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中國歷史發展看“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2023-02-18 21:32
中共黨史研究 2023年6期
關鍵詞:中國式民主現代化

張 太 原

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新時代的文化使命。中共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為人類實現現代化提供了新的選擇,由此創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將為人類和平與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中華民族是世界上偉大的民族,有著五千多年源遠流長的文明歷史,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然而,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中華文明蒙上一層厚厚的煙塵。從那時起,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就成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夢想。

中國古代文明輝煌燦爛,曾經在世界上居于領先地位,所謂“漢家聲威被于四表”“文明之邦”“萬國來朝”,恰是這種領先的典型寫照。美國漢學家孟德衛認為:“至少到18世紀末,歐洲接受來自中國的影響是因為他們視中國文化為更優越的文化,且樂意向中國借鑒?!?1)〔美〕孟德衛著,江文君、姚霏譯:《1500—1800:中西方的偉大相遇》,新星出版社,2007年,第110頁。但是,近代以后中華文明逐漸走向“衰落”,而“衰落”是在與西方文明的碰撞和較量中顯現出來的。中西文明的全面交鋒是在鴉片戰爭時期,但中西文明的碰撞從很早就開始了。比如18世紀末期,英國馬戛爾尼使團到中國,在晉見皇帝的禮節上,雙方就發生過一次直接沖突。英方堅持行單膝下跪的英式禮節,中方堅持行三跪九叩禮。從表面上看,這是禮節上的小問題,實際上卻集中體現了中西文明的差異。是時,中國對待外國人仍以“夷”看待,視自己為“文明”,稱外國為“蠻夷番邦”。對于英國等西方國家來說,正處于殖民擴張時期,顯然把自己看作“文明”之化身,而稱東方國家為“野蠻”。馬戛爾尼在考察中國后就說:“當我們每天都在藝術和科學領域前進時,他們實際上正在成為半野蠻人?!?2)張芝聯、成崇德主編:《中英通使二百周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第24頁。到底誰是“文明”,誰是“野蠻”呢?在很長一段時期內,“文明”和“野蠻”只是存在于各自的認知中。就是說,根據彼此的價值系統,雙方誰也說服不了誰!

即使在鴉片戰爭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中國雖然在軍事上失敗了,但在文明上仍堅信自己優越于西方,“中國人雖然覺得西洋的物質文明以及政治法律的組織比中國高;但是所謂精神文明以及各種社會倫理的組織總是不及中國的”(3)羅家倫:《近代中國文學思想的變遷》,《新潮》第2卷第5號(1920年9月)。。中國歷史上亦不乏這樣的先例,外族不止一次入主中原,在文化上卻不能不為漢民族所“同化”,最典型的就是元朝和清朝。蒙古族和滿族戰勝了漢民族,卻不能不采取漢民族的一整套制度和方式進行統治,即認同中國的正統文化。所以,中國漢族士大夫在外族統治之下,深層次心理并沒有受到多大沖擊。然而,在中西交鋒的歷史過程中,中方一次又一次失敗。隨著中國對西方文明了解程度的加深,一些先進的士大夫開始痛苦地認識到,中國不但在戰力上不如西方,而且在文明上也落后了,“覺得西洋人不但有文明,而且有文化;不但有政治,而且有社會;不但有法律,而且有倫理。這些東西不但不比中國的壞而且比中國的好,比中國的合理,比中國的近情”(4)羅家倫:《近代中國文學思想的變遷》,《新潮》第2卷第5號(1920年9月)。,不得不承認自己為“野蠻”,而認他人為“文明”。這一認知對中國士大夫的心靈產生了無比強大的沖擊和震撼。更重要的是,中西文明的關系由此發生了逆轉。起初,西方強迫中國接受自己的文明,強迫中國按它們的方式交往,但是在中國意識到西方文明整體上先進以后,則開始主動去擁抱和吸納西方文明,由此產生了兩種思想潮流。

一是反傳統的潮流。起初,先進的士大夫認為中國的技藝器物落后了,因而反對空談“義理”,重現實之用。其后,維新派反對君主專制,提出削弱君主的權力,增加民權或紳權;革命派則主張以革命的方式徹底推翻君主政體。到五四時期,新文化人又將批判的矛頭指向了中國文化的核心即儒家思想,甚至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號。當時,魯迅稱綱常倫理為“吃人”的禮教,吳稚暉主張把線裝書扔進茅坑,錢玄同提倡廢除漢字。中國人如此批判自己的傳統,不能不說明中華文明的“衰落”?!拔逅摹币院?,中國傳統文化在人們心目中漸漸成了落后、過時的東西,甚至成了“封建”的代名詞。

