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令十字街84號》的靜謐

2023-02-28 21:36白楊上林
芙蓉 2023年4期
關鍵詞:十字街書信體愛書人

1970年,年已54歲的美國作家海蓮·漢芙正式出版了書信體小說《查令十字街84號》。該書收錄了海蓮·漢芙在英國倫敦查令十字街84號的馬克斯與科恩書店買舊書的過程中,和店員弗蘭克及其他相關人士之間的通信內容。全書記載了一位貧窮的女作家與一家書店的店員們跨越了20多年的傳奇書緣,書中那一封封穿越大洋的真實信件連接著海蓮·漢芙與弗蘭克等人由陌生到深摯的情誼,雙方在信中交流的無數經典圖書更成為承載彼此共同志趣的靈魂意象。這部真實動人的小說在西方引起了巨大的轟動,1975年被英國廣播公司改編為電影,1981年被英國戲劇界改編為舞臺劇,在西方出版業保持著長銷不衰的熱度,乃至日后轟動全球,被世界各地讀者奉為“愛書人的圣經”。在該書首版問世前,海蓮·漢芙一直從事著劇本修訂和撰寫工作,貫穿著她一生的始終是潦倒困窘的生活處境,《查令十字街84號》無疑是她困厄生命中一顆耀眼的寶石。這部書信體小說,在作家因貧被迫求助英國舊書店的契機下悄然誕生,每封信件皆是率情之作,如若不是弗蘭克過早離世,海蓮·漢芙未必會讓它們面世。正是愛書人針對書籍所做的靈魂交流,構筑起這部小說的非凡魅力。而作為小說,它具有一種“看似尋常,實則奇崛”的獨特靜謐。

一、“戰爭”的隱匿

從體裁上來看,《查令十字街84號》是一部純自傳式書信體小說。與文學史上著名的書信體小說有所不同,這部小說中所有信件都采自真實信件,并無虛構成分。正因為如此,該小說不存在刻意營造的懸念或沖突,也不對故事背景中的宏大歷史事件做特意強調。小說語言在信中娓娓道來的日常敘述中顯得平和親切,而即便是小說主人公正親歷的戰后語境,也在寫信雙方的交流中呈現得波瀾不驚,猶如流淌在人物四周的靜流。

海蓮·漢芙與弗蘭克的初次通信開始于1949年,彼時整個歐洲正處于復蘇時期,戰爭對人民生活的影響仍揮之不去。然而在這一宏大敘事背景之下,海蓮·漢芙與弗蘭克的來信交流卻幾乎只圍繞著書籍展開,即便信中時常談論起雙方瑣碎的日常生活,雙方對于戰爭這一宏大時代背景的敘述也極其淡化。事實上,海蓮·漢芙的丈夫死于二戰,這無疑是一樁人間悲劇,但海蓮在多年通信中從未向摯友弗蘭克展開過相關的私人情感傾訴。另一方面,當海蓮了解到弗蘭克等人因戰爭導致生活物資緊缺,她專門從美國寄去了充足且品類豐富的食物,尤其是其中還有弗蘭克等倫敦市民排隊都領不到的肉。這段異國友誼發展到一方向另一方贈送生活必需物資,可謂到了雪中送炭的境界。如此高尚的情感發生在尚未會面的友人之間,貧窮而慷慨的海蓮理應得到一份情意莊重的致謝,然而奇妙的是,在馬克斯與科恩書店的另一位店員塞西莉寫于1951年的回信中,這份感謝被表達得相當“輕松隨意”,甚至還帶著“淡淡的幽默”:“道格仍然隨著皇家空軍駐扎在諾???。你寄來的圣誕節罐頭,我們家嚴格地實施管制囤積,好等他休假回來時再全家一起享用。親愛的海蓮,你一定不難想見,屆時我們將會有個多么棒的慶祝餐會??!不過,你實在不該這樣子為我們破費的!”

