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部經典》專家團隊職能與可持續性建設

2023-03-08 12:49慧,馬
玉林師范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國圖專家文化

徐 慧,馬 超

(國家圖書館 《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編纂工作辦公室,北京 100081)

《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以下簡稱《百部經典》)編纂項目是作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一項抓手型工程,在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醞釀制定《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之后應運而生①關于項目緣起和啟動歷程可參考張潔《〈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項目組織架構及運作特色》一文,發表于《玉林師范學院學報》2023年第1期。,是由中共中央宣傳部(以下簡稱中宣部)委托文化和旅游部(以下簡稱文旅部)指導國家圖書館(以下或簡稱國圖)組織實施②早在項目調研策劃階段(2014年),就在國家圖書館設立了《百部經典》編纂工作辦公室(以下簡稱辦公室)作為編纂工作服務機構。的2017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項目和“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項目遴選中華傳統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100部經典,萃取精華,賦予新意,傳承轉化,古為今用。

在政策指導和組織保障的基礎上,自2016 年4 月8 日啟動開展至今,已編纂完成8 批次70 種圖書,在編30種,項目成果以經典性、權威性、普及性收獲了一系列獎項榮譽和較高的社會評價③首批10種圖書榮獲“全國優秀古籍圖書獎”、第十三屆“文津圖書獎”和第七屆“中華優秀出版物獎”;第一至五批40種圖書于2021年榮獲第五屆“中國出版政府獎”。首批圖書中的《論語》等七種入選2019年教育部中小學圖書館推薦書目?!秾O子兵法》入選2021年中央宣傳部“亞洲經典名著外譯計劃項目”等。,這與作為項目核心主體的專家團隊息息相關,項目的高定位誕生了權威豪華的專家團隊。然而,從2014年項目調研到2016年正式立項,再到2017年第一批圖書出版至今,貫穿于近十年的組織編纂、宣傳推廣及成果轉化活動,對于專家團隊的角色定位和功能分析一直處于一種自然而然的學術決策和原則執行的單一認定中,其階段性、多重性、可持續性特征及價值意義等都亟待梳理和揭示。

一、《百部經典》專家團隊基本情況概述

(一)專家團隊構成和產生方式

項目專家團隊包括顧問、編委、解讀人、審訂人和其他專家五大類。項目正式啟動后,文旅部作為國圖上級主管部門,與中宣部一起作為項目指導機構,指導項目的組織實施,組建顧問、編委兩大團隊。先由《百部經典》辦公室擬定顧問團、編委會人選名單,經過多方反復征求意見,整理調整后上報中宣部,獲中宣部批準,項目由著名學者、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袁行霈擔任編纂委員會主任委員,由饒宗頤、馮其庸、葉嘉瑩、章開沅、張豈之、劉家和、烏丙安、程毅中、陳先達、汝信、李學勤、錢遜、王蒙、樓宇烈、陳鼓應、董光璧、王寧、李致忠、杜維明等十九位學界公認的德高望重的大家耆宿擔任顧問,由饒權、韓永進、熊遠明、張志清、瞿林東、許逸民、陳祖武、郭齊勇、田青、陳來、洪修平、王能憲、萬俊人、廖可斌、梁濤、李四龍等十六位專家組成編委會。以上來自思想界、文化界、教育界的專家學者組成了項目的學術決策團隊。

數量龐大的編纂審訂團隊(解讀人、審訂人)則由辦公室協助編委會陸續遴選產生。編委會在按批次進行百部書目選擇的同時,著手開展解讀專家和審訂人的遴選,由辦公室在展開文獻調研的基礎上,廣泛征求相關專家的建議,遴選對相應典籍有深入研究并有相應成果,且近5年內有學術活動的國內一流專家學者4—5名,形成一份主要內容包括學者出生年、工作單位、職稱、學術領域和研究成果等的調研材料。組織召開編委會議,圍繞調研材料深入討論,遴選出其中學術權威性強、現有成果水平高、學術觀點中立、思想立場正確、身體情況允許撰稿的專家學者。參考得票數及編委會主任委員的意見,形成編委會遴選人選的順序意見。辦公室根據編委會意見,按序逐一聯絡、溝通拜訪,向達成合作意向的解讀人介紹項目要求并請其在約定時間內提交樣稿。編委會根據意向解讀人提交樣稿質量、與項目編纂思想一致性等情況,最終決定是否該專家學者為相應典籍的解讀人。解讀人在初稿提交后,編委會責成編纂辦公室邀請2—3名專家(其中1名多由編委擔任)組成審訂小組,對初稿進行審訂。審訂人選的遴選過程和解讀人遴選過程基本一致。按照以上原則和流程,最終參與百部經典項目的解讀和審訂專家約在400位左右(部分顧問編委同時擔任解讀審訂專家)。

