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溪”被炸事件,有人欲蓋彌彰

2023-03-09 15:24趙俊杰
環球時報 2023-03-09
關鍵詞:北溪情報烏克蘭

趙俊杰

3月7日美國《紐約時報》和德國《時屁周報》同時爆料:“北溪”天然氣管道爆炸案是由一個親烏克蘭的破壞團體所為。作為西方主流媒體,這番爆料貌似有新證據新進展,實則是為美國甩鍋推責,欲蓋彌彰難以圓謊。

首先,《紐約時報》稱相關信息來源于匿名美國情報官員,他們認為破壞分子極有可能是親烏克蘭的政治團伙,這種說辭很難站住腳。不敢露真實身份的“美國情報官員”常常謊話連篇,與媒體打配合完成輿論操弄。當年,聲、稱伊拉克薩達姆政權擁有生化武器的也是他們。他們不敢公開信息來源和證據,其可信度自然也大打折扣。

其次,西方媒體爆料的親烏克蘭團體區區六人就能在北約控制的海域實施難度極高的破壞行動,這種說法顯然低估了西方民眾的智商?!氨毕碧烊粴夤艿捞幱诤C嫦?0至80米深的位置,堅固的管道外面有厚厚的混凝土保護層,沒有先進的下潛設備和過硬技術,要想完成深海爆炸作業難度很大。而且,相關海域完全處于北約監控之下,這些破壞者的一舉一動很容易被發現。

再次,美國情報官員聲稱既沒有美國或英國公民參與其中,也沒有發現烏克蘭和俄羅斯政府參與破壞的任何證據,看似“公平”實則是在為美國或英國政府甩鍋。事實上,國際社會普遍認為“北溪”天然氣管道遭破壞,美英政府的嫌疑最大,美國兩名資深記者更是爆料美國和挪威策劃了破壞“北溪”的行動,他們公布的證據更為直接,不像美國情報官員那樣含糊其詞。

在美國普利策新聞獎獲得者西摩-赫什公開爆料美國情報部門策劃了“北溪”天然氣管道爆炸案后,國際社會高度關注,俄羅斯要求聯合國安理會發起調查,但美國主流媒體卻集體沉默。而在持續的大國際輿論巨壓力下,美國不得不站出來表態,試圖為自己辯解。這次《紐約時報》的新爆料,可以視為是轉移視線、替美國政府開脫。因為連該報的報道都承認,所謂“知情官員”就這一情報的“分量”存有分歧,暫時無法作出定論。而美官員并未披露所謂親烏克蘭組織的具體成員、主要決策人及其背后金主,稱對襲擊者及關聯人員“知之甚少”,但仍強調這一情報可能成為今后對“北溪”案展開調查的“突破口”。

西方主流媒體在報道事關國家名聲和利益的重大事件時,難以做到所謂的客觀公正,《紐約時報》也不例外。通過匿名官員放話,引用所謂“情報資料”爆出“猛料”,這是西方政治精英與主流媒體相互協同配合的老套路,服務的是美西方政府的政治利益。為了能夠自圓其說、顧及其陣營內各方利益,一方面透出是“親鳥克蘭團體”自發所為,在道義上就可以天然免責,因為在西方媒體語境下“烏克蘭民眾是俄羅斯軍事行動的受害者”;另一方面又強調破壞行動與烏克蘭政府沒有必然聯系,這樣又能繼續鼓動歐洲國家支持烏克蘭,為其提供武器支持??梢哉f,美國媒體和所謂美方情報官員真是煞費苦心,只可惜這種技術含量較低、漏洞百出的報道引發各方反駁,無怪乎赫什在被問及如何評論該報道時大笑起來,稱竟然連“消息來源都沒有透露”,“無話可說”,表露出對此報道真實性的不屑態度。

紙終究包不住火,隨著時間的推移,“北溪”天然氣管道破壞真相將浮出水面。涉及相關海域的德國、丹麥和瑞典,對破壞事件的聯合調查尚未結束,如此大動靜的破壞事件不可能不留下一些蛛絲馬跡。但作為爆炸事件受害國之一的俄羅斯欲參與西方國家聯合調查卻遭到拒絕,使得一邊倒的調查充滿不確定性,更值得國際社會深思?!?作者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

猜你喜歡
北溪情報烏克蘭
情報
情報
情報
烏克蘭當地民眾撤離
中國公民分批撤離烏克蘭
北溪-2背后的政治博弈
構造圖形法解一類代數題
北溪書畫
談談七律《北溪村》的創作
交接情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