二是向西方學習的潮流。起初,中國人學習西方的“長技”即“器物”文明,洋務運動即是。其后,進入到學習西方的“制度”文明,集中體現是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戊戌變法是想通過改良的方式在中國建立西方的君主立憲制度,辛亥革命則企圖用革命的方式在中國建立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度。到五四新文化運動開始以后,則發展到學習西方的“思想”文明,主張按西方的標準改造中國的國民性。有人曾形象地提出要把一個“孔子式”的頭腦變成一個“柏拉圖式”的頭腦(5)羅榮渠主編:《從“西化”到現代化》中冊,黃山書社,2008年,第461—462頁。。向西方學習的一步一步深入,使中國人的價值觀念和思維模式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典型體現就是“尊西崇新”:凡是西方的就是好的,凡是新的就是好的。這從晚清以后的一些名詞和用語也可看出來——“維新”“新學”“新民叢報”“新文化”“新青年”“新潮”“新民學會”“新道德”“新文學”等等。所謂“新”都或多或少與“西”沾邊,說到底還是以西為貴。有學者認為:“早在1905年,西方代表著普遍真理的觀念,已經深深地植于知識分子的頭腦之中了?!?6)余英時:《中國知識分子的邊緣化》,《二十一世紀》1991年8月號。以西方是非為是非,以西方的標準為標準。更有甚者,像“學衡派”維護傳統,也是采用西洋的方法??傊?,中國人的這樣一種觀念更表明了中華文明的“衰落”或“蒙塵”。

中華文明“蒙塵”之時也是文明再興或再造的愿望產生之時。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中華文明“衰落”到低谷的時候,作為中華文明傳承者的知識人也并不認為中華文明一無是處、西方文明至善至美。梁啟超說:“吾愿發明西人法律之學,以文明我中國,又愿發明吾圣人法律之學,以文明我地球?!?7)《梁啟超全集》第1冊,北京出版社,1999年,第60頁。杜亞泉認為:“兩文明互相接近,故抱合調和,為勢所必至。以事實證之,則西洋社會以數世紀競爭活動之結果,所獲得之資本,流入吾國以開發富源;吾國社會以數千年刻苦安靜之結果,所滋生之人口,輸入他國以興起工事,此固于兩社會交有利益者?!?8)陳崧編:《五四前后東西文化問題論戰文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第29頁。吳宓指出:“西洋真正之文化與吾國之國粹,實多互相發明、互相裨益之處,甚可兼蓄并收,相得益彰?!?9)吳宓:《論新文化運動》,《學衡》1922年第4期。1917年,毛澤東同友人交談時講道:“西人物質文明極盛,遂為衣食住三者所拘,徒供肉欲之發達已耳。若人生僅此衣食住三者而已足,是人生太無價值?!彼?,西方文明“應與東方思想同時改造也”,“東方文明在世界文明內,要占個半壁的地位。然東方文明可以說就是中國文明”。(10)《毛澤東早期文稿》,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575、74、428頁。這些關于中西文明的認知蘊含著兩種文明各有其長、各有其短的意思,表達了將兩種文明結合起來的愿望。

