為一個地質學博士、海洋石油勘探專家,如今又成為科研隊伍的領軍人。您認為,央企的科研人員特別是青年科研人員應如何實現自己的夢想和抱負?

米立軍:在大慶油田星火變電所學習后我深有感觸,由石油精神、大慶精神和鐵人精神孕育而生的“星火精神”的核心是“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作為央企的科研人員,尤其是青年一代,要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要有家國情懷。首先,要樹立為祖國“加油爭氣”的遠大目標,練就過硬本領,潛心鉆研“卡脖子”技術,力爭取得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成果;其次,要有高境界、大格局、寬視野,有不怕吃苦、不懈努力、不講條件、不計得失的良好心態,祖國的需要就是我們的職責所在。要時刻保持“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奮斗姿態,牢記總書記的殷切囑托,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引領,努力成為黨和國家能源事業發展的合格建設者和優秀接班人,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勇立潮頭,闊步新征程!

猜你喜歡
總院海油研究
海油華南譜新篇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中國海油助力烏干達首個油田建設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中核戰略規劃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中國海油LNG好戲連臺
中國海油LNG好戲連臺
設計的春天——訪天津大學建筑設計規劃研究總院院長洪再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