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棉棉”鄉情

2023-02-25 15:18馬志娟
回族文學 2023年6期
關鍵詞:藝術節棉花

馬志娟

2023 年9 月2 日,瑪納斯縣北五岔鎮第25屆棉鄉藝術節在喜慶的鑼鼓聲中開幕,大紅的舞臺,火紅的演出服,紅彤彤的笑臉,紅艷艷的國旗,鋪天蓋地的紅,我看見了一幅紅紅火火的新時代農民幸福生活圖!

北五岔鎮概要

“北五岔”原為“北五汊”,清嘉慶年間,瑪納斯人在蘭州灣地區開挖莫合渠,引瑪納斯河水向北流入老河道而形成五條汊溝,后開挖為五條支渠,支渠在縣城北,且瑪納斯河水通過支渠灌溉農田養育了一方百姓,百姓遂稱該區域為“北五汊”,后改為“北五岔”。這一地名的來歷就是屯墾戍邊的生動印記。

據史書記載,清嘉慶二十五年,有人在此地修建了一座廟宇,稱為“五岔廟”。清光緒初年,修建了五圣宮廟,稱為“大廟”,其后又建了牛王宮、娘娘廟。后來北五岔人就有了“趕廟會、唱大戲”的傳統,如今廟雖絕跡,但人們“趕大集、唱大戲”的遺風卻傳承至今。

歷史走到了21世紀的今天,北五岔鎮已經成為瑪納斯縣優質棉核心區、自治區“一村一品”示范村鎮,開發出精品棉基地10萬畝,建成枸杞、大蕓種植基地2萬畝,在建立規?;默F代農業體系上,下足了力氣。

物質豐裕之后,人們自然而然將精力轉向精神文化生活。北五岔鎮是新疆曲子的誕生地之一。清末民國初,大量的兵屯、民屯人員從內地來到綏來縣,帶來了民間傳唱的小曲子,北五岔人個個會唱,在此基礎上,功底深厚的戲曲班子,逢年過節都有演出。北五岔9 個村,村村都有拿得出手的文藝人才和文藝節目,棉鄉藝術節已連續舉辦25 屆,足見北五岔人對藝術的熱愛,對積極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

歡樂的棉鄉藝術節

鏡頭一:高高的舞臺上,羊皮鼓一字兒排開,身著紅黃色演出服的姑娘們,高高舉起鼓槌,重重落下,變換的舞步,不變的笑靨,震撼人心的隆隆鼓聲,敲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無盡喜悅。

鏡頭二:寬闊的運動場上,長約15 米的紅色、綠色、藍色絨布巨型“毛毛蟲”上,分別騎跨著3 個村的選手,他們整齊劃一喊著“一二、一二、一二”的號子,集體“駕馭”著毛毛蟲行進,速度快的隊獲勝。場上的人盡心盡力地喊著號子行進著,運動場四周的人不斷喊著加油,在30多度的高溫下,整個運動場似乎要被笑聲叫聲喊聲點燃成一把火,置身其中,無處不歡欣,無人不欣悅。

鏡頭三:活動場上,設了評委席,設了3 個煤氣灶臺,“鄉村家宴”廚藝爭霸賽拉開帷幕。選手們戴著雪白的高帽子,在灶臺上“滋啦滋啦”賣力地翻炒著,誘人的油香肉香飄蕩在空氣中,辣子雞、宮保雞丁、酸辣土豆絲、麻辣豆腐等和著節奏強勁的音樂火熱出鍋,瞬間擺成了一桌美味的家宴。

此外,還有力與美的展示——拔河比賽、蒙眼倒水、穿越呼啦圈、齊心同心鼓等農牧民趣味運動會項目,有歡樂共舞的篝火晚會、“兒童嘉年華”專場演出、“青春無限”樂隊專場演出、新疆曲子戲專場演出、廣場舞大賽、棉鄉達人秀專場演出等等。3 天時間,人們在燦爛陽光下跑著、跳著、唱著、舞著,盡情揮灑著汗水,也揮灑著對幸福生活的熱愛。

