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中國詩,過中國節
——農村初中誦讀古典詩詞的時空策略

2023-01-26 06:33吳嘉蓮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 2022年45期
關鍵詞:傳統節日古典后進生

吳嘉蓮

(廣州市從化區良口中學 廣東廣州 510960)

引言

我校是廣州市邊遠山區的一所農村初中,學生多為留守兒童,語文基礎薄弱,學習習慣尚未養成,厭學情緒比較嚴重。所以,我校的首要教學任務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意識,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中華詩詞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精髓,飽含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與豐富的想象,語言精練,而形象性強,具有鮮明的節奏,和諧的音韻,富于音樂美,既適合朗誦,也易于學習?!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七到九年級學生背誦優秀詩詞《關雎》《蒹葭》等60篇。當然,這60篇也在中考考查篇目之中。如何調動學生誦讀詩詞的積極性,誦讀哪些詩詞,如何誦讀詩詞,都是我們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古典詩詞教學的現實意義

2017年年初,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意見》。該意見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層、更持久的力量。中華文化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增添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內心深處的自信和自豪”。這就為學校教育開展國學教育活動,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了底氣。當然,國學典籍內容廣博,精深幽微,我們一定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選擇,否則讓毫無國學基礎的學生學習,只會讓本來就對學習不感興趣的學生更加厭學。因此,對于薄弱的農村中學而言,國學教育的教學內容宜精不宜繁,宜易不宜難,宜淺不宜深。而且,我們要改變傳統課堂教學的思路,找準學生學習國學經典的最佳時機,以特定的時空策略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我校語文教師經過深思熟慮之后,選擇了古典詩詞作為教學內容,以誦讀為主,講授為輔的教學方法。同時,我們還在實踐中摸索出“讀中國詩,過中國節”的古典詩詞誦讀教學時空策略。

實踐中,我們發現:通過誦讀古典詩詞,首先滿足了學生自我實現的需要。馬斯洛認為,自我實現的需要就是人對自我發揮和自我完成的欲望,也是一種使人的潛能得以實現的傾向。我校后進生的基數較大,后進生長期在德育和學習上表現不佳,常常受到各科老師批評,自我實現得不到滿足。通過以教低難度的學習內容(誦讀詩詞)鼓勵后進生參與到詩詞的學習中,后進生既得到了精神的安慰,也得到了物質獎勵,從而得到了自我實現。因此,讓學習成績并不突出的后進生,充分地發揮他們的自主性和能動性,促進他們朝著自己的方向發展,也能促進其健康成長。

為此,我們精心安排誦讀流程,幫助學生逐步樹立學習自信。首先,我們解決了學生不會讀的問題。早讀課上,全校學生誦讀古典詩詞。但是,學生由于基礎薄弱,有很多不認識的字,而且不是很自信,怕會讀錯,因而,有很多人不肯開口讀,或者不敢開口讀。針對以上問題,我們把每個班的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按照組內互質、組外同質的原則,先選出基礎最扎實和最具責任感的學生作為組長,然后選出基礎最薄弱、學習習慣最差的學生,讓他們優先挑選組長。選之前定出規則,每個挑選了自己組長的學生都必須聽從組長的指揮,否則,便自己另選組長。既然組長是自己挑選的,那么基礎薄弱、學習習慣差的學生必須聽從組長的領導。剩下的學生按照以上規則,均等分到每個組上。選出組長和組員后,不會讀詩詞的組員要去問組長,會讀的組長要教不會讀的組員,且要教到每個組員都能讀準字音為止。每天讓組長在空余時間教不會讀的組員誦讀。其次,我們解決了持續讀的問題。我們每周設置一節背誦課內古典詩詞的課,讓學生熟讀成誦,最后以能誦多者為勝。我們也設置個人獎項和集體獎項,能誦數量最多的組別為勝,獎勵前3名;能誦數量最多的個人為勝,獎勵前15名;另設置進步獎若干名,獎勵表現進步的個別學生,特別是后進生。通過采用這種方式,學生誦讀課內古典詩詞的積極性得到大大提高。

二、農村中學古典詩詞教學的時空策略

從化的農村相較于城市來說,仍然保留著比較多的傳統節日習俗。我們在日常詩詞誦讀的基礎上,巧妙地利用傳統節日這個特殊的時空,組織學生誦讀古典詩詞,讓學生在濃厚的節日氛圍中,體味古典詩詞的藝術魅力,同時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進而提高學習興趣,樹立學習信心。

