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河之畔,一座新型科學城正在崛起

2023-02-17 12:18王延斌
科學導報 2023年8期
關鍵詞:科系中科院科創

王延斌

濟南打破傳統科研機構體制機制和管理模式,靈活設置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無主管部門、無行政級別、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營的“四不像”新型研發機構,實行理事會管理下的院長負責制,充分發揮新型研發機構運行機制市場化、用人機制自主化,在科技研發與成果轉化、創新創業與孵化、人才培養與團隊引進等方面靈活高效優勢,從而激發科研人員的創新活力。

春節后開工第一天,濟南召開2023年“項目突破年”工作動員大會,“中科院濟南科創城”又一次引來熱議。在濟南此前召開的黨代會和兩會上,這座科創城一再被提及。

在黃河之畔,濟南坐擁交通便利、人才資源、科技實力、產業基礎四大優勢,并在承接產業轉移、配置生產要素、拓展經濟腹地、提高綜合實力等方面享有絕佳條件,卻為何對這座科創城情有獨鐘?當中科院與濟南攜手以一座獨特的“科創城”為載體深耕科技創新領域時,它會產生什么化學反應?

2022年10月20日,“中國成功運行世界首個電磁橇”登上微博熱搜。該電磁橇創造了大質量超高速電磁推進技術的世界最高速度紀錄。

電磁橇落地于濟南。此外,世界最先進大氣環境模擬平臺——“大氣環境模擬系統”也在濟南開工建設。

從“電磁橇”到“大氣環境模擬系統”,從中科院高能所濟南研究部到中科院空間應用技術濟南研究院,大科學裝置與科研院所的落地無不透露出一個強烈信號:中科院已在濟南扎下了根。

科技日報記者從濟南市科技局了解到,截至目前,中科院濟南科創城已容納了十余所“中科系”院所超過2000人的團隊。

濟南為何對“中科系”情有獨鐘?這與其長期以來的一個夢想有關。

一座城市的強大與科研機構的多寡息息相關,從遠在大洋彼岸的硅谷到近在咫尺的合肥,都已證明了這一點。但長久以來,缺少“中科系”院所是濟南人的痛。更重要的是創建“國家區域科技創新中心”的夢想離不開高端科創資源助力。

按照國家發改委在“十四五”規劃《綱要》區域科技創新中心是國家創新網絡中的重要節點,在特定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領域起引領作用。

濟南人深知,國家區域科技創新中心比拼的是科教資源、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頂尖科學家隊伍、國家重大戰略布局,面對國內一眾競爭者,濟南必須全力以赴。

2020年10月底,中科院、山東省、濟南市三方簽約共建中科院濟南科創城。按照約定,未來中科院落地山東的項目、平臺,除海洋和能源領域外,原則上向濟南集聚,在中科院濟南科創城集中落地發展。

科技日報記者注意到,這座科創城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整塊城市”的概念,而是分為三期規劃,綿延百余里。比如在經十東路核心地段劃地5平方公里,落地一批科學基礎設施;二期繼續向東拓展,建設配套設施和成果轉化基地;而三期則拓展到了百里之外的雪野湖片區,布局未來新的重大項目。

魏存峰現在擁有兩重身份,一方面他是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科院大學博導,另一方面他是濟南中科核技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作為落地濟南的院所之一,濟南中科核技術研究院與中科院高能所濟南研究部以“兩個機構、一套班子”的方式運行。

在中科院濟南科創城里,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從總體上看,“中科系”科研院所在機構設立、技術研發、人才引進、設施建設、產業合作等落地濟南過程中,引進一批重大科技項目和高層次人才團隊,提升了濟南的創新能級。

空天信息產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但在三年前,濟南在該領域的產業基礎幾乎為零。如今,乘著建設中科院濟南科創城的東風,濟南與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緊密合作,在短短三年里,打造出一條空天信息產業鏈:齊魯衛星、微納量子衛星“濟南一號”“泉城一號”低軌衛星進入太空;國內首條擁有完全自主產權的空間行波管自動化生產線順利通過驗收,低空監視服務網工程建成先導驗證系統;200余家空天信息上下游產業鏈從業企業在濟南集聚……