另外,根據實際需要,由編委、解讀人推薦,辦公室會聯絡編委、顧問、解讀人、審訂人以外的業內相關專家,組織主題相近的學科類編纂工作會議,如已召開過的科技類、先秦兩漢諸子類、宗教類典籍編纂工作會議等,就是以學科門類為主題吸納相關學科內骨干學術力量,搭建學術交流平臺,充分溝通,共同探討研判爭議細節,形成共識,推動編纂工作。針對解讀樣稿的初審和復審,辦公室會召開樣稿審訂工作會議,如《左傳》《史通》《九章算術》《聊齋志異》書稿審訂工作會議、《黃帝內經》書稿復審會議等。對于存在較多編纂爭議問題的書目,辦公室會召開專家咨詢會,如四大名著編纂工作專家咨詢會,參會人員包括程毅中、張俊、郭英德、石昌渝、段啟明、張慶善、孫玉明、廖可斌、劉勇強、潘建國、段江麗等,幾乎囊括了當時在京的古典小說研究領域重要機構的代表專家。其他個案咨詢的專家則不勝枚舉,如就相關專業書目的遴選拜訪請教傅熹年、潘吉星等學者。據不完全統計,顧問編委和解讀人、審訂人之外的接受過項目咨詢的專家已愈百名。

(二)團隊成員的學科地域分布、年齡、數量和履職方式

由以上遴選專家的程序和標準可知,百部選目所覆蓋的學科(見表1)決定了團隊專家的學科分布,自項目2014 年調研之始,2016 年立項啟動至今,參與項目的專家學者,學科領域涉及哲學、歷史、文學、語言、文獻、宗教、地理、農業史、數學史、中醫、建筑史、音樂、經濟史、藝術、科技等,專家所屬單位主要以高校、科研機構和出版社為主,而機構的地域分布則覆蓋了全國20 多個城市和包括香港、臺灣等在內的地區,其中尤以北京、上海的科研機構和高校數量居多。

表1 百部經典書目分類表

以“組建豪華團隊”的項目定位要求和嚴格的遴選程序選出的專家也都是各個學科領域積累豐厚、年屆高齡的資深教授(研究員、編審),就年齡而言,以顧問(19 位)、編委(17 位)和解讀專家(98位)為例,其中,顧問年齡資歷較高,均在80歲以上;編委年齡跨度在87—54歲之間,每段幾乎均衡分布;解讀專家則集中在80—60歲之間,整體來說,60歲以上的解讀專家占比近九成。

地域分散,學科廣泛,年屆高齡,數量龐大,是《百部經典》專家團隊整體情況。如何凝聚專家智慧,促成相對共識,是考驗組織實施機構真正落實項目規劃、目標和細節的關鍵。通過前期探索、邊實施邊改進的螺旋式推進方式,辦公室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備的服務專家、保障專家靈活履職的方式。首先是定期召開編纂委員會會議(半數以上編委參加)、編纂工作會議(就某一具體問題請某一專門領域專家共同研討),搭建交流溝通平臺,進行深度溝通,形成共識和決策意見,履行編委會學術決策職能。編纂委員會會議基本上每月一會,編纂工作會議則不定期一事一會。編纂委員會會議由編委會主任袁行霈先生主持,自2016年5月24日召開第一次會議至今,編纂委員會會議共召開了38次(第一至第25次為線下,此后為通訊會議)。編纂工作會議自2016年4月8日第一次召開至今(此前還有數次調研會議),共召開12次。會議內容和成果通過辦公室編寫的會議紀要和編纂工作簡報①截至目前,辦公室共編寫會議紀要38期,編纂工作簡報68期。的形式向指導機構和未到會的編委、全體顧問成員匯報。其次是通過調研、拜訪、郵件、電話、微信等方式點對點與解讀人、審訂人進行基于項目全流程的多途徑、無障礙、追蹤式高頻次互通聯絡,辦公室作為各機構、專家之間的溝通協調樞紐,承擔專家咨詢和信息獲取、傳遞、反饋工作。

