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營企業帶動“資源變資產”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路徑研究

2023-03-02 03:01張曉萌李盼杰
貴州商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民營企業集體資產

李 靖,張曉萌,李盼杰

(1.2.貴州師范大學 經濟與管理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3.廣東科技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廣東 東莞 523083)

2022年2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指出:“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振興,深入推進‘萬企興萬村’行動?!?1)《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是21世紀以來第19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2022年2月22日由新華社受權發布于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站(來源:新華社)。全國各地民營企業積極響應號召,為鄉村振興蓄勢賦能。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進程中,一些地區探索出民營企業帶動“資源變資產”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創新模式,取得顯著效果。2022年10月,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助力暢通城鄉要素流動?!盵1]在全力推進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研究民營企業服務鄉村振興戰略,首先有助于豐富民營企業發展理論,提供具有典型性的民營企業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有效路徑,可拓寬企業發展理論的研究領域;其次,有助于總結民營企業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實踐經驗,構建更加完善的城鄉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從而為統籌城鄉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再次,有助于剖析民營企業服務鄉村振興戰略中存在的問題,探尋民營企業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創新路徑。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對民營企業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路徑展開研究。阮文彪、劉合光探討了政府、企業、農民、村集體等對鄉村振興戰略的推動作用[2-3]。張鑫等學者從民營企業經營、創新、產業等角度闡述了民營企業支持鄉村振興的具體戰略[4]。龔晨提出民營企業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對策[5]?,F有的學術研究構建出民營企業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理論和實踐研究框架,也得出了以下重要結論:第一,民營企業通過參與農村改革,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效果顯著;第二,民營企業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有一定的路徑依賴;第三,民營企業服務鄉村振興戰略雖然取得一定成效,但在企業、農民、村集體“資源變資產”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

綜上所述,研究民營企業帶動“資源變資產”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理論和實踐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本文以“資源變資產”為視角,嘗試從兩個方面對民營企業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展開研究:第一,構建民營企業帶動“資源變資產”模型,探討村集體、農民及其共同作用對民營企業帶動“資源變資產”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影響機制,以及民營企業在解決三方關系中的作用機制;第二,分析民營企業帶動“資源變資產”服務鄉村振興戰略中存在的問題。根據研究結論,本文提出民營企業帶動“資源變資產”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對策建議,對進一步發揮民營企業作用、推動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一、構建民營企業帶動“資源變資產”的三角協調模型

民營企業帶動“資源變資產”的三角協調模型是指分析民營企業、農民、村集體相互關系以及民營企業帶動“資源變資產”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模型。主要由民營企業的“資源變資產”(A)、帶動農民的“資源變資產”(B)和帶動村集體的“資源變資產”(C),構成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三角協調模型[6](具體如圖1和圖2所示)。在該模型中,結合資源稟賦,在循序漸進推進農村改革的過程中,民營企業、農民、村集體不僅表現出相對獨立性和彼此沖突性(表現為離心力),而且三者間還具有依存性和統一性(表現為向心力)[7]。

圖1 三角協調模型

相對獨立性表現為民營企業、農民和村集體各自獨立,具有各自的資源和“資源變資產”的形式,同時具有各自的利益和目標追求。民營企業追求利益最大化,目標是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農民追求的是增加收入;村集體追求的是鄉村振興。彼此沖突性表現為民營企業和農民、民營企業和村集體存在著一定的矛盾或沖突,如勞動爭議、村企利益分割等。

依存性表現為民營企業、農民和村集體之間存在依存關系,農民、村集體需要民營企業的帶動和相關要素的支持,民營企業也需要農民和村集體的資源、資金、勞動力、人才等要素的支持。統一性表現為民營企業、農民、村集體之間具有目標的統一性,即三者的發展目標相同,共同努力促進鄉村振興。

在不同時期,民營企業帶動“資源變資產”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效果,會隨著民營企業、農民、村集體三者資源的結合程度不同引起的條件變化而發生相應的改變??梢?要發揮民營企業帶動“資源變資產”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作用,需要在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的前提下協調三者的關系,突出民營企業在解決三方關系中的作用機制,理清代表不同利益和訴求的關鍵因素,從而發揮民營企業帶動“資源變資產”的作用,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

二、“民營企業—農民—村集體”在“資源變資產”過程中的相互作用

本文在構建三角協調模型的基礎上,提出“理想型”民營企業帶動“資源變資產”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模型(如圖3所示),用于闡述“民營企業—農民—村集體”在“資源變資產”過程中的相互作用[8]。這一關系的主干是“民營企業—農民—村集體”,三者之間存在相互作用的關系,既表現為民營企業利用自身“資源變資產”,帶動農民、村集體“資源變資產”,也表現為通過民營企業帶動“資源變資產”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后,產生村集體、農民對民營企業的信任關系。[9]