五四時期的許多知識人認為,西方的物質文明偏于“肉”,東方的精神文明偏于“靈”。李大釗在《“第三”》一文中表示:“吾寧歡迎‘第三’之文明。蓋‘第三’之文明,乃靈肉一致之文明,理想之文明,向上之文明也?!痹凇睹褚团c政治》一文中,他又強調:“今日為世界再造之初,中華再造之始”,要“再造之中國適于再造世界之新潮流”。(11)《李大釗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75、165頁。這特別表現了要使“中華”再造一種新文明的觀點和希望。如何再造呢?“時至今日,吾人所當努力者,惟在如何吸收西洋文明之長,以濟吾東洋文明之窮”(12)《李大釗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11頁。。胡適同樣提出:“取他人所長,補我所不足,折衷新舊,貫通東西,以成一新中國之新文明?!?13)姜義華主編:《胡適學術文集·教育》,中華書局,1998年,第14頁。梁啟超亦希望“拿西洋的文明,來擴充我的文明,又拿我的文明去補助西洋的文明,叫他化合起來成一種新文明”,“化合”的步驟如下:“第一步,要人人存一個尊重愛護本國文化的誠意;第二步,要用那西洋人研究學問的方法去研究他,得他的真相;第三步,把自己的文化綜合起來,還拿別人的補助他,叫他起一種化合作用,成了一個新文化系統?!?14)梁啟超:《歐游心影錄》,商務印書館,2014年,第49、51頁?!暗谌敝拿骱汀靶挛幕到y”可以說僅僅是一種理想,第一次世界大戰使西方文明的弊病暴露無遺。李大釗指出:“歐洲戰焰之騰,殺人盈野,慘痛萬千”,“就其自身之重累而言,不無趨于自殺之傾向”(15)《李大釗文集》第1卷,第174頁;《李大釗文集》第2卷,第207頁。。毛澤東也認識到西方強權者壟斷知識和物質財富,并用武力維持其特殊利益,“剝削多數平民的公共利益”(16)《中國共產黨重要文獻匯編》第1卷,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128頁。。換言之,西方強權者亦不容許中國“再造”和“化合”一種新文明。

一方面,先進的知識人認識到西方文明并不那么好;另一方面,以世界先進文明自居的西方強權者又極大地侵害了中國的利益和文明。在這種背景下,俄國的十月革命受到了先進知識人的高度關注,使他們看到了新的希望,“由今言之,東洋文明既衰頹于靜止之中,而西洋文明又疲命于物質之下,為救世界之危機,非有第三新文明之崛起,不足以渡此危崖。俄羅斯之文明,誠足以當媒介東西之任”。不難體察,那時的“俄羅斯之文明”,背后就是馬克思主義。在李大釗看來,馬克思主義可以嫁接東西文明,進而創造出“第三新文明”。(17)高瑞泉編選:《向著新的社會理想:李大釗文選》,上海遠東出版社,1995年,第153頁。青年毛澤東亦稱“俄國是世界第一個文明國”,并表達了“組織一個游俄隊”的愿望(18)《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第55頁。。瞿秋白更明晰地指出:“二十世紀以來,物質文明發展到百病叢生?!拿鲉栴}’就已經不單在書本子上討論,而且有無產階級的社會主義運動實際上來求解決了。無產階級的革命要徹底變易人類之經濟,社會和文化的生活?!庇蔁o產階級在“運動”中來“解決”文明問題,將產生“社會主義的文明”,它“是熱烈的斗爭和光明的勞動所能得到的”。(19)羅榮渠主編:《從“西化”到現代化》上冊,黃山書社,2008年,第105、114頁。這“第三新文明”和“社會主義文明”堪稱中國共產黨人對“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最初的呼喚。

當然,中國共產黨成立前后,對于“再造”什么樣的新文明,知識界還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觀點和主張。吳宓認為:“今欲造成中國之新文化,自當兼取中西文明之精華,而熔鑄之,貫通之?!?20)吳宓:《論新文化運動》,《學衡》1922年第4期。他要創造的新文明是“昌明國粹,融化新知”的文明(21)吳宓:《學衡雜志簡章》,《學衡》1922年第1期。。而胡適要“再造”的則是“輸入學理,整理國故”的文明。他們說的“新知”和“學理”,仍然指的是原來所講的西方文明。不過,胡適后來一方面認為中國所需要的“不是那用暴力推翻暴力的革命”,另一方面又提出,可以采取“自由的社會主義”方式來實現全社會的自由和幸福,并因“政治的改造”使國內政治走上正軌,進而可以自然解除一大部分國際帝國主義的侵略,然后經過“物質上的滿意,使人生觀改變一新”,將中國建成一個“治安的,普遍繁榮的,文明的,現代的統一國家”(22)胡適:《我們走那條路?》,《新月》第2卷第10期(1929年12月)。。胡適這里講的“文明”,一是融入了社會主義因素,他在20世紀30年代還一度認為,社會主義當然是這個世界的潮流(23)歐陽哲生編:《胡適文集》(11),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第512頁。;二是改變“不平等條約,進而解決對外問題”。但是,胡適并沒有找到建設這樣一種新文明的道路。

