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成效、問題及對策

2023-02-03 15:00丁忠兵
三峽生態環境監測 2023年4期
關鍵詞:人居整治重慶

丁忠兵

(重慶社會科學院,重慶 400020)

農村既是我國農業發展的主戰場,也是億萬農民長期生活的故土家園。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關系廣大農民群眾的健康福祉,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戰略思路。2017年12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講話指出,良好人居環境,是廣大農民的殷切期盼,一些農村“臟亂差”的面貌必須加快改變。2020 年12 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講話指出,“十四五”時期,要繼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重點抓好改廁和污水、垃圾處理,健全生活垃圾處理長效機制[1]。2023 年3 月5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講話指出,要優化鎮村布局規劃,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2]。近年來,重慶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及關于鄉村建設重要論述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相關戰略部署,接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偨Y重慶近年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好做法、好經驗,梳理發現存在的短板與不足,提出有針對性的政策優化建議,對于重慶進一步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如期實現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目標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學術界對重慶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問題的研究以局部、微觀、個案研究為主,全域、宏觀層面的研究較為薄弱。如陳金龍[3]、沈立宏[4]、茍小玲等[5]、陳政翰[6]、沈白玉[7]、冉建[8]、王永生等[9]、周俊吉[10]、楊婧逸[11]主要從特定區縣、典型鄉鎮視角對重慶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問題進行了分析;劉峻成[12]、高立洪等[13]則分別從生活垃圾治理、廁所革命等維度研究了重慶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突出問題;王成等[14]、韋秀麗等[15]、皮俊鋒[16]、王成等[17]雖對重慶全市層面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問題進行了研究,但側重于理論剖析、機理分析和基于典型調查數據的實證分析,缺乏基于全域統計數據的現狀問題分析?;诖?,本文以重慶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兩個重要行動方案為基礎,從宏觀、整體層面梳理近年重慶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方面的政策舉措,從權威報告中解析、整理反映重慶農村人居環境情況的事實材料和統計數據,總結近年重慶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問題,并在吸收借鑒浙江“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18]經驗做法基礎上提出針對性的對策建議。文章可能的創新與貢獻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對重慶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方面的統計數據進行了系統梳理總結,有助于全社會更準確把握重慶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現狀。二是針對短板弱項提出了一些有針對性和創新性的對策建議,有助于決策部門優化完善相關政策舉措,提升重慶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

1 重慶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進展

根據重慶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兩個行動方案的部署,近年來重慶人居環境整治進展大體可以2020年為界劃分為兩個階段。

1.1 2018—2020 年間重慶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進展

2018年8月,中共重慶市委、市政府印發《重慶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8—2020 年)》(簡稱“三年行動方案”),標志著重慶開始全面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叭晷袆臃桨浮辈渴鹆宿r村垃圾治理、“廁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等重點任務,確定了21 個重點項目,提出的主要政策舉措是: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所需資金納入預算,支持收益較好、實行市場化運作的農村基礎設施重點項目開展股權和債權融資,鼓勵農民投工投勞參與建設管護,鼓勵社會資本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項目建設運營,把制定村規劃作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第一道工序,建立財政補助、村集體補貼、農戶付費與投工相結合的管護經費分擔和保障制度,吸引社會資本參與農村垃圾污水處理設施投、建、管、運,支持村級組織通過“一事一議”等方式和農村“工匠”帶頭人等承接農村人居環境小型工程項目。

這一時期,全市以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農村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污染治理“一保三治”為重點內容,累計完成3 900個行政村的農村環境整治,完成116個農村非正規生活垃圾堆放點整治,全市7 975個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按照“農戶分類、村組收集、鄉鎮轉運、區域處理”模式,扎實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示范縣(區)、示范村建設,共有2 869個行政村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占比35.9%。渝北等5 個國家級、萬州區等8 個市級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示范縣(區)的分類工作有序推進。全市累計建成農村生活污水集中處理設施1 600座,日處理能力16.5萬噸[19]。在區縣,重慶北碚區制定出臺了《北碚區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標準化建設的指導意見(試行)》,統籌各級財政資金1.28億元,采取“農戶自籌+政府配套”模式集中開展“四改三提升”行動,通過評選“最美院落”“清潔農戶”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清理、生活污水治理、“廁所革命”。重慶江北區圍繞建成“山清水秀美麗之地”的目標,投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資金近2億元,以“村為單位、戶為單元”開展危舊房及農房風貌改造,共完成農房改造1 800余棟,建成魚嘴鎮井池村、復盛鎮華山村、五寶鎮陳家灣、王家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范片,基本實現全區所有農村房屋應改盡改、愿改盡改、能改盡改。

