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藥線點灸對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成熟及并發癥的影響

2023-02-16 06:26韋微光唐喜寧吳燕霞陳嘉怡黃冬雪
中國醫藥科學 2023年1期
關鍵詞:藥線血流量內瘺

韋微光 唐喜寧 吳燕霞 陳嘉怡 韋 凱 黃冬雪

南寧市第二人民醫院五象醫院重癥醫學科,廣西南寧 530000

慢性腎臟病全球患病率為13.4%[1],我國患病率為13.2%[2],嚴重危害人類健康。血液透析是終末期腎臟病患者腎臟替代治療的主要方式。自體動靜脈內瘺(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是血液透析患者首選的血管通路,我國使用率>80%[3]。因患者基礎疾病多、代謝產物聚積等因素導致內瘺早期失功率達28%~53%[4],失功主要機制是新生內膜增生和血管重構[5]。壯醫藥線點灸是采用經多種壯藥制備液浸泡過的苧麻線點燃,使之形成圓珠狀炭火后直接灼灸體表穴位,可溫通經脈、扶正祛毒,對治療虛損、虛勞、痹病等療效確切[6]。藥線點灸可改善血液流變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參與機體免疫調節[7],減輕血管氧化損傷,下調環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表達,調節前列環素2(prostacyclin,PGI2)/血栓素A2(thromboxane A2,TXA2)及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內皮素(endothelin,ET)平衡,抑制血管內膜增生和血管重構[8]。本研究針對內瘺血管通路失功的原因,應用壯醫藥線點灸辨證施治,探討其對血液透析患者AVF成熟率及并發癥發生率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1—12月南寧市第二人民醫院五象醫院腎內科需新建AVF的患者86例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編號:Y2021065),患者及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納入標準:①符合終末期腎臟病診斷標準[3];②年齡≥18歲;③橈動脈直徑≥1.5 mm,靜脈直徑≥2 mm。排除標準:①精神疾病或認知障礙者;②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者。在治療過程中,觀察組脫落1例,共42例,對照組脫落2例,共41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1.2 方法

納入患者均予常規血液透析,3次/周,用注射用依諾肝素鈉(蘇州二葉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40126)抗凝。觀察組加用壯醫藥線點灸干預。

1.2.1 常規治療護理方法 (1)血管保護教育:保護外周動靜脈血管,避免不必要的動、靜脈穿刺。(2)術側抬高30°,保暖,觀察傷口有無出血、肢端顏色、皮膚溫度等。對內瘺吻合口進行視診、觸診、聽診檢查。(3)術肢功能鍛煉。①屈肘運動(術前2周):術側手握球加壓,握力器壓力維持在20~25 kPa,持續10 s,同時非術側手按壓擬術側上臂使靜脈擴張充盈,然后放氣,將術側前臂上舉與上臂垂直,在空中停留10 s;②手指運動(術后12 h):以拇指為中心做對指運動,手掌直立,四指向大拇指方向輕輕握起;③腕關節運動(術后3 d):術側手握空拳,手腕做伸屈及旋轉運動;④握球運動(拆線后):術側手握捏握力球10 s,放松10 s,配合肘關節做屈伸運動;⑤束臂握球運動:健側手握內瘺側手上臂距瘺口上方20 cm處,術側手握捏握力球,握10 s,同時雙手放松10 s。每天練習4次,每次15~20 min。

1.2.2 辨證施灸方案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應用壯醫藥線點灸治療。①辨證選穴:術前2周根據益氣活血通絡灸療方案施行壯醫藥線點灸(以關元、足三里、三陰交、后溪、曲池為組方的灸療),每天點灸1次,手術當天停灸。術后24 h根據祛毒活血通絡灸療方案施行藥線點灸(以足三里、三陰交、后溪、合谷、外關、手三里、曲池為組方的灸療),術后24 h至2周,每天點灸1次,術后2~12周,每周點灸3次,共干預12周。②藥線選擇:采用壯醫Ⅱ號藥線(直徑0.7 mm,廣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研制)。③操作方法[7]:用75%乙醇消毒穴位,右手拇指、食指夾持藥線距前端1~2 cm處,點燃,將珠火星對準穴位,順應手腕和拇指屈曲動作,拇指指腹穩重而敏捷地將珠火星點按于相應穴位上,一按火滅即起為1壯,每穴每次共灸2壯。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1)頭靜脈內徑。術前2周、術前1天及術后4周、12周,用彩聲多普勒超聲測量頭靜脈內徑。(2)內瘺血流量。術后4周、12周,用彩聲多普勒超聲測量內瘺血流量。(3)內瘺成熟時間。手術結束至醫生評估內瘺成熟的時間間隔。(4)內瘺成熟標準[3]。①物理成熟:內瘺血管充盈,血管壁彈性良好,走形平直表淺,粗細均勻,易于穿刺;吻合口及瘺體震顫良好,聽診雜音清晰;能完成每周3次以上的血液透析治療;②超聲成熟:內瘺血流量>500 ml/min,距皮深度<6 mm,頭靜脈內徑≥5 mm。(5)內瘺并發癥。記錄術后6個月內血栓形成、血管狹窄、靜脈瘤樣擴張、血腫、感染、出血情況。(6)不良事件。記錄兩組發生的不良事件。

