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家庭教育情景的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調查研究

2023-02-28 11:50孫婷婷
白城師范學院學報 2023年1期
關鍵詞:心理品質子女維度

李 月,孫婷婷

(1.白城師范學院 教育科學學院,吉林 白城 137000;2.白城毓才實驗學校,吉林 白城 137000)

積極心理品質作為積極心理學研究的核心內容之一,一直受到心理學工作者的特別重視。積極心理品質是衡量個體心理水平高低的一切正向心理指標的總和,它不僅包括某些積極人格特質,還包括為了獲得良好結果而靈活進行自我調節的能力以及自我調節過程中的積極情緒體驗。[1]2007 年,我國學者孟萬金教授提出 “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模式”[2],這使得積極心理品質培養成為當下學校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小學時期,小學生正處于身心快速發展、人格品質逐漸形成并穩定的階段,正是培養積極心理品質的關鍵時期。而這不僅需要學校教育加以重視,更需要家庭教育的積極參與。因此,本文從家庭教育的實際出發,調查了家庭教育狀況與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關系,旨在進一步明確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培養中的家庭教育要素,為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培養提供家庭教育參考。

一、研究對象與工具

本研究選取白城地區某小學四到六年級學生共350 人作為研究對象,對其進行家庭教育基本狀況以及積極心理品質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344 份,有效率為98.3%。運用SPSS 21.0 中文版進行數據分析。

問卷選取官群、孟萬金等2009年編制的中國中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量表,共61個題目。[3]量表采用Likert 五點記分制,根據與調查對象的符合程度作選擇:5非常像我,4比較像我,3一般,2比較不像我,1非常不像我。

二、研究結果

(一)小學生家庭教育基本情況

對小學生家庭教育基本情況進行頻數分析,得到結果如表1 所示:344 個有效數據中,民主型教養方式比例最大占73%;其次是專制型占18%;親子關系中良好占87.5%;家庭氛圍中和諧占91.6%;父母的夫妻關系良好的占87.8%。

表1 家庭教育基本情況(N=344)

(二)小學生生活滿意度情況

對小學生生活滿意度情況進行頻數分析,得到結果,如圖1所示:小學生總體生活滿意度水平較高。40.7%選擇非常滿意,29.65%選擇比較滿意,20.06%選擇基本滿意,三者合計311 人,占總人數的90.41%;而選擇有點不滿意、比較不滿意、非常不滿意的僅5人,占1.45%。

圖1 小學生生活滿意度狀況

(三)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情況

對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進行均值分析,得到表2結果: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平均分為3.777 0±0.530 75,根據量表五點記分制,這一結果處于選項3(一般)和選項4(比較像我)之間。

表2 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均值情況(均值±標準差)

(四)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人口統計學差異情況

運用獨立樣本T 檢驗及方差分析進行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人口統計學差異分析發現,在性別、是否獨生子女、年級三個維度上,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得分均無顯著差異;在父母學歷維度存在顯著差異(P <0.01),如表3所示。進一步多重比較得到結果如表4所示:父母學歷不同的小學生,其積極心理品質得分為大學>高中>研究生>初中,其中父母初中學歷與父母大學學歷因子下,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得分存在顯著差異(P <0.01)。

表3 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父母學歷維度單因素方差分析

表4 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在父母學歷各因子差異的多重比較

(五)家庭教育與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關系情況

對家庭教育各維度在積極心理品質上的得分情況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發現除教養方式和父母夫妻關系維度不存在顯著差異外,其他幾個維度上,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得分均存在顯著差異(P <0.01,P <0.001),結果如表5 所示。進一步進行多重比較,得到結果如表6所示:在親子關系維度,親子關系良好與親子關系一般的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具有顯著差異(P <0.05),具體得分是親子關系良好>一般>不好;在家庭氛圍維度,冷淡型家庭氛圍與和諧型、暴躁型家庭氛圍下的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有顯著差異(P <0.01,P <0.05),具體得分是和諧型>暴躁型>冷淡型;在學業成績維度,學業成績良好與一般、學業成績良好與不好、學業成績一般與不好因子下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存在顯著差異(P <0.001,P <0.01),具體得分是學業成績較好>一般>不好。

表5 積極心理品質在家庭教育各維度的單因素方差分析

表6 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在家庭教育各維度差異的多重比較

(六)積極心理品質與生活滿意度的相關關系

對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和生活滿意度進行Pearson 相關分析,發現兩者間存在顯著相關(P<0.001),結果如表7 所示。進一步進行回歸分析,得到的結果如表8 所示: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對生活滿意度具有顯著的預測力,可以解釋生活滿意度變異量的8.1%。