圖3 “理想型”(ideal type)民營企業帶動“資源變資產”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模型

發揮民營企業帶動“資源變資產”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作用,既要做好民營企業帶動“資源變資產”,根據鄉村的人口狀況、自然狀況、經濟狀況、市場狀況等,統籌好勞動力、資源、資金等要素,妥善處理企業自身、農民、村集體“資源變資產”面臨的問題,增強民營企業帶動“資源變資產”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效果,又要及時滿足農民和村集體的訴求,通過形成利益共同體,激發民營企業、農民、村集體“資源變資產”的動力,形成合力共促鄉村振興的新局面。

當前,一些民營企業已經通過利用其自有資源和帶動農民、村集體“資源變資產”等方式服務鄉村振興戰略。但是,民營企業在帶動“資源變資產”服務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審視并積極解決這些問題,有助于發揮民營企業帶動“資源變資產”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作用,推動鄉村振興取得更多實績實效。

三、民營企業帶動“資源變資產”服務鄉村振興戰略中存在的問題

自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民營企業已逐漸成為鄉村振興和現代農業發展的生力軍[10]。結合民營企業帶動“資源變資產”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實踐經驗,剖析存在的問題,對進一步發揮民營企業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一)民營企業資源價值難以量化、渠道資源少、人才資源缺乏

各類現有資源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有效整合并利用現有資源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要求。如果沒有對入股經營主體的資源價值做到準確評估,將嚴重損害各方利益,可能影響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效果?!百Y源變資產”是通過資源量化入股經營主體來獲取相應的資產收益。當前民營企業利用自有“資源變資產”服務鄉村振興戰略主要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民營企業資源價值難以量化。民營企業資源種類多樣,包括項目管理人才、先進技術、營銷渠道、品牌、知識產權、市場運營經驗、管理理念與知識等,但其資源價值量化難度較大,且存在資源價值評估標準不明確、資源量化不合理等問題。例如,一些民營企業作為經營主體,其技術資源、管理資源等都沒有明確的量化或評估標準。一般采取內部協商作價的方式對企業資源進行價值估定,資源價值評估標準不明確導致價值評估隨意性大、穩定性差,致使現有民營企業資源沒有轉化為有效資產,從而阻礙“資源變資產”的進程,影響實施效果,且損害其他參股主體的經濟利益。

二是民營企業的渠道資源少。對一些民營企業來說,渠道資源少是其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短板。例如,在一些民營企業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項目里需要助推部分農產品的銷售,在此過程中需要用到民營企業的渠道資源,但現實情況是一些民營企業的渠道資源較少,且大多數民營企業不愿意花費較多的財力物力拓寬渠道資源,導致農產品銷量的增長乏力。

三是民營企業人才資源缺乏。鄉村振興要持續良性發展,必須要有善經營、懂管理的人才。民營企業在帶動“資源變資產”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需要將人力資源投入到鄉村振興戰略的項目運營中,目的是加強項目運營的管理,實現企業經濟利潤最大化。目前,大多民營企業采用傳統的股份占比方式(即入股資源價值占投資總額的比重),缺少激勵制度。側重項目參與方的分紅,很少分配額外股權用于激勵管理層(優秀帶頭人或團隊),導致管理人才的貢獻沒有在股份配比中得到體現,造成管理人員積極性不高、主動性不強。由于激勵制度不健全,以致股份配比方式不完善,進而導致管理人才極易流失,影響民營企業服務鄉村振興戰略[11]。因此,民營企業在帶動“資源變資產”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應重視管理人才流失的問題。自覺將企業發展理念、戰略部署等集中統一到鄉村振興戰略的大勢之上、大局之中,是民營企業更好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12]。

(二)農民的“資源變資產”入股不充分、減損風險大

民營企業作為鄉村振興戰略項目的承接經營主體,與農民形成股份合作關系,將農民的各類資源吸收入股到經營主體中,是鄉村振興戰略項目的重要內容。當前,民營企業帶動農民的“資源變資產”服務鄉村振興戰略,主要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

一方面,農民的“資源變資產”入股不充分。農民的“資源變資產”入股存在不充分的現象,主要原因是部分農民思想較為傳統,對新模式了解不夠,擔心資源的減損。具體來看,一些農民基于守住農村宅基地、土地保留種植的傳統思想以及對風險厭惡的觀念,可能導致其收入較低;也有農民不愿意將現有資源入股到民營企業,主要原因是對股份配置、經營模式不了解,大多數農民更愿意接受沒有風險的每年固定分紅模式,而排斥“風險共擔”的分紅模式。

