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議啟功書法品評實踐的“階段性”意識

2023-03-10 17:15欒圣棟
書畫世界 2023年12期
關鍵詞:書學階段性

欒圣棟

內容提要:史家思維引領下,啟功先生的書學實踐尤重明辨不同階段古今書學觀點、評論文本的“階段性”?!半A段性”品評意識,一方面,關注書家所處不同階段,對書法的審美判斷之異,繼而在創作表現上呈現出風格面貌之別;一方面,伴隨著評論家自身審美經驗素養的提升,在面對同一幅作品進行品第得出結論的不同;再者,對第三方書學技法觀點的接受上,明辨敘事語境“階段性”,同樣有助于對他人經驗的準確把握。

關鍵詞:啟功;書法品評;書學;階段性

傳統書法品評,今稱“書法批評”或“書法評論”,是新時代促進文藝發展的重要方面。自東漢趙壹《非草書》肇始,以唐代孫過庭《書譜》為典范,學理層面的書法品評實踐貫穿了整個書法發展史。因而,當代開展書法評論工作,至少要面臨兩項基本任務:一是對浩瀚的古代書法品評文本、觀點加以客觀梳理和提煉;二是基于傳統,開展面向當代的書法評論實踐。

然而,面對如此璀璨而悠久傳統的書法藝術,其歷史的厚重感、古今懸隔的實際、闡釋者自身對祖先的敬畏,最易在品評實踐過程中背負思想上的某種包袱,或謂“崇古”情懷。輕者容易迷信古人、囿于成見,有甚者則走向了“厚古薄今”的偏狹。如何客觀應對歷史,司馬遷所謂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正道出了史家克服古今“阻隔”的決心。

尊重史實,敢于“非圣”、大膽疑古,是當代文藝家啟功先生留給我們的深刻印象:

古代人也是人,我也是人,難道說這個人一作古,故去了,他的書法就跟后世人所寫的必然不同嗎?當然不是……他們所寫的書也未必都是普遍真理。[1]

司馬遷說的并不一定就絕對真實。[2]68

在文學、書法品評諸多方面,啟功先生都敢于“破除迷信”、不囿成見:

那寶玉就愛林妹妹?他為什么愛?愛她的什么地方?你別人就說不清楚,舉這個例子是想說所謂的書法美學,評騭書家作品的高下都是很可笑的??此泻我嫣??[3]

米元章謂柳公權書為“丑怪惡札之祖”,然而《唐書》柳氏本傳則謂其“體勢勁媚”,可知姿媚、丑怪,與夫雅俗,亦各隨仁智之見耳。[4]30

啟功先生認為,藝術單憑“感受”是很難說清楚的,尤其部分古人品評書法的觀點,其實很難立得住。這不僅限于書法評論,文學評論領域亦如此。如在《談詩書畫的關系》一文中,先生就將那些試圖詮釋八大山人題畫詩的行為戲謔為“猜謎”:

具體說,八大題畫的詩,幾乎沒有一首可以講得清楚的,想他原來也沒希望讓觀者懂得。奇怪的是,那些“天曉得”的詩,居然曾見有人為它詮釋。雅言之,可說是在猜謎,俗言之,好像巫師傳達神語,永遠無法證實的。[5]237

也就是說,開展文藝評論“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主觀性,是客觀存在的實際,在所難免。那么,面對浩瀚的古今文藝評論遺產,是否我們就無從下手了呢?先生以為不然:

任何人對任何事物的評論,都不可能毫無主觀的愛憎在內。但客觀情況究竟擺在那里,所評的恰當與否,盡管對半開、四六開、三七開、二八開、一九開,究竟還有評論者的正確部分在。[6]49-50

原來,先生對書法品評文本價值本身并沒有質疑,只是表達了對大多數“不盡客觀”的品評之商榷罷了。文藝評論當然可行,也很有必要做,要強調評論家自身應有史家思維,也就是養成辯證接受古人品評觀點的意識和能力。

在史家思維的引領下,啟功先生在對處于不同階段的古今書法觀點、評論文本的接受過程中,往往注重辨明其“階段性”。

所謂 “階段性”,一方面,指因書家處于不同習書階段,對書法的審美判斷有所不同,繼而表現為藝術風格面貌、境界的差異。唐代書法家孫過庭所著《書譜》當中明確提出了學書的“階段性”問題:

至如初學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初謂未及,中則過之,后乃通會。通會之際,人書俱老。[7]

另一方面,是評論家對一幅作品進行品第眼力之“階段性”。如蘇東坡所謂“識淺、見狹、學不足三者”與劉勰“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者之別,是不可相提并論的。