1.2 2021年以來重慶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進展

2021 年12 月,重慶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印發《重慶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實施方案(2021—2025 年)》(以下簡稱“五年行動方案”),標志著重慶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進入新階段?!拔迥晷袆臃桨浮泵鞔_提出了“以村為單位分類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著力打造小組團、微景觀、生態化、有特色的農村人居環境”的總體思路,差異化制定了一類村、二類村、三類村的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目標,部署了扎實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加快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全面提升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推動村容村貌整體提升等四大重點任務,提出了開展“村莊清潔行動”“五清理一活動”“千村宜居”創建活動、農村人居環境成片整治活動等四大重點舉措。與“三年行動方案”相比較,重慶的“五年行動方案”更加強調分類推進、數量服務質量、進度服從實效,更重視農民的參與和評判。

2021 年,重慶共落實中央農村環境整治資金7 200萬元,以農村生活污水、黑臭水體和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為重點,新增完成281個建制村環境整治,完成68座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及263 km配套管網建設、39 座農村污水處理設施技術改造、27 條農村黑臭水體整治[20]。2022 年,重慶相關部門組織編印了《重慶市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2021—2025)》,落實中央農村環境整治資金8 684余萬元,成功申報國家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定額獎補資金1億元,完成390個行政村農村環境整治,完成118 座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及207 km配套建設,完成27座設施技改和41條農村黑臭水體年度整治任務[21]。在區縣,重慶永川區按照“農村廁改為農民,農村廁改靠農民”的建設導向,動員周邊群眾、本土工匠、村社干部、鄉賢、黨員等共同參與到廁所改造工作中,提高群眾對于廁所革命的參與度和認可度。試點“志愿者服務+公益性崗位+社會化服務”的辦法,實現農村戶廁常態化維護管理。重慶九龍坡區以開展“美麗庭院”“衛生清潔戶”評比為切入點,“以評促改,表彰先進,鞭策后進”,倡導健康、文明、衛生的行為習慣。推廣“積分制”,常曬“紅黑板”,通過讓“先進戶”發發光、出出名,“落后戶”紅紅臉、出出汗等方式,調動村民參與積極性。

2 重慶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

2.1 2018—2020年間重慶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

2020 年,重慶完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任務,累計建成“四好農村路”6.26萬千米、改造農村危房近10 萬戶,編制6 895 個實用性村規劃,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分別達到82%、99.9%[22]。完成農村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整治158個,累計清理垃圾59.74萬噸、溝渠14 萬千米、農業生產廢棄物25.52 萬噸[17]。主要農作物化肥利用率40.32%,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超過90%,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穩定在87%以上[19]。

與之相比較,截至2020 年底,全國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為68%,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為25.5%,95%的村莊開展了清潔行動[23]。全國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行政村比例為90%,全國排查出的2.4 萬個非正規垃圾堆放點已整治完成99.95%。全國水稻、玉米、小麥三大糧食作物化肥利用率為40.2%,農藥利用率為40.6%,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為75%,秸稈綜合利用率為86.7%,農膜回收率為80%[24]。

重慶的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明顯高于全國總體水平,重慶的主要農作物化肥利用率、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與全國總體水平基本持平。據此可以看出,2018—2020 年間,重慶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取得了較好成效,重慶農村人居環境質量優于全國總體水平。

2.2 2021年以來重慶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

2021年,全市新改建“四好農村路”3 330千米、新完成農村公路安防工程4 011 千米,改造農村危房5 097戶,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生活垃圾分類示范村占比分別達到84%、40.5%[25],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比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超過80%,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穩定在87%以上[20]。修建生活污水管網4 742 余千米,累計創建美麗宜居鄉村1 239個[26]。全市共評選最美庭院7.8 萬戶,帶動清理積存或散落垃圾26.9萬噸,清理溝渠9.4 萬千米,建立起“戶集、村收、鄉鎮清運、區域處理”四級農村垃圾收運處理體系[27]。全市7 900多個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有效治理率達99%,新建農村公廁3 318座[28]。