1.4 統計學方法

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采用[n(%)]形式表示計數資料,組間行χ2檢驗,采用均數±標準差()形式表示計量資料,組間行t檢驗,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手術前后頭靜脈內徑及術后4周、12周靜脈端內瘺血流量比較

兩組患者術前2周頭靜脈內徑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觀察組術前1天、術后4周、術后12周頭靜脈內徑均大于對照組,觀察組術后4周、12周內瘺血流量均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手術前后頭靜脈內徑及術后4周、12周靜脈端內瘺血流量比較(±s)

表2 兩組手術前后頭靜脈內徑及術后4周、12周靜脈端內瘺血流量比較(±s)

組別 n 頭靜脈內徑(mm) 內瘺血流量(ml/min)術前2周 術前1天 術后4周 術后12周 術后4周 術后12周觀察組 42 2.71±0.35 3.80±0.42 5.35±0.96 6.61±1.20 626.33±125.56 764.25±155.25對照組 41 2.62±0.40 3.08±0.38 4.62±0.96 5.31±0.93 497.08±152.62 587.12±135.68 t值 1.050 3.250 3.484 5.505 4.217 5.529 P值 0.296 0.001 0.000 0.000 0.000 0.000

2.2 兩組內瘺成熟時間、內瘺成熟率及術后6個月內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內瘺成熟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內瘺物理成熟率及超聲成熟率均高于對照組,術后6個月內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P< 0.05),見表3。

表3 兩組內瘺成熟時間、內瘺成熟率及術后6個月內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2.3 兩組不良事件情況比較

兩組均未發生嚴重不良事件。

3 討論

3.1 藥線點灸的選擇與選穴依據的科學性分析

終末期腎臟病以虛為本,以實為標,虛實夾雜,瘀血是本病的病理核心[9]。尿毒癥患者術前局部辨證多為氣虛血瘀證,治以補氣化瘀、固元培本、通絡攻毒為主。術后局部辨證多為風熱阻絡證,治以通腑降濁、祛濕排毒、化瘀通絡為主。內瘺失功的主要原因是血栓形成和血管狹窄[10],患者自覺內瘺閉塞處脹痛或手腕臂麻木。研究發現,壯醫藥線點灸具有抗炎、抗氧化、促進血液循環、抑制血管內膜增生和血管重構的作用[11],這為藥線點灸改善動靜脈內瘺術后成熟及預防動靜脈內瘺術后感染、血栓形成、血管狹窄等并發癥提供了理論依據。內瘺側肢體分布有手三陰、三陽經,在手三陰、三陽經上循經取穴符合壯醫藥線點灸療法“萎肌痛沿麻絡央”的取穴原則[6]。