在小說的片段中,海蓮與塞西莉等的友誼顯然已在兩年的交流中進展到如同近鄰密友一般。1951年,塞西莉的親人道格仍堅守在英格蘭前線,承受著潛伏的軍事危險,可見戰爭的影響并未逝去,而涉及這一宏大背景時,寫信人并無任何驚心動魄的著墨點。與此同時,塞西莉當地的人民正面臨著生活物資的極度匱乏,日常的圣誕節罐頭也變成塞西莉一家極為吝惜的食物,甚至要等到道格平安歸來,全家齊聚一堂才能真正舉辦“慶祝餐會”,這又足見戰后人民生活的惡劣,更襯托出海蓮萬里遙寄食物的高尚。在這封家常式的回信中,塞西莉明明應當心懷萬千謝意,卻字里行間不著一個“謝”字,反而用“佯怨”的語氣一筆帶過海蓮的“破費”,如此表述可謂“尋常中的奇崛之語”,不僅不會淡化語詞間蘊含的感激之情,反而愈顯雙方的深沉情意——他們根植于書籍交流的崇高友情早已不是一句“謝謝”便可以承載。

二戰,本是一段驚心動魄的歷史。在小說中,它卻猶如忽遠忽近的暗流,含蓄地隱現于一對異國書友日?;纳罱涣鏖g。無論戰爭對人民生活的影響多么重大,小說語言靜謐如初;海蓮與書店店員們的交流則如同鄰家朋友的日常問候,看似平淡,最是溫情。如此富于靜謐感的敘事語言,消解了宏大時代事件帶給主人公的心靈動蕩,取而代之的是讀者深思后的心靈震撼。

同樣地,在弗蘭克為表謝意,特意離開倫敦,四處拜訪私人藏書家,為海蓮尋覓到《伊麗莎白時期情詩選》,并以書店全體同仁的名義寄送給海蓮后,海蓮是這樣回信致謝的:“謝謝你們送我這本書。我從沒擁有過這么一本三邊的頁緣都上金的書。你們知道嗎,我竟在生日當天收到這本書!”

在今時今日,肉是再尋常不過的生活必需品,書籍也多屬易得之物,然而,由于戰后的特殊背景,這兩樣事物變得極其珍貴、難得。因此,在小說主人公置身戰后背景的書信交流中,人民對戰爭的痛恨之情極其幽微含蓄,溫暖的異國友誼則被表達得如細水長流般沁人心脾。

同是在寫于1951年的信中,海蓮英勇無畏地表明了自我的政治立場。

她為飽受疾苦的英國友人叫屈,對祖國展開了嚴厲的批評與諷刺。原本是針對敏感政治話題的評判,在小說中卻被表現為輕描淡寫式的“批評與道歉”,海蓮置身書中,仿佛將美國視同最親的親人,將英國視同最好的朋友,在親人和朋友面前,她釋放出最真實率性的自己。在小說親切自然的靜謐敘事中,戰爭以險崛的姿態隱現于人物平淡的日?;瘮⑹鲋?,使讀者莞爾一笑后復又陷入沉思。

二、靜謐的“信中人”

基于書信體小說這一文學體裁,《查令十字街84號》相較其他形式的小說,在人物建構上平添了一份靜謐感。在該小說中,書信不僅是信息的載體,更是承載著寫信雙方情感、性格等人物形象的物質載體。女主角海蓮·漢芙便是最符合這一建構的女性形象。作為書中的第一主角,也即貫穿全文的靈魂人物,海蓮是第一個出場的角色,然而其首次出場的形象塑造僅憑她在第一封信中寥寥數語的自我介紹——“一名對書籍有著古老胃口的窮作家罷了”。海蓮只是偶然在廣告上看到倫敦一家書店“專營絕版書”,便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寫下一封求購信,列下一份想要而又遍尋不著的書單。顯然,她在寄信之初并未抱太大希望,甚至已做好石沉大海的心理準備,但二十天后,她竟然如愿以償地收到回音,用海蓮的原話說:“斯蒂文森的書真是漂亮!”于是,她回信寄去了書款,一場橫穿大洋、延續二十余年的書緣就此拉開帷幕。表面看來,小說的開場平淡無奇,實際上,它將要展開的乃是一個曠世傳奇。試想,一個遙遠而陌生的美國窮作家,信手向一家英國舊書店開下一張書單,申請尋書卻未寄分毫;而遠在倫敦的書店店員弗蘭克在收到信后,居然第一時間按要求寄去了書——“敝店很榮幸能為您解除三分之二的困擾”,似乎從未懷疑過海蓮的誠信問題。這樣的故事開端看似平常實則奇特,因為一來一往的首兩封信件已然令兩位主人公的形象呼之欲出:海蓮執著,弗蘭克善良——也正是這種人物性情構建了雙方長達一生的信任基礎。這種信任源于何?弗蘭克對海蓮閱讀品位的欣賞?本質上,源于兩個愛書人純粹的內心。因為弗蘭克相信愛書的人不會“騙”書。在這之后,弗蘭克與海蓮的感情果然隨交流書籍而慢慢升溫,直至成為惺惺相惜的靈魂知己。

