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頭市主要氣象災害分析及防災減災措施

2023-01-23 03:38
農業災害研究 2022年11期
關鍵詞:寒潮包頭市冰雹

張 全

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氣象局,內蒙古包頭 014030

隨著生態環境問題的加劇,全球氣候總體上呈不斷增暖趨勢,各類極端災害性天氣現象頻發,給地方生態環境、經濟發展、農業等各個方面均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1-3]。包頭市隸屬于內蒙古自治區,地處蒙古高原南邊區域,地理坐標處于40°15′~42°43′N,109°15′~110°26′E之間,境內地形地貌多樣,涉及高原、山岳、草原。包頭屬半干旱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鑒于包頭市獨特的地理位置,加上受全球氣候環境的影響,包頭市暴雨洪澇、寒潮、冰雹、風沙、干旱等各類氣象災害發生概率越來越高,這些氣象災害給包頭市當地經濟發展和群眾日常生活、生命安全經常會構成嚴重威脅。因而結合包頭市天氣實際,對包頭市主要氣象災害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災減災措施,以提升包頭市防災減災水平,促進包頭市經濟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

1 包頭市主要氣象災害分析

1.1 暴雨洪澇

包頭市暴雨一般出現在每年的5—9月,尤其是盛夏(7—8月)暴雨天氣出現概率非常高[4]。暴雨天氣會導致城市內澇、草場、地塊積水嚴重,還會導致交通受阻、作物滋生病菌,嚴重情況下甚至會沖毀道路、牲畜棚圈、梯田[5]。此外,受包頭市地形、地貌的影響,包頭市常常因暴雨而導致洪澇地質災害,從而給包頭市農牧業、基礎設施等帶來不同程度的損失,嚴重的時候暴雨洪澇災害還會導致房屋倒塌、人員傷亡事故[6]。例如,2018年7月19日,包頭市發生了一次暴雨天氣,并引發了洪澇災害。此次暴雨洪澇災害導致很多農田漬澇,農作物減產、絕收,房屋進水、垮塌,水利、交通、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遭受的損失尤為嚴重,并且造成2人死亡,5人失蹤。又如2022年8月13日傍晚至8月14日凌晨,包頭市山區東北部、石拐南部、土右旗沿山地區均發生了暴雨天氣,市區多地降水量接近100 mm,降水強度最大值為227.7 mm/h,出現在石拐區五當召景區,包頭市多條道路積水,對交通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1.2 寒潮

包頭市冬春季節發生寒潮天氣的概率非常高。寒潮天氣主要源于極地強冷空氣南下導致的低溫、強降雪、大風等氣候。強降溫天氣會導致作物因環境溫度過低而對無法正常發育,同時還不利于牲畜生產,導致生豬生長放緩,羔羊的成活率和奶牛產奶量降低。強降雪天氣不僅會對包頭市設施農業、林果業造成不良影響,還會影響畜牧業的安全發展,導致牧區道路因降雪受阻,飼草料供給不足,常常給農牧業造成嚴重損失。

例如,2010年4月底,包頭市冷空氣活動十分頻繁,遭遇寒潮大風降溫天氣,持續的低溫寒潮影響了包頭市農業安全生產,使得包頭市果樹、蔬菜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凍害。果樹受災面積達1 100 hm2,主要遭遇低溫凍害的品種包括葡萄、杏,尤其是處于開花期的杏樹受到的凍害尤為嚴重,此次寒潮天氣均會給果品品質和產量造成不良影響。

此外,本次寒潮天氣還導致包頭市蔬菜種植、大田作物受到凍害,蔬菜受凍害面積為73.33 hm2。在大田作物種植方面,寒潮天氣導致已播種的小麥出苗晚、生長慢,玉米播種期推遲了10 d 左右。玉米晚播還會遭遇早霜的威脅,影響作物產量。又如2020年1月初,受冷空氣影響,內蒙古包頭市土默特右旗、巴彥淖爾市五原縣等地區遭受雪災導致近萬人受災,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1 000余萬元。

1.3 冰雹

包頭市冰雹天氣大都發生在5—9月,尤其是6—7月冰雹發生概率非常高,并且常常伴有狂風、強降雨等天氣現象。冰雹天氣的主要特點是影響范圍小、持續時間一般比較短,然而其強度大且來勢較為兇猛[7],經常損壞房屋、破壞莊稼、城市基礎設施,導致油菜、蔬菜、玉米、小麥等作物倒伏,遭受機械損失,而且嚴重情況下還會導致人員傷亡。例如,2011年6月13日16:00~18:00,包頭固陽縣西斗鋪、鎮興順西鎮相繼發生了冰雹、強降水等強對流天氣,最大冰雹直徑大概為16 mm左右,降水持續40 min,冰雹、強降水天氣導致造成局部成災。結合災情資料可知,此次冰雹擊中2名群眾,當場死亡。強降水造成山洪暴發,使得2人失蹤,部分農田被沖毀,300余頭牲畜失蹤。