第一,把古典詩詞教學和傳統節日結合起來,源于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誦讀古典詩詞,不能滿足于課內的古典詩詞。那么,除了課本上的詩詞,學生還可以讀哪些詩詞呢?我校學生不愛開口讀書,但學生讀《沁園春·雪》中的“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河,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卻聲音激昂,情緒高漲。這讓我感到十分吃驚,因為我還沒有教這首詞,學生又如何讀得那么切合意境?我細想之下發現,這應該歸功于這首詞本身。因為這首詞的內容淺、思想高、風格豪邁,好一句“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一讀便能讓人為之振奮。既然如此,我們應該挑選一些適合我校學生誦讀的古典詩詞。

第二,古詩詞的內容不能很過于深奧。適逢中秋來臨之際,我把幾首寫到月亮的詩詞集合在一起,如《靜夜思》(李白)、《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蘇軾),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地開展教學,先從學生最熟悉的詩詞入手,以誦讀為引,加以解釋文本背后隱藏的文化內涵。例如,月(圓月)之意象為團圓,殘月(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為不能團圓,這些文化意象很形象,也很簡單,很容易理解和接受。然后我談及中秋,解釋傳統節日的現代文化意義,最后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留守兒童,盼望中秋佳節與父母團圓)理解蘇軾與家人不能團圓之復雜心情,而蘇軾最后悟出“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道理,是因為蘇軾領會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中秋過后,便是重陽,我又把寫重陽的詩詞集合起來,如《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過故人莊》(孟浩然)、《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李清照),教學效果甚佳。

第三,根據學段的特點安排古典詩詞教學。在上學期,主要有中秋節、重陽節和春節。那么,在節日前后,我們安排了古典詩詞朗課程。中秋節前,我們設計了一節以中秋節為主題的課程:誦讀古典詩詞的教學案例——以《中秋節》為例,2021年9月30日。

教學目標:①學生通過多種形式誦讀,生發誦讀詩詞的興趣,進而讀懂詩詞的情感。②學生通過合作學習,自主思考,寫出節日的習俗和現代的文化意義。

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1.導趣

以歌曲《明月幾時有》(王菲版)導入。

2.誦讀

(1)展示詩詞

①《靜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②《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北宋·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2)采用多種形式誦讀

①教師有感情地朗讀,學生跟讀;②學生自讀(不會讀的學生可請教前后桌同學);③男女生對誦(男生讀一句,女生讀一句);④小組誦讀大比拼。

(3)學唱《水調歌頭》,讀懂詩詞的情感

都是寄托了作者的思念故鄉或親人的感情。

三、尋俗

1.小組合作,共同討論,并完成以下表格。

2.中秋節,即將來臨,你想念你的父母等親人嗎?把你想對他們說的話用筆寫下來。

四、歡唱

唱一次歌曲《水調歌頭》結束課堂。

通過誦讀古典詩詞,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進而自己思考詩詞里提及的傳統節日的相關習俗,又聯系起當地的節日習俗,和傳統節日的現代文化意義,逐步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因此,學生通過多種形式誦讀詩詞,不但提高了學習積極性,重拾了自信心,而且還了解了傳統節日的現代文化意義。

我根據節日的日期和學段安排做了以下教學計劃,見表1所列。

表1 誦讀古典詩詞的教學計劃(以2021學年為例)

以多種方式誦讀古典詩詞,豐富學生生活。青春期的學生喜歡豐富多變的生活,以及探求有意思的新東西。教師如果一味地以同一種方式呈現一種詩詞,久而久之,必定讓學生感到單調乏味。在課上,我們采取師生對誦、男女生對誦、(小組)詩詞誦讀大比拼等生動活潑的愉快形式;在課后,鼓勵有興趣的學生學習吟誦,唱詩詞,如《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蘇軾)、《漁家傲·憶端午》(歐陽修)都有現成的歌曲,可以直接學唱;又鼓勵對音樂比較敏感的學生開發詩詞新唱,用詩詞的詞配上流行歌曲的調,也可以唱。這樣通過多種方式誦詩讀詩唱詩,既鞏固和傳播了經典文化,又提高了學生誦讀的興趣,更加豐富了寄宿學生單調乏味的學習生活。

結語

實踐證明,我們通過以誦讀為主,講授為輔,同時以時空策略引導我校學生學習古典詩詞,既鞏固和傳播了經典文化,又提高了學生誦讀的興趣,滋養了學生的心靈,更加豐富了寄宿學生單調乏味的學習生活,具有現實意義。但是,我校學生的語文基礎薄弱,如何引導我校學生學習博大精深的中華經典文化,依然任重而道遠。一路走來,困難重重,我們將不忘初心,繼續探索教學國學經典,弘揚傳統文化的道路,并在此慢慢得到成長。

猜你喜歡
傳統節日古典后進生
還有哪些傳統節日呢?
還有哪些傳統節日呢?
從不同側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與現代之間
后進生轉化工作策略談
初中化學教學中如何有效轉化后進生
怎樣讀古典詩詞?
古典樂可能是汪星人的最愛
“后進生”逆襲成第一
后進生也有真知灼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