表7 積極心理品質與生活滿意度的相關關系

表8 積極心理品質與生活滿意度的回歸分析

三、分析與討論

(一)小學生家庭教育基本情況分析

本次調查中,民主型教養方式比例最高為73.0%;良好的親子關系比例最高達到87.5%;和諧型家庭氛圍占比91.6%;父母夫妻關系良好的占比87.8%。這一結果表明小學生家庭教育基本狀況總體良好。本次調查對象是一所具有私立性質學校的四、五、六年級學生,學生家庭整體狀況良好,重視子女教育,關注子女身心發展和學習狀況,在家庭教育幾個方面都有相對較好的表現。

(二)小學生生活滿意度情況分析

小學生生活滿意度總體狀況良好,選擇基本滿意以上的比例占90.41%,選擇不滿意的比例僅占1.45%,說明小學生總體生活滿意度水平較高,這一結果與上述家庭教育基本情況良好趨向一致。生活滿意度是指個體基于自身設定的標準對其生活質量做出的主觀評價(Shin,Johnson,1978),[4]常被作為主觀幸福感的關鍵指標。家庭是小學生最主要的生活場所,因此,家庭生活狀態,家長民主型教養方式、良好的親子關系的建立、和諧的家庭氛圍、父母良好的夫妻關系等家庭因素對小學生產生積極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活滿意度水平。

(三)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情況分析

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量表采用Likert五點記分制,得到平均分為3.777 0 分,在選項3(介于之間)和選項4(比較像我)之間。這一結果表明,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整體向好,但仍有待提高,這也符合本次調查對象的年齡特征。小學時期是培養兒童積極心理品質的重要階段,寬容、謙虛、持重、希望等基本心理品質初步形成,領導力、洞察力、創造力、執著等品質有待進一步發展。作為家長,需要學習家庭教育知識,掌握家庭教育技巧,為子女成長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

(四)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人口統計學差異情況分析

人口統計學方面的差異分析發現,初中學歷父母與大學學歷父母因子下,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存在顯著差異(P <0.01)。對于小學生而言,不論是生活方式、行為習慣的形成,還是認知方式、態度傾向的塑造無不受到家長的重要影響,最初都是從對父母的模仿開始的。接受過大學教育的父母通常更重視為孩子提供良好的精神環境,視野更開闊,能幫助孩子建立明確的自我觀念,培養自信心,從而養成良好的生活適應能力,對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具有更多促進作用。

(五)家庭教育與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關系情況分析

通過單因素方差分析發現,在親子關系、家庭氛圍、學業成績幾個維度,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均存在顯著差異(P <0.01,P <0.001)。經過進一步多重比較發現:一是親子關系良好比親子關系一般狀態下小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得分更高,差異顯著(P <0.05)。家長與子女之間有較好的溝通和交流,溫馨的互動,更能夠促進小學生形成對環境的安全感、對生活的熱情和信心,更能夠形成自主、獨立、溫和、理解、堅持等品質。同時,這些品質的形成,促進其良好行為的發生,進一步促進親子關系的和諧。因此,兩者是相互影響、相互關聯的。二是冷淡型家庭氛圍比和諧型家庭氛圍下小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得分要低,存在顯著差異(P <0.01)。家庭氛圍的形成主要以家長的情緒感染為核心,通過家庭生活的各個方面反映出來。特別在核心家庭中,家長的狀態直接影響其對待子女的態度。如果家庭成員感情融洽、彼此尊重和理解,這種和諧的家庭氛圍能夠有助于子女形成愛與包容、真誠、理解等品質。然而,冷淡型的家庭氛圍則是家庭成員間缺少互動,彼此各忙各的,交流不多,關心不夠,這種家庭氛圍下成長的小學生更需要受到關注,更需要特別注重培養其積極心理品質。而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暴躁型家庭氛圍下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得分高于冷淡型,差異顯著(P <0.05)。分析其原因,與冷淡型家庭氛圍相比,暴躁型家庭氛圍雖然充斥著爭吵的聲音,但是家庭成員間仍然有相互的關愛和交流,子女也能感受到愛和關注。因此,暴躁型氛圍下成長的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得分高于冷淡型家庭氛圍。三是學業成績維度下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差異顯著(P <0.001,P <0.01),具體為學業成績較好>一般>不好。小學時期,影響學業成績的因素很多,如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熱情、對待學習的態度、家長的關注度、家庭環境等,而這些因素在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形成和發展中也發揮重要作用。因此,學業成績越好,小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得分也越高。

(六)積極心理品質與生活滿意度的相關關系

經過相關分析得到結果,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平均分與生活滿意度呈顯著正相關(P <0.001)。進一步回歸分析發現,積極心理品質可以解釋生活滿意度變異量的8.1%。小學生的生活滿意度水平取決于他們對自己、生活和學習等的認知評估。這種認知評估傾向則源于個體對待事物的態度等要素。因此,小學生思維和洞察力、愛和友善、寬容和謙虛等積極心理品質,有效地促進其積極樂觀的認知傾向,提高生活滿意度水平。