啟功先生的書法鑒賞與評論實踐,貴能明辨“階段性”的這兩個方面:

(一)書法創作主體藝術風格形成的“階段性”

啟功先生認為,書法藝術風格的演進,與藝術家的年齡息息相關,各有特征。因而在進行書法品評時,往往應先著重對書者所處年齡階段進行考察和分析:

比如,先生在面對米芾的“老手頹唐之作”,對百種藝能“不老不成,過老復衰”之難的感慨:

米(芾)又矜詡其小字,號為跋尾書,自稱不肯輕與人書者,其中亦不無軒輊。所見墨跡,以《向太后挽詞》為最腴潤,刻本中以《群玉堂帖·龍真行詩》為最流美。若《褚臨蘭亭》跋尾,傳世墨跡三事,“蘭亭八柱”第二柱跋,只行書之較小者,別為一種。其余二卷,皆用退筆作小楷。至《破羌帖》贊,純是老手頹唐之作矣。乃知凡百藝能,不老不成,過老復衰,信屬難事。[4]136-137

又如,先生以不同年齡階段切入對八大山人書法的品鑒:

八大山人書,早歲全似董香光,其四十余歲自題小像之字可見也。厥后取精用宏,膽與識,無不過人,揮灑縱橫,沉雄郁勃,不佞口門恨窄,莫由仰為贊喻![4]168

再如,先生在對《寒玉堂草書詩卷跋》的品評中,將溥心畬的“精力彌滿時之得意筆”與此后“酬應日繁”、缺乏爽氣的作品進行了比較:

吾宗老心畬公……行書時臨米趙,而骨相權奇,無一庸筆?!嬯疫`至今,已十余寒暑,偶于市肆見此卷,實公精力彌滿時之得意筆,因罄囊購之,過是則酬應日繁,無此爽氣。[8]170

既然書家的“階段性”創作狀態表現差異若此,那么先生對不同階段藝術風格的“不可逆性”,也就有了明晰的認識:

一切技藝的事,造詣生熟,一覽可見,在同一類的藝事中,已經真“能”或真“熟”的人,必不可能復有真“生”或真“拙”之作。[5]184

與此同時,在品評不同階段的藝術造詣時,又宜秉承一個“各美其美”的達觀立場:

一人筆墨,幼而稚弱,壯而健勁,至于老境,或歸平淡,或成衰退,各有造詣。[9]

那么,藝術風格隨年齡增長自然嬗變的“階段性”觀念認識,自然又指導著啟功先生對學書取法過程的“階段性”看法:處在“此”階段,不宜強擬“彼”階段所應有的風格。這體現在先生與徐利明的通信中,對徐氏本來年輕卻有意求“老”趣的行為的中肯建議:

書格之老蒼,隨人年齡,不易強求,尤不可模擬……今日已蒼老,則人真老時,便成枯硬矣。[10]

(二)評論家自身審美素養的“階段性”局限

隨著年齡的增長,文藝評論家自身的學識、眼力乃至書法審美觀也都處在不斷演進狀態。這就進一步要求我們在對目標作品的理解、審美品鑒方面,也要植入“階段”辯證意識。先生就曾坦白自己所處階段的不同,而對董其昌的書法“識解凡數變”:

余于董書,識解凡數變:初見之,覺其平凡無奇,有易視輕視之感。二十余歲學唐碑,苦不解筆鋒出入之法。學趙學米,漸解筆之情,墨之趣?;仡櫠瓡?,始知其甘苦。蓋曾經熏習于諸家之長,而出之自然,不作畸輕畸重之態。再習草書,臨閣帖,益知董于閣帖功力之深,不在邢子愿,王覺斯之下也。[4]36

先生還曾結合自己的書畫鑒定以及文學品鑒經驗,論述因所處階段不同,“眼力”變化的事實:

還有隨著年齡的不同,經歷的變化,(鑒定)眼光也會有差異?!挲g與眼力逐步提高……及至漸老……年衰眼力亦退……[8]93

我過去很喜歡王漁洋的詩,后來才發現他的詩其實很無聊。[2]53

由此可見,在書法評論實踐中,觀念的反復性、內在矛盾等情況,是客觀存在的。我們一方面應對藝術家、藝術作品的“階段性”嬗變有客觀的認識,而對于評論者自身所處學識、審美素養的“階段性”局限性,更當辯證看待。更何況,對于歷代書論文本當中,具體有關書法技法的“第三方”觀點、經驗的接受上了。這就是書法品評不能迷信、囿于成見的原因,也是史學本身不斷走向進步的題中之義。