二、作為項目決策和執行機構的專家團隊

編委會作為學術決策機構,在負責以上解讀人、審訂人遴選組建編纂審訂團隊之外,主要職責是貫徹執行中宣部有關《百部經典》編纂出版的方針、政策,總體負責《百部經典》目標定位和宗旨設定,具體包括書目選定、編纂體例確立、計劃進度、樣稿初稿審訂、質量把關、風格統一、爭議平復、封面版式設計等有關編纂審訂出版的一般性事宜;解讀和審訂專家則主要負責完成具體的特定的編纂審訂工作和出版成果及傳統文化的宣傳推廣活動。整體的分工聯動既能使國家意志落到實處,又能始終保持叢書的整體性、統一性和時代性。

(一)學術決策

1.目標定位、宗旨設定和體例確定

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作為傳承工程的編纂性項目,首要任務是解決四個“講清楚”之二、《意見》提出的傳承發展“三要素”之二,即講清楚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傳承發展什么。傳統文化典籍浩如煙海、卷帙浩繁,如何連通古今、揚棄繼承、轉化創新,是傳承弘揚傳統文化最難的一關,也是最需要的一環。以當代眼光審視古代典籍,把那些當時重要,對后世有長遠影響,具有當代價值,符合培育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解決現實問題,助推社會發展,適應人們現實需求,對當今文化建設有重要意義的文化經典選取出來,是編委會在工作伊始就達成的共識。項目最終定位于《百部經典》體現國家意志,代表當代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最高認知水平,要打造成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標志性項目和文化精品工程。

項目啟動之初,作為項目指導機構的中宣部會同文旅部,深入調研,聯合項目編纂委員會、顧問團隊,吸收眾多專家的意見,共同確立了“激活經典、熔古鑄今、立足學術、面向大眾”的編纂宗旨,并在此基礎上確立了《百部經典》的編纂思路:挖掘、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采取導讀、原典、注釋、點評相結合的編纂體例,在精選、精編的基礎上對有代表性的經典進行大眾化、通俗化的闡釋解讀。貫徹“繼承性、民族性、原創性、時代性、系統性和專業性”,服務當代,面向未來,與時代發展相適應,利于解決現實問題,利于助推社會發展,利于培育時代精神和時代新人。

2.書目遴選原則和書目確定

書目的選取是闡發、解讀的前提,是編纂的基礎,體現整套書的編纂思路。通過對《意見》核心要義的反復研讀領會,項目組在編纂和選目實踐基礎上,在項目進程中逐漸形成了關于書目遴選的五條原則:一是遴選有助于治國理政的典籍,二是遴選有助于修身立德的典籍,三是遴選能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或根本精神的典籍,四是遴選能表現中華民族創造力和生命力的典籍,五是遴選在國際上有較大影響力的典籍。

在辦公室充分調研和反復征求意見基礎上,經過十八次編纂委員會會議八個批次的反復篩選,至2019年9月19日第二十四次編纂委員會會議,并于11 月29日報送中宣部,歷時三年半,最終擬定暫定百部書目102種100冊,基本完成《百部經典》選目工作。從百部書目成書年代及四部分類的細化排序和數量統計來看,選目工作全面梳理了中華傳統文化,打造了新時代“中華傳統文化經典”體系,承載了《意見》所要求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主要內容。①有關選目的詳細內容可參考徐慧《〈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書目遴選與成果述要》一文,發表于《玉林師范學院學報》2023年第1期。

3.標準與規范制定

基于試驗和示范需要,圍繞首批書目遴選、首批書目解讀人審訂人遴選、體例原則(導讀與解讀、節選與全選、版本選擇等)、撰稿細則、審訂內容、樣稿審讀、圖書出版(封面裝幀、版式設計、書名署名、插圖)等具體問題,編委會舉行了二十余次編纂委員會會議和編纂工作會議,在啟動、推進、審讀、復審、出版、經驗總結等每個環節都召開會議,進行了充分、反復的商討和議定。

在首批圖書出版之后,編纂流程和機制相對穩定成熟,結合實踐和編委會等各方反饋意見,辦公室會同編委會在項目啟動之初制定的一系列標準規范的基礎上,對文本初稿進行了細化、修訂和完善,形成了一套基于各個機構、各個環節同步推進、有序銜接的工作標準和規范制度:由編委許逸民起草,修訂多次的《百部經典編纂體例》(2021年版),《撰寫格式》《工作流程圖》《樣稿撰寫說明》《〈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審訂組工作制度》(含《審訂組工作表》《審訂組意見匯總表》《復審評估表》)等,在工程的接續進程中進行了文本化整體推行和實施,形成了結合項目實際,具有可操作性,經過校驗的規范化、標準化、制度化的工程管理辦法,確保了高質量編纂、高質量出版。