四、家庭教育情境中培養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對策

根據官群、孟萬金等對中國中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研究,將中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分成智慧和知識、勇敢、人性(情)、公正、節制、超越六大維度,15項積極心理品質。[5]

結合上述數據和討論結果,家庭教育情境中需要家長充分運用家庭教育中積極因素來培養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采用民主型教養方式,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增強生活滿意度水平,重視良好品德培養等。

(一)以身示范,做子女的榜樣

行為主義心理學家阿爾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重視觀察學習在引發人的行為中的重要作用,重視行為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并通過 “充氣娃娃實驗” 說明兒童的很多攻擊行為都來自于對成人行為的模仿和學習。[6]家長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這就需要家長進行自我約束,用積極正向的行為做好榜樣,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讓小學生通過生活中的耳濡目染,形成勇敢、寬容、謙虛、幽默等積極心理品質。

(二)鼓勵為主,強化良好表現

作為家長要找準自己的角色定位,明智的家長不作 “裁判” ,而是作 “啦啦隊” 。家長是子女最堅強的后盾,是子女勇往直前的主要動力。因此,家長要善于發現小學生的積極表現并及時強化,運用欣賞和鼓勵增強小學生的自信心,尤其是在面對學習任務時,家長表達出鼓勵的話語,可以增強小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愿意思考到樂于思考,再到善于思考,逐漸培養起小學生的求知力、洞察力和創造力。

(三)學會共情,理解子女心理感受

共情即同理心,家長在生活中要學會換位思考,將心比心,學會站在子女的立場來理解其心理感受和想法。家長的共情能夠幫助子女形成積極的情感體驗,體會到家長的愛和支持。同時,子女也會在與家長的互動中逐漸形成和發展共情能力。生活中可以通過有效的、積極的溝通來表達共情。首先,家長要傾聽子女的表達,無條件地接受其表達;其次,將子女的表達用簡單的話語進行概述,讓其感受到家長明白自己所述;再次,家長要進行共情,站在子女的角度表達對其感受的理解,與子女感同身受;最后,家長與子女一起思考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這種有效溝通和表達共情,幫助小學生形成和發展共情能力,發展包容和關愛、友善等積極品質。

(四)適當放手,鍛煉子女獨立能力

包辦代替會讓子女畏縮不前,適當放手則會讓子女勇敢前行。家長在生活和學習中可以適當給予指導,但不能包辦代替。不涉及重要原則和重大安全的事情,要放手讓子女自己去實踐、去體驗、去操作,不論是成功與失敗,對他們來說都是寶貴的財富。小學生在自身實踐行動中可以增強自信心,他(她)會認為自己很厲害,很能干。如果這時候能夠獲得家長的肯定,那么小學生會更積極主動地想要去獨立實踐,使自身意志得到鍛煉,尤其是面對困難時的勇敢、堅持等意志品質可以得到不斷的磨練和提升。

(五)創設情境,為子女提供與同伴交流的機會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信息時代的飛速發展,人與人之間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卻在逐漸減少。尤其對于小學生來說,只有在學校與同伴群體有短時間的交流,在生活中的交往機會卻不多。這就需要家長有意識地為小學生創造交往情境和交往機會,讓小學生在同伴群體中獲得更多平等的交往機會,獲得同伴群體中的高參照和示范學習的機會,進一步學習人際交往技巧,鍛煉合作能力、協調能力和領導能力。

(六)保持理智,平靜面對生活事件

每個家庭都會遇到積極或消極的生活事件,而家長的處理方式和態度將直接影響子女觀念的形成。家長能夠理智、平靜、積極地面對生活事件,有助于子女形成積極的心理品質。

當子女面對一些負面生活事件時,家長要引導其轉換角度,換位思考,看到事物的積極面,培養小學生形成積極、樂觀、信心和希望等品質。

綜上所述,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整體發展水平向好,正處于快速發展中,家庭教育對其積極心理品質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家長要進一步樹立科學的家庭教育觀念,學習家庭教育知識,掌握家庭教育技巧,做智慧家長。重成績,更要重習慣培養;重智育,更要重德育;重才藝與技能,更要重個性塑造。

猜你喜歡
心理品質子女維度
為子女無限付出,為何還受累不討好?
與子女同住如何相處?
高中地理教學中心理品質教育的有效開展
農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遠?
淺論詩中“史”識的四個維度
高校冬季體育教學與學生心理品質的塑造
籃球運動之于學生心理品質提升的積極效應
光的維度
“五個維度”解有機化學推斷題
初中生積極心理品質量表的編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