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天府表達研究:價值功能、現實審視與傳承策略

2023-02-20 07:56馬文博王凱圓
荊楚理工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天府體育項目融合

戴 朝,馬文博,付 翔,王凱圓

(1.四川師范大學a.巴蜀文化研究中心;b.體育學院,四川 成都 610066;2.西安建筑科技大學體育學院,陜西 西安 710055;3.廣東技術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0;4.上海體育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上海 200438)

0 引言

天府地區少數民族眾多,包括彝族、藏族、羌族、回族和蒙古族,其中藏、羌、彝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相對較多,具有各自獨特的文化風格和傳統特色。 天府地區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歷史悠久,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的藏棋,《舊唐書·吐蕃轉》曾記載:“不知節后,麥熟為首。 圍棋擊博,吹蠡鳴鼓為戲,弓箭不離身”[1],可見當地的傳統體育項目藏棋已經是家喻戶曉,傳承甚廣。天府地區由于“湖廣填四川”等移民活動的發展,具備了較為開放的民族性格[2],但是,隨著社會的變遷和全球化的不斷發展,加之地理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傳統體育項目的發展空間遭到了極大的擠壓,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遭遇瓶頸。 黨和政府對此給予高度重視,出臺了諸多政策文件予以支持,如2021 年,文化、旅游部印發《“十四五”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規劃》、《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體育強國建設綱要的通知》(國辦發〔2019〕40號),政策供給的支持引起了理論界和實踐者們的積極參與。鑒于此,文章通過對天府傳統體育項目的實際發展狀況分析,提出了傳統體育項目天府表達的優化策略,以期為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和弘揚提供理論參考。

1 文獻回顧與簡評

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受到外界環境的諸多影響,文化認同、宗教信仰、技術認同等的內部因素和國家政策、文化沖突、經濟發展等外部因素加劇了傳統體育文化的生存境遇[3],導致傳統體育文化的大量流失。 首當其沖的是傳承人的傳承,體育非遺傳承人的生存狀況堪憂,身份認同從計劃性認同逐步走向合法性認同,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逐步從自由發展走向協同共贏,在體育非遺傳承中逐漸發揮重要作用[4];且政府的財政支持程度難以滿足項目發展的需求,傳承人在器材購買、場所尋求等方面面臨困難[5]。 體育傳承人作用發揮的折扣,影響了傳統體育文化傳承的效果。 為了更好地促進傳統體育項目的傳承,增加傳統體育項目習練的人口,傳統體育項目進校園成為重要途徑之一,但是在實踐發展的過程中卻存在重視程度、教學定位、項目發展、師資力量和長效發展機制等方面挑戰[6]。由于社會的變遷和時代的發展,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生存的土壤發展重大變化,為了促進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體育項目所承載的文化意義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創造性轉變的必然思考[7]。 隨著時代的發展,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功能發生了諸多變化,某些功能消失,如防御、祈福等,但是民族傳統體育在民族認同、歷史記憶保存、文化的多樣性等方面依據具有重要功能[8],政治功能、經濟功能、文化功能、社會功能,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9]。傳統體育文化的價值功能依據時代的變遷發生相應的轉變,已得到諸多學者的認可,并提出了相應的發展策略。

在融合發展方面,蘇健蛟等[10]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融合發展給予高度重視,強調虛擬與現實的融合、傳統與現代的融合、各少數民族文化的整合以及體育與旅游的融合等,以此來實現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在多元主體協同推進方面,薛宏波等[11]提出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對外交流需要政府、社團、非政府組織、企業、體育明星、專業人才等的發揮共同作用,以此打造高質量的對外交流機制,促進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對外發展。 在宣傳策略推廣方面,黃振鵬等[12]提出借助于融媒體進行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播的策略,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借助于融媒體的發展平臺,可以實現傳播對象的擴充、傳播內容的豐富、傳播影響力的增強,進而實現傳統文化由傳統性想現代性的轉變,進而走向世界發展的舞臺。 在文化自覺培養方面,黑生林[13]在梳理民族民間體育事業發展歷史的基礎上,提出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從民間技藝傳承到文化自覺的實現路徑,強調了民眾本位、社會參與和多元化發展。 不同的學者從多方面提供了傳統體育文化發展的策略參考,但是,四川省作為傳統體育文化聚集的地區之一,理論研究滯后于實踐的發展,難以為實踐的發展提供有效的策略參考,因此,以天府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現狀為基準點,探究天府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策略的研究亟待推進。