另一方面,農民的“資源變資產”存在減損風險。土地、水域、林地、房屋等資源的使用權、所有權是農民主要的入股資產,但大多農民擔心這類資源在入股后存在減損風險。資源減損風險來源于兩個方面:其一,項目經營失敗后難以處置土地而導致的資源減損。在農民將土地類資源的使用權入股到經營主體后,民營企業為實現規?;洜I與規范化管理,一般會對入股的土地類資源采取統一規劃與建設。原本獨立、界限分明、種植各異的小塊土地被重新整合,不再具備恢復原狀的條件。當作為經營主體的民營企業能夠使得該經營項目保持良性運轉、為農民等入股主體提供穩定分紅收益時,農民可以接受整合土地類資源。而一旦經營不善導致項目失敗,農民作為股東無法獲得預期收益,只能解除合作關系時,入股的土地資源因已被整合而無法原樣返還給農民,并且在短時間內難以找到合適的方式處置入股的土地,會造成土地資源閑置、資源價值損失。其二,項目經營過程中資源過度使用而導致的資源減損。在“資源變資產”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農民通過將自身擁有的各類資源投入經營主體,與民營企業形成合作關系進而獲得分紅收益。為追求當前利益甚至更高的盈利目標,作為經營主體的民營企業,在有限的資源使用期限內,有可能會過度使用資源,導致合作期滿后農民無法對土地類資源進行后續種植,需要投入大量的等待時間和修復費用用于土地恢復,進而造成資源減損的情況,損害了農民的利益[13]。

(三)村集體資源少、土地流轉難、現有資源未被充分利用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以產業項目為載體,以民營企業、農民、村集體等為參與主體,通過管理運營產業項目,可以有效助推當地的鄉村振興。然而,產業項目發展所需的村集體資源入股到經營主體不足,可能會導致項目管理難以運營。當前,民營企業帶動村集體的“資源變資產”服務鄉村振興戰略主要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村集體資源少。受獨特的地形地理條件影響,一些農村的農田面積小、人均耕地少,甚至存在少數行政村是無資源的“空殼村”現象,村集體“無資源可入股”。因此,即使地方政府大力號召村集體的“資源變資產”入股經營主體,一些村集體參與積極性仍不高,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資源變資產”助力鄉村振興的效果。

二是村集體土地流轉難。農村集體土地流轉難問題依然存在,導致村集體入股資源較少,直接影響集體土地資源流轉功能的發揮。此外,由于受到“增人不增地、減人不減地”政策的限制,土地流轉不通暢,導致“資源變資產”面臨難題[14]。

三是現有資源未被充分利用。一些村集體沒有充分利用河流、湖泊、山地等資源,沒有把資源盤活。在調研過程中發現,部分村集體存在一些閑置資源沒有被充分利用,一定程度上造成村集體資源浪費,影響當地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進程。

四、推動民營企業帶動“資源變資產”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對策建議

有組織且有序地引導民營企業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必然要求。解決民營企業帶動“資源變資產”服務鄉村振興戰略中存在的問題,激發民營企業的積極性,需要提出有效的對策建議。

(一)引導民營企業充分利用自身的“資源變資產”服務鄉村振興戰略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民營企業可以嘗試充分利用自身的“資源變資產”服務鄉村振興戰略。

一是完善品牌資源價值評估體系。根據民營企業自身品牌在社會上的認可度、品牌的忠誠度等,對品牌資源的價值進行評估,使民營企業能夠采取措施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從而促進鄉村產業融合發展,拉長鄉村產業鏈,提升鄉村產業產品價值鏈,形成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新格局。通過更加合理的評估方式,對企業的渠道資源進行量化,在與農民簽訂合同前公開信息,讓農民更加清楚企業入股的資源、標準以及價值,從而提高企業資源量化的有效性、穩定性。將地方特色農產品打造成地域品牌,幫助農村銷售產品、增加農民和村集體的收入,提高鄉村的“自我造血”能力和企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大力促進鄉村振興[15]。

二是拓寬民營企業渠道資源。銷售農產品是農民主要的收入來源之一,提高農產品的銷量可有效增加農民和村集體收入,而民營企業可以通過拓寬其自身的渠道資源提高特色農產品的銷量。例如,一些農村大量種植刺梨,民營企業可以提供銷售渠道,把刺梨銷售到全國各地;或者對刺梨再加工后進行銷售。民營企業不僅為農產品拓寬了銷售渠道,引導農產品走向大市場,而且增加了農民和村集體的收入。