又如,2014年6月30日16:50左右,內蒙古東河區河東鎮壕賴溝發生了一次冰雹災害,冰雹持續10 min左右,受災面積較大,導致一些農戶的糧食作物、菜地、果園、糧等受到嚴重損失;2014年7月28日下午包頭市固陽縣興順西鎮發生冰雹、強降水災害,導致大面積農作物受災,即將成熟的油菜籽被冰雹成片打爛,油葵頭大量脫落。據相關資料顯示,此次冰雹災害導致固陽縣油菜籽受災面積為3 718.93 hm2、油葵受災160.67 hm2、蕎麥受災481.8 hm2、玉米受災90 hm2、馬鈴薯受57.8 hm2、油麻受災6 hm2。

1.4 風沙

大風、沙塵天氣是包頭市發生概率非常高的一類氣象災害,尤其在春季發生概率高。大風沙塵天氣不僅會導致田地、草原沙化、作物受損,而且還會對基礎設施造成不利影響,嚴重影響群眾的正常生產生活。首先,大風、沙塵災害性天氣出現過程中經常會撕裂塑料溫室、農田覆蓋膜,吹掉設施大棚塑料膜,導致大棚外的冷空氣進入棚內,從而使得設施大棚內瓜果、蔬菜等作物無法正常生長發育。其次,風沙天氣過程中,狂風會卷起或者吹走農田、草場表層土壤,嚴重沙塵天氣還會覆蓋農田、草場,對農田、草場土壤結構造成特別嚴重的損害,使得農田、草場逐漸沙化。再者,風沙天氣過程中的塵土會遮天蔽日,使得天氣變得尤為陰暗,能見度較差,農牧民無法正常開展農牧業活動,還可能導致空氣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進而使得牲畜感染疾病。嚴重情況下,沙塵天氣還會造成春乏,使得牲畜死亡,從而給畜牧業造成嚴重經濟損失。此外,風沙天氣還會影響公路、航空的安全運輸。

例如,2021年3月14日晚間至3月15日白天,包頭市發生了一次大范圍大風、沙塵天氣過程,能見度小于500 m,最低能見度只有100 m,陣風8~10級偏北風,極大風速22.3 m/s。導致當地學校停課,給交通運輸業造成不良影響。

1.5 干旱

包頭市降水季節分配不夠平衡,并且包頭市降水多發階段高溫天氣非常多,蒸發量較大,故當地時不時會遭遇不同程度的旱情,給當地農業生產帶來較大危害[8]。春季為農作物播種出苗的重要階段,如遇春旱,往往不利于農作物的順利播種。夏季屬于作物和牧草旺長階段,此時農田、草場所需要的水量較大,而夏旱往往與高溫天氣同時產生,常常給包頭市農牧業生產帶來極大損失。例如,2017年6月—7月初,包頭市全市范圍出現持續高溫天氣,對包頭市農牧業造成了不利影響。據相關災情資料統計顯示,此次包頭市旱災受災人口達1.4萬多人,帶來的直接經濟損失達1 755萬元,草場受災面積68.87萬hm2,農作物受災面積0.92萬 hm2。

2 防災減災措施

2.1 加強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工作

為了有效開展防災減災工作,包頭市各級氣象部門應結合各城鎮、農牧區氣象實際和防災現狀,不斷建立健全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系統,重點做好短期氣象預報和中長期天氣預報分析、研究工作。強化重要天氣過程的會商研判和監測預報預警,進一步提高包頭市暴雨洪澇、寒潮、冰雹、風沙、干旱等氣象災害預報預測水平[9]。具體而言,在暴雨洪澇災害方面,包頭市氣象局要加強對暴雨落點、降水影響范圍、降水持續時間、降水強度等各個方面的監測和預報,增強對包頭市城市、農牧區等各個區域暴雨洪澇監測、預報預警的精細化水平;針對寒潮天氣過程,需要在冬季加強氣候監測、提早對冷空氣移動趨勢進行預判、強化寒潮天氣會商研判和監測預報預警,為提前做好寒潮防范工作提供保障。針對冰雹災害,要充分利用天氣雷達對冰雹移動路徑和演變趨勢進行跟蹤監測;針對大風、沙塵災害,要強化包頭市大風、沙塵惡劣天氣監測預報預警工作;氣象工作人員要依據風沙天氣過程的環流形勢分析判斷具體的天氣演變情況,若監測到沙塵天氣過程,要及時發布沙塵天氣預警信號,提醒有關部門和社會大眾及時開展防災減災工作。針對干旱,要強化包頭市各個地區干旱的監測預報和農村地區田間、牧區草場土壤墑情的監測工作。包頭市各縣、鄉鎮需要建立健全土壤濕度自動監測系統,確保各農業生產區土壤墑情和草場墑情數據的自動化采集、處理、傳輸,不斷增強包頭市干旱監測、預報能力。

