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財務會計課程改革路徑研究
——以《智能財稅應用》課程為例

2023-02-03 06:43
安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財稅改革職業

劉 玥

(安徽工商職業學院 會計學院,安徽 合肥 231100)

職業教育在培育高素質技術人才、培養工匠精神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同時,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塑創新格局和經濟發展模式,對職業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

為了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培養更多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提出“職業教育作為一種類型教育,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這為開展職業教育“課堂革命”指明了方向。針對職業教育生源多樣化、發展目標多元化的特點,職業教育不能參照普通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教育理念來進行課堂教學,而應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立德樹人為根本,遵循多元智能理論,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學模式改革和創新。

職教改革對我國產業發展和高素質勞動力布局意義重大、影響深遠。首先,改革重心由“教育”轉向“產教”,更加注重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產教融合是現代職業教育的基本特征,也是其最大優勢。其次,職業教育課程改革能讓職業教育更緊密地與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和區域經濟發展需求對接,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再次,通過更新課程內容,強化實踐教學,改革教學方法,提升學生實踐能力,推進技能型社會建設,能更好地滿足企業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最后,黨的二十大對職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強調要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改革將推動職業院校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改善教學條件,提升教育教學水平,進而提高職業教育的整體社會地位和吸引力。改革后的課程更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和通用能力,提升其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

1 財務會計課程改革的必要性

財務會計課程改革旨在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培養具備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和綜合素質的財務會計人才,主要包括引入財務共享服務、大數據、區塊鏈等新技術在財務會計領域的應用,采用案例教學、實踐教學等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將財務會計與審計、財務管理、稅收等相關課程進行整合等。

目前,高職院校財稅相關課程設置與國家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財稅理論知識無法滿足崗位技能需求,過去以理論知識為框架的培養模式與崗位能力、職業技能相脫節,體現能力和素質培養的課程或實訓項目少,學生做得少、思維和邏輯訓練更少。二是會計傳統業態跟不上全新業態模式,過去以工業會計為對象的課程體系與遠程代賬共享中心相脫節,體現新技術和新應用的課程少。三是會計記賬技術無法適應多重工作任務,過去以單一技能為目標的教學內容與實際運用中的財務咨詢職業能力相脫節,體現會計業財融合、管理決策職能的內容比較少。

文章擬按照《國務院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要求,以智能財稅課程為例,采用以行動導向的模塊化課程設置、項目式教學實施全面深化課程改革,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以行動型導向為推進動力,推動課程由“理”向“實”:通過明確需求—突破重點—實操驗證—創新應用四個步驟,將企業真實業務轉化為教學產品,實現企業業務與課堂教學“同向同行”“互聯互通”,企業專家成為學校導師,在校學生成為企業職工,專職教師在企業、學校雙肩挑。

二是以模塊化課程為改革方向,引導課程由“舊”向“新”:圍繞財務咨詢崗位中內控制度的設計與實施,輔助區域經濟發展,促進中小型企業向財務共享中心轉型,以新技術新生產力賦能企業管理效能提升。

三是以項目式教學為內容載體,整合課程由“線”向“面”:通過合作企業專員指導、引入財務咨詢行業手冊、配套“1+X”證書體系、搭建校企共用會計工廠,實現師、冊、證、廠“四維”支撐,分別落實教師、教材、教法、教具“四教”改革,共同引導學生從單一記賬技能向綜合財務咨詢能力轉變。

2 《智能財稅應用》課程改革總體思路

2.1 把握核心改革節點

《智能財稅應用》課程是我校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的專業核心課,是在職業教育國家教學標準的基礎上,對接財務咨詢崗位新技術和新規范,有機融入“智能財稅”“業財一體信息化應用”“財務共享服務”等3 個職業技能等級證書(X 證書)要求。該課程是前面所學多門課程的綜合應用,向前串聯多門課程,向后對接企業崗位,成為人才培養體系中的“奇點”,課程定位如圖1所示。

圖1 課程定位

課程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方法,學生以“財務咨詢專員”身份調研企業,獲取企業需求,針對企業組織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設計或優化業務流程,設計管理制度,通過實訓平臺測試優化后,為企業撰寫財務咨詢報告,教學過程如圖2所示:

圖2 行動導向教學法實施路徑

“費用管理”“薪酬管理”主要講授財務共享模式下的企業費用管理和薪酬管理。從教學內容上看,費用和薪酬是企業經營活動最常見的活動,實務中管理需求千差萬別,具有很強的個性化特征和不規范行為,更能體現課程的應用性和行為導向;從業務流程上看,兩個項目是智能財稅的具體應用,也是產生業務數據和財務數據的關鍵環節,是最早進入財務共享中心進行標準化處理的業務,也是中小型企業向財務共享中心轉型的開始;在學習興趣方面,這兩個項目不僅易于被學生接受,還能幫助學生盡快適應課程研、學、驗、用的行動學習模式,建構起職場實操認知。因此,文章以課程中的這兩個模塊為例,提出進一步的改革思路。

