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二東: 終南無捷徑,山居快樂否?

2023-03-07 09:55張二東
戀愛婚姻家庭 2023年5期
關鍵詞:終南山隱士生活

◎文/張二東

從花4000元租下使用期20年的廢棄老宅時開始算,如今是張二冬住在終南山的第九年了。

九年前,有個畫畫的年輕小伙夢想“借山而居”,然后真的辭職離家,一口氣跑到山上,擔水種地,喂雞養狗,寫詩畫畫。九年后,他還在那兒?!拔以囘^了,七年一夢,七十年也是一夢?!睙o需判定哪一種生活方式正確,只要我們看到理想的生存狀態,找到讓自己通往快樂的法門,那就是正確的生活方式。

針對走紅網絡后外界的聲音,這些是他的回應。

Q1:為何山居?

二十多歲的時候,一個人跑到山里去生活,對于很多人來說好像挺難理解的。在大多數人的認知里,男生在二十多歲時應該擁有最鮮活、最熱血的狀態,對城市和人群應該有著天然的、必需的連接,拍拍短視頻、玩玩音樂才合理,怎么這個孩子一聲不吭跑去山里種菜養花去了?

而這對我來說,完全是偶然中的必然了。

我本身就是個宅男,大學的時候就住在學校附近的城中村,經常一兩個星期都不出門,整天就是讀詩、找音樂、看電影,內心戲滿滿的,特別會跟自己玩。既然在山里宅和在城里宅都是宅,那宅在山里,又有院子,肯定就更有吸引力了。

那個時候跑到山里待著,并沒有什么特殊的儀式感。那時我剛畢業,在城里租房一個月好幾百,但山里一個院子一年才兩百塊錢(那是十年前,當然現在不是了,現在一年得上萬),而且離西安也很近,終南山就是西安的后花園嘛。也就是說,給四千塊錢,二十年都在西安有個窩,有個落腳點,都不用再考慮住的問題,是不是很吸引人?

這樣比較,就發現山居是很容易的選擇了。這是其一。

其二,每個人,尤其是有點歷史觀的人,其實都有一個桃花源的想象。那就像一粒種子,當性格和環境契合時,就會被澆灌了。

我住在終南山,和那些因為“終南山”而住在終南山的人完全是兩回事。在我看來,“終南山”是沒有什么符號色彩的,不是隱居的山,也不是什么隱士的山,它就是“西安南邊的山”?!敖K南捷徑”其實是個很好的課題,只是被過度消費了。

第三,就是那個契機到了。

美院剛畢業的那兩年,我在信陽固始縣帶過兩年美術高考班,學生也就比我小兩三歲。固始是個很有意思的小縣城,好吃的很多,民風也不錯,很安逸,小且聚氣。對很多人來說,那可能是一個非常理想的人生,很安穩,又很舒適。但對我來說,那種舒適路過可以,可如果被限制在那里,比如定居,估計就會像被封在一個牢籠里面那樣壓抑。學生一屆一屆在換新的,我像個參照物,時間就這樣在身上碾過去,我只能離開。

記憶這個東西很奇怪,重復的只會重疊,只有不同的才會平鋪展開。

也有人說,在山上的日子不也是重復的嗎?還是不一樣的。山上的重復只是時間的,是四季輪回,但不是內容的重復,內容每天都充滿變化。比如你今天認識一種新的植物,明天撿了個蛋,每一天都有每一天的偶然,每一天都有每一天的新鮮。所以山里的那種重復,是讓你開悟的,而不是用來麻痹你的。

Q2:靠什么生活?

我現在還是很排斥這個問題,因為在我看來,這完全不是個問題。在不同的環境和條件里都會有最好的自己。我記得我上大學的時候出去玩,都是住網吧的,找個沙發靠著睡一晚,能看電影還能休息,也挺滿足的。這兩年條件好一些了,但剛上山的那幾年,一個月50塊錢都花不完,也很快樂。因為對我來說,“存在”,或者說能夠健康地活著,本身就是最好的恩惠了。

張二冬的日常

如果不靠寫作,種點菜、賣賣土雞蛋,朋友圈換點碎銀子也能過啊。無非就是米面油,快樂并不會因為沒有消費能力而打折。在我看來,很多經濟條件比我好太多的人,都不怎么快樂。我上次回老家見了好多朋友,發現他們大多都過得不太好,不管是婚姻還是生活,都很混濁。我身處其中時,有那種明顯的水火不容、夾在中間的壓迫感。

那什么是快樂呢?

你在山里時,整個環境都是空曠靜寂的,那個時候你會發現,遠處的每一下敲鐘,每一聲鳥語,每一縷涼風,都能在你心底開出一朵純粹絢爛的花?!按嬖凇庇辛嘶貞?,那個應該就是快樂吧。

Q3:一個人在山里,每天都干嗎?

這個問題的潛臺詞其實是:一個人在山里,不無聊嗎?

而這個問題背后的潛臺詞就是:要是讓我一個人在山里,肯定會無聊到受不了。很多人真就無法離開人群,只要一獨處,心就很慌,無處安放。

一個人在山里住,其實很忙活的,因為“過日子”是個很日常很煩瑣的行為,而這種煩瑣,只有親自操持家務才能體會。所以每當有人問我“你一個人每天在山上都干嗎?不無聊嗎?”時,我就會失語,我總不能說我在搭狗窩、喂雞鴨鵝、給花澆水、扎籬笆、寫作畫畫、劈柴做飯、洗衣曬被、鋪路修水……

Q4:社會責任怎么辦?不擔心和社會脫節嗎?