我家就在北五岔

熱鬧的人群里,有一位敦實的農村婦女正在舉著手機自拍,她的背后,是一株高大的掛滿盛開的棉花的人造棉株。我想,通過鏡頭里的棉株,她一定看到了自家棉田里的棉花,看到了豐收的喜悅,因為,那張麥色的樸實的臉上洋溢著的笑容,是那么熱烈,自信。

金 秋 宋振迪 攝

我替她拍了照片,并與她攀談起來。我家就在北五岔。她樸實的臉上笑容又憨厚又驕傲。她告訴我她叫李玉紅,50 歲,是北五岔鎮魏家場村村民。她小時候媽媽有病,爸爸帶著他們兄弟姐妹5人,日子過得很艱難。24歲嫁給了本村的小伙,夫妻雙雙為好日子奮斗,隨著時代的進步,生活越來越好。夫妻二人種著150畝地,現在基本實現了農業現代化,兩人種地很輕松。播種、封土、中耕、打藥、打頂、采棉都用機器操作,澆水由老公負責,她就負責做做飯種種菜,偶爾拔拔草,日子就這么悠閑地過。去年種地收入約16萬元,丈夫兼職管村里水泵,年收入4萬元左右,家庭年收入20萬元。一年就干半年活,10月以后就搬去縣城住樓房享受生活。唯一的兒子在烏魯木齊就業,他們已經給兒子在昌吉市買了樓房,兒子即將結婚。描述著這鮮活火熱的日子,李玉紅的笑容分外純真自然。

說起今天的活動,她說大家積極得很,她們村的節目都是村民自己編排的。我問她,你參加了嗎?她嘎嘎嘎嘎笑起來,說,我的身材不太好,又矮又胖,這能演個節目嗎?我看節目、玩游戲就行了?,F在干活都用機器了,人都閑了,大家都愛參加活動,這個藝術節搞得好!搞活動,周邊的人都來看節目,人口流動了,做生意的人生意也好了,經濟也活了,多好!

一個農民的畫家夢

在藝術節現場,十幾幅裝裱好的國畫和剪紙作品掛在小樹林邊,剪紙作品人物花鳥栩栩如生,國畫作品以山水畫居多,遠山近樹,人物小舟,寥寥幾筆,意境悠然。作者張建宏,49歲,是北五岔鎮西溝村農民。他中等個兒,麥色面孔,臉長,眼睛靈動。

張建宏是甘肅定西人,小時候就對繪畫感興趣,可惜當時生活艱苦,小學畢業就幫著家里干活了。后來跟隨著老家的畫匠學習畫廟、畫房子等,積累了一些繪畫的功底。為了過上美好的生活,18 歲他跟隨哥哥從老家來到新疆,落戶西溝村。那時候過的是為了糊口而艱苦奮斗的日子,但日子再忙、再艱苦,他始終沒有丟棄自己的畫家夢。田間地頭偶爾的閑空,別人在一起吹牛,他撿起樹枝在地上作畫,哪怕畫一朵云,畫一只鳥,他也覺得有無窮的樂趣。冬天農閑的時候,他就自己在家里瞎畫,看到什么臨摹什么,斷斷續續畫了很多年。

有些村民不理解,喜歡拿他開玩笑,看到他走過來,就相互擠眉弄眼地說,哎喲喲,大畫家來了。張建宏就低低頭,從旁邊默默走過,只是把一定要學習畫畫的決心,在心里溫習了一遍又一遍。

2007 年的時候,家里生活條件好了,他花3000 元學費,報了北京的一個書畫藝術學院,學習國畫。3 年時間,總是在冬天農閑的時候每天作畫,畫三四個月,剛有進步了,一到農忙時節,又擱置了,等幾個月過去,原來學的又忘了,重新起步。3年過去了,他只學到一些繪畫理論,得到了一張名不副實的畢業證書,作畫技能卻依然停滯不前。