2.2 采用數據模型掌握目標進度

當學生完成企業財務會計和納稅實務兩門核心課程后,課程所需部分知識已經掌握。具體如表1:

表1 教學目標前后銜接對應表

為了保證知識鞏固的效果,在上課一周前,發布小型知識簡報,簡要復習前導課程,鞏固已學知識,同時由學委以班級管理員身份調取上學期教學平臺過程數據,通過分析,有部分學生產生學前預警,即可能存在已學內容未達標情況,分別針對不同的知識點,精準投放完整資源庫視頻和測驗,差異化對待不同學生的學情。經過迷你知識簡報的簡要復習和針對性知識點的精準投喂,初步實現學生開課前知識儲備和學習狀態的同步同頻,為課堂教學實施打下良好基礎。

針對大部分學生對于財務共享中心模式下企業常見業務處理等知識點普遍掌握不足的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目標;設置教學重點,加大訓練時長;調整教學難點。教學團隊依據學情分析動態調整課程標準中的教學目標,如圖3所示:

圖3 教學目標

圍繞上述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是財務共享中心模式下企業常見業務的處理,教學難點是業務處理流程的優化和管理制度的設計。

2.3 形成完整課程閉環

《智能財稅應用》課程需要以行動導向設置課程教學,以費用管理和薪酬管理兩個項目為例,具體如下。

課前通過教務平臺數據分析結果,確定產生問題載體和教學重難點,差異化發布學習資源,喚醒舊知識,對學前預警學生設立監督機制,初步實現學生開課前知識儲備和學習狀態的同步同頻,發布任務資源清單,構建新知識,引出學習任務。

課堂上學生匯報,老師點評并解答學生共性的疑問,解決重點難點,具體如下:

首先,師生分組調研,通過深度訪談、現場查看等方法,了解企業費用和薪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形成調研報告,通過小組匯報,教師點評的方式總結企業普遍存在的問題,實現師生、生生的深度有效互動;其次,分析總結的問題,按照“引-解-練-評-拓”五步翻轉課堂教學法進行重點知識點講解,即課前任務引領,課中解決難題、操作演練、評價效果,課后拓展技能,打造善思考、懂業務、能核算、會運用的會計人才。讓學生掌握如工資薪金表單設計、社保核算流程設計等技能,并通過“1+X”平臺進行模擬仿真實訓,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再次,師生針對制度設計初稿匯報情況,對比分析,進行點評,各組根據分析驗證結果對成果進行梳理優化,完善相關管理制度設計;最后,將財務共享中心模式引入費用、薪酬項目,利用財務機器人、OCR 識別技術,提高費用、薪酬管理效率,引導學生撰寫簡單的財務咨詢報告。

課后,學生深層次思考、優化設計方案,進一步完善咨詢報告。

2.4 整合利用相關資源

課程改革明確了師、冊、證、廠四大資源方向,共同支撐教學活動的開展?!叭谈母铩碧嵘秊椤八慕谈母铩?,即教師、教材、教法、教室,實現教育資源整合優化,提高利用效率。

一是課程團隊專職教師全部加入財務咨詢公司項目團隊,咨詢公司業務骨干加入課程教學團隊,“校中廠”崗位與課程團隊教師崗位進行多層次崗位雙向兼任,既承擔企業的咨詢項目,又負責智能財稅的建設與實施工作,形成一支專兼結合、崗職互兼的會計專業創新型教學團隊。

二是依托“校中廠”實際業務,為團隊工作手冊式教材的編寫提供豐富的素材,形成以財務咨詢報告為載體、以工作過程為主線、從簡單到復雜、符合學生認知和發展規律的活頁式教材。

三是項目結合會計專業“1+X”證書等級培養的要求逐步推進,學生按工作手冊指導在實訓場地完成任務,任務目標的達成也意味著掌握了“X”證書的要求。

四是引企入校,學校提供場地設施并交由師生進行管理,企業提供業務支持和技術幫助,本著合作育人、互利共贏的原則共同建設校內會計工廠和財務咨詢企業,實現前店后廠的“校中廠”“廠中?!蹦J?。該模式不僅方便專任教師與兼職教師及時交流,崗位互通,還方便財務機器人、財務共享中心應用的現場教學。