瞿秋白稱“現代的文明”為“技術文明”(24)羅榮渠主編:《從“西化”到現代化》上冊,第101—102頁。,實際上就是工業文明,這既是西方走向現代化的基礎,也是中西文明拉開差距的根本原因。近代以后,能否現代化、怎樣現代化是關涉中國自立于世界的一個大問題。雖然有關現代化內容和標志的表述早已有之,而現代化作為一種概念和話語得到普遍使用是20世紀30年代。1933年,圍繞“中國現代化問題”,知識界進行了一場集中討論,其中就涉及中國現代化的困難和障礙、實現中國現代化的方式等(25)《申報月刊七月號之新貢獻:增加中國現代化問題特輯》,《申報月刊》第2卷第6號(1933年6月)。?!渡陥笤驴穼懙溃骸啊袊F代化’這個問題,與其說它是一個新問題,毋寧說它是一個八九十年來的宿題”,“須知今后中國,若于生產方面,再不趕快順著‘現代化’的方向進展”,“我們整個的民族,將難逃漸歸淘汰,萬劫不復的厄運”(26)《編者之言》,《申報月刊》第2卷第7號(1933年7月)。。1938年,蔣廷黻進一步提出:“近百年的中華民族根本只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中國人能近代化嗎?能趕上西洋人嗎?能利用科學和機械嗎?”(27)蔣廷黻:《中國近代史》,人民文學出版社,2021年,“總論”第2頁。在國人的意識中,中華民族的生存與中國能否現代化有著決定性關系。然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根本沒有進行長時間、大規?,F代化建設的條件。新中國的成立為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創造了根本政治前提,逐漸開啟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之路。在新中國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中,這是一條越畫越粗的主線、主干。

中國共產黨人最初是以“工業化”來理解“現代化”的。早在1945年,毛澤東在《論聯合政府》中就提出,抗戰勝利以后要“為著中國的工業化和農業近代化而斗爭”(28)《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81頁。。1953年,毛澤東在過渡時期總路線中明確提出了“國家工業化”的任務(29)《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2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年,第212頁。?!肮I很發達”一直被認為是現代化的標志性內涵。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首次明確提出“四個現代化”的用法,即“建設起強大的現代化的工業、現代化的農業、現代化的交通運輸業和現代化的國防”(30)《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5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第584頁。。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以后,毛澤東進一步把現代化與社會主義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中國進行的現代化,不是別的現代化,而是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在此基礎上,現代化的內容日益豐富,口號日益響亮。河南遂平縣的一首民歌盡管是在特殊時期產生的,卻反映了一般民眾所理解和崇尚的“現代化”:“遍地建工廠,機器隆隆叫,電燈和電話,鄉村普遍了,實現電氣化,干的活多用人少?!?31)梁柏柱、韋啟美:《歌唱公社電氣化》,《人民日報》1958年9月17日。1960年初,毛澤東指出:“建設社會主義,原來要求是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科學文化現代化,現在要加上國防現代化?!?32)《毛澤東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16頁。這樣一個提法在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正式公布于世,并將工業和農業順序作了調整,即“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33)《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19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第483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再次重申了“四個現代化”。隨著形勢變化,“四個現代化”的任務越來越得到強調和重視,“實現四個現代化,是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最大的、最根本的政治”(34)薛永應:《實現四個現代化是一場極其深刻的革命》,《人民日報》1978年7月4日。。

改革開放后,在“四個現代化”的基礎上,鄧小平創造性地提出了“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并借用中國古語稱之為“小康之家”(35)《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37頁。。有意思的是,外國人也正是從人們的日常用品變化感知中國現代化的,“聽說中國已能生產質量較好的洗衣機”,說明中國政府“重視發展現代化日用消費品生產”(36)〔美〕沈璦瓈:《能不能組織起來使用洗衣機?——談中國發展現代化日用消費品生產的途徑》,《人民日報》1981年5月12日。。鄧小平多次強調中國要“專心致志地、聚精會神地搞四個現代化建設”,還說現代化是我們當前“最大的政治”,“黨在現階段的政治路線”(37)《鄧小平文選》第2卷,第241、163、276頁。。將現代化上升到“政治路線”的高度,足見黨對它的認知變化和重視程度。這也特別體現在1982年憲法的修改中,并引起了外媒的廣泛注意,“國際輿論十分重視中國第四個憲法的誕生,認為新憲法‘標志著中國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新發展’。美國《紐約時報》說,中國新憲法是一部‘有中國特色的、適應新的歷史時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長期穩定的憲法’。日本共同社指出,新憲法‘為推進現代化路線在法律方面奠定了基礎’,并且‘為適應推進現代化建設而整備和加強了國家體制’”(38)《新憲法的誕生標志現代化建設新發展》,《人民日報》1982年12月6日。。這是黨的意志上升為國家意志的一個典型表現,表明黨要堅定不移地走現代化之路。

