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學思維大改變家長如何看

2023-02-01 04:30王在強
家長 2023年31期
關鍵詞:作業家長數學

王在強

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實與推進,減負、增質、提效成為了作業設計的新要求,數學學科自然也緊跟教育理念的發展,不斷推陳出新,采用了多元化的教學設計,讓學生免于“題海大戰”之苦,享受數學學習之趣。然而,“雙減”在行動,家長群體卻是幾人歡喜幾人憂,有些家長認為孩子終于不用被繁重的作業壓得喘不過氣了,可有些家長卻認為數學學習應該“勤學多練”,作業減量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效果。其實,如果細心觀察,家長就可以發現,孩子的作業總量雖然減少了,但是作業形式卻更加豐富,并增添了許多實踐應用與創新型作業,這些作業都是數學老師立足核心素養、把握具體學情、精益求精設計的,有利于孩子實現思維與能力的全面發展。

在“雙減”背景下,家長對作業的態度很重要,既不能輕視更不能漠視,要了解當前數學作業的類型及其目的,運用科學合理的輔導方法配合學校,讓孩子通過完成多彩的數學作業,真正感受數學學習的魅力。

“雙減”背景下小學作業的常見類型

當前,數學作業形式多樣、內容創新,給很多家長輔導孩子的學習帶來了新的挑戰。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筆者發現,部分家長在作業指導時依然沿用以前的方式方法,導致老思路難以順應新形勢,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家長需要對“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常見類型有所了解,并認識到不同作業類型的不同目的,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和鞏固學習成果。

基礎性作業,專攻基礎知識?;A性作業是小學數學作業中的常見類型,也是幫助學生打好數學基礎的關鍵。這類作業強調學生對基礎性知識的掌握,讓學生能夠通過完成作業進行知識回顧,有效夯實教學內容。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實,基礎性作業的設計與布置更為精簡,老師不再大搞“題海戰術”,而是對習題進行優中選優,讓學生通過最少的作業實現最優的學習效果,從而幫助學生打下可持續發展的數學基礎?;A性作業可以算作數學作業中的基石,如果學生完成這部分作業時心猿意馬、表現不佳,那么后續的綜合性、實踐類與創新型作業他們會更加難以應對。因此,在輔導作業的過程中,家長要特別注重孩子在完成基礎性作業時的學習態度以及知識的掌握情況,當發現孩子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存在較大問題時,需要及時與老師溝通,避免問題像滾雪球一樣越堆越大,阻礙孩子的學習與發展。

結構化作業,促進整體認知。結構化作業是一種有助于加強知識聯系性,提高學生數學知識建構的作業類型。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發展,數學老師逐漸意識到強調數學知識的聯系性,為學生搭建起思維網絡的重要意義。因此,在作業設計中會充分體現知識的整體性、系統性與連貫性。結構化作業引導學生明白知識“從哪里來,到哪里去”,鼓勵學生從整體角度出發把握數學知識的脈絡。其實,小學數學課本中很多知識點都可以進行遷移與靈活應用,例如: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算法可以遷移到三位數乘兩位數的內容上。因此,在輔導作業的過程中,家長需要留意作業設計的結構化,當孩子遇到不懂的問題時,不要急于開門見山地給答案,而要引導孩子溫故知新,將不熟悉的新知與所學的舊知進行串聯,讓學習更具有長遠性與穿透力,也讓結構化作業發揮理想的教育目的。

應用型作業,提高實踐能力。隨著“雙減”政策的推進,數學作業中應用型與實踐類的內容逐漸增多,讓不少家長感到困惑,甚至還有家長找到老師詢問:“這樣的作業真的能提高孩子的數學成績嗎?”其實,學習數學最基本最重要的目標是發展思維,數學作業最重要的價值是訓練孩子的思維能力。小學階段的孩子思維正處于發展的黃金期,理解能力有待提升,應用型作業能夠從他們最熟悉的生活事物入手,幫助他們在實踐中提高認知能力,減少“高分低能”現象的發生。對于應用型作業,家長需要充分配合,并給孩子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讓孩子大膽嘗試。

