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寧夏回族自治區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實踐與思考

2023-02-18 21:21王艷華王愛濱張敬曉
河北水利電力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鹽池縣節水型縣域

呂 望,王艷華,王愛濱,張敬曉

(1.黃河水利委員會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河南省鄭州市金水區順河路45號 450003;2.河北水利電力學院 水利工程系,河北省滄州市黃河西路49號 061001)

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是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部署的重要任務,2017年5月9日,水利部印發《水利部關于開展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工作的通知》(水資源〔2017〕184號),部署開展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工作[1-2]??h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政策的出臺和應用將直接影響節水工作成效[3],國家層面不斷強化節水頂層設計,《國家節水行動方案》《“十四五”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水利部關于實施黃河流域深度節水控水行動的意見》《水利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加強南水北調東中線工程受水區全面節水的指導意見》《水利部關于全面加強水資源節約高效利用工作的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均對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按照水利部部署和要求,各地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有序推進[4-9],取得積極成效。截止2022年底,全國累計1443個縣(區)達到節水型社會標準。

全國各地多年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實踐證明,建立健全節水制度體系,落實各項節水措施,推進節水創新工作,把節水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和生產生活全過程,對促進生產方式轉型和產業結構升級,增強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促進社會文明進步具有重要意義[6]。文中以寧夏回族自治區為例,剖析了西北缺水地區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開展情況及經驗做法,梳理了面臨的問題,提出了對策建議,以期為進一步助推西北缺水地區節水型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思考和借鑒。

1 總體工作開展情況

寧夏回族自治區地處黃河上游,區內四分之三的面積為干旱和半干旱地區,干旱指數達4.3,人均可利用水資源量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左右,水資源短缺、供需不平衡已成為制約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瓶頸[10]。近年來,寧夏按照水利部《關于開展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工作的通知》《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管理辦法》等要求,積極推進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11],強化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把節約用水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和生產生活全過程,各縣(區)制定了縣級實施方案,因地制宜改革與創新節約用水管理制度,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的全面開展,有效促進了全區水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優化配置,緩解了水資源短缺引起的各種問題,滿足了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態環境需求,增強了縣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能力[1]。

寧夏回族自治區高度重視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工作,于2014年就提出了以縣為單位,推進全自治區節水型社會建設的整體行動計劃;自2016年開始將節水型縣(區)建設納入全區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和節水型社會建設考核;持續推動制度建設,不斷完善節水保障體系;推進以水權轉換為核心的改革創新,不斷增強節水內生動力;推進技術引領,不斷夯實節水科技支撐;推進節水載體建設,不斷擴大節水典型帶動;推進理念培育,不斷提升居民節水意識,各行業節水效果顯著,社會節水意識普遍增強。寧夏回族自治區提前兩年完成《國家節水行動方案》提出的到2022年北方50%以上縣(區)級行政區達到節水型社會標準的目標要求,截止目前,全自治區22個縣(市、區)中的13個縣(區)通過水利部復核并公布為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縣(區),占比59%。

2 經驗做法

2.1 加強節水責任落實

寧夏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節水目標責任考核制度,2013年開始,將節水型社會建設與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合二為一,同部署、同檢查、同落實;2016年將節水型縣(區)建設納入上述考核,同時將“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含節水型社會建設)、取用水總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納入對市縣效能目標管理考核;2018年又將萬元工業產值用水量納入對工業園區效能目標管理考核。節水考核監督步步升級,節水責任層層壓實。鹽池、隆德2縣均將節水目標任務納入年度效能目標責任制考核,建立了以分管副縣長為組長的節水型社會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落實部門責任,合力推進節水工作。