(二)學術執行

1.編纂經典

在學術決策機構完成了叢書整體的體例設計之后,解讀專家團隊負責將編纂思想和原則輸出文本。解讀人依據《編纂體例》《撰寫格式》,完成所解讀典籍的導讀、原典、注釋、點評四個部分內容(約15—20萬字),每書末附《主要參考文獻》。導讀(約2—3萬字)內容主要包括作者生平、成書過程、版本源流、主要內容、歷史地位、時代價值等若干重大問題。原典可視具體典籍情況,收錄全書或是節錄部分篇章。點評包括篇末評和旁批兩種形式,互為補充。跟其他叢書略有區別的是,《百部經典》部分顧問和大部分編委成員也承擔具體解讀和審訂工作(如表2),幾乎每部經典至少有一位編委參與審訂,顧問編委團隊尤其是編委委員的深度參與,最大限度地把關了百部經典的內容質量,也保證了整套叢書在解讀宗旨、體例風格上的高度統一。

表2 顧問編委解讀審訂書目表

2.審訂樣稿、初稿

相對于個人著作或出版社約稿,為保證質量,《百部經典》編委會設定并執行了樣稿、初稿審訂及退稿制度,審訂專家作為書稿的重要參與者,在所審訂著作的扉頁具名。編委會確定意向解讀人后,解讀人需在一定時間內按編纂要求提供一份解讀樣稿,編委會就樣稿質量最終決定是否由該專家學者擔任相應典籍解讀人。簽訂解讀合同后,解讀人需在約定時間內提交初稿,經編委會遴選產生的審訂小組(1位組長,2位組員)把握項目定位與宗旨,兼顧學術性與普及性,就政治立場、學術觀點、版本選擇、選目安排、原文斷句標點、注釋、語言表達等問題對初稿進行審訂。審訂成員各自獨立審稿,出具詳細的審稿意見,提交“花臉稿”,填寫《審訂組工作表》,并由組長匯總修改意見,填寫《審訂組意見匯總表》。編委會對《審訂組工作表》《審訂組意見匯總表》進行審核認定。解讀人依據編委會審核的審訂組意見修訂書稿,提交修訂說明。審訂組組長參照修訂說明對修訂稿進行復審,評估其對審訂組意見的吸收與書稿修訂情況,填寫《復審評估表》。編委會再依據復審意見討論決定書稿是否符合項目要求、是否達到出版要求。對質量不達標且難以修改的書稿,經審訂組和編委會審慎研究之后,啟用退稿程序。

首批圖書通過召開編纂委員會樣稿、初稿審訂工作會議集體審讀和商議稿件質量。首批圖書出版后,進一步提高了樣稿質量和審讀要求,更加重視審訂程序和審訂意見的吸納和落實,為更好執行審訂制度,達到審訂成效,辦公室多次籌備書稿審訂會議,請解讀人和審訂專家共聚一堂,圍繞如何編纂、怎樣選篇、具體書稿的細節處理、學術觀點把握等,為審訂專家之間、審訂專家和解讀人之間搭建平臺,鼓勵面對面交流討論,鼓勵學術爭鳴,營造科學民主、寬松包容的工作氛圍。

3.出版成果及傳統文化宣傳和推廣

袁行霈先生說,編纂是起點,利用是目的?!栋俨拷浀洹烦晒懤m出版后,如何將經典文化、先人智慧、歷史積淀可持續性地智能化地提供、呈現和輸入、滲透到公眾群體,為書找人,擴大經典受眾范圍,深化項目成果轉化,探索宣傳推廣模式和策略,拓展渠道,成為新的迫在眉睫的課題。辦公室鏈接國圖宏富館藏及多樣化服務體系平臺,搭乘智慧圖書館建設列車,策劃了多渠道多平臺的經典推介活動,通過舉辦創意展覽、書展,開辦培訓講座,錄制公開課,開展經典誦讀、童讀等閱讀推廣活動,制作電視節目、短視頻、數字VR,進行主題新媒體直播,打造閱讀體驗區,舉辦經典音樂會、讀書會、研討會、藝術雅集活動,開發文創產品、虛擬產品,建設主題網頁、數據庫、知識庫提供數字閱讀文本等,逐漸構建了經典走進圖書館、走進高校(包括青少年)、走進國家機關、走進公園街道等多媒介立體化的宣傳推廣體系。眾多形式、平臺的活動主體和核心則當仁不讓地聚焦于經典和經典解讀人,據不完全統計,自第一批圖書出版(2017年9月)以來,僅各位《百部經典》專家以經典代言人、推廣人的身份在各大高校、圖書館及各類媒介所進行的線上線下直播講座、文章刊發已超過60場次(見表3)。這些活動覆蓋全國近三千家圖書館、近千所高校及部分公園、街道、地鐵站等,粗略估計,受眾人群已近1.6億人次。