后來他又在短視頻平臺上找到新的老師,又交了3000 元學費跟隨老師學畫,從清代龔賢的畫學起,學習他的畫風畫法。今年跟隨短視頻的老師學習以后,夏天也作畫,每天基本能保證兩個小時的學習時間,終于感覺到自己作畫有了進步。他也在今年入選瑪納斯縣第六批縣級非遺項目名錄代表性傳承人,非遺項目為國畫。

在學習刻章的時候,一開始舍不得買刻刀,自己花時間把鋼鋸條磨成刻刀使用,多少次把手劃破了,包扎一下繼續。先刻木頭,后刻石頭,石頭質地不好,刻到一半爛了,再重新刻。后來買好一點的石料,好不容易刻好了,再磨平,繼續刻。就這樣,刻了磨,磨了刻,這個小學文化程度的農民,不在乎別人譏諷的眼光,不在乎將來會不會有成就,不考慮作畫能不能帶來經濟利益,僅僅只是為了純粹的夢想,他把大把的時間交給了畫筆和刻刀,也不吝于在經濟上的投入。

巧手織出美好生活

90 后美女胡雅琦的小攤在本次藝術節上成為大家關注的亮點。胡雅琦是北五岔人,現居住在縣城,開一家鮮花店。胡雅琦的鮮花店與眾不同,別人只賣鮮花,她還賣手工編織品。

現場的小攤上,就擺放著她用彩色毛線編織的各種發夾、頭花、插花等,最吸人眼球的有兩種,一種是用棉花做的花束,一種是棉花形狀的鑰匙扣“好運棉棉”。在棉鄉藝術節展出這樣的文創產品,又切合主題,又新穎,又漂亮,無疑是非常出彩的。

當問及她的創作靈感,在棉鄉長大的胡雅琦抿嘴一笑說,這來自于棉花的花語。棉花柔軟,纖維之間相互聯結,如同情意緊緊纏繞的戀人?!懊蕖迸c“綿”諧音,因此棉花有情意綿綿的寓意。棉花潔白,象征純潔的愛情與友情。棉花是經濟作物,可以織成棉布,在古代是較為貴重的面料,只有富貴人家才能穿戴,因此棉花還有榮華富貴的含義。棉花是一種特殊的花,是永不凋謝的花,因此它又有長壽的寓意?;诖?,棉花手工藝品送人,寓意愛情、友情、財運、長壽,是送禮佳品。

胡雅琦愛美,愛生活,能吃苦,之所以選擇開花店作為職業,是因為她覺得每天與鮮花為伴就是與美做伴,會讓人心情舒暢。進貨、去刺、包裝、送花,所有的工作她都是帶著笑容完成的。這次棉鄉藝術節鎮政府向她訂購了50份“好運棉棉”鑰匙扣做伴手禮,只有3天時間,又沒有存貨,她和閨蜜一起加班制作,在藝術節開幕前一晚做到凌晨3點,終于完工按時交貨。

目前,胡雅琦依靠自己開花店、做棉花文創產品,月收入5000元,她用一雙巧手編織出自己的幸福生活。

中國鄉村的守護者

梁項媛一件淡藍色細格子襯衫當外衣穿,灑脫自在,配上白凈面孔,干凈清澈的眼睛,侃侃而談的自信,新時代鄉鎮干部的干練呼之欲出,這就是北五岔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梁項媛給我留下的第一印象。

梁項媛是瑪納斯本地人,自小生活在這里,使得她對養育自己的這方水土充滿了感情。2010 年大學畢業以后,同學們都紛紛選擇去大城市發展,梁項媛卻選擇了逆行,她回到瑪納斯農村做了大學生村官。敏捷的才思、認真的工作態度,讓她在工作上得心應手。12 年時間,6 年在社區鍛煉,6 年在農村耕耘,2021 年在換屆選舉中,梁項媛當選為北五岔鎮鎮長。她說,自己的成長得益于身邊的老領導們,他們教給她很多工作的方法、經驗,自己取得一點成績,都要感謝身邊領導的幫助。