新時期正是以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現代化來共同命名的。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總體布局的認識不斷深化。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中共十三大提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現代化大踏步前進時,特別強調要與西方相區分,“有人說,現代化是一個國際性概念,只能有一個模式,這種觀點是幼稚的”,“我國農業一定要實行現代化”,“這是毫無疑義的”,但“我們要開辟中國農業現代化的新路子”,“這就是中國式的社會主義農業現代化”(39)劉瑞龍:《論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化》,《人民日報》1983年5月13日。?!爸袊健边@樣一個用語不斷被強化。除此,當時的人們還認識到,“建立現代文化必須有根、有土壤”,“中國的現代化,也應當從中國自身社會文化背景的創造性轉變中,有機地、合于邏輯地生長出來”,所以要有“中華民族的自我意識”,“對于中華民族和本體文化——確信它可以從自身的轉化中過渡為社會主義的新型現代文明的充分自尊與自信”,意即中華民族“本體文化”經過“創造性轉變”可以成為“新型現代文明”。

中共十六大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總體布局進一步概括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中共十七大增加社會建設成為“四位一體”。中國的現代化內涵越來越豐富,“不僅要有發達的物質文明,還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和人的全面發展”,“人的全面發展,內在于人的創造力不斷顯現,蘊藏于人的能動性不斷釋放”(40)《億萬人民的現代化篇章》,《人民日報》2009年9月23日。。中國現代化的道路、理論和制度也越來越清晰、系統和完備,“在長期的實踐中,中國人民開辟了自己的道路,形成了自己的理論體系,確立了自己的制度”,但“它們都有著一個深刻的‘標識’和一面鮮明的‘旗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而不斷指引著中國的現代化路徑”(41)陳家興:《指引現代化的“中國旗幟”》,《人民日報》2012年11月8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現代化的“標識”或“旗幟”。

中共十八大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總體布局中增加了生態文明建設,正式提出“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中共十九大和二十大明確提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任務和目標,戰略安排是從2020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2035年到21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經過改革開放以來的長期探索和實踐,特別是十八大以來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中國式現代化正日益走向成熟。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這是中國式現代化的一個難點和特點。14億多人口整體邁進現代化社會,規模超過現有發達國家人口的總和,艱巨性和復雜性前所未有,發展途徑和推進方式也自然與其他國家不同。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出發點和落腳點是使全體人民都能過上好日子,堅決防止兩極分化。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F代化一般集中體現在物質發達的方面,中國式現代化在于力求使物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并重,實現物質富足和精神富有兩個目標。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谌伺c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的理念,中國式現代化堅持走生產發展和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自然和生態環境,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超越傳統的現代化之路,中國式現代化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在堅定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中謀求自身發展,又以自身發展更好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42)《習近平著作選讀》第1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第18—19頁。

總的來看,中國式現代化之路避免了西方現代化過程中的弊病,妥善處理了現代化過程中的各種關系。一是現代化與人的關系:共同富裕;二是現代化與社會的關系:公正協調;三是現代化與國家的關系:獨立自強;四是現代化與自然的關系:和諧共生;五是現代化與世界各國的關系:和平共贏。其中,最根本的兩個特征是在內部沒有形成貧富兩極分化和社會分裂,對外沒有殖民擴張和戰爭掠奪。這也與中國傳統文明有關。中國古代在世界上的地位,主要是靠為世界做榜樣取得的,而不是靠侵略擴張取得的?!爸袊北緛砭褪且粋€文化概念,對外交往的準則向來是“以文化之”,而不是“以武征之”??梢哉f,中國式現代化之路充分體現了中華文明的五大特性:突出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