2 天府傳統體育文化傳承的基本價值功能

2.1 天府傳統體育文化資源賦存豐富

四川省素有“天府之國”的美譽,有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第二大藏族聚居區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區。 天府之國的傳統體育文化賦存豐富,是中華優秀傳統體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天府傳統體育文化主要是指由四川省所具有的傳統體育項目及其所依賴的事物所構成的物質、器物或精神活動的總和。目前,天府傳統體育文化類型眾多,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多項,分別是龍舞(瀘州雨壇彩龍)、龍舞(黃龍溪火龍燈舞)、草編(沐川草龍)、峨眉武術、藏棋、滑竿(華鎣山滑竿抬幺妹)、青城武術、龍舞(安仁板凳龍);擁有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多達幾十項,還有諸多未進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傳統體育項目。

2.2 天府傳統體育文化意涵豐富

天府傳統體育起源歷史悠久,在不斷發展和演進的過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價值意義,承載了人們的祈福、交流、祭祀、防御等期許,如藏棋陣形中的“吉祥八結棋”“母牛項圈棋”“牦牛礪角棋”“拉薩棋”“詛咒禪房棋”等,這些名稱都是祥和吉祥的代表;龍舟競賽,能很好地體現人們的拼搏精神,團隊意識精神,要取得勝利,必須動作整齊劃一,戰術配合好;耍蠶龍就是紀念嫘祖的一種祭祀型舞蹈;富家子弟們習練武術,不僅因為有錢有閑,有時間練習,而且還是一個維護家族榮譽的方式。豐富的文化意涵賦予傳統體育項目源遠流長的文化基礎,對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起到了推動作用。

2.3 天府傳統體育文化的時代價值

天府傳統體育文化經過了漫長的歷史演變,呈現出多重價值并重,包括藝術價值、歷史價值、健康價值、經濟價值、醫學價值、安全價值和學科建設價值等。 在時代的發展過程中,部分價值仍體現出較強的應用性,如藝術價值、健康價值、醫學價值、經濟價值和學科體系建設。 如分水嶺鎮火龍節竹蔑扎制、剪紙、音樂、戲劇等藝術元素,與當代人的藝術需求具有較高的契合性;五勞七傷秘方體現了珍貴的醫學價值;武術等的傳統體育活動體現了較強的健身價值;文體旅的融合發展體現了較高的經濟價值;傳統體育項目資料等的整理有助于進一步完善學科體系建設。 但是,也有部分價值逐漸失去了使用的價值,但是仍具有較高歷史價值,如藏族爾蘇射箭節是研究藏族爾蘇風俗文化的活化石標本。天府傳統體育文化豐富的價值體現,為傳統體育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提供了參考的藍本。

3 天府傳統體育文化傳承發展的現實審視

3.1 外來文化的沖擊性和挑戰性

西方文化和全球化的發展,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的沖擊,如降低了兒童青少年對于傳統體育項目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使得傳統體育發展的空間被現代項目大大壓縮。 但是,從另一方面看,由于文化的影響意義重大,在政治、經濟、社會乃至價值觀等諸多方面都有潛移默化的影響,這也是文化的核心魅力所在。一方的興起必促使另一方跟隨,因此,市場化、全球化等的社會發展趨勢卻推動著傳統文化的“變身”,使其更適合于時代的發展,從長遠的視角看,外來文化的沖擊也并非“百害而無一益”。 外來文化對傳統文化的沖擊造成兩種主要可能的結果,一種是外來文化與傳統文化的融合產生一種新的文化,這種“混血兒”般的混合文化對社會的發展和外界環境的變化具有更高的適應性;另一種結果是部分傳統體育文化的存在空間更加狹小,其存在更加依賴于書籍、年鑒、博物館等空間,在現實實踐中的發展極其困難。 傳統體育文化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具有鮮明的主體性和整合性,與其他文化互相結合,比如舞龍,武術,既有觀賞性,又能強身健體,是提高精神生活的有益運動。對于西方文化和傳統文化,我們應該始終堅持繼承傳統文化的同時還要結合時代發展文化,“體育無國界”,體育文化的發展更應該堅持包容并蓄的發展態度,避免“閉關鎖國”帶來的副作用,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加強與西方文化的交流,發揮傳統體育文化的世界影響力,打造中國特色的體育文化從而實現傳統體育文化的可持續發展。