2.2 強化資金投入保障

節水型社會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作保障。寧夏水利廳積極協調財政廳,2014-2018年自治區財政從水資源費安排預算,對啟動開展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的縣(區)每年補助200萬元。2016年3月自治區政府出臺《寧夏節約用水獎懲暫行辦法》(寧政辦發〔2016〕40號),基于水資源稅改革;2018年12月財政廳、水利廳聯合印發《自治區對市縣水資源稅獎補辦法》(寧財規發〔2018〕37號),明確了利用水資源稅對節水型縣(區)進行獎補。2020年6月,財政廳對2019年榮獲“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稱號的5個縣(區)各下達節水獎補資金300萬元,極大地鼓舞了各縣(區)開展達標建設的主動性,落實了節水建設的資金保障。

2.3 強化基礎設施建設

鹽池縣秉持通盤謀劃做實節水的思路,多年來累計投入7.4億元,建成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區45.7萬畝、抗旱應急調蓄水庫3座、再生水處理回用工程1處,完成38個公共機關單位(其中學校18所)、8個居民小區的用水器具更換,對26個老舊小區1620戶改裝了高精度水表,夯實了節水基礎設施保障。

2.4 創新用水管理模式

針對不同類型灌區特點,鹽池縣因地制宜的實施不同用水管理模式,揚黃灌區建立了“支部+合作社(協會)+農戶”管理模式,取水口采用測控一體化閘門計量,田間灌溉采用電磁流量計計量,計量率達100%;旱作高效節水補灌區采用“公司+農戶”管理模式,按流轉土地面積定額配水,提高旱作節水補灌區經濟效益。井灌區則全部實施高效節水灌溉,采用“聯戶+專管”管理模式,有效地提高了用水管理效率。馬兒莊高效節水灌區作為水協會社會化綜合服務改革試點,安裝了測控一體化閘門42座,配套建成1.07萬畝田間自動化控制系統,建成為具備灌區自動化監控體系、先進高效的水利信息化體系、科學完備的水管理保障體系等功能特點于一體的現代化生態灌區示范工程,實現了由原來大水漫灌一家一戶的田間管理580余人減少到現在的11人全程管理,畝均省水285m3/畝,省肥39kg,增收280元以上,并且有利于優化調整農業結構,發展特色產業。

2.5 大力推進再生水利用

寧夏鹽池縣多年來持續完善污水管網建設,大力推進再生水利用工程,目前已實現廢污水全部收集處理,再生水利用率達到90%以上。2009年建成鹽池縣污水處理廠,將生活污水全部收集處理后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2013年配套建成處理能力1.2萬m3/d的中水廠,對污水處理廠排水進行深度處理后用于道路噴灑、綠化和生態,再生水利用率為30%。為進一步推進水資源綜合利用,擴大再生水利用范圍,2019年以來鹽池縣投資2219萬元對中水廠進行提標改造,深度處理后的再生水水質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準Ⅳ類,另外還投資9590萬元實施了德盛墩再生水綜合利用工程,工程建設內容包括新建一座151萬m3中水水庫,配套引水建筑物、取水口泵站、5000m3蓄水池及12.4km的供水管道等。目前,已建成的再生水循環利用體系,能夠同時滿足生態水循環、再生水調蓄、城北2.5萬畝防護林綠化以及工業用水、道路清潔、消防用水、公共廁所沖洗等用水需求,再生水利用率提高至90%以上,實現了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以及減污、再生、積存、凈水的綜合功能。

2.6 推進節水理念培育

寧夏長期以來堅持廣泛持續深入開展節水宣傳教育,提升全民節水意識,2019-2020年會同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團委、文明辦、教育廳等8部門聯合開展節水護水大學生知識競賽、青少年征文、微電影大賽、節水歌曲與微視頻宣講、微攝影征集活動、“河小志、湖小愿”志愿服務、“節水大使”評選活動,吸引全區30多萬名青少年廣泛參與,受到社會廣泛關注,很好地擴大節水宣傳面。鹽池縣每年在“中國水周”期間,在縣城萬人廣場、汽車站等人群集中地段發放宣傳材料7000余份,宣傳手袋3000個,設立節水咨詢臺,接受群眾咨詢200余次;同時深入鄉鎮集市,采用懸掛橫幅、播放廣播、發放宣傳資料的方式集中開展宣傳;積極利用機關單位電子屏、“鹽池水務”微信公眾號等開展線上宣傳;在中小學開展“節水護水你我同行”主題征文活動。隆德縣在縣城主要街道路燈桿制作節水宣傳牌241副,在公園、河道、學校、小區綠地安裝節水宣傳牌534個,散發傳單10000份。