3.2 藥線點灸對動靜脈內瘺成熟及成熟時間的影響

慢性腎臟病患者術前血管大部分都比較細,血脈多為氣虛血瘀,中醫辨證屬“瘋”“寒”多見,治當益氣活血通絡[12],灸療選關元、足三里、三陰交、后溪、曲池穴位。灸療關元以培腎固本,補氣回陽、溝通任督;足三里可健脾和胃,通經活絡;三陰交可益腎平肝;后溪通督脈,散風化濕,緩筋止痙;曲池降逆活絡;以上諸穴合用,可扶正培元、調補肝腎、疏調氣血、化瘀通絡?;颊咝g后受刀刃所傷,肌肉脈絡受損,血溢脈外,生化無力,氣虛血瘀,瘀阻脈道,局部常見紅、腫、熱、痛,中醫辨證屬“瘀”“熱”兼夾為病,治當清熱解毒、活血通絡[13]。采用以足三里、三陰交、后溪、合谷、外關、手五里、曲池為組方的灸療。足三里升降氣機;三陰交調理三經氣血;合谷疏經通絡;外關、手五里消腫止痛、通經活絡;以上諸穴配合,可先天、后天同調,脾、腎虛同補而治本,經絡疏通,理氣散結,活血祛瘀,使機體血脈充盈,肌肉筋骨得養,促進血液循環,增加血流量,促進內瘺成熟。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前1天及術后4周、12周頭靜脈內徑均大于對照組(P< 0.05),術后4周、12周內瘺血流量均大于對照組(P< 0.05),內瘺成熟時間較對照組短(P< 0.05),提示術前應用益氣活血通絡方案灸療能在術前增加血管內徑,改善術前血管條件,提高手術成功率;術后早期應用祛毒活血通絡方案灸療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擴張靜脈血管內徑,增加血流量[14],有利于靜脈血管動脈化而改善內瘺通暢情況,縮短內瘺成熟時間,從而促進內瘺成熟,與魏巧蘭等[15]的研究結果相似。

3.3 藥線點灸對動靜脈內瘺術后并發癥的影響

血液透析患者AVF術后易發生靜脈血栓、血管狹窄、血管瘤樣擴張等內瘺并發癥,以氣滯血瘀或痰瘀互結為主要癥狀,屬于中醫“脈痹”“血痹”范疇[16],與AVF術后手部脈絡受損,經脈痹阻有關,祛毒活血通絡法可預防血液透析患者AVF并發癥[17]。藥線點灸通過對體表穴位的溫熱和藥效刺激,經經絡傳導,發揮藥物、點灸和穴位的三重作用,可內通臟腑,外連肢節,扶正祛毒,調節陰陽[18],進而調節PGI2/TXA2及NO/ET平衡[8]。TXA2和ET可介導血管重構,PGI2可防止血栓形成[19],NO抑制血管平滑肌細胞增生,舒張血管,保護血管內皮,抑制血小板聚集,維持血管管壁、管腔形態等[20],從而改善血液流變學及內瘺側肢體血供,降低氧化應激,促使代償性血管重塑和血管舒張,減少炎癥滲出[21],促進內瘺成熟,預防AVF術后血栓形成、血管狹窄及血管瘤樣擴張,對內瘺穿刺后出現的血腫、瘀血、疼痛、硬結等也有較好療效。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6個月內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提示藥線點灸可以降低內瘺術后血栓形成、血管狹窄、血管瘤樣擴張、血腫、感染、出血等并發癥的發生率,與唐喜寧等[22]的研究結果一致。

3.4 安全性分析

在治療過程中,83例患者均未發生不良反應及不良事件(如局部皮疹、水泡、皮膚瘙癢、感染等)。本研究選用常規內瘺側肢體握力鍛煉作為對照,握力鍛煉對于改善內瘺的血流量和靜脈直徑、促進內瘺成熟及預防內瘺并發癥有一定的臨床療效[3,23]。兩組相關指標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0.05),提示藥線點灸的效果顯著優于握力鍛煉,且觀察組并未增加并發癥發生的風險,說明術前及術后施行藥線點灸是安全的,且療效確切。

4 結論

本研究通過對患者進行辨證施治,于術前、術后施行藥線點灸,通過改善血液流變和血流動力學作用而改善術前血管條件,提高手術成功率,改善內瘺血流量、縮短內瘺成熟時間、促進內瘺成熟、降低術后并發癥,幫助患者盡早實現血液透析并提升血液透析效果,改善其生存質量,為臨床提供科學的循證依據。

猜你喜歡
藥線血流量內瘺
硼/氧化銅延期藥線燃燒性能及延期性能研究
透析患者自體動靜脈內瘺物理評估與實施建議
污水預處理PAC加藥線失效原因分析
分析精準化干預在動靜脈內瘺皮下血腫中的應用效果
探討血液透析患者自體動靜脈內瘺首次穿刺的技巧與護理方法
阻力遞增踏車對年輕健康男性相關呼吸、運動肌肉血流量的影響
慢性咳嗽可否埋線治療
抖腿是健康行為
兩種治療方法對動靜脈內瘺穿刺鎮痛效果比較
穴位埋藥線治療心悸40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