2022年,全市整治農村危房4 147戶,新改建農村廁所5 萬戶,完成30 個小城鎮環境提升示范項目[29],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39.7%,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0%以上[21],比上年提升約3個百分點。全市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實現全覆蓋,新創建美麗宜居鄉村243 個[30],累計評選出美麗宜居鄉村1 482 個。新改建“四好農村路”4 018 千米,縣鄉村三級“路長制”實現全覆蓋,具備條件的村民小組通達率、通暢率分別達到100%、95%[31]。

與2022 年相比較,截至2021 年底,全國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為70%,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為28%左右,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的自然村比例穩定保持在90%以上,95%以上的村莊開展了清潔行動,打造了5 萬多個美麗宜居典型示范村莊[32]。2022 年,全國水稻、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化肥利用率為41.3%,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為78%,秸稈綜合利用率超過88%,農膜回收率穩定在80%以上[33]。

重慶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明顯高于全國總體水平,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略高于全國總體水平。據此可以看出,2021 年以來重慶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成效明顯,重慶當前的農村人居環境質量優于全國總體水平。

3 重慶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典型案例

近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督促下,在市農業農村委、市鄉村振興局等部門的安排部署下,重慶各區縣積極響應,對標對表兩個行動方案確定的目標、任務、政策、舉措,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取得了積極成效。其中,重慶石柱縣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較明顯,是重慶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先進典型。

3.1 案例選擇

鑒于目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方面缺乏可橫向比較的定量指標數據,本文主要從行業主管部門認可、媒體關注度兩個維度來確定重慶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典型地區。

重慶市鄉村振興局是重慶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行業主管部門和牽頭單位。在該局的官網上,2021 年共登載“重慶鄉村振興專報”40 期,2022年共登載“重慶鄉村振興專報”73期,2023年1—9 月共登載“重慶鄉村振興專報”58 期。在近三年的171期“重慶鄉村振興專報”中,2021年第5 期、2021 年第20 期、2021 年第31 期、2022 年第35 期、2023 年第15 期、2023 年第21 期、2023 年第28 期、2023 年第45 期分別對重慶酉陽縣花田鄉、北碚、銅梁水口鎮、潼南、石柱、萬州、永川、九龍坡等8個地方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經驗做法進行了報道。據此可在較大程度上認為,重慶這8個地方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經驗做法得到了行業主管部門的認可,石柱縣是其中之一。

在媒體關注方面,重慶市農業農村委官網的“媒體播報”“區縣聯播”兩個版塊匯聚了重慶日報、華龍網、新華網、人民網等主流媒體關于重慶農業農村發展情況的宣傳報道。經梳理,從2022年1月到2023年9月,重慶市農業農村委官網的“媒體播報”“區縣聯播”版塊共轉載關于重慶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報道文章29 篇,其中專門報道石柱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報道有11 篇,占38%,居重慶各區縣之首。其次是巴南區,有7篇。據此,可以認為,在重慶各區縣中,石柱縣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最受媒體關注。

基于行業主管部門認可和媒體關注兩方面因素,本文將石柱縣作為重慶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先進典型進行案例分析。

3.2 石柱縣整治提升農村人居環境的經驗做法及成效

重慶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地處重慶東部、三峽庫區腹心,集民族地區、三峽庫區、革命老區、武陵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于一體,是“中國黃連之鄉”“中國辣椒之鄉”“全國最大的莼菜生產基地”,先后榮獲“中國天然氧吧”“中國(重慶)氣候旅游目的地”“中國康養美食之鄉”等稱號。全縣轄區面積3 014 km2,戶籍人口54.41萬人,常住人口38.69 萬人?!叭蚩叼B、綠色崛起”是石柱縣長期探索確定的發展主題,保護生態、整治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是石柱縣踐行這一發展主題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

