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攀登者》看趙志彬的油畫創作

2023-02-08 18:40趙鵬飛
油畫 2023年4期
關鍵詞:攀登者行囊登山

趙鵬飛

在“生命之光·2022第九屆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中,入選的趙志彬油畫作品《攀登者》被中國美術館收藏,獲得了藝術界的廣泛關注。本文以這件作品《攀登者》為切入點,將其置于當下的時代語境之中,通過對作者創作過程的剖析來為當下的油畫創作提供一些思考。

關于登山,每個攀登者都有自己的初衷。趙志彬作為一個并不具備登山天賦的人,對登山的興趣源于山本耀司的一句話:“‘自己這一概念是不可見的,只有當‘自己撞上其他的事物后反射回來,我們才能了解‘自己?!毖┥皆谮w志彬的眼中就是了解自身的一條途徑,即一條通向“自己”的路。攀登之路當然不是輕松、愜意的,攀登者不得不在疲憊中調整心情,一邊勞筋苦骨地繼續前行,一邊在途經冰縫時克服掉戰戰兢兢的情緒,勇敢地面對各種未知的風險。攀登者的曙光只會照亮在山巔。當站在山巔的那一刻,所有經歷過的苦難才會頃刻變得值得。在普通人平淡的日常生活中,極少能夠體會到攀登高山所產生的心靈激蕩感。這種現實中的登山之旅豐富了趙志彬的人生閱歷,錘煉了她的性情,為她繼續攀登藝術高峰奠定了堅實的精神基礎。

2018年,趙志彬決定將自己攀登雪山的經歷描繪出來,而這也成了其藝術創作的轉折點。雖然作品《攀登者》最初的靈感來源是中國攀登者高立與尼泊爾攀登者明瑪格杰在冬季攀登喬戈里峰的影像資料,但趙志彬在創作的時候沒有照搬圖片,而是取舍得宜地進行了諸多藝術聯想。這幅作品的構圖簡潔明了,只選擇了一處陡峭的巖壁進行描繪。從左向右蔓延的巖壁與干脆有力的筆觸共同凸顯出一股凌厲之勢。關于攀登者腳下的雪地,趙志彬選擇了坡度比較平緩的雪坡進行描繪,原因是她只想表現一種向上攀登的狀態,而不想嘩眾取寵地表現攀登喬戈里峰的危險與艱辛。

關于攀登者的形象,趙志彬沒有刻畫人物的正面,而是以第一視角描繪了自己正前方另一位攀登者的背影。據她所說,在累到精疲力竭、臨近崩潰的時候,跟上自己前面的背影就是唯一的目標,是支撐自己堅持下去的全部動力。畫中攀登者所背負的行囊也是經過精心設計的,都是高海拔登山必須具備的生存保障。為了減輕負重,登山者通常情況下會將行囊壓縮至最小的狀態,因而創作者在刻畫時不能將行囊繪制得過分沉重。不過,再輕的行囊在70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區也會成為攀登者的巨大負擔。這種矛盾在創作的時候令趙志彬產生了一些困擾,即如何呈現行囊的重量感。在這樣的時刻,如何于真實感受和藝術效果間尋求平衡顯得頗為重要。在整個畫面中,雪地、峭壁、攀登者、行囊呈十字形構圖,穩定中又呈現出了一定的不確定性。這里沒有任何炫技的成分,也沒有任何冗余的細節,折射出了創作者簡單、純粹、真實的人生態度。

油畫中國化一直是美術界所關注的課題。油畫傳入中國后,對東方意韻的表現成為許多油畫家努力追尋的目標。眾所周知,西方油畫一般通過客觀色彩來表現大自然的本真,而中國的繪畫更強調情感和主觀層面的師造化,追求的是一種“寫意精神”和“藝術的真實”。吳冠中在《我讀石濤畫語錄》中認為石濤的“一畫之法”,即繪畫沒有固定的方法,藝術家應遵從自己內心的感受來創作。在千變萬化的世界中,隨著時空的交替,物象的顏色、溫度、質感等都會隨之發生改變。有的畫家熱衷于反復描繪同一事物、同一題材。他們根據不同時間的不同光線,創作了不同的作品,且其中的每一幅都飽含情感,都是內心的真實感受。有的畫家雖然懂得各式各樣的創作方法,但偏偏忽略了方法及風格是從何處而來的。他們過早地沉浸在程式化的創作邏輯之中,創作出的作品自然而然地被某種風格所挾持,無法實現情感的升華,看起來寡淡無味。

作為一位熱愛遠足和極限運動的藝術家,趙志彬的眼中不只有雪山,還有芬蘭的極光、土耳其的熱氣球、馬爾代夫的海水、印度尼西亞的火山、撒哈拉沙漠……這些過往的“旅途”使她擁有了更為廣闊的視野,從而為創作“登山”系列作品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山峰有巔,藝術無頂。藝術家在創作之路上肯定會持續地面對不同的困擾與問題,正如面對一座座高聳的山峰。這種面向高峰的壓迫感對每一個藝術工作者來說都是一種挑戰,當然也是一種激勵。

猜你喜歡
攀登者行囊登山
致敬創新的攀登者
登山
登山有幾人
北凌絕頂:《攀登者》背后的故事
攀登者
雪山上的攀登者
多用登山杖
游子的行囊
行囊
我的行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