3.2 傳承發展機制的單一性與滯后性

在過去,我國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方式較為單一,主要以“口傳心授”作為傳承方式,傳承機制存在較多問題。 依據傳統體育文化的起源和發展的歷史脈絡,不難發現,我國的傳統體育項目的興起有其特定階段存在的目的,如防御、勞作等,傳統體育項目的學習也并非任何人都可以獲得這個機會,需要滿足諸多的條件限制?!皞髂胁粋髋?、傳內不傳外”等的規定直接決定了傳統體育項目的學習機會獲得是小概率事件,直接決定了項目傳播的范圍。 傳統體育項目傳承的單一性和滯后性的特點,直接決定了傳統體育文化傳承的三種結果,一是部分傳統體育文化只發展一段時間,然后“瀕危滅絕”,沒有傳承下來;二是在傳承中,因為時代變化,不適合時代發展特點的傳統體育項目文化沒有傳承下來,適合時代發展特點的文化得以傳承。 傳統體育是我國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每一個傳統體育項目都是一種精神的象征。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們的健康意識不斷提高,傳統體育項目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F階段,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傳承方式呈現為多元化的特征,資料的整理、校園的傳承、比賽的舉辦等均顯示出初步的階段性成效,但是傳承的主體發生了“易位”,現代的學者對于我國傳統體育文化的研究是站立在旁觀者的視角進行的分析,缺乏實踐的真實體驗,難以“感同心受”。體育傳承人作用的發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還原傳統體育項目主體對于傳統體育文化傳承的看法,但是傳承人作用又極其有限。

3.3 傳統體育文化傳播的地域性與封閉性

中華傳統體育文化具有地域性和封閉性的特點, 這與中華傳統體育文化發展的歷史密切相關。 首先,作為一個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的文明古國,在過去,我國是一個長期相對獨立封閉的封建制國家,在這一相對獨立的文明發展進程中演變成了中華民族古代體育的獨特形式,原始人為了生存,在和大自然的長期搏斗中,練就了奔跑、角力、跳躍、投石、游泳等的運動技能,進而衍生出跑步、射箭、蹴鞠、體操、武術、太極等的傳統體育項目,經過漫長的歷史演變,形成了現在所呈現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 國家的封閉決定了傳統體育文化的封閉性和地域性。其次,中國古代體育項目注重自我修養、形神兼備,這種內涵式發展的思路阻礙了傳統體育文化對于全球化背景下的新環境的適應。最后,當前我國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出現了巨大的斷層,政府部門的重視和所開展的搶救性發掘工作的成效還未充分體現,且大多數人偏向奧運項目,如足球、籃球,特別是青少年群體對傳統體育項目陌生,不感興趣,自然也無法領略到傳統體育文化的精髓,不利于文化的傳承發展,所以傳統體育文化是處于一個相對自我封閉的過程中。

3.4 非遺傳承人群傳承的經驗性和稀缺性

體育非遺傳承人群的人員構成較為豐富,既有項目傳人、學徒,也有學生或其他人員。從年齡結構上看,通常情況下傳統體育項目的技能持有者年齡相對較大,其所掌握的技能傳授方式帶有明顯的時代特點,主要是根據自身的經驗積累和所見所聞進行的經驗的傳授,教授方式具有明顯的自主性,與現代較為系統化的教育教學理論存在一定的分歧,因此加劇了項目傳承的困難性。 雖然,政府支持開展了諸多的傳承人傳承培訓指導,但是由于發展階段的限制和傳承人群本身發展的特點,導致非遺傳承人的傳承依然帶有很多不確定性,傳承的自主性較為匱乏,表現出較強的官方意志。 在體育非遺傳承人傳承的過程中,存在民間傳承與學院傳承的沖突和碰撞,對于年齡較大的傳承人而言,做出巨大的改變較為困難。另外,由于傳統體育項目發展的階段較為初級,還未形成明顯的經濟效益,導致傳承人傳承精力投入的有限,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持久性受到影響。在此背景下,傳承人群呈現出稀缺性的特點,與現代競技項目的后備人才相比形成明確的反差。

4 傳統體育文化天府表達的優化策略

4.1 傳統體育文化的結構功能轉換

傳統體育文化是體育精神的精髓,是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遺留下來的寶貴遺產。在經濟全球和世界多元化的當今社會,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需要與時俱進,結合時代發展的特點進行相應的結構功能轉換;對于外來文化的影響,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始終應堅持一種理性思考,在傳統文化“守正”的同時,對外來文化秉持尊重、吸收、兼容并蓄的發展態度,以擴充傳統體育文化發展的空間。 “結構-功能”的轉換需要經過原有文化系統結構的裂變和裂變后元素的重組,通過裂變和重組,有助于提高傳統體育文化對環境的適應能力,緩解全球化等的沖擊。 首先,在文化裂變方面,需要合理地處理各種矛盾和沖突,如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沖突,而各種沖突的解決需要充分的借助政府的引導作用。 因此,政府及相關管理部門可以成立專門的領導小組,通過傳統體育文化當代價值功能的宣傳和解讀,提高全體社會成員對于傳統體育文化的認知,進而提高全民族的文化自覺意識。 傳統體育文化的時代功能較為多樣,如強身健體、休閑娛樂、藝術鑒賞、歷史價值、經濟價值等,不同價值的實踐利用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 其次,在文化元素重組方面,不同元素之間的結合方式是創新發展的突破點之一。 通過傳統與現代的重組、東方與西方文化元素的重組以及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等的方式面向世界,博采眾長,以提高傳統體育文化發展的自主能動性,順利實現“角色的轉變”和“結構-功能”轉化價值的實現。