三是重視民營企業人才資源培育。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只有充實鄉村振興的人才資源,才能發揮企業人才資源在鄉村振興工作中的智慧和力量。通過造就一支愛農村、懂農業、愛農業的人才隊伍,及時了解當地的資源利用和產業發展,弄清發展什么、怎么發展、發展成什么樣等實際問題,才能使民營企業在變“股東”服務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有明確的方向和具體的規劃,讓資源最大限度被利用起來。民營企業除了要完善自身的人才隊伍建設,還要建立民營企業與鄉村之間相對應的人才輸送渠道。民營企業需要與農村當地懂技術、愛農村、愛農業的專業人員相互交流和學習經驗,充分發揮鄉土專家助力鄉村振興的作用,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智力支持。這不僅可以解決當地農民就近就業的問題,還可以充實和完善鄉村振興主體產業發展的人才聘任機制,保障鄉村人才振興。此外,在鄉村振興項目參與方的分紅中,應留出部分比例來激勵民營企業的管理人才(優秀帶頭人或團隊),或者建立員工股權激勵計劃,以調動管理人員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盡可能減少人才資源的流失。

(二)引導民營企業帶動農民的“資源變資產”服務鄉村振興戰略

為更好地引導民營企業帶動農民手中的資源入股,可以從兩方面著手。

一方面要強化宣傳,帶動農民的“資源變資產”入股鄉村振興項目。組織開展農民用資源入股與民營企業合作分紅模式的宣傳培訓工作,尤其要通過宣講成功案例,讓廣大農民充分認識用資源入股與民營企業合作的重要意義,了解民營企業帶動“資源變資產”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給農民帶來的紅利,吸引農民自主地參與到“資源變資產”過程中,助力鄉村振興。積極聯系當地村委會,在尊重農民意愿的基礎上和他們一起推動鄉村振興戰略項目的建設和發展[16]。組織鄉村振興項目負責人向農民講解項目的概況,使農民了解資源入股與民營企業合作的主要內容、工作流程和配套政策。加大對鄉村振興項目的宣傳,設置意見箱,并根據收集的群眾意見及時做出調整,積極爭取農民對“資源變資產”入股與民營企業合作模式的理解支持、真心擁護和廣泛參與,形成合力實現鄉村振興的良好氛圍。

另一方面,要強化資源循環利用,降低農民資源入股的減損風險。堅守生態底線,保障農村資源的可循環利用,降低農民的“資源變資產”入股減損風險。涉農企業不可借“助力鄉村振興”之名侵害農民應享盡享的正當合法權益[17]。資源的循環利用是建立在資源保障的基礎之上,“資源變資產”的支撐底線是要有資源可被利用。民營企業在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要考慮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不能因追求短期利益而破壞農民的土地資源、河流資源等。民營企業在采用現代化手段過程中,要盡可能使用綠色無害的加工物質,避免重金屬和有毒化學用品流入農田以及種植區域,焚燒、填埋廢棄物時須遵循國家有關規定,降低資源的減損風險。完善舉報和獎懲制度,對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優秀企業予以獎勵,同時對違反規定的企業予以處罰,激發民營企業自發保護資源、節約資源、保障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意識。

(三)引導民營企業帶動村集體的“資源變資產”服務鄉村振興戰略

在引導民營企業帶動村集體的“資源變資產”服務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村集體擁有相對較多且價值較高的土地資源,民營企業合理地帶動土地資源變資產十分重要。民營企業在聯結市場方面具有優勢,而村集體經濟組織在聯結鄉村方面具有優勢[18]。

一是盤活現有村集體資源。通過資源資產登記制度、股權量化和收益分配、新型經營主體的培育和引進、農村“三產”融合發展和產品中引入地域特色等措施,可以實現集體經濟的增長[19]。需要梳理村集體現有資源,在真正落實集體所有權的前提下,大膽探索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實踐,盤活閑置農房、宅基地以及其他村集體資源。民營企業根據村集體擁有的資源,把資金、技術等注入鄉村振興項目,提高農產品質量,幫助農民把農產品打造成地域品牌,吸引更多社會資本的加入。

二是穩步帶動村集體的土地資源流轉。在鄉村振興項目建設過程中,村集體的土地資源存在確權和流轉問題。民營企業在投資項目前期,要做好調查工作,由熟悉當地土地政策的工作人員在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股份化過程中進行管理[20]。精準了解農村土地資源狀況,明確和細化各部門的職能分工,穩步推動村集體的土地資源流轉,慎重選擇鄉村振興項目。

三是充分利用村集體資源。農村地區的森林、山嶺、湖泊等資源具有一定的旅游價值,但一些村集體缺乏資源開發和轉化意識,民營企業可通過品牌、技術、渠道、管理資源等優勢,對自然資源進行開發,如建設特色小鎮、發展種植養殖業、鄉村旅游等,讓游客走進鄉村,感受鄉村氣息。民營企業要充分挖掘村集體已有資源,帶動村集體資源的充分利用,從而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順利實施。

猜你喜歡
民營企業集體資產
我為集體獻一計
輕資產型企業需自我提升
“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
央企剝離水電資產背后
警犬集體過生日
動物集體賣萌搞笑秀
尋租、抽租與民營企業研發投入
關于資產減值會計問題的探討
2014上海民營企業100強
QQ群在線集體備課的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