綜合相關報道,近年,石柱縣整治提升農村人居環境的經驗做法集中體現在五個方面。一是強化組織領導。成立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專班(下設“廁所革命”工作組、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組等8個工作組),形成“1+8”組織架構。建立會商制度,定期召開聯席會議,行業部門分類督導。建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網格體系,層層落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責任。二是明確主攻方向。建立農村戶廁問題臺賬,推行農村廁所糞污資源化利用。推進旅游鄉鎮餐廚垃圾市場化改革,加大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垃圾填埋場、垃圾中轉站建設力度。建設污水處理廠,完善配套設施,治理農村污水。三是注重資源融合。實施老舊管網改造、應急水源建設等項目,建設“四好農村路”,實施農村危房改造,整治管線“蜘蛛網”。推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關閉禁養區畜禽養殖場,提高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組織常態化開展志愿服務,向村民宣傳衛生健康、環境保護等知識。四是推動試點先行。采取以點連線、以線帶面方式,建設人居環境示范帶。采取試點先行、示范帶動的方式,創建美麗宜居示范鄉村。通過提升基礎設施、豐富鄉村文化、改善人居環境等綜合措施,打造鄉村旅游重點村。五是激發內生動力。通過橫幅、標語等多形式宣傳,組織開展各類活動,營造全民參與人居環境整治良好氛圍。建立鄉村振興“積分超市”,調動農民參與村莊清潔行動的積極性。開展鄉、村、組、戶四級賽馬比拼,形成你追我趕的人居環境整治熱潮。

截至2023 年5 月,石柱縣累計改造衛生廁所66 459座,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87%,鎮、村、組通暢率達到100%,農村電力、通訊網絡覆蓋率達100%,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84.17%,44個行政村獲得市級美麗宜居鄉村稱號,打造形成1個國家級鄉村旅游重點村、4個市級鄉村旅游重點村[34]。

3.3 石柱縣整治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據筆者2022 年7 月在石柱縣的實地調研了解,當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主要存在兩方面的問題:一是閑置、破敗民房仍然較多,影響了當地農村的整體形象風貌。特別是在鄉村旅游和避暑休閑產業發展重地——石柱縣黃水鎮,一些廢棄民房的殘垣斷壁掩映在青山綠水之間,大煞風景。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宅基地政策限制和補償資金缺口影響,許多長年在外的農民家庭不愿或不能有償退出閑置的民房和宅基地。二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水平與當地產業發展要求相比還不完全匹配。石柱生態旅游資源豐富,是重慶避暑、休閑和鄉村旅游發展重點地區,其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雖走在了全市的前列,但與快速發展的旅游消費需求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特別是在夏季,當地避暑休閑旅游重點地區農村的供水、垃圾收運、污水處理壓力較大。

針對存在的問題,可以考慮的對策建議:一是積極爭取改革試點,在盤活利用農民閑置宅基地方面進行改革探索,盡快實現農民閑置民房愿意退、退得出、能盤活、用得上。二是提升村兩委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的主動性、積極性,從改善發展環境、提升當地產業發展水平著眼,提升當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標準和水平。

4 重慶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存在的短板與不足

縱向比較,近年重慶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無疑取得了巨大成績,農村面貌發生了顯著改變。但橫向比較,特別是與浙江等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先進地區相比較,重慶的農村人居環境總體水平還不高,整治提升的任務還很艱巨。據《農村人居環境綠皮書:中國農村人居環境發展報告(2022)》顯示,2020 年,重慶的農村人居環境發展水平綜合得分為0.726,低于北京(0.785)、天津(0.790)、上海(0.922)、江蘇(0.779)、浙江(0.761),居全國第6 位。農村人居環境耦合協調度為0.680,比周邊的四川(0.747)、云南(0.689)、貴州(0.695)等省都低,居全國第14位,處于中度協調等級[35]。綜合相關文獻資料及實地調查資料,當前重慶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主要存在四個方面的問題。

4.1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供給需求不完全匹配

當前,重慶農村發展正處于快速分化進程之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格局正在發生歷史性巨變。一些風景優美、氣候宜人的鄉村,民宿、康養、運動、休閑、采摘等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涌現,鄉村旅游業較快發展,對村莊環境基礎設施有較強的擴容提質需求。而原有的戶廁改造、生活污水處理、生活垃圾治理等人居環境整治規劃和項目又是基于村莊原有常住人口設計的,難以滿足鄉村新產業新業態發展的現實需要。一些偏遠村莊、傳統農業村莊,常住人口持續流失,民房閑置,土地撂荒,規劃設計的各類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項目沒有多少村民響應,建成的工程、設施難以正常運維,農村繼續呈現凋敝破敗景象。