當海蓮與弗蘭克日漸熟絡,她不再在信中使用精心的禮貌用語,而是隨意給弗蘭克取了許多昵稱,譬如“急驚風”“大懶蟲”“仁兄”等,或是直呼弗蘭克為“FPD”。到小說后半部分,海蓮干脆摒棄了書信應有的格式,去掉禮貌性開頭,開門見山地調侃弗蘭克及書店員工們,以“這哪是《佩皮斯日記》呢?你倒是給我交代清楚!”或是“嗨,弗蘭基——”等語調展開書寫。書信的落款也常常簡寫成了“HH”,并經常附上些俏皮話。書信體的小說語言往往不包含華麗的辭藻或精雕細琢的比喻,因此無時無刻不流露出人物的真性情。而在全書中,海蓮作為在二戰中喪夫的獨身女性,卻從未在信中流露出悲傷情緒或消極狀態,她傳遞給弗蘭克等友人的始終是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因為熱愛閱讀,她可以坐在“白蟻叢生、搖搖欲墜、白天不供應暖氣的老公寓”里看一整天的書——閱讀帶給她的沉靜心性是任何悲天憫人的消極情緒都無法撼動的。

在書中,海蓮把書店作為自我精神世界的“烏托邦”,對書店滿懷虔誠的向往。而“烏托邦”被視為理想的歸宿、神圣的追求,是唯有內心安寧的人才可抵達之境。事實上,從信中敘述看來,海蓮對于書的熱愛已超過世上絕大多數的事物,她通過閱讀構建了一個獨屬于自我的精神世界?!耙皇撬鲀r奇昂的珍本,就是巴諾書店里頭那些被小鬼們涂得亂七八糟的邋遢書”,盡管海蓮住在老舊不堪的公寓里,寒冷季節都穿著破洞的毛褲毛衣,但她對于書的關切與珍視依然不減分毫。人在紐約,靈魂早已與倫敦惺惺相惜,她幻想著書店里的墨香、木香,幻想著歲華不減氣質的書店員工,幻想著滿載珍貴書籍的夢想書架……所有如這般的想象構建了她心目中最寶貴的圣地。在來信中,海蓮曾直呼馬克斯與科恩書店為“我的書店”,這并非源自海蓮天真的占有欲,而是彰顯著她對書店虔誠不貳的精神向往。正是通過書信體表達,海蓮純粹、率真、善良的性情在點滴的細節描述中日漸豐滿真切。

同樣地,書中的其他人物,譬如弗蘭克、弗蘭克太太、書店其他員工無疑都是一群純真美好的人,正因他們與海蓮具有相同的品質,才能在素未謀面的情況下維持二十余年的相惜互信。為滿足海蓮的購書要求,善良執著的弗蘭克歷時三年尋找《項狄傳》、四年尋找《坎特伯雷故事集》,如此的耐心與毅力也正映襯出日積月累的閱讀饋贈于他的良好品質,更表明他對海蓮真誠的信任與回報。

三、靈魂物象

在這部書信體小說中,“書”才是貫穿全文的靈魂物象,全文的人物塑造、情感聯結、情節進展都離不開“它”。

為什么相交二十多年,海蓮與弗蘭克從未謀面卻莫逆于心?因為他們是真正愛書的知己。書不同于其他事物,它是思想和精神的載體,是包納無限的容器,是可使人群心靈共振的公約數。因此,在海蓮與弗蘭克等人交流的信件中,他們由于談論對象的特殊性,以最短的時間構建了彼此間的信任,也以最純粹的信念維持了這段關系的長久性。圍繞買書、找書、贈書、寄書、評書、論書,他們共同的興趣話題始終如一。正因為如此 ,《查令十字街84號》被廣大讀者稱為“愛書人的圣經”。