3 取得成效

3.1 節水保障體系初步建立

《寧夏節約用水條例》《寧夏水資源管理條例》《寧夏節水型社會建設管理辦法》《寧夏建設項目節水設施“三同時”管理辦法》《寧夏水資源稅改革試點實施辦法》等一系列地方性節水法規規章制度,確立了各級政府推動節水的主體地位,建立了以取水許可、計劃用水、水價杠桿調節為主體框架,涵蓋取、供、用、排各環節的節水法規制度體系,為全面推進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秾幭墓澕s用水獎懲暫行辦法》《自治區對市縣水資源稅獎補辦法》為節水資金的投入提供了可靠保障。鹽池縣和隆德縣城鎮居民用水階梯水價制度的實施激發了居民內在節水意識,極大調動了節水積極性。

3.2 水資源管理機制不斷完善

以用水定額管理和計劃用水管理為主要抓手,加強非居民用水管理,鹽池縣建立了“企業水務經理+水管員”的管理制度,對重點用水戶設立監控管理臺賬。鹽池縣德盛墩再生水綜合利用工程運營、管理、維護和服務采用PPP模式實施,由運營管理單位負責相關管理,形成了再生水資源專業化的管理模式。目前,已建成的再生水利用體系能夠滿足生態水循環、再生水調蓄、防護林綠化以及工業用水、市政雜用等綜合用水需求,有效節約了新鮮水使用量,并持續改善了區域生態環境。

3.3 各行業用水效率明顯提升

“十三五”以來,寧夏全區萬元GDP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分別下降26.8%和31.1%,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由0.50提高到0.55,農業用水占比由87.5%降低到82.8%,引黃取水量由最高的89億m3穩定到目前的65億m3左右,用水效率和效益不斷提高。

2020年鹽池縣萬元GDP用水量為70.4m3,較2017年創建前降低了17.5%;隆德縣萬元GDP用水量為40.7m3,較2016年創建前降低了35.9%。

農業用水方面,鹽池縣和隆德縣積極推廣高效節水灌溉技術,鹽池縣作為第三批國家高效節水灌溉示范縣,98%以上的灌溉面積采用高效節灌,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2020年達到0.661,較2017年的0.651提高了0.01;隆德縣高效節水灌溉率達76%,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2020年達到0.722,較2016年的0.701提高了0.21。

工業用水方面,企業通過實施節水技術改造、完善用水管理,不斷提高水循環利用、降低單位產品用水量。隆德縣2020年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為33.5m3,較2016年下降了18.3%;鹽池縣2020年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為5.26m3,遠低于國內平均水平。

生活用水方面,加大老舊管網改造力度,積極推進跑冒滴漏區段排查和整治,鹽池縣城鎮供水管網實現一供一備,2019年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為9.17%,修正后8.15%;隆德縣2019年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為8.48%,修正后為7.01%,明顯低于達標建設10%的要求。此外,兩縣大力推廣生活節水器具,以節水型單位、水利行業節水機關和節水型居民小區創建為契機,普及節水器具,同時各級水利部門不定期聯合市場監督管理局對用水器具銷售市場開展監督檢查,從源頭制止非節水型器具的流通。

4 存在問題

4.1 部門協調聯動機制待強化

鹽池縣和隆德縣均成立了以分管副縣長為組長,多部門聯合參加的節水型社會建設領導小組,但政府主導機制未完全建立,相關部門責任未落到實處,領導小組層級需進一步提高,部門間聯合推動節水管理的機制尚待進一步加強。