4.2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投資主體較為單一

受經濟發展水平、農民消費能力和覆蓋人口規模等多種因素限制,重慶絕大多數農村的人居環境整治項目都缺少市場投資價值,社會資本參與積極性不高,財政投入仍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的最主要資金渠道。近年,受疫情和宏觀經濟形勢影響,重慶各級財政收入下降,財政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的持續投入面臨一定困難。另外,隨著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深入和“三變”改革的擴面推進,重慶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取得了積極進展,不少村莊每年可以將部分集體經營收入用于人居環境整治和鄉村建設,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投資渠道。但由于全市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不平衡,可持續的經營性收入普遍較少,制約了農村集體經濟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中的作用發揮。

4.3 農民參與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的積極性有待提高

盡管相關政策文件、實施方案提出了發揮“紅黑榜”“點評臺”“積分超市”等激勵機制作用,調動農民群眾積極性。但從實踐上來看,這些政策機制尚未充分發揮作用,農民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的積極性仍有待提高,突出表現在:不少地方的農民存在“等、靠”思想,將改廚改廁當成是政府的事,既不愿意出資,也不愿投工投勞。農民向房前屋后溝渠傾倒生活污水現象仍較普遍,院落周邊污水集聚,環境較差。散養家禽現象較為普遍,一些農戶畜禽糞污清掃不及時,院壩氣味重、環境差。一些農戶將各類生活污水倒入廁所,加之后續清淘不及時,衛生廁所使用年限縮短。

4.4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的監測評價體系不健全

現有的農村環境質量監測側重于農業污染,未涵蓋農村人居環境,導致農村人居環境方面的問題難以及時發現,農民對人居環境方面的訴求、反映難以及時被上級部門掌握,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成效存在自說自話的較大風險?!吨貞c市統計年鑒》《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重慶調查年鑒》等官方權威統計報告均無農村人居環境方面的統計數據,既不便于全社會及時了解重慶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方面的最新進展,也不便于研究者、決策者對重慶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進行客觀評價?!吨貞c市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雖公布了重慶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一些事實材料和統計數據,但存在內容結構年度差異較大、關鍵統計指標不連續等問題,難以進行縱向、橫向對比分析。

5 加強重慶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對策建議

2019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深入學習浙江“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報告》,從堅持高位推動、堅持因地制宜、堅持系統治理等七個方面總結了浙江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經驗,從落實推進機制、注重規劃引領、完善投入機制等四個方面提出了學習推廣浙江“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的意見建議。朱智翔[36]、李歡[37]、黃祖輝[38]等學者也對浙江“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進行了較深入研究,總結提出了黨政領導和群眾參與相互協同、科層制度與市場制度功能互補、他治與自治合理匹配等經驗啟示。立足重慶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現實基礎,針對當前重慶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弱項,借鑒浙江“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做法,建議從以下四方面進一步完善重慶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相關政策舉措。

5.1 以需求為導向優化農村人居環境供給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是鄉村振興、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既關系農村居民生活條件的改善,也關系農村產業發展條件的改善,需要以農村現實的生產生活需求為導向不斷優化相關政策舉措,增加符合需求的優質農村人居環境產品供給。為此,一是要科學研判村莊演進趨勢和鄉村產業發展趨勢,動態優化一類村、二類村、三類村劃分,及時將發展前景較好的二類村、三類村升級為一類村、二類村,跟進相應的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政策、項目。二是要建立動態反饋機制,及時將農民群眾對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的合理需求、建設轉化為政策舉措,在完成“規定動作”基礎上不斷豐富“自選動作”,不斷提高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的合理性、滿意度。

5.2 積極拓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的籌資渠道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一項兼具短期效益和長期效益、私人效益與公共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重大工程,除了政府財政支持外,完全有必要和有可能基于“共建、共享”理念爭取更多社會主體從不同角度出資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一是可通過財政資金獎補等方式引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將更大比例的經營性收入用于當地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改善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環境。二是可通過電視、廣播、報紙、網絡直播等多種方式加大宣傳力度,讓全社會更充分認識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的價值和意義,爭取更多的企業、成功人士通過捐款、捐物等方式支持家鄉的人居環境整治,同時提升企業或個人的公眾形象。三是可通過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允許城市退休人員通過租用、聯建等方式盤活農村閑置宅基地,完善居住功能,美化居住環境,提升生活品質。