每次看到我發在公眾號的照片,總有人問我,是不是用相機或者什么手機拍的。人們總以為照片拍得好或壞是工具在起作用。這就好比一個人看到一幅字寫得很好,就問作者:你用的什么筆?

社會責任、和社會脫節這種問題,邏輯其實也差不多。

他們估計以為社會責任就是繁衍、交稅,維護人類社會的可持續性。如果說是這個邏輯的話,我倒覺得一個人就這樣以一種和世俗保持距離的方式存在著,就是對這個時代最大的貢獻。他的存在就是詩;他活著,他的痕跡,就是藝術。

至于和社會脫節,更是一個偽命題。

這個問題的產生,還是源于我們對“隱居”這個詞的符號化偏見,這很難避免。我們對“隱”這個詞語的印象來自古書里的描述,焚香、撫琴、砍柴、讀經、桃花源、陋室銘,一花一草一禪僧。以至于在多數人的認知里,“隱居”就是那些深山老林里一狗一僧的茅棚,離群索居,不問世事,所以脫節。

之所以說“和社會脫節”是個偽命題,是因為我內心的古意,并不是對科技、網絡以及那些現代消費方式的否定。我只是脫離了人群,并沒有放棄融入這個時代。我覺得所謂脫節,其實是在說你跟時代潮流保持的一個距離,有的人是潮流的浪尖,有的人在潮流的中間,有的人在潮流之外,但大家都身處這個時代。

Q5:終南山有隱士嗎?

每個人對終南山的認識都是不一樣的,有人眼里的終南山可能是一部“先秦史”,有人想到的是“隱士”,有人眼里是道教圣地,有人想到的就是武俠劇——“終南山下,活死人墓;神雕俠侶,絕跡江湖”。

“隱”的哲學和定義是古人創造的,因此在整個歷史長河里,對它的描述都會帶著古人的語境,比如布衣茅棚、寒江孤影,導致現代人對“隱”的判斷依舊停留在那些古人的意象里,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人認為,住在山里,就要穿得像個仙女,撫琴弄劍,冥思靜坐;住的地方也一樣,一定要有草棚,有個牌匾,寫著什么什么草堂、什么什么庵,要遠遠看上去像個路標:前方五百米有隱士……

這些都是符號,每一個都能滿足大眾對“隱居”的想象。

資本很清楚這些,隨便找個團隊,就能打造出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網紅來。無非就是投其所好,符號堆砌著符號,這沒什么難的。真正的難其實是哲學層面的,是你對這個世界的判斷,以及這個世界在你眼里呈現出的那種脈絡分明的秩序。那是你的詩,你的存在,你的格局。

所以我很期待哪天能在終南山看到幾個穿著牛仔褲的不食人間煙火的隱士,和穿著優衣庫的超凡脫俗的仙女。

Q6:什么時候下山?對未來的生活怎么規劃?

有段時間接了很多采訪,包括一些線上群里的讀者問答,我發現一個共性,就是多數的提問或者疑問,都是出于“好奇”。以前我不太喜歡那些好奇的“預設”,比如經濟來源怎么辦?結婚了孩子上學怎么辦?無聊嗎?孤獨嗎?

這些提問一般都是提問者自身最大的障礙,所以他會認為這也是我的障礙。比如“什么時候離開終南山?”這個疑問,就有一個明顯誤讀的預設。很多人認為我在終南山生活,是出于“體驗”,而“體驗”都是階段性的,所以會問我什么時候下山。但我在山里住,并不是出于“體驗”,就是過日子、生活。對于我來說,山是我的家、我的窩。沒有人會問:你什么時候離開你的家?

而未來、規劃這些想法,我也是從來沒有的。我始終覺得,未知是人生最大的魅力。最讓我感到慌亂的,就是被劇透的人生。不知道別人的感受,反正我是太厭惡那種生活在當下,卻總是為未來憂慮的感覺了。未來無常,過去的又已經過去,只有當下才是重點。

這種錯位的好奇幾乎是個常態,讓我覺得回答起來很沒意義,每次都有意避開。但后來有次回了老家一趟,看到很多朋友的生存狀態和那種無力,突然就體諒了這種好奇——一個人不上班、不買房、不社交,也不被婚姻困擾,還能圓滿,他是怎么處理自己無法解決的那些問題的呢?

這在一個人和人相互裹挾著的社會現實里,好像的確讓人好奇。于是我就趁在老家的幾天,在那個讓人慌亂無力的混沌環境里,重新審視自己,整理了以上這些筆記。

最后:露個富

衡量貧富的標準應該是有的,你想要的都能得到,就很富有了。打個比方,假如我想要的是一輛車,但我買不起,想而不得,有車的那個人就比我富。但是假如我想要的是能在喝茶的時候聽上音樂,那我只需要買個音箱就可以了。對我來說,這還是很好實現的。

所以富在我此刻坐擁西安城。富在陽光照在我身上的同時,我在享受陽光照在我身上。當然陽光其實也照在每個人身上,但他們沒有回應——就像桃花沖我笑,我也沖它笑。富在這一生的時間都可由我任意支配,隨心隨性,并會一直持續下去。富在我有電影、音樂、書,有宣紙、毛筆、詩;有雞有鵝,有貓有狗;有山有云有風有太陽,有吃有喝有余糧,可以在沐暄堂自然醒;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日復一日,每一天,每一年,我都很坦然,充足且自由。我不想要的都和我無關;我想要的一切,我都有。

猜你喜歡
終南山隱士生活
終南山別
藝術歌曲《望終南山》的演唱分析
隱士塞尚的十八封信:我每天都在進步 盡管百般艱辛
尋訪竹林隱士
隱士的文藝范兒
生活感悟
無厘頭生活
瘋狂讓你的生活更出彩
終南山秦楚古道旅游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