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2021年廣州地區無償獻血后回告及保密性棄血工作分析及思考

2023-02-15 05:51韋曉創伍穎珊
廣州醫藥 2023年1期
關鍵詞:保密性采供血血站

韋曉創 伍穎珊

廣州血液中心,廣州市血液安全重點實驗室 (廣州 510000)

輸血是現代醫療臨床救治手段的重要舉措之一。自1998年《獻血法》頒布,血液的安全工作就受到高度重視,2006年頒布的《血站管理辦法》和《血站質量管理規范》明確規定了血站應當建立對有易感染經血傳播疾病危險行為的獻血者獻血后的報告工作程序和獻血者屏蔽淘汰制度[1]。但在采供血過程中,由于有些疾病存在檢測“窗口期”,以及有些人有口服或注射過藥物等因素的存在,目前醫學檢驗技術并不能保證將所有易經血液感染的病原因子篩查出來。有研究證明,在進行血液核酸檢測試點時,檢出了1例HIV窗口期標本,其血清實現了由核酸檢測陽性到ELISA檢測陽性的轉變,呈現了由早期的確認不確定性到確認為HIV-1抗體陽性的過程[2]。如果有高危行為、未有臨床癥狀的獻血者,通過獻血健康征詢與自我排查等主動回告要求保密性棄血,就可以對其所捐獻血液進行屏蔽與淘汰,從而規避和防止部分血液安全事故的發生。

為此筆者研究分析了廣州市血液中心2019年1月—2021年12月受理的無償獻血者獻血后保密性棄血回告記錄表單,現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對象

廣州市血液中心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間受理的自愿要求進行保密性棄血的無償獻血者。

1.2 方法

1.2.1 回告信息收集 廣州血液中心獻血者服務中心接到獻血者保密性棄血回告后,根據獻血者反饋信息如實記錄表單。

1.2.2 廣州市地區采血情況與樣本檢測情況 使用穿越安全輸血標準化軟件系統查找廣州市血液中心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間采血情況匯總以及血液樣本檢測報告匯總。

1.2.3 使用SPSS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

2 結果

2.1 廣州市保密性棄血工作情況

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間,廣州地區獻血總人數分別為2019年326 400人,獻血后回告保密性棄血51人,保密性棄血發生比例0.156‰,2020年獻血總人數為299 430人,獻血后回告保密性棄血27人,保密性棄血發生比例0.090‰,2021年獻血總人數為296 285人,獻血后回告保密性棄血27人,保密性棄血發生比例0.091‰,詳情見表1。

表1 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間廣州市地區獻血者保密性棄血情況

2.2 保密性棄血原因分類

在收集的105份回告中,因曾用藥回告保密性棄血的為34人,占32.4%;因有高危行為(男男性行為,多個伴侶,吸毒等)回告保密性棄血的為23人,占22%;因患有既往疾病及新確診疾病回告保密性棄血的為16人,占15.2%;因打過疫苗回告保密性棄血的為14人,占13.3%;因發熱回告保密性棄血的為4人,占3.8%;因有接觸史(接觸傳染病人血液,新型冠狀病毒患者接觸史或疑似接觸史等)回告保密性棄血的為4人,占3.8%;因其它原因(動物傷,家族史,心理原因等)回告保密性棄血的為10人,占9.5%,見圖1。

圖1 2019 —2021年期間廣州市地區獻血者保密性棄血原因分類統計

2.3 保密性棄血回告時間

獻血后24 h內回告保密性棄血共56例,占53.3%;獻血后24~72 h內回告保密性棄血共36例,占34.3%;獻血后4~7天內回告保密性棄血共8例,占7.6%;獻血后7天以上回告保密性棄血共5例,占4.8%;其中獻血后回告登記時血液已發放到醫院共5例,占4.8%,見表2。

表2 2019—2021年期間廣州市地區獻血者保密性棄血回告時間統計

3 討論

目前廣州血液中心通過招募低風險獻血者,規范醫護人員操作流程,提高經血液傳播疾病因子的檢測能力,以此來保障采集到的血液安全低風險。但是在實際的采供血活動中,出于獻血者對自身了解不足,或有在高危行為后為了得到檢測結果,還有集體獻血礙于情面等因素和動機[3],都為本就不能完全排除各種經血液傳播因子的檢測手段造成更多阻礙。為此,我中心制定和實施獻血后回告和保密性棄血制度,由血源管理部在獻血宣傳品上提醒不宜獻血的獻血者,可以在獻血后24小時內打電話告知血站要求進行保密性棄血,會有專業的工作人員進行回告登記并對符合保密性棄血的血液進行保密性棄血處理,如需要,以保密性為基礎對獻血者屏蔽,以此保障血液供應安全[4]。

