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計施工一體化背景下國有建筑設計企業的發展路徑選擇

2023-02-12 06:25王啟安
四川建筑 2023年5期
關鍵詞:企業化建筑設計建筑

王啟安

(四川華西集團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81)

0 引言

建筑設計作為建筑產業鏈的前端與核心,對我國建筑業的持續高質量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建筑設計企業作為建筑設計的市場主體,按企業性質主要可分為三類:國有設計企業、民營設計企業和外資設計企業。民營建筑設計企業大多成立于20世紀90年代和21世紀初期,外資建筑設計企業大多設立于中國加入WTO后且一般以建筑設計事務所的形式存在,兩者市場規模相對較小,發展歷程較短,且自成立之初就按照現代企業管理模式運作。相比而言,占據著建筑設計行業的大半壁江山的國有建筑設計企業,由于歷史淵源問題,存在體制機制相對固化等問題,在設計施工一體化背景下謀求轉型發展的需求更為迫切。

1 國有建筑設計企業的發展歷程

國有建筑設計企業大多創建于20世紀50年代,由原屬政府主管部門的事業單位改革改制而來。國有建筑設計企業經營管理體制經歷了事業單位、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企業化改革等3個階段。

改革開放前,國有建筑設計院都是政府主管部門的事業單位,費用由政府全額財政撥付,人員屬于事業編制,任務承接方式由主管部門直接下達,重點圍繞國家重大項目建設開展相關規劃和設計工作[1]。

改革開放后,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國有建筑設計企業逐步由事業單位轉變為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2]。197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的《關于改進當前基本建設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勘察設計單位要逐步企業化、社會化、收取設計費”。1983年,建筑設計行業啟動了技術經濟責任制的改革,進一步深化國有建筑設計單位的企業化取費管理體制。1984年,國家計委正式頒發了收費標準,并停止核撥事業費,各國有建筑設計單位開始簽訂合同并收取設計費的企業化管理。

1992年,黨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國有建筑設計企業又開始了艱辛的探索現代企業化改革道路。1995年,建設部頒布《關于確定30個大型勘察設計單位作為現代企業制度試點單位的通知》,30個大型勘察設計單位作為試點建立現代企業制度。1999年,國務院出臺《關于勘察設計單位體制改革若干意見》,明確要求“國有大型建筑設計單位逐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依法改制為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中小型勘察設計單位按照法律法規允許的企業制度進行改革”。至2020年底,各大型央企下屬建筑設計企業和省屬建筑設計企業已基本實現了企業化管理。

2 國有建筑設計企業的發展現狀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鎮化建設加速推進,建筑設計行業規??焖贁U大,眾多國內外建筑設計企業參與其中。國有建筑設計企業一般屬于大中型設計單位,技術力量雄厚、人員數量多、市場占有率高,具有較強的品牌影響力和較強的市場資源,在建筑設計多元化的市場競爭格局中往往處于優勢地位,少數國有大型設計企業更是處于主導地位,如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和上?,F代建筑設計研究院等具有代表性的國有設計企業。但同時,相比外資和民營建筑設計企業,國有建筑企業也存在非常明顯的不足。

業務轉型相對緩慢。國有設計企業大多由事業單位轉制而來,管理體制相對固化。近幾年,在國家大力推行新型城鎮化、城市經濟圈的大背景下,國有設計院仍忙于拓展傳統業務市場,而民營和外資建筑設計企業依托其靈活的管理體制優勢,聚焦新城鎮化建設、鄉村振興戰略等細分領域,快速全力進入,迅速崛起,加速推動行業競爭格局演變。

高端設計能力不足。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建筑設計企業在設計能力和服務水平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較大提升,但在設計的原創水平和管理能力方面與外資建筑設計企業還有較大差距。國內很多城市的標志性建筑都是境外建筑師的作品,對于我國建筑設計師無疑是一個打擊和壓力。

人才流失較為嚴重。國有建筑設計企業由于歷史原因,或多或少存在著體制框架痕跡,人才管理模式偏于僵化,加之待遇、加班等問題,大量優秀設計人才流失[3],導致設計團隊空心化,只能不斷地吸納新人來彌補,這對輕資產、重人力的建筑設計公司來講無疑是一個重大發展制約因素。