在新的實踐基礎上,習近平概括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和重大原則,初步構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體系,特別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深深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現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先進本質,借鑒吸收了一切人類優秀文明成果,代表了人類文明進步的發展方向,展現了不同于西方現代化模式的新圖景,是一種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態,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國方案。中國式現代化蘊含的獨特世界觀、價值觀、歷史觀、文明觀、民主觀、生態觀等及其偉大實踐,是對世界現代化理論和實踐的重大創新。(43)《正確理解和大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人民日報》2023年2月8日。當然,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探索性事業,還有許多未知領域,可能會遇到各種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艱難險阻甚至驚濤駭浪,需要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在實踐中進行新的大膽探索(44)《習近平著作選讀》第1卷,第22頁。。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又進一步強調指出,中國式現代化賦予中華文明以現代力量,中華文明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中國共產黨將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梢哉f,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既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動力,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民主”是新文化運動的兩大口號之一。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就是以“民主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來命名的。毛澤東曾指出:“中國是有缺點的,而且是很大的缺點,這種缺點,一言以蔽之,就是缺乏民主。中國人民非常需要民主,因為只有民主……才能建設一個好的國家?!?45)《毛澤東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68頁。中共二大提出的民主革命綱領就是以民主建立一個人民共和國。不過,中國共產黨所理解和追求的民主,與此前的代議制和孫中山的民權主義是不同的,而是與“事實上的平等”“社會主義”等密切聯系在一起(46)《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論編》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216—217頁。,并且確定了以“革命”求“民主”的實踐路徑。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47)《習近平著作選讀》第2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第12頁。。新中國成立后,按照毛澤東的人民民主專政理論建立了以人民代表大會為標志的社會主義民主制度。這也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革命邏輯。馬克思主義認為,無產階級一旦取得統治權,必須“以新的真正民主的國家政權來代替”舊的統治(48)《列寧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81頁。。但是,在探索建立一個現代化國家的過程中,毛澤東也曾一度試圖通過群眾運動的方式來實現“大民主”,最終沒有成功。改革開放新時期后,社會主義民主建設逐漸落在法制和法治上,并稱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

鄧小平多次強調指出:“民主和法制,這兩個方面都應該加強,過去我們都不足。要加強民主就要加強法制。沒有廣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沒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泵裰髋c法制密不可分,“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法制。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法制是社會主義的法制,“不要社會主義法制的民主,不要黨的領導的民主,不要紀律和秩序的民主,決不是社會主義民主”。在完善法制的基礎上,大力發展民主,這也是中國現代化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為了實現四個現代化,我們所有的企業必須毫無例外地實行民主管理,使集中領導和民主管理結合起來”,“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當然,民主化和現代化一樣,也要一步一步地前進。社會主義愈發展,民主也愈發展”。據此,鄧小平還進一步提出:“我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要在經濟上趕上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在政治上創造比資本主義國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實的民主?!?49)《鄧小平文選》第2卷,第189、146、359、137、168、322頁。探索一種更高更切實的民主,成為改革開放后中國共產黨的自覺追求。民主既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又是與現代化并列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要件。中共十八大以來,在長期的實踐探索和理論探討的基礎上,經過“深化對民主政治發展規律的認識”,習近平創造性提出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他明確指出:“我們走的是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種全過程的民主?!?50)《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文件匯編》,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355頁。這使中國共產黨百年來對民主的追求進入一個新階段。

清末,面對內憂外患,李鴻章曾慨嘆中國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經過百余年來的探索特別是新中國70多年的發展,中國已經擺脫危局,進入一個千載難逢的復興機遇期。而中華民族能否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共產黨能否長期執政,關鍵就在于是否能夠形成長期穩定和良性運轉的民主制度。從中國歷史上看,盛世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都有新制度的建立,能夠調動和發揮社會中各類人士的積極性。

從世界歷史上看,近代以來的西班牙、荷蘭、法國等曾是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但稱雄世界最長的莫過于英美,根本原因就是這兩個國家在走向世界大國的過程中都伴隨著政治制度的創建。比如英國的君主立憲和美國的民主共和,至今仍是西方世界的兩個樣板。特別是美國在統一過程中所確立的政治架構,不但使其長期處于穩定強盛狀態,而且影響了世界上許多國家。然而,近年來西方各國包括美國的政治運行,無論對內還是對外都出現了一些不能解決的問題。西方的民主制度正逐漸走向它的反面,比如社會分裂、相互掣肘、效率低下等。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正在呼喚一種前所未有的嶄新的民主制度和治理體系。

