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磁湖水體中微塑料的豐度及其分布特征

2023-02-02 09:25何嘉慶李怡欣馬天躍汪東亮李于曉張家泉李海笑
湖北理工學院學報 2023年1期
關鍵詞:中微中層湖水

何嘉慶,李怡欣,馬天躍,汪東亮,b*,李于曉,b,張家泉,b,蔡 葦,b,李海笑,b

(湖北理工學院 a.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b.礦區環境污染控制與修復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湖北 黃石 435003)

0 引言

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是一種新型環境污染物,通常指粒徑小于5 mm的塑料,廣泛存在于水體、沉積物以及水生生物體內[1]。微塑料具有尺寸小和高比表面積的特征,能被活生物體攝入,有毒化學物質在水中或活生物體組織內被吸附的風險增加。水生系統的微塑料往往會吸附污染物,并將有害成分轉移到生物體中,造成腸道系統阻塞、細胞損傷等。微塑料甚至會通過食物鏈在高級營養生物體內富集,造成嚴重的生態風險。湖泊、河流被認為是微塑料的重要匯入場所。有數據表明北美五大湖地區[2]、加拿大溫尼伯湖[3]、意大利博爾塞納湖[4]、洞庭湖[5]、鄱陽湖[6]、烏梁素海[7]等湖泊中都發現了微塑料,且人口密集、城市化程度高的內陸淡水水域的微塑料污染更嚴重[8]。

磁湖是黃石市最大的城市內湖,具有納污、蓄水、生態景觀等多重功能。磁湖是通江湖泊,保護磁湖、改善磁湖水質是黃石市生態環境規劃中的長期戰略任務[9]。本研究以磁湖水體為對象,調查磁湖水體中微塑料的豐度與賦存特征,為保護磁湖的生態環境積累基礎數據。

1 實驗方法

1.1 取樣點分布

參照《水質:湖泊和水庫采樣技術指導》(GB/T 14581—1993),根據磁湖近岸的城市分布及歷年水質檢測資料,考慮湖泊水體的水動力條件、污染物在水體中的循環和遷移轉化等因素,通過實地考察布設如下采樣點:磁湖北湖設置5個近岸采樣點(F1,F2,F3,F4,F5)及1個湖心采樣點(F6),磁湖南湖設置1個近岸取樣點(F7)。采樣點分布如圖1所示。

圖1 采樣點分布

1.2 取樣方法及樣品處理

使用不銹鋼水質采樣器在每個取樣點采集30 L深度為0~20 cm的表層水樣和深度為20~80 cm的中層水樣,并通過45 μm不銹鋼篩過濾。用超純水將篩網上殘留的微塑料沖洗入干凈的100 mL錐形瓶中,每個取樣點取2個平行樣,于實驗室4 ℃條件下避光冷藏保存。

每個水樣在避光條件下加30%的過氧化氫消解24 h,以溶解水樣中天然存在的有機質[10]。消解后,使用真空泵將水樣通過0.45 μm玻璃纖維濾膜(GF/F,47 mm,Whatman)過濾,將濾膜放在干凈的培養皿中于室溫下干燥,隨后在體視顯微鏡下目視檢查。

根據文獻[11]確定樣品中微塑料的形態特征,統計其數量、顏色、形狀和大小。根據粒徑大小將微塑料分為6組:組1(粒徑<0.05 mm)、組2(0.05 mm≤粒徑<0.10 mm)、組3(0.10 mm≤粒徑<0.50 mm)、組4(0.50 mm≤粒徑<1.00 mm)、組5(1.00 mm≤粒徑<3.00 mm)、組6(3.00 mm≤粒徑<5.00 mm)。

2 結果和討論

2.1 微塑料的豐度分布特征

各采樣點微塑料的豐度(用每升水中所含微塑料的個數來表示)如圖2所示。

圖2 各采樣點微塑料的豐度

由圖2可知,微塑料的最大豐度出現在F7采樣點的表層,為9.6個/L;最小豐度出現在F6采樣點的中層,為3.5個/L。表層水體的微塑料豐度(4.7~9.6個/L,平均豐度7個/L)普遍高于中層水體的微塑料豐度(3.5~7.8個/L,平均豐度5.5個/L),前者約為后者的1.3倍。在7個采樣點中,F7采樣點處微塑料的豐度在表層和中層均較大。這是由于該采樣點位于黃石市科技館和招商中心附近,且不遠處有酒店、醫院等公共人口較多的建筑,人流量較其他采樣點更大,因而湖岸周圍的生活垃圾與廢水較多,水體中的微塑料累積量更大。F1采樣點表層水體的微塑料豐度為7.9個/L,中層水體的微塑料豐度為7.8個/L;F4采樣點表層水體的微塑料豐度為8.6個/L,中層水體的微塑料豐度為5.8個/L。這是因為采樣點F1位于學校和桂林北路附近,人員活動相對密集,使微塑料累積相對較大;F4位于明珠花園宏維小區附近,而且磁湖東路公路干線和湖岸比較近,人口流動頻繁,對微塑料的豐度值貢獻較大。而采樣點F6位于磁湖中心,距湖岸較遠,且附近少有居民區,人口密度相對較小,因此微塑料的豐度相對于其他采樣點明顯減少。這表明磁湖水體中微塑料的豐度與周圍人口密度和人類活動有關,人口密度越大,人類活動越密集的地區,微塑料的豐度越大。