4.2 跨區域體育文化交流與協同的推進

跨區域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需要從多方面予以推薦。首先,相關部門需要促進傳統體育文化在當地的發展,營造傳統體育文化的氛圍,具體可以通過傳統體育項目技能培訓、節慶活動的舉辦、傳統體育項目的比賽交流活動等的方式達到文化氛圍營造的目標。其次,通過多方主體合力作用的發揮提高傳統體育文化的“自我造血”功能,單純地依靠政府的扶持而發展的體育項目難以實現長久的發展和大范圍的傳播,因此,發展的自主能動性亟待發掘。傳統體育項目發展的自主能動性的實現,離不開經濟功能的發掘,因此,在傳統體育文化產業發展的初步階段,可以通過廣告、贊助等的方式獲取經濟支持。再次,傳統體育項目發展的規范性有待于進一步推進,尤其是比賽項目競賽規則的統一。沒有統一的競賽規則難以形成規模效應,無法吸引更多的傳統體育項目愛好者的參與,因此,政府、協會、傳承人、學校等的群體可以通過合作研討的方式編制統一的傳統體育項目教材和統一的競賽規則。 最后,通過數字科技的使用、媒介的融入和實現傳統體育項目宣傳和推廣。由于傳統體育項目的趣味性不足,在實踐發展的過程中年輕人的參與度較低。 融媒體時代的到來,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播途徑得到了較大范圍的釋放,尤其是逐步走入年輕人的視野,這對于跨區域的傳播乃至跨國交流均具有較大的推動作用。

4.3 傳統體育相關產業融合發展體系的構建

傳統產業與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是全方位、多角度等的,體現了傳統體育文化的賦能作用,其中最具有突出作用的是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的融合發展,如文化和旅游業等的融合發展。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的融合需要從要素、結構、市場和空間等方面進行融合。傳統與現代要素的融合是產業結構融合、市場融合和空間融合的基礎,需要較為系統的頂層設計和開發研究,因此政府、市場和相關研究人員的合力作用發揮至關重要。由于傳統體育產業發展的長期滯后性,其與現代產業的融合發展還需要諸多方面的保障,如制度支持、經濟支持、技術支持和人才支持等,在多方保障作用的支持下,傳統產業與現代產業的融合發展可以綜合帶動一、二、三產業的融合,從而實現全要素的融合。 目前,文體旅的融合發展是傳統體育產業融合發展的典型代表,取得了初步性的成效,但是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為了更好地促進傳統體育產業與其他產業融合體系的構建,可以選擇從單要素的嵌入到融入,多要素的嵌入到融入的分階梯式的發展過程循序漸進。

4.4 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人才培養體系建設

首先,在傳統體育文化自覺提高方面,需要中小學校補充完善相關課程,通過系統化的課程教授促進學生對于傳統體育文化的了解和認知,以培養兒童青少年對于傳統體育文化的文化自信程度,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奠定基礎。其次,高等院校開設豐富多彩的傳統體育項目課程。目前,武術太極等的課程普及程度相對較高,但是其他小眾的傳統體育項目發展的年輕人才依然較為匱乏,通過大學體育課程的開設普及傳統體育項目課程進一步培養高素質、理論與實踐兼備的綜合性人才,為傳統體育項目的研究與創新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力量支持。 再次,傳承人作用的發揮需要進一步發掘。 體育傳承人是傳統體育文化發展的最為重要的人才之一,但是,現階段由于財政支出比例等的限制,體育傳承人作用的發揮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政府等相關部門可以創設更多體育傳承人作用發揮的平臺,通過經濟利益滿足的形式保證體育傳承人全職傳承,以最大程度激發傳承人傳承的熱情,克服因生活方面的經濟壓力所造成的傳承人傳承精力的分散。

5 結語

民族傳統體育是中華體育精神的命脈,是中華體育文化源遠流長的核心。 隨著社會的變遷,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價值功能發生結構性轉化,逐步與時代發展的需求相吻合,傳承方式發展了巨大的變化。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需要在“守正”的基礎上堅持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在未來的研究中,傳統體育文化各類傳承策略效果的發揮和評估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猜你喜歡
天府體育項目融合
我校被評為“河北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基地
村企黨建聯建融合共贏
融合菜
從創新出發,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融合》
初中體育項目練習中培養學生責任心的策略
天府路 農村富 農民福
蜀道除艱險天府盡歡顏
春游天府國
體育項目的生態因子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