習近平指出:“人民只有投票的權利而沒有廣泛參與的權利,人民只有在投票時被喚醒、投票后就進入休眠期,這樣的民主是形式主義的?!?51)《習近平著作選讀》第1卷,第270頁。顯然這是有鮮明針對性的。他進而提出:“一個國家民主不民主,關鍵在于是不是真正做到了人民當家作主,要看人民有沒有投票權,更要看人民有沒有廣泛參與權;要看人民在選舉過程中得到了什么口頭許諾,更要看選舉后這些承諾實現了多少;要看制度和法律規定了什么樣的政治程序和政治規則,更要看這些制度和法律是不是真正得到了執行;要看權力運行規則和程序是否民主,更要看權力是否真正受到人民監督和制約?!?52)《習近平著作選讀》第2卷,第529—530頁?!八膫€要看、四個更要看”集中體現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關于民主政治的價值立場和評價標準。

中國已不是百年之前的中國,世界也不是百年之前的世界。在西方一些國家問題重重甚至走下坡路的情況下,中國向世界成功地證明了發展模式的多樣性,執政的中國共產黨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之大前所未有。中國共產黨正以馬克思主義為基礎,結合中國傳統智慧,吸收西方有益經驗,用理論和實踐率先開創出一種嶄新的個人與社會治理主體的依存關系。西方民主制度實際上是一種治理制度,與人類普遍崇尚的自由并沒有必然聯系。自由和發展既是人類最基本的需要和權利,也是檢驗政權和制度優劣的根本標準。如果中國共產黨能夠在集中統一的領導制度之下,進一步實施和呈現馬克思所講的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不但能引領價值趨向、凝聚國內人心,而且能改變西方對自身民主的認知。中國傳統政治文明的精髓是知識精英治國,世界現代政治文明的精髓是民主選舉,這兩種做法可以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日益結合起來。

一方面“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就要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著力形成人才國際競爭的比較優勢。(53)《習近平著作選讀》第1卷,第27—30頁。

一方面“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應有之義。習近平指出:“我國全過程人民民主實現了過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實質民主、直接民主和間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國家意志相統一,是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民主,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社會主義民主?!比^程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屬性。目前在中國已形成比較健全的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今后仍將會不斷擴大人民有序政治參與,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全面發展協商民主,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完善人民政協民主監督和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制度機制。積極發展基層民主,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的群眾自治機制,完善基層直接民主制度體系和工作體系。(54)《習近平著作選讀》第2卷,第529—533頁。

當前,世界之變、歷史之變、時代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人類社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世界又一次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從既取決于各國人民的抉擇,亦取決于一些先進國家能否為人類社會發展提供可資借鑒的智慧和方案。全過程人民民主正在日益凸顯它的優勢:一方面在于能夠以才大德高之士擔當治理國家的大任,以確保社會發展的科學性和先進性;另一方面又在于保持領導者與人民的密切聯系并為人民謀利益,以確保人民的支持和擁護。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實行和進展,將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新的動力,使中華文明展現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從而推動中國創造出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上的更大奇跡,并以此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大力弘揚和推動實行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55)《習近平著作選讀》第2卷,第485頁。習近平強調指出:“民主不是一種定制的產品,全世界都一個模式、一個規格”(56)《習近平同美國總統拜登舉行視頻會晤》,《人民日報》2021年11月17日。,“我們愿同國際社會一道,努力開創世界各國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讓世界文明百花園姹紫嫣紅、生機盎然”(57)《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3年,第276頁。?!叭^程人民民主”應該是“世界文明百花園”中亮麗的民主之花。

