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X”制度下中職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核心課程的教材開發

2023-02-28 06:41黃峰揚
幸福家庭 2023年24期
關鍵詞:工業機器人中職

黃峰揚

2019年國務院印發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職教20條”),決定試推行“1+X證書制度”,以促進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以項目為引領,以工作任務為載體,使得課堂教學過程與崗位工作過程相對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促進個體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以適應國家經濟建設需要。2021年,教育部印發《“十四五”職業教育規劃教材建設實施方案》,要求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強化教材建設國家事權,突顯職業教育類型特色。教材是學生學習的重要資料,是教師開展課堂教學的重要載體,高質量教材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職業院校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更多合格人才。職業學校應根據學生的特點,開發崗課對接、形式多樣的教材。而活頁式教材十分適合中職學校課堂教學,適用于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相對接的課堂教學模式。

目前,先進制造產業緊缺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人才,中職學校需要開發優質的課程以培養優秀人才。在本文中,筆者通過調研,從行動領域歸納典型的工作任務,將課程標準與行業標準對接,將教學過程與崗位工作過程對接,重構課程章節,確定各項目的學習任務,并以工業機器人操作與編程為例,探討適合中職學校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教學與學習的活頁式教材的開發。

一、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課程教材使用現狀

課程調研是課程開發的基礎性工作,開發優質的教材是“三教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的實訓設備價格昂貴,建設一間標準的實訓室,費用高達80萬~150萬元人民幣。另外,工業機器人技術發展較快,而中職學校辦學經費緊張,很難及時更新實訓設備,這就造成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的實訓設備與課程教材內容不匹配。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核心課程專業性強、對技術操作的要求高,因此,要想做到課程標準與行業標準對接,教學內容與崗位工作內容對接,開發適合中職學校教育教學的教材是很有必要的。

(一)對學生的調研

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學生對核心課程教材的滿意度如何?筆者對此開展了問卷調查,接受調查的對象為筆者所在中職學校三年制和五年制的2年級、3年級學生,共回收253份有效問卷。其中,92.10%的學生對現有教材持“不滿意”的態度,7.90%的學生對現有教材持“滿意”的態度。如表1所示,在對教材不滿意的學生中,有63.52%的學生認為“教材與實訓設備不匹配”,有29.18%的學生認為“理論內容過多,實用性差”。因此,加強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核心課程建設,開發適合中職學生學習的教材迫在眉睫。

(二)對企業的調研

筆者對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畢業在崗人員在校期間學習的專業核心課程內容開展訪談調查,共訪談106位從事工業機器人相關工作的企業工程人員。其中,有84.0%的企業工程人員認為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內容與崗位要求差距較大,有16.0%的企業工程人員認為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內容基本符合崗位要求。其主要原因在于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內容不夠全面,部分教師上課降低了標準要求,課程教學內容沒有與職業標準精準對接,對崗位典型工作任務的細節要求、技術要求、操作規范及注意事項等解讀不夠全面。另外,部分企業要求學生畢業即能上崗,但大多數人員上崗前需要接受1~3個月的崗前培訓(表2),這與企業的要求相距甚遠。

二、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核心課程教材開發思路

(一)確定課程建設目標

課程建設目標為課程建設指明方向。學校應組建教材建設指導委員會,成員由行業內工程技術人員、專家、學校教師組成,聯合開展課程建設方面的調研,分析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相關就業崗位在知識結構、專業技能、職業素養方面的要求,研究哪些專業知識、技能和職業素養與“1+X”專業技能證書考核制度要求相融合,并結合省級、國家級技能競賽的考點,實現“崗課賽證”融通。

在廣泛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學校應根據工業機器人在生產工作中的應用情況和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確定課程目標。以工業機器人操作與編程為例,其課程內容操作性強,教學活動應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將專業知識、專業技能、職業素養方面的要求融入工作任務,將課程內容與行業標準相對接,實現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對接。結合學校實訓條件的情況和學生的特點,筆者所在學校重視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提高中職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促進其核心素養發展為課程目標。