3 《智能財稅應用》課程改革成效評估

3.1 學生技能水平變化分析

課程緊緊圍繞“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教學目標,依據課程評價標準,實現每個項目、任務和各教學環節步步測評,在網絡課程在線平臺中實時查看并導出班級學習數據及學生學習報告,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和教學實施過程。

經過一段時間實踐,可以發現課程改革班級學生在成績、參與度和技能水平方面呈現出積極變化。

在成績方面,智能財稅應用課程改革后,學生們對財稅理論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入,掌握了一定的實踐操作技能。新的教學模式注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成績穩步提升。通過與企業合作,引入實際案例進行教學,使學生在理論學習與實際操作之間建立起緊密聯系,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參與度方面,新課程強調師生互動,鼓勵學生提問、發表觀點,使學生在課堂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課程改革還引入了小組討論、實踐操作等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團隊合作中提高溝通與協作能力,進一步提升參與度。

在技能水平方面,智能財稅應用課程改革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學生們掌握了企業調研核心方法,獨立完成企業調研,并在調研完成后能夠撰寫財務咨詢報告,實現了人才培養模式與崗位技能相掛鉤。此外,教師還引導學生關注財稅領域的最新動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應變能力。這些舉措使得學生在畢業時具備較高的技能水平,能夠在職場中迅速適應并發揮所學知識。

3.2 教育質量提升情況分析

課程改革帶來的教育質量全面提升。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課程體系的完善與優化。智能財稅應用課程改革對原有課程體系進行了整合與優化,更加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新的課程體系不僅涵蓋了財稅基礎知識,還加入了智能財稅的相關內容,讓學生在掌握傳統財稅技能的基礎上,具備應對新時代財稅挑戰的能力。

二是教學方法的改進與交互性增強。改革后,教學方法更加注重啟發式教學和師生互動,教師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引入小組討論、實踐操作等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團隊協作能力。

三是師資力量的提升與更新。為了提高教育質量,校企聯盟加大了對教師的培訓和選拔力度,選拔了一批具備豐富實踐經驗和教學能力的專業教師。同時,通過鼓勵教師與企業合作,有助于教師了解財稅領域的前沿動態,不斷提升自身教育教學水平。

四是實操技能的強化與發展。智能財稅應用課程改革后,實踐教學環節得到了加強。學校與企業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為學生提供實習實訓機會。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掌握財稅軟件的使用技巧,提高實踐操作能力,為畢業后迅速融入職場奠定基礎。

4 《智能財稅應用》課程改革未來優化提升的方向

本課程堅持“結果導向、自我診斷、生態優先、重在改進”十六字方針,以行業發展、企業需求、學校資源、學生情況為出發點,進行教學層面的診斷,通過過程數據和集體反思得出以下三個結論:

一是前后課程銜接不暢。部分知識源于上學期已授課程,教師沒有形成協同效應,導致之前學習的內容與本課內容標準不一致,目標不統一,轉換成本較大。教學團隊應及時開展集體備課,讓同一課程不同班級任課教師明確分工、前后協同,貫徹人才培養“全渠道”理念。

二是新技術引入忽略學生職業認同。財務機器人的引入替代了多數會計工作,讓會計專業學生產生職業勸退心理,所以在介紹新技術時,教師應做好規劃引導,降低學生對項目式教學的抵觸心理;同時加強會計新業態下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工作,與就業類課程同向同行,從技能儲備、職業規劃等多渠道幫助學生適應會計行業的新發展新變化。

三是課程改革增加多方成本。課程改革將增加多方成本:一是人力成本。學校需要選拔和培訓一批具備豐富實踐經驗和教學能力的專業教師,還需聘請行業專家進行講座和指導,以提升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二是物力成本。學校需購買相關的硬件設備和軟件系統,以保障教學效果;三是合作成本。學校與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共同開展實踐教學,在此過程中,企業需提供實習實訓場地、實踐指導等人力物力資源。

5 結語

文章以《智能財稅應用》課程改革為例,提出培養具備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大數據與會計專業人才的職教課程改革思路和方法,通過教學思路、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創新,引導學生掌握不同學科和技術領域知識,推動高職院校大數據與會計專業教育創新。同時可以搭建交流與合作平臺,促進跨學科跨技術領域的信息交流、資源共享和項目合作,宣傳推廣職業教育課程改革成功案例,提高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認可度和接受度。

猜你喜歡
財稅改革職業
守護的心,衍生新職業
“財稅史的啟示:歷史上的財政危機與財稅變革”網絡研討會綜述
改革之路
職業寫作
改革備忘
我愛的職業
2016:打好財稅改革攻堅戰
踐行“三嚴三實” 推進財稅體制改革
改革創新(二)
“職業打假人”迎來春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