2.2 提高災害性天氣預報服務的時效性

包頭市各級氣象單位均應特別注重預警信息的發布,提升預警信息發布的時效性和范圍。在努力擴大社會大眾預警覆蓋面的同時,確保所有應急責任人均可以接收信息;氣象部門需要強化和通信運營商之間的溝通協作,不斷拓寬氣象信息發布渠道,提升氣象預報預警信息發布渠道的暢通性[10]。

此外,氣象單位可以與廣播電視臺強化合作,共同落實好重大災害性天氣預警信息在廣播與電視方面的發布工作,增強災害性天氣預警信息發布的及時性。要盡可能借助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村村通、手機短信、電視臺、電臺、官網、電視、微信、抖音等各類發布手段和途徑,向相關單位與群眾及時發布氣象災害預警服務信息,使大家能夠第一時間制定精細化的災害性天氣應急策略,盡量減少氣象災害所帶來的財產損失或者人員傷亡[11]。

2.3 提升社會大眾防災減災的意識和能力

隨著現代化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不斷進步,氣象領域發展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可采取科學方法對氣象災害加以防御。在面對暴雨洪澇、寒潮、冰雹、風沙、干旱等各類氣象災害時,很多群眾仍舊不夠主動,缺乏較強的災害性天氣防御意識和防災能力。在面臨災害性天氣的時候,常常手足無措,最終帶來的災害損失也非常大。對此,政府部門要樹立氣象災害風險意識,積極通過教育、培訓以及科普宣傳等多樣化渠道,不斷增強社會大眾的自救互救能力,盡可能減輕災害性天氣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12]。

要將氣象災害防御科普知識宣傳當成氣象服務的關鍵內容來抓,確保氣象科普教育的持續開展。依托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相結合的宣傳方式,進一步加大氣象科普知識、氣象有關法律法規等氣象科普知識的宣傳力度。充分發揮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以及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體在氣象科普宣傳中的優勢,構建完善的氣象科普知識宣傳聯動體系,擴大氣象科普宣傳的覆蓋面,提升防災減災水平。

2.4 大力落實氣象災害應急聯動機制

針對包頭市氣象災害帶來的危害,氣象、應急、水文、國土、水務、消防、農業等有關單位應積極合作,共同做好氣象災害防御決策指導工作,減少氣象災害所帶來的各項損失,推進包頭市各縣(區)城鎮、農牧區的氣象防災減災水平的提高。各單位成員在氣象災害高發時節,要加大會商力度,深化交流合作,共同探究氣象災害應急聯動工作事項,明確各單位氣象災害應急處置工作職責,做好氣象災害聯防業務交流。

為了大幅降低整個包頭市的氣象災害風險,增強包頭市整體氣象防災減災能力,包頭市氣象局目前已經整合氣象、應急、水文、國土等相關部門數據,研究開發了“包頭市氣象防災聯動系統”。本系統主要依托高分辨率遙感地理信息技術和時空2D與3D集成GIS平臺技術研究開發,能夠較好地滿足包頭市氣象現代化、合理化、信息化、經濟化、智能化、科學化的整體需求。包頭市氣象防災聯動系統涵蓋多個模塊,例如系統管理、聯動指揮、實況監控、地理查詢、綜合預警、服務產品、人影指揮等,系統完成了包頭市氣象災害防御基礎信息數據的集約化管理,促使整個包頭市的防災減災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助力包頭市社會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3 結束語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趨勢下,包頭市暴雨洪澇、寒潮、冰雹、風沙、干旱等各類氣象災害出現概率較高,往往會給包頭市農牧業生產、群眾生活、工作等各個方面造成不利影響,嚴重時還會威脅廣大群眾的生命安全,因此,做好防災減災工作尤為必要。包頭市各級氣象單位需要不斷建立健全氣象災害監測和預報預警系統,加強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工作,提升氣象災害預報預警的精細化水平和信息傳播的及時性。還要加強氣象科普宣傳,增強大眾防災減災意識和能力,并且氣象部門要加強與應急、水文、國土、水務、消防、農業等相關部門的合作,做好氣象災害聯防業務交流和應急管理。通過多措并舉,進一步提升包頭市整體防災減災水平,最大限度地減輕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保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猜你喜歡
寒潮包頭市冰雹
顧主任會見“草原英雄小姐妹”
內蒙古包頭市第一實驗小學六(3)中隊
冰雹是冰的,卻為何出現在夏天
基于人工智能的冰雹天氣識別方法研究
學科教學中高效課堂的構建與實施探索
超級秀場 寒潮來襲
夏日冰雹
安慶市寒潮過程的氣候特征分析
2016年寒潮來襲,濕凍模式開啟
寒潮悄然來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