弗蘭克曾在信中告訴海蓮,他正在尋找價格合理、收錄完整的《佩皮斯日記》,并且還告訴海蓮,店內正收購一批私人藏書,里面有很多海蓮一直想要的書。這是因為弗蘭克一直記得海蓮在信中表達過的想法與思考,并自然而然地將讀信后的理解與欣賞注入了尋找書籍的心路歷程當中。

在1955年5月3日的信中,海蓮表達了她收到弗蘭克寄來的《傲慢與偏見》一書時的心情:“弗蘭基,告訴你個保準讓你樂翻的消息——首先,隨信寄上三元鈔票。郵包已收到,這本書長得就像簡·奧斯汀該有的模樣兒——皮細骨瘦、清癯,純潔無瑕?!?/p>

海蓮對于書籍的描述如此別具一格:“這本書長得就像簡·奧斯汀該有的模樣兒”。似乎書籍在她心中不再是簡單的紙張和文字,而如同一個個靈動的生命。不同的書對于海蓮有著不同的意義,海蓮也對它們有著不同的想象和思考。透過“皮細骨瘦、清癯、純潔無瑕”的文字描述,讀者可以窺見海蓮正沐浴著陽光讀書,嘴角揚起輕柔的微笑。

事實上,海蓮不僅是讀書人,還是寫書人。在信中,她常常將寫作的困惑和愉悅與書店友人一起分享:“親愛的弗蘭克,我手頭上正在編寫給孩子們讀的歷史教材。(已經寫到第四本了,驚訝吧?) ”而書店友人也會直言不諱地表達他們對海蓮作品的批評或贊美。海蓮甚至“得寸進尺”地幫朋友向書店“討”書:“忽然想起要幫一位朋友問你,你們有沒有一套蕭伯納全集……他會分批購買,他和我一樣——甲級貧戶一個?!睍@一獨特紐帶,牽系起寫信雙方知音相惜、志同道合的深情厚誼。

和其他小說常見物象略有不同,書籍是必須沉潛閱讀、深入思考后才能領會個中魅力的事物,因此書籍具有一種與生俱來的靜謐感。與書籍相伴而生的書店,同樣以靜謐的模樣一躍成為愛書人的精神樂土。在小說的結尾,弗蘭克因病去世,海蓮以深情寫下對已故摯友的懷念:“賣這些好書給我的那個好心人已在幾個月前去世了,書店老板馬克斯先生也已經不在人間。但是,書店還在那兒,你們若恰好路經查令十字街84號,請代我獻上一吻,我虧欠她良多……”

賣書人和讀書人是“流動”的,而書店一直都在原地。相交二十多年的知己突然消失于人間,海蓮沒有號啕痛哭,沒有陷入悲傷,她在信中表現得如此從容淡然,是因為她堅信:書店還在那兒,書還在那兒,因書籍而聯結起來的情感永遠不會逝去。因此,她才能將喪友的傷痛深藏心底,并將懷友的情意以讀書和寫書的形式永遠珍藏。因為書籍的力量,她的余生不會孤單,她依然可以享受、品讀這寧靜中蘊藏的深刻與永恒。

通過主人公對古書的“癡迷”,小說甫一開始就傳遞出古韻獨具的靜謐感。而書名《查令十字街84號》,其中的“十字”并非指十字路口,而是指《圣經》中的“十字架”。弗蘭克把書店定址于此,正是因為他把書籍視為人生的“圣經”。在這一隱喻下,每一個踏足查令十字街84號的愛書人,走向的便是一條朝圣之路。無論外在世界發生如何的物質巨變,這群愛書人的精神世界將始終靜謐深邃。

白楊上林,女,2002年生,湖南長沙人,遼寧師范大學影視藝術學院學生。

猜你喜歡
十字街書信體愛書人
待書之道
《兩半齋隨筆》
渴望渾身是鐵的人
《重返查令十字街84號》
試問愛書誰似我
謎語大搜集
書信體小說的文體特征
查令十字街84號
略論先秦至兩漢時期書信體散文的抒情化傾向
未成曲調先有情妙用書信創美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