“不通一藝莫談藝,實踐實感是真憑”是著名文藝美學家朱光潛先生的名言,這一觀點尤可監督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書法藝術評論工作。書法評論者自身具備一定的書寫實踐經驗,自然對評論文字的深度有所助益;更何況擅于取會古今書法品評理論之精要,形成廣達和發展眼光的書法史觀,亦能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對當代書法臨創實踐的引領和啟迪。

然而,在對歷代書論文本中有關具體書寫技法理論的接受過程中,如何不發生誤讀,明理論語境之“階段性”,又最易為廣大學書者、評論者所忽視。同時作為書法家、書畫鑒定家、教育家的啟功先生,在這方面即是我們的榜樣,也為我們書法技法學習之路敲響警鐘:

學習書法應該有次序,由淺入深,由近及遠。不管什么學問都是這樣。[8]264

誠如先生所言,學書是個長期的過程,中間必然會歷經不同的階段。古代書家也一樣,那么對古代書家的書學感悟或觀點,尤其是對于婦孺皆知的古人學書名言,唯有還原到其所處語境的“階段性”當中,才不至于發生對觀點的誤讀。

為大家熟知的,啟功先生不贊同趙孟頫“書法以用筆為上”書學觀點的思辨意識[11],即在提示我們面對古代書論文本,首先應該弄清楚趙孟頫說這句話所處的學書階段,是在他中年,而非少年時。由于不同階段學書者對書法學習的側重點不同,趙孟頫在已經掌握了一定“結體”的基礎上,發出“書法以用筆為上”的觀點,是不能得出書法應“先學用筆”的結論的。倘若簡單從字面上理解這句話,在學書之初,即過分強調用筆的重要性,而忽視了在結體上下功夫,也是不可取的。同樣在《破除迷信—和學習書法的青年朋友談心》的講座中,啟功先生質疑清人提出的“臨帖不如讀帖”觀點[8]262-263,同樣是在強調:在接受一種說法之前,對論述者所處的學書階段的還原的必要性。顯然,“臨帖不如讀帖”這句話只適用于學書的中、高級階段;初學階段,自然應以臨帖為主,讀帖為輔。還有啟功先生對齊白石教別人“愛怎么寫就怎么寫”這句話的反思:“我們自己又怎么能亦步亦趨效仿白石老人的看法呢?!我們必須對論述者乃至自身所處階段有一個清醒認識,從而選擇合適的養分裝進自己的胃,才能有益自身消化、成長?!盵6]28

援引張廷銀對啟功先生學術思辨精神的描述:

啟功先生大概并不把自己所要研究的問題看得多么神圣,而是把所要研究的人當作與我們差不多的人,把所研究的事當作跟我們所遇到的差不多的事,運用最普通的常情、常理去類推比照,因而研究過程變得活潑自由了,結論也下得更準確恰當了。[12]

以史家的眼光,以尊重藝術學習規律為基底;懷著平常心,以常情、常理來對待前人的文藝思想觀點,這份“階段性”意識,亦是當代文藝品評實踐中應當繼續提倡的。

參考文獻

[1]啟功. 啟功全集:第2卷[M]. 修訂版.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92.

[2]啟功. 啟功講學錄[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3]張志和. 啟功談藝錄[M].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71.

[4]啟功. 論書絕句[M]. 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3.

[5]啟功. 啟功叢稿:論文卷[M]. 北京:中華書局,1999.

[6]啟功. 啟功叢稿:題跋卷[M]. 北京:中華書局,1999.

[7]上海書畫出版社,華東師范大學古籍整理研究室. 歷代書法論文選[M]. 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12:129.

[8]啟功. 啟功書法叢論[M]. 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

[9]啟功. 啟功題跋書畫碑帖選:下[M]. 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64.

[10]啟功. 啟功全集:第10卷[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230.

[11]啟功. 啟功全集:第5卷[M]. 修訂版.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07.

[12]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 啟功學術思想研討集[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77.

本文為北京市文聯基礎理論課題研究項目“啟功書法品評研究”(項目編號:BJSWLJCLLKT2206)的階段成果。

約稿、責編:金前文

猜你喜歡
書學階段性
化學階段性創新測試題
化學階段性創新測試題
五代書法與中國書學的唐宋轉型
七月豬價或開啟階段性快速上漲
國際金價短期或延續階段性回調
藝文通融,知行合一
人生投資的階段性
朱熹書法倫理思想之形成與嬗變芻議
顏真卿書風演變及書學思想述略
淺說漢代書法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