濟南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激光產業基地,擁有從上游的晶體材料到中游的激光器再到下游的激光整機裝備的相對完整的激光產業鏈?;诖?,濟南引進了中科院理化所項目,在當地打造先進激光基地,開展激光增益材料、驅動電源與新能源等一系列先進技術與產業化工作。激光基地落地建設以來發展迅速,關鍵技術取得突破,產業化布局積極推進,與本地企業加速融合發展。

這些項目猶如大馬力發動機,為濟南,甚至為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輸出源源不斷的動力。這也是濟南引入中科系科研院所看中的。

根據協議,中科院統籌相關研究力量、創新成果、科技產業優勢資源,以研究所科研項目、平臺落地濟南科創城的模式支持濟南科創城建設工作,打造跨學科領域的協同創新網絡、國際一流的科研平臺和高端前沿新興產業培育基地。

當眾多院士專家來到濟南之后,如何最大限度地激發他們的創新活力?

濟南打破傳統科研機構體制機制和管理模式,靈活設置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無主管部門、無行政級別、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營的“四不像”新型研發機構,實行理事會管理下的院長負責制,充分發揮新型研發機構運行機制市場化、用人機制自主化,在科技研發與成果轉化、創新創業與孵化、人才培養與團隊引進等方面靈活高效的優勢,從而激發科研人員的創新活力。

科學家的一紙技術,能否打動市場?很多時候,從技術到商品,資金卡住了成果轉化的脖子。對濟南市來說,“中科系”大項目落地了,如何轉化好?資金是個問題。

好消息是2021年11月,濟南獲批建設全國首個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被賦予了在科創金融改革領域先行先試的重任。而該市也在探索加快建立完善覆蓋科技創新全周期的金融生態鏈。

在此背景下,規模62億元的齊魯科學城科創投資基金于去年完成簽約注冊。從與中科院資本的工作對接,到最后為基金完成注冊提供服務保障,濟南科技部門在這只母基金成立過程中多方爭取、務實作為。

對此,濟南市科技局局長陳西武向記者表示:“財政資金保障中科院濟南科創城的建設,而項目轉化需要社會資金支持,齊魯科學城科創母基金成立將有力助推科創城研究成果產業化,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本鏈、人才鏈’四鏈聯動,助推濟南強省會建設?!?/p>

陳西武提到的“齊魯科學城”被視為中科院濟南科創城的未來升級版。

2022年濟南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到,濟南將積極推進齊魯科學城規劃建設,構建“山東產研院創新圈、國家超算濟南中心創新圈、中科院濟南科創城創新圈、山東大學創新圈”四圈聯動格局,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核心承載區。而最終的目標則指向了打造國家區域科技創新中心。

濟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科技工作,主動作為、超前謀劃,積極融入黃河國家重點戰略,以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為契機,積極引入國字號大院大所,投入上百億元,力爭花費十年的時間打造一座科技創新之城,為濟南未來高質量發展奠定深厚基礎。

時間緊迫,一切工作都被按下了“加速鍵”。

記者采訪時了解到,中科院濟南科創城建設已進入第三個年頭,一批國內領先技術已經取得新突破,植物基因編輯、輕型燃氣輪機、核輻射監測、高端顯微光學裝備等一批先進技術領跑國內,科創之城成為名副其實的突破之城。

猜你喜歡
科系中科院科創
科創引領,搶跑新賽道
科創走廊“乘風起”
科創“小燈泡”:從傘說起
保護人類健康的科創產品
加大授權力度中科院先行一步
中科院沈陽生態研究所技術
高考志愿填報:人生的第一個關鍵抉擇
學生選擇文理科的標準
學生選擇文理科的標準
中科院位列自然指數全球首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