其中,北五岔鎮黨委班子帶頭人黃新龍就是最年輕的“老領導”。黃書記生于農村,長于農村,做中國鄉村的守護者自然而然成為他的夢想。在縣城工作了幾年之后,三十出頭那年,他主動要求去鄉鎮工作,如今,他已經在北五岔奮斗了8 個年頭,北五岔的片片條田都留下過他的足跡,朵朵棉桃都接受過他深情的凝望。抓好鄉村振興工作,建設美麗鄉村,讓老百姓的經濟條件越來越好,鄉村生態環境人居環境改善,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數,是他和班子成員孜孜以求的目標。班子成員都是年輕人,在他們的帶領下,我們看到今天的北五岔鎮是一片欣欣向榮的局面。

北五岔鎮現有耕地19.86 萬畝,土地肥美,農民生活富裕,鎮領導班子正引導農民成立農業發展公司,爭取更多的棉田納入統一種植、統一管理,提高棉花的品質,拿到國家給的質量補貼,讓農民實現增收。目前在做高標準農田建設、斗農渠建設,創造條件,將來要做到棉田整體的規?;N植、集約化管理。

現在農業基本實現了現代化,農民的空閑時間比較多,因而這里的群眾文化生活很豐富。北五岔鎮是新疆曲子誕生地之一,這邊有一支熱愛戲曲的團隊,專業功底深厚,團長不但能演戲,還能寫劇本,在群眾中也有大批的戲迷。大家日常會跳廣場舞,還會自發搞一些文藝活動。這次的棉鄉藝術節,沒有外聘演出團隊,所有村的文藝節目,合唱、舞蹈、歌曲、小品,全部是農民自己排練的,是真正的農民慶祝自己豐收的節日。

目前大多數農戶都有兩套房,很多人家在烏魯木齊、昌吉、石河子、瑪納斯縣城買了房子,只有夏天在這邊度過。

我問黃書記,鄉村的未來將走向何方?黃書記告訴我,就是搞農業現代化,解放富余勞動力,發展第三產業。

我問他是否擔心將來村莊人都走完了,變成空心村。他堅定地說不會,現在已經有一些本地年輕人回到農村來種地了,也有一些做生意的人來這邊成立農業公司。我們班子成員平均年齡34 歲,我們就是鄉村的守護者,我們會建設它,美化它,吸引帶動更多年輕人回歸鄉村,將來讓城里人把到美麗鄉村生活變成他們的生活目標。黃書記的這段話,讓我對這群中國鄉村的守護者肅然起敬。

在北五岔鎮棉鄉藝術節的現場,我們還看到了農產品展臺,有兩米多高的芝麻植株,有比胳膊還粗的絲瓜,有金黃的玉米,有火紅的辣椒,還有新鮮的枸杞、曬干的大蕓,以及大蕓泡的藥酒等等。在手工藝品展區,十幾個憨態可掬的繡花老虎布玩偶引起了我的注意,有綢緞做的,有絨布做的,也有平布做的,大小和樣貌各不相同,都繡出眼睛鼻子嘴巴和額頭的“王”字,又憨厚,又神氣,非??蓯?!還有老虎枕頭、小孩穿的老虎鞋等,都是精美的藝術品,讓人愛不釋手。這正是中國鄉村文化的傳承。

漫步在人群中,看著那一張張笑臉,我感動莫名。就是這些普普通通的勞動者,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建設著美麗的家鄉,創造美好的生活,在物質上達到小康之后,他們同樣讓自己的精神奔向“小康”。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身份是農民,但同時他們又是藝術家,在生活的琴弦上,用心用力用情,彈奏鄉村振興的凱歌!

猜你喜歡
藝術節棉花
摘棉花
遇見藝術節
棉花是花嗎?
A Glimpse of the Art Festival遇見藝術節
棉花
中央音樂學院·延安“10·15”藝術節
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海報
分形——2018芳草地藝術節
2017當代小劇場戲曲藝術節
快樂城的棉花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