表3 《百部經典》專家宣推活動列表

三、國圖建設發展和文化機構履職的智庫

(一)《百部經典》及國圖信譽名片

項目編纂接近尾聲(預計2025 年結項),項目成果日漸豐碩,隨著《百部經典》被社會廣泛認知、讀者閱讀的良好體驗,品牌價值逐漸突顯,“百部經典”(文字版)于2022年獲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注冊證。作為一種質量性能認證,信譽標識載體,項目文本和項目專家已經成為讀者眼中的識別碼、出版市場的通行證。作為品牌含金量保證的百部經典專家與《百部經典》業已成為一張國圖名片,用以激勵專家團隊更強的責任感和凝聚力,激發更高的使命感與榮譽感,在推進經典普及,引導全民經典閱讀的路上,衍生、孵化出更多無形的品牌價值。

項目成果集當今眾家之長,凝學者畢生之學。專家團隊聚攏當今學術權威,凝聚學界智慧。由于專家多數年屆高齡,且受新冠疫情影響,有個別耆宿大家在項目的進程中或完成書稿之后已經故去,或受疾病困擾健康狀態欠佳,作為項目實施機構,聚焦專家群體,提升人文關懷,以更為官方的形式和儀式賦予學者應有的身份和定位,這不僅可以告慰已故學者,增強專家團隊更深的集體身份獲得感和認同感,更能藉由項目實施代表國家文化機構致敬他們不辱時代使命,不忘初心,昌明國粹,傳薪繼絕。

(二)文化機構業務發展與建設的高級人才庫

在2021 年9 月30 日印發的《國家圖書館“十四五”發展規劃》上,明確了多項重點工作和年度任務:“加強珍貴典籍保存保護和研究利用,創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拓展交流與合作邊界,增強行業發展合力及社會影響力”“塑造以事業發展為中心的研究能力,以高質量研究推動高質量發展”“樹立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理念,打造適應新時代事業發展的高素質人才隊伍”等,對接到國圖具體的業務發展和建設實踐上,《百部經典》專家團隊通過國圖社教部、典閱部、中圖學會、數字資源部、出版社、館屬企業的諸多資源建設、知識服務和閱讀推廣平臺及一系列館外合作機構業已參與了覆蓋全國的多媒介公共文化服務活動。第一批圖書出版已經超過六年,而由以上表五列表可知,《百部經典》專家仍與國圖保持著高頻次的合作和互動,尤其在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等諸多領域與國圖保持著緊密的聯系。另外,在古籍整理出版、文獻保存保護等重大項目立項及重點領域的創新聯合研究,在國圖學術期刊(《中國圖書館學報》《國家圖書館學刊》《文獻》《古籍保護研究》《文津學志》《書志》等)辦刊指導、學術講座培訓(國圖公開課、文津講壇、部級領導講座、國圖講壇等)的舉辦等多項業務活動上,作為龐大的泛學科的首席專家、高級人才、專業顧問儲備,《百部經典》專家無疑都是潛在的高級專家資源。

作為項目實施機構的國圖,理應及時梳理項目進展流程,采集、整合專家資源,建立專家信息臺賬,建成專家數據庫、資源庫及高級人才儲備庫。以頒發高級顧問聘書、向專家單位出具專家致謝函等形式組建國圖高質量建設智庫,開發和發揮專家團隊助手和參謀職能。圍繞圖書館智慧化轉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全民閱讀、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構建等基礎性、關鍵性重點領域的相關問題,對部分重點專家進行專訪記錄,提煉專家核心論點及意見建議,定能為國圖業務發展和知識服務能力提升注入更多的智力支持和智慧投入。項目進展接近尾聲,更應持續加強專家團隊與國圖事業發展粘度,拓展交流與合作邊界,形成各項業務、科研協同的合力和雙贏,以高質量研究推動高質量發展,打造、發揮綜合性研究型圖書館優勢,提升國圖的行業影響力和國際話語權。