4.2 計劃用水管理工作待完善

寧夏目前現行的計劃用水管理辦法未對需納入計劃用水管理的公共供水的用水大戶做出界定,導致各縣(區)計劃用水管理對象不明確,相應的用水定額管理難以完全覆蓋,非居民超定額超計劃累進加價制度推進緩慢。

4.3 節水激勵機制建設待加強

《鹽池縣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節水獎勵辦法》(鹽水發〔2020〕56號)已出臺,但目前尚未落實節水獎勵資金;隆德縣則尚未出臺相關農業用水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辦法。此外,針對工業、服務業節水項目建設或節水技術推廣尚無相關補貼或優惠等激勵政策。

4.4 節水載體創建待規范

寧夏已出臺灌區、企業、學校、小區等7類載體的節水評價標準,但是在實際創建過程中,存在未嚴格執行創建標準,組織、評審和驗收程序不嚴謹的情況。此外,受節水資金投入所限,部分創建單位必要的硬件改造不足。部分地方存在節水型單位使用非節水型器具、節水型企業用水管理不完善、用水統計不規范的情況。

4.5 日常節水宣傳需加強

目前大多利用“世界水日”“中國水周”等特定節日,在街道、公園、社區等人員集中區域開展節水宣傳活動,在中小學開展水情宣傳教育,但是日常其他時段的節水宣傳教育活動開展不足,尚未形成經常性、持續的節水宣傳社會氛圍,不利于公眾節水意識提升和自覺節水習慣的形成。

5 對策建議

5.1 建立部門節水聯動機制

建議各縣(區)成立以縣委書記或縣長為組長的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領導小組,并建立定期聯席會議制度,真正發揮領導小組及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實質性作用,切實形成“政府主導、水利抓總、部門聯動、分工負責、社會參與”的節水管理制度,為節約用水工作提供組織保障。

5.2 強化新階段節水型社會建設頂層設計

在對“十三五”期間節水型社會建設成果進行梳理和總結的基礎上,科學編制“十四五”節水型社會規劃,謀劃一批補短板、強弱項、提能力的節水重點項目,通過做好頂層設計,強化目標引領,全面合理推進各行業深度節水。

5.3 進一步完善相關制度

加快開展《寧夏計劃用水管理辦法》修訂工作,切實落實《寧夏建設項目節水設施“三同時”管理辦法》,并做好對市縣節水“三同時”管理工作的技術指導,加強用水定額在水資源論證、取水許可、節水載體建設、計劃用水等管理工作中的有效落實。

5.4 提高節水載體建設質量

規范節水載體創建工作流程,嚴格按照創建標準進行評審,實施節水載體動態管理,定期開展復驗、抽查工作,加強對企業、小區和公共機構日常節水指導。同時,出臺節水型單位獎勵辦法,給予榮譽或經濟獎勵,充分調動各單位的創建積極性。

5.5 持續深入開展節水宣傳教育

將節水宣傳作為一項經常性的工作持續深入開展,通過舉辦大型宣傳活動,在廣場、公園等公共場所設置節水宣傳標牌或電子屏滾動播放,利用新媒體融媒體等多種形式開展,營造濃厚的社會節水氛圍,全面提升公眾節水意識。同時,認真總結、提煉好的做法和經驗,在具有影響力的網站、電視臺或報刊等更大的平臺開展節水宣傳,發揮更大影響。

猜你喜歡
鹽池縣節水型縣域
縣域消防專項規劃研究
鹽池縣1969-2018年大風特征及變化規律分析
節水型抽水馬桶
山東縣域GDP排名出爐
規范和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基于鹽池縣實踐的思考
寧夏鹽池縣小麥野生近緣植物蒙古冰草保護模式探究
鹽池縣圖書館 “全民閱讀”進企業、進校園
縣域就診率為何差了40%
太湖流域:統籌兼顧 多管齊下 積極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
節水型生態灌區建設與展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