此次研究表明,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間廣州市地區獻血者保密性棄血比例為0.114‰,約等于國內嘉興市(0.11‰)[5],紹興市(0.113‰)[6],但遠低于巴西圣保羅地區(11‰)以及美國的(2.2‰)[7],同時也遠低于從廣州血液中心穿越系統查閱到的2019—2021年HIV樣本檢測報告率1.15‰,由此可見廣州市目前回告率基本持平國內平均水平,但相對國外還較低,這些都對血液安全造成重大隱患,沒能完全發揮出保密性棄血的作用。因此,筆者認為應當加強血液保密性回告宣傳及保密性棄血方法途徑指引工作。溫州市就曾對中心血站及下屬4個分支機構的業務人員進行獻血前干預措施培訓;定期舉辦獻血者血液安全知識培訓,加強宣傳,讓獻血者認識“窗口期”和“高危行為”;制定主動退出和保密性棄血制度,以便獻血者主動退出。對2008—2013年和2014—2015年干預前后的HIV陽性率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顯示干預實施前HIV陽性率從2008年的0.008%上升至2013年0.041% (P<0.01),干預實施后2014、2015年分別為0.028%、0.027%(P>0.05),增長趨勢得到了有效的控制[8]。因此,要加強無償獻血宣教工作,有針對性的在獻血前針對相關高危因素以及高回告原因進行征詢,并告知獻血者獻血后回告途徑以及時間,如對血站門戶網站、官微、回告渠道等應對外公示等,以滿足不同類型獻血者回告的需要[9],方便獻血者獻血前后能通過自查實現將有高危風險的血液隔絕在前期階段的目的。

本次回告原因調查研究中還發現,回告原因以獻血前服用藥物為主,占32.4%,高危行為位列第二位,占22%,這與其他研究高危行為主要因素不符[10],可能是與我中心對高危血液進行永久性屏蔽,隔絕高危獻血者再次獻血有關[11]。同時,研究發現2020年之后出現接觸或疑似接觸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患者的回告案例2例,以既往呼吸道病毒的研究和目前2019-nCoV相關報道表明該類病毒導致輸血傳播性疾病的可能性較小,但可在患者血漿中檢測到病毒RNA,尚無證據完全排除其通過輸血傳播的可能性[12]。因此,總結歸納影響獻血者獻血后保密性棄血的因素,關注新出現的回告原因,形成對特定目標人群進行特定詳細的獻血前健康征詢工作[13],有助于完善獻血后回告和保密性棄血程序,并為進一步改進獻血招募的策略和獻血后回告保密性棄血機制提供依據。

從獻血后回告時間來看,研究表明3年間共發生7天以上回告案例5例(占4.8%),其中共有5例血液實物已發放到醫院后通過血液回收召回后進行保密性棄血處理。以筆者所在的廣州血液中心貯血發血部的情況而言,血液從采集到檢測后成品化出庫,最少需要3天時間,在庫存量大的時候也有最長22天血液還在庫存的情況,因此,廣州市地區獻血后回告時間在3天內基本可以保證廣州血液中心在接到獻血者保密性棄血要求后,對該獻血者獻血產品實現鎖定,并進行保密性棄血處理。表3研究也表明,在3天內沒出現回告保密性棄血的血液發出到醫院的情況,而回告時間越長,血液產品發放到醫院的可能性就越大。對于血液發放到醫院的情況,我部門目前以通知醫院召回存在疑似問題血液制品的方式處理,如果血液已被用血醫院使用到用血者身上,則告知用血醫院密切關注用血者情況以及做必要的復檢和治療,并及時反饋有無發現經血傳播性疾病感染的發生。同時,目前廣州血液中心采取24 h內受理獻血回告的規定,在實際工作中只要獻血者來電回告要求保密性棄血都會予以受理,任何員工接觸到回告信息后,都應及時受理并記錄,以免錯失回告信息。但是不可避免會有獻血者認為錯過規定的24 h時間而放棄回告的情況發生,因此筆者認為獻血后回告時間改為3天內會更科學和符合保密性棄血現狀,同時加大宣傳溝通工作,以便以獻血者明白無誤地理解相關規定和避免因此錯過或放棄做出必要的回告[14]。

綜上所述,目前廣州市地區獻血后回告及保密性棄血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對保障血液安全,為臨床用血安全,降低用血風險發揮重要作用。同時,應該加強獻血者獻血知識的普及,讓獻血者知曉高危行為對血液安全的危害和保密性棄血回告的必要性與回告途徑,也要不斷完善采供血機構自身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流程以及處理新出現情況的能力。只有通過獻血者和采供血機構人員的共同努力,才能一起撐起血液安全的“保護傘”。

猜你喜歡
保密性采供血血站
“以人為本,質量優先”處理方式在保密性棄血中的應用及結果分析
采供血機構實施財務績效管理的成效探討
采供血機構人力資源配置面臨的困境與解決對策*
淺析如何做好采供血機構的檔案管理工作
采供血專業檔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改進建議
血站檔案管理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研究
家族信托的私密性保障問題解析
當前血站檔案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淺談信息技術在血站工作中的應用
商事仲裁裁決公開的現實困境及理論路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