(三)文獻資源建設和搶救性素材采集儲備庫

在組織實施編纂業務服務專家團隊的同時,項目辦公室搜集、征集到了顧問陳祖武先生的手稿及其與任繼愈先生往來信札、《法言》解讀人韓敬先生的半部遺稿、《紅樓夢》解讀人石昌渝先生的部分手稿遺稿等,項目辦公室還留存了大量專家“花臉稿”、題詞、審訂意見等墨跡和拜訪照片、會議照片、音視頻資料等。名人手稿、名家藏書是圖書館資源建設的內容之一,依托項目組織實施和成果宣推轉化,對于專家學者專題進行科研立項,系統梳理、挖掘業務工作中積累的相關專家資源,深入調研走訪,綜合搜集、采集專家團隊口述、文本、圖像、音視頻等多媒體資源,尤其是搶救性、保存性采集高齡知名專家口述素材,包括大家耆宿學術履歷與治學之路,學術成果及治學心得,參與《百部經典》編纂的經歷和心得,對經典于國家、民族的意義以及現代價值的認識,經典閱讀和普及推廣的建議等,協助資源建設部門拓展學者名人手稿、藏書、照片、墨跡等文獻資源捐贈、征集采選渠道,皆有助于豐富國圖多元立體館藏資源建設,強化國家文獻信息戰略保存、保障之職能。

(四)文化建設中政府、機構、公眾協同共享的引力波

以抓手型工程的實施來落實文化政策是政府部門就文化建設所做的頂層設計,提供了自上而下的政策指導、經費保障,文化機構(國圖)作為項目組織實施的平臺提供了組織保障和人才保障。一方面,發揮項目的牽引、集成功能和載體角色,吸納多領域學術力量和集體智慧,搭建多學科學術交流平臺,讓來自各個學科領域的權威專家將《意見》統攝下的工程目標和編纂宗旨內化于體例相對統一的文本之中,使得湮沒于歷史長河的古老智慧透過專家之手披沙揀金、閃耀光芒。另一方面,作為面向公眾、國際的公共文化服務窗口和陣地,將作為抽象理論的國家文化政策透過專家的領悟、解讀輸送給讀者,呈現給社會公眾。

在政策、經費、組織保障之外,基于項目的統籌,集合了一大批經過嚴格遴選的當代學術精英,在貫徹落實中央各項文化方針政策、擬定目標宗旨、制定規范標準及深度執行編纂審訂工作的工程實施過程中,將各自畢生之學都奉獻于優秀傳統文化的發掘和傳承,又以自身的學術影響力和學術聲譽不厭其煩地做著經典的代言和推廣,向上對于政策的領悟,向前對于傳統的闡釋,向下對于公眾的引領,向后對于晚輩的傳承,每一位專家在經典出版物上的署名,在每一場講座上的講授,在每一篇文章中的呼吁,其輻射力、凝聚力、吸引力都顯而易見。如果說文化機構由此履職成為學術研究到文化普及、文獻保存到活化利用的轉換器、放大器,那么,這一龐大的專家團隊無疑才是促成政府、機構、公眾協同共享的核心和關鍵。

四、結語

在黨中央、國務院、中宣部、文旅部決策、部署推進文化自信自強、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等會議精神的政策背景下,作為國家公共文化機構,理應積極探索和開拓以實施工程的方式,加強專家資源庫可持續建設,提升專家資源發現及使用效率,提高項目投入與產出性能比,節約項目組織實施成本。凝聚、配置、優化系統核心資源,發揮專家在文化建設中促成政府、機構、專家協同共享的職能。探索健全完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及增強文化自信自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中華文化影響力的文化政策轉化落地的方式和策略,促進文教科研成果的轉化和傳播,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強人民精神力量,讓政策實施有抓手,成果推出有平臺,讓傳承有認證、發展有路徑。發揮行業引領作用和項目實施示范,更好地踐行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在國家文化戰略中的職能和作用,真正發揮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文化和文化機構的力量。

猜你喜歡
國圖專家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致謝審稿專家
110歲國圖正青春
《那風·那雪·那年除夕》(國畫)
誰遠誰近?
請叫我專家
專家面對面
誰是國圖
遙遠的村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