(二)典型工作任務內容對接崗位能力要求

1.確定典型工作任務。通過模擬企業生產過程的真實情境,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開展教學活動,可以反映不同崗位對專業知識、技能和職業素養等多方面的要求。通過深入分析崗位能力和“1+X”技能證書制度的要求,能夠提煉出典型工作任務主要的工作內容和職業能力要求,進而構建一個無縫銜接的職業能力體系。學生在接受典型工作任務的訓練過程中,可達到“做中學,學中做”的目的,不僅能掌握所需的專業知識、技能和職業操守,還能實現全面發展。

在教材建設指導委員會的調研基礎上,筆者所在學校對就業崗位與對應的職業能力進行剖析,以工業機器人操作與編程為例,將課程內容由易到難分解成6個典型工作任務,分別是:工業機器人的認識與簡單操作、示教器的使用、工業機器人的手動運行、工業機器人的I/O通信設置、工業機器人的編程與調試、工業機器人的保養維護。表3是工業機器人的保養維護的主要工作內容與職業能力要求。

2.剖析典型工作任務。在確定典型工作任務之后,筆者所在學校比對工業機器人職業技能標準,結合工業機器人相關崗位的真實工作情境,對典型工作任務進行詳細描述,并將職業素養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工作任務中。表4以工業機器人的保養維護典型任務為例,對工作情境、工作過程以及所需的生產工具等方面進行了詳細描述。

3.對任務精細化編排,形成子任務。典型工作任務的內容繁多,學生通常在2~4個課時內無法完成一個典型工作任務的訓練與學習,應對其進一步科學分解,進行精細化編排,將每個任務分解成若干子任務,將課程標準和工業機器人行業標準融入各個學習任務中,對標企業實際的工作崗位要求,結合“1+X”證書和國家級技能大賽在專業知識、專業技能、職業素養等方面的要求,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做,形成理論與實踐一體化學習,實現“崗課賽證”融通。筆者所在學校以工業機器人的維護保養典型任務為例,把這一典型工作任務分成3個子任務,如圖1思維導圖所示。

(三)課程內容對接“1+X”專業專項技能證書

自實施“1+X”證書制度以來,針對工業機器人領域的不同崗位,共有7個與之相關的專項技能證書。關于“1+X”證書制度對專業技能方面的要求,由企業根據當前工業機器人的行業標準,歸納這一領域的崗位技能要求,中職學生通常在自愿的基礎上選擇考取初、中級技能證書。中職學校在工業機器人的課程建設方面要做到課程標準與行業標準相對接,課程內容與“1+X”證書相融合,實現課證融通。筆者所在學校以“工業機器人操作與運維”專項技能證書的達標要求為基準,分析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所面向的工作崗位與對應的技能要求,如表5所示,然后將“1+X”證書在職業能力、職業素養方面的要求融入課程建設之中。

三、課程的教材形態

學校開發的教材要方便教學活動的開展,優質課程是培養優秀人才的重要保障。經學校教材建設委員會研究決定,采用“崗課賽證”融通的課程,重構課程章節,采用活頁式教材。課程標準是通過教材來具體化展現的,同一門課程可以采用不同形態的教材。筆者所在學校通過教材建設委員會研究,制成《工業機器人操作與編程》活頁式教材,如圖2所示。

結語

開展廣泛而深入的調研是課程開發的基礎工作,根據行動導向的教育教學理論,學生可以通過任務實踐獲得知識與技能,在崗位工作的情境中自主學習。學校教師應從行動領域歸納典型的工作任務,做到課程標準與行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崗位工作過程對接。在教學領域,學校應重構課程章節,確定各項目的學習任務,開發適合中職學校教學的活頁式教材。

(作者單位:福建省湄洲灣職業技術學校)

猜你喜歡
工業機器人中職
工業人
掌握4大工業元素,一秒變工業風!
機器人來幫你
認識機器人
機器人來啦
淺談中職英語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誤了百萬中職生”嗎?
“工業4.0”之思考
構建中職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關于中職與高職銜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