5.3 增強農民主動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的積極性

農村是農民生產生活的家園,農民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最直接的受益主體,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各項工程的建設、管護、使用都離不開農民的參與,也不應離開農民的參與。為此建議:一是結合主題教育,經常性組織召開院壩會、田坎會,廣泛宣傳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的意義及相關政策舉措,增強農民主動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的意識。二是優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項目的實施機制,將農民投工投勞作為項目實施的必要條件,引導農民在親自參與、親自施工中增強主人翁意識,保證工程建設質量。三是堅持不懈推廣實施“積分制”“紅黑榜”等有效政策舉措,逐步提高積極獎勵力度,引導村民移風易俗,逐步形成講衛生、愛清潔的生活習慣。四是支持成立農村環衛服務組織,村兩委或村集體經濟組織給予一定的服務費補貼,推動服務組織長期穩定運行。

5.4 完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監測評價體系

客觀、公正的監測評價是保證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順利推進和取得預期成效的重要環節,也是建設誠信政府、廉潔政府、透明政府的內在要求。針對重慶農村人居環境監測評價體系不健全問題建議:一是由市農業農村委牽頭,聯合城鄉建委、環保局、統計局等部門,共建農村人居環境監測評價體系,常態化開展農村人居環境監測評價工作,不斷提高監測數據的科學性、準確性。二是市統計局在編撰統計年鑒時,在農業農村板塊增設農村人居環境方面的指標,利用農村人居環境監測評價結果,定期提供相應的統計數據。三是市生態環保部門在編撰年度生態環境狀況公報時,在原有的耕地與農業生態環境之后增加“農村人居環境”板塊,動態反映當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方面的政策、舉措、成效。

6 結論與展望

立足《重慶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8—2020年)》和《重慶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實施方案(2021—2025年)》兩個專項行動方案,基于對近三年《重慶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重慶市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等權威報告相關內容的梳理解析,文章以較翔實的事實材料為支撐總結了近年重慶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進展,以數據比較為基礎分析了重慶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差距,基于市鄉村振興局網站和市農業農村委網站登載的有關報道材料剖析了重慶石柱縣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經驗做法,綜合相關文獻資料及實地調查材料剖析了重慶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存在的短板弱項,在借鑒浙江“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做法基礎上提出了加強重慶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對策建議。文章的核心結論:(1)近年重慶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取得了較好成效,重慶農村人居環境質量優于全國總體水平。(2)加強組織領導、明確主攻方向、注重資源融合、推動試點先行、激發內生動力,總結重慶作為先進典型地區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有益經驗。(3)當前重慶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存在供給需求不完全匹配、投資主體較為單一、農民參與積極性有待提高、監測評價體系不健全等短板弱項。(4)建議從強化需求導向、拓展籌資渠道、增強農民參與積極性、完善監測評價體系等方面進一步完善重慶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相關政策舉措。

文章的主要創新和貢獻在于對重慶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事實材料和統計數據進行了較系統梳理解析,有助于人們準確把握重慶人居環境整治的進展、成效及問題,也可以為后來研究者提供數據資料查詢指引。另外,文章對重慶石柱縣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經驗的總結、對重慶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短板弱項的分析及提出的針對性對策建議,也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和現實價值。

后續研究可以從兩個方向進行拓展和深化,一是拓寬數據收集渠道,完善反映農村人居環境質量的數據結構,構建可橫向、縱向比較的綜合性評價指標體系,更全面準確分析評價重慶農村人居環境質量。二是拓展比較參照對象,從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地區分別選擇代表性?。▍^、市),總結其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經驗做法,為重慶完善相關政策舉措提供借鑒參考。

猜你喜歡
人居整治重慶
重慶客APP
篤行不怠 奮力深化提升三年專項整治
專項整治
專項整治
人居一世間 愿得展素顏
重慶人為什么愛吃花
“逗樂坊”:徜徉相聲里的重慶味
人居環境中的園林綠化設計構建
在這里看重慶
養殖業整治需多措并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