拓展型作業,夯實人文底蘊。數學學習從來不是照本宣科與題海戰術,我們需要給孩子數學素養的浸潤,讓孩子充分感受數學文化的魅力所在。因此,在作業設計時,老師會設計一些拓展型作業,這些作業滲透了數學史的發展以及數學名人故事,以此拓展學生的數學視野。針對這部分作業,家長不可輕視。數學從來不是單純的運算與解題,其背后也蘊藏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只有充分了解,方能讓孩子更好地揚帆啟航。

“雙減”在行動,作業迎來大變化

理解并尊重學校的作業布置?!半p減”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類型發生了較大的轉變,傳統書面作業量減少,實踐類、應用類與創新類作業卻層出不窮,然而這些“五花八門”的作業卻讓不少家長的心里“打起了鼓”。很多家長都擔心這樣的作業空有一個“花架子”,難以幫助孩子提高數學成績。當前的作業類型“花樣”雖多,但更強調綜合性、應用能力與創造能力的培養,這樣的數學作業不僅能讓學生會做題,還能讓學生將所學知識內化于心、靈活應用。因此,在輔導孩子學習時,家長的態度很重要。但筆者發現,在實踐過程中,有些家長對當前的作業類型不認可,這種態度會傳遞給孩子,孩子自然也會應付完成,達不到學習的目的。不僅如此,有些家長甚至和筆者溝通,希望減免孩子的創新類作業,自己自行給孩子購買練習題進行補習。這樣的做法本末倒置,社會在給孩子減負,家長卻在不?!半u娃”,惡性循環只會愈發嚴重。由于缺乏專業知識,家長給孩子布置的課外作業未必有效,反而會給孩子增加更多的壓力。因此,配合學校、尊重老師的作業布置是提高作業完成效果的第一步。家長可以通過與老師溝通,了解“雙減”后作業類型變化的目的與必要性,并與老師互相配合,這樣才能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

給予適當幫助,留有獨立空間。在“雙減”背景下,很多實踐創新類作業雖然需要家長的幫助,但并不意味著家長要全權代勞,替孩子寫作業,正確的做法是給予適當幫助,并給孩子留下充足的獨立探索空間。例如:筆者曾給五年級的學生布置了“我家餐桌”這一項實踐創新類作業,要求學生和父母共同采買周末晚餐所用的蔬菜,并列表格記錄花費的金額、菜品的類型,提前預測家庭一周的伙食費。這樣的作業設計既鍛煉了學生的運算能力、推理能力、觀察能力,又夯實了“人民幣”的相關知識,讓學生發現數學與生活的聯結點。針對這項作業,家長可以在帶孩子走進菜市場時進行適當的指導與幫助,但孩子的作業一定是獨立完成的,只有這樣孩子的應用能力才能得到鍛煉。

重視學習態度,勿做孩子的“作業改正機”?!半p減”背景下,作業設計量少而題精,因此作業反饋的結果尤為關鍵。家長在輔導孩子作業時切勿做孩子的“作業改正機”,給孩子時時改錯、題題檢查,這樣反倒會讓孩子產生“輕敵”心理,對作業不夠重視。家長需要明白,交上一份滿分作業從來不是作業設計的初衷,老師需要通過作業發現孩子學習上的問題,對癥下藥地解決,才能提高學習效率。因此,家長應該多關注孩子的學習態度:寫作業時注意力是否集中?效率高不高?坐姿端正與否?是否三心二意?只有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孩子才能在今后的學習之路上暢通無阻。

“雙減”,減少的是壓力,不減的是質量。只有正確認識當前的作業類型與目的,家校才能夠在和諧互助中推動孩子數學能力的新發展。

猜你喜歡
作業家長數學
家長日常行為規范
我心中的好家長
作業
家長請吃藥Ⅱ
我為什么怕數學
數學到底有什么用?
近8成家長不認同只要學習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計第七計:無中生有
錯在哪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