相較于國內外其他湖泊,磁湖水體中微塑料的豐度處于中等水平。例如,南四湖(獨山湖、南陽湖、昭陽湖、微山湖)表層水體中的微塑料豐度為1.2~10.1個/L[12];太湖表層水體中的微塑料豐度為3.4~25.8個/L[13];烏梁素海水體中的微塑料豐度為4.7~16.8個/L[7];洞庭湖表層水體中的微塑料豐度為0.9~2.8個/L;洪湖表層水體中微塑料豐度為1.3~4.7個/L[14];北美五大湖中微塑料的平均豐度為43 000個/km2,約3.4×10-3個/L[2];加拿大溫尼伯湖中微塑料平均豐度為748 000個/km2,約為8.8×10-3個/L[3]。

2.2 微塑料的粒徑分布特征

各采樣點微塑料的粒徑分布如圖3所示。

(a) 表層水體

(b) 中層水體圖3 各采樣點微塑料的粒徑分布

由圖3可知,磁湖水體中大部分微塑料的粒徑小于1 mm(95.9%),其中粒徑小于0.05 mm的微塑料占比最高(45.5%),粒徑為3~5 mm的微塑料占比最低(0.7%)。此外,不同水深處的微塑料粒徑分布也有所不同,表層水體中微塑料不同粒徑占比分別為47.8%,29.8%,14.5%,3.6%,3.5%和0.8%,相應地在中層體中的占比分別為42.6%,30.9%,18.2%,4.6%,3.2%和0.5%。這主要與微塑料的沉降和遷移有關。

相關研究表明,微塑料的生物累積潛力隨體積減小而增大,可能對水生生態系統造成巨大危害[15]。除此之外,某些微塑料可通過吸附作用,對無脊椎動物的過濾附肢造成物理損傷,影響其正常的生理活動[16]。在本研究中,磁湖水體中大部分微塑料的粒徑小于1 mm,潛在風險較高。

2.3 微塑料的顏色分布特征

各采樣點微塑料的顏色分布如圖4所示。

(a) 表層水體

(b) 中層水體圖4 各采樣點微塑料的顏色分布

由圖4可知,磁湖水體中的微塑料呈綠色、黃色、紅色、白色和黑色,主要為黑色(占比69.7%)和白色(占比14%),其中表層水體中各顏色微塑料的數量占比分別為1.5%,3.1%,13.6%,11.3%和70.6%,相應地中層水體中的占比分別為0.4%,2.4%,11.3%,17.3%和68.6%。

2.4 微塑料的形狀分布特征

各采樣點微塑料的形狀分布如圖5所示。

(a) 表層水體

(b) 中層水體圖5 各采樣點微塑料的形狀分布

由圖5可知,磁湖水體中微塑料的形狀主要包括顆粒、碎片、纖維和薄膜4種,相應的數量占比分別為7.4%,66.6%,12.9%和13.2%。其中碎片類的微塑料的數量占比最大,在表層和中層中分別達到66.1%和67%,其次是薄膜類和纖維類的微塑料,薄膜類微塑料在表層和中層中的數量分別占比13.2%和13.1%,纖維類微塑料在表層和中層分別占比13.9%,11.6%,而顆粒類微塑料占比較小。

洞庭湖和洪湖表層水體中的微塑料主要為纖維狀[15],烏梁素海水體中的微塑料主要為碎片狀[12],太湖水體中的微塑料主要為纖維狀[13],與磁湖水體中微塑料主要為碎片狀類似。碎片狀和薄膜狀微塑料可能來源于生活垃圾里的塑料制品,尤其是一次性塑料制品;纖維狀微塑料主要來源于附近漁民的垂釣、捕撈工具,以及生活污水中的衣物纖維[17-18]。

3 結論

1)磁湖近岸水樣中微塑料的豐度最大為9.6個/L,平均豐度為6.98個/L,粒徑多小于0.05 mm,占總數的45.5%,主要分為碎片狀、纖維狀、薄膜狀和顆粒狀,其中碎片狀占比最高,約為總數的66.6%。與其他湖泊相比,磁湖的微塑料污染處于中等水平。

2)磁湖水體中微塑料的分布與人類活動密切相關。磁湖近岸水體中微塑料主要來源于生活污水中的衣物纖維、垂釣、捕撈工具以及生活垃圾中的一次性塑料制品等。因此,建議加強對磁湖周圍,甚至整個黃石市區生活垃圾的治理,從源頭上減少微塑料污染。

猜你喜歡
中微中層湖水
鄱湖水文之歌
漣漪湖水
小學寫作教學中微課資源的開發與運用
雙麥克斯韋分布下極區中層塵埃粒子帶電研究
翠湖水鄉
信息化背景下高職高專英語教學中微課初探
書法教學中微視頻使用存在的誤區
翠湖水鄉
企業中層管理團隊在運營中的困境與作用
組網雷達中微多普勒效應分析與仿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