設計施工相互割裂。優秀的建筑無一不是設計與施工深度融合、密切配合的結果,同時設計施工一體化也是國際通行的建造方式。但我國自20世紀50年代引入蘇聯建造模式后,受制于當時的經濟條件和體制制約,形成了設計和施工相互割裂的局面,建筑設計企業只負責設計圖紙,較少參與施工環節,與施工企業溝通較少,造成建筑品質不高、返工浪費、效益低下等問題,且在以施工企業為主的管理模式下,建筑設計師缺少對材料、設備選擇的話語權,與國際通行規則不接軌[4]。

3 設計施工一體化對建筑設計企業的影響

現代建筑大型綜合體項目越來越多,建筑品質越來越受到關注。建設方迫切需要具備設計施工一體化的大型建筑企業來負責整個工程建設過程,避免條塊分割造成的設計、施工脫節而引發的差錯、遺漏、變更甚至返工、糾紛,實現對建筑質量、成本、安全等方面的總體有效把控。2003年2月建設部頒布的《關于培育發展工程總承包和工程項目管理企業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將涵蓋設計施工的EPC總承包模式作為一種主要的工程總承包模式予以政策推廣”。2016年8月,住建部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推進工程總承包發展的若干意見》再次明確提出“要促進設計施工深度融合,提高設計水平,注重設計優化、深化,強調總包統籌”。2017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明確將建筑設計歸屬到建筑業發展系列,強調要提升建筑設計水平,完善工程建設組織模式,加快推行工程總承包,培育全過程工程咨詢,要大力推廣智能和裝配式建筑,推動建造方式創新,加快建筑業企業“走出去”,以加快產業升級,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努力打造“中國建造”品牌,這是從頂層設計發出的加快推進設計施工一體化的強烈信號,也是推動設計施工一體化的有力舉措。

綜上,設計施工一體化的建設模式已逐漸成為了行業共識,成為行業發展趨勢。在此背景下,各級政府、行業協會或者企業都積極響應,采取了大力發展和推廣的措施。國內不少大中型建筑設計企業也已經積極行動起來,把轉型為以設計為龍頭的工程公司作為自身發展的戰略目標,并通過多種途徑加快培育和打造自己的設計施工一體化能力,以求實現從單一傳統的建筑設計企業向具有中國特色的、與國際接軌的多功能總承包企業轉變[5],進而占據有利的市場競爭地位,在激烈的建筑市場環境中贏得更多生存和發展空間。

4 設計施工一體化背景下國有建筑設計企業發展路徑選擇

建筑設計企業向設計施工一體化的總承包企業轉變,不僅是業務范圍的擴大,更是企業定位和業務模式發生了質的變化,對企業會帶來深遠影響。從實踐層面看,各國有建筑設計企業在打造自身設計施工一體化能力的路徑選擇上也存在著明顯的不同??傮w而言,集設計施工于一體的工程總承包已逐漸形成了2種較為普遍的模式:以設計企業牽頭的設計施工一體化和以施工企業牽頭的設計施工一體化[6]。因此,對于國有建筑設計企業來講,設計施工一體化背景下的發展路徑主要有3種路徑可供選擇:

一是與施工企業合并重組。通過與建筑施工企業合并重組,全力打造自身的設計施工一體化能力,彌補自身工程總承包能力上的短板,提升核心競爭力。如,中鐵建工合并長沙市規劃設計院,上海建工合并上海市政設計院,北京建工路橋合并上海民防建筑設計院等。

二是引入戰略投資者進行混改。以湖南省建筑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為代表的部分國有建筑設計企業通過混改引入優勢互補、相互促進、高度認同的戰略合作伙伴,實現了拓展新市場,培育新能力,完善了現代企業治理、運營、管理、激勵以及創新等體制機制的目標,取得了良好的改革成效。

三是自主培育設計施工一體化能力。2019年住建部頒布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項目工程總承包管理辦法》第十七條明確提出“建設單位對項目的管理介入方式有自行管理、委托設計單位管理和找代建單位等”,為建筑設計企業提供了參與工程項目業務的渠道。建筑設計企業可以利用自身在管理、技術、法律等方面的專業知識,接受業主的委托,通過對施工方的監督、管理和咨詢服務,打造復合型人才隊伍,提升項目管控能力,快速積累集設計施工于一體化的工程總承包能力[7]。

猜你喜歡
企業化建筑設計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簡則
關于建筑的非專業遐思
建筑的“芯”
國企黨建如何防止“空泛化”——陜煤黨建工作引入現代企業化管理理念
綠色建筑設計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思考
論民辦獨立院校的“企業化經營”
建筑設計的困惑
高校行政管理現狀及其仿企業化路徑探索
建筑設計中節能建筑設計的分析
獨特而偉大的建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