19世紀末期,《時務報》上的幾篇譯作頗能反映中國那時從日本傳入的關于文明的認知:“余之觀倫敦”,“為近今文明之都府”,“設地下鐵路,夸文明之奇觀”(58)《強學報時務報全5冊》(1),中華書局,1991年,第729頁。;“外國文明,技藝興盛,實為未開陋邦所不能夢見”,“俄以農為生業,約一萬萬人,以漁為生業,五十萬人;要之俄人不知文明為何物者”(59)《強學報時務報全5冊》(2),中華書局,1991年,第1090、1083頁。。鐵路、技藝興盛為文明的標志,而農漁業為非文明之代表。有譯者提出:“敝國應筑鐵路,又采列國各種文明之利器,以更新中國?!?60)《強學報時務報全5冊》(3),中華書局,1991年,第1973頁。另幾篇譯作寫道:“君主專制,黔首無力;國家以愚其民為能,不復使知政治為何物。當是之時,安有政黨興起哉,及文明大進,世運方轉”,“野蠻之地,無社會者焉。及文明漸開,微露萌葉,久之遂成一社會”(61)《強學報時務報全5冊》(2),第1145、1148頁。。君主專制和無社會為非文明,政黨、社會為文明大進和文明開化之標志??梢?,先進的“技藝”和能夠產生政黨或社會的“非專制”,乃當時人們所認知的“文明”的兩大內容。一二十年后,時人還結合“文化”一詞來輔助對“文明”的闡釋:“文化是活動,文明是結果”(62)羅榮渠主編:《從“西化”到現代化》上冊,第174頁。,“文化(Culture)是一種文明所形成的生活的方式”,“文明(Civilization)是一個民族應付他的環境的總成績”(63)歐陽哲生編:《胡適文集》(4),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第3頁。。換言之,文明要有具化的結晶。

瞿秋白對文明的理解顯然汲取了此前國人對文明的認知:“實用的生產力大增,生產組織完全變更,一切城市文明的積弊,可以用有規劃經濟政策逐步消滅。不但推翻君神父師之權,并且推翻‘黃金權’。分配機關和生產機關都能漸成集合制度”,“技術的發展當然能成為各方面的,無所偏畸的”(64)羅榮渠主編:《從“西化”到現代化》上冊,第113—114頁。。在瞿秋白看來,“現代文明”有兩大內容:一是技術發展,生產力大增,實行規劃經濟;二是推翻傳統的君神父師之權,建立不受“黃金權”干擾、實行公平分配的集合制度。不難體察,與前人理解不同的是,兩大內容都融入了社會主義的理念和元素??梢哉f,今天的中國式現代化和全過程人民民主就是這兩者合乎邏輯的延伸、發展和結晶。從一個層面看,中國式現代化是關于中國發展的文明,全過程人民民主是關于中國治理的文明;正因為有前者才使中國共產黨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奇跡”,正因為有后者才使中國共產黨創造了“社會長期穩定奇跡”。

換個角度看,“中國式現代化”和“全過程人民民主”既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取得的最具創造性的實踐成果和理論成果,也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核心內容。這兩個成果都是與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分不開的,由此使二者蘊含著無處不在的社會主義因素和精神。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民主。因中國式現代化而生社會主義的物質文明和生態文明,因人民民主而生社會主義的政治文明、社會文明和精神文明,社會主義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會文明和生態文明有機地統一在“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之中。

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有人指出:“現代化意味著文化形態的重新塑造”,“所以,現代化必然意味著文化形態和文化整體設計的轉變”?!爸腥A民族現代文明”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和全過程人民民主為重要標志的新文明形態,從世界的視野和人類的發展來看,可謂“人類文明新形態”。中華文明具有的突出的連續性、創新性、包容性,決定了中華文化對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開放胸懷;中華文明具有的突出的統一性、和平性,決定了中國不斷追求文明交流互鑒,而不搞文化霸權?!爸腥A民族現代文明”公開宣示了一種新的世界文明理念和追求: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尊重各國自主選擇的發展道路和模式,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努力推動世界多樣性的和諧發展,努力使人類文明呈現多姿多彩的形態。

100多年前,梁啟超提出:“我們人數居全世界人口四分之一,我們對于人類全體的幸福,該負四分之一的責任?!比绾伪M責任呢?梁啟超提出要建立一種“新文化系統”。(65)梁啟超:《歐游心影錄》,第51—52頁。但是,那時的中國“尚沒有新文化。全世界一樣尚沒有新文化”,“如何可使世界發生一種新文化”,(66)《毛澤東早期文稿》,第449頁。成為百年來不斷拷問中國人的一個大問題?!爸腥A民族現代文明”作為“人類文明新形態”,特別符合和體現了中國人堅持“胸懷天下”、努力為人類社會發展開出新路的歷史邏輯。

猜你喜歡
中國式民主現代化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邊疆治理現代化
中國式民主
不要讓中國式焦慮,廢掉了你的孩子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中國式失敗
關于現代民主的幾點思考
好民主 壞民主
國內某1 700 mm熱軋廠現代化改造
欲望的位置:論兩種慎議民主取向之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