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域副中心城市背景下一流大學創建研究

2023-03-11 03:50曲靖師范學院發展規劃與學科建設中心
社會主義論壇 2023年1期
關鍵詞:曲靖省域中心

文 李 丹 曲靖師范學院發展規劃與學科建設中心

朱沿錦 曲靖市沾益區財政局經濟師

2018 年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云南省統籌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行動計劃》提出,云南努力創建的一流大學將分為世界一流大學、全國一流大學和全省一流大學三種類型。這意味著全省所有本科高校都是參與者,創建一流大學既是云南省曲靖市經濟社會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曲靖市打造云南副中心城市的重要內容。

曲靖創建一流大學的必然性

2021 年,《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各州市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推進云南副中心城市建設,建設一流大學和科研院所、醫院、圖書館、博物館等設施,不斷增強城市的經濟實力、城市功能,在經濟、科技、教育、文化、衛生、交通樞紐等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加快建設成為滇中城市群的大城市和西南地區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區域中心城市,成為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重要支撐點。理論研究和實踐發展的歷程反復印證了“一個發達的城市必然伴隨著多所高水平的大學”[1]的創建和發展??v觀“國內外城市創新發展,地位高、作用大、發展快、帶動能力強的中心城市,一般都是大學集中地”[2]。中國領導智庫發布的《15 個省域副中心城市研究報告(2021)》將擁有普通高等院校數量和在校大學生規模列為評價省域副中心城市競爭力的重要指標[3]。由此可見,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建設與發展必然伴隨著高品質大學的創建和打造,創建一流大學是曲靖打造云南副中心城市的重要內容和戰略任務。

一流大學可為省域副中心城市提供人才支撐。

“人才資源的快速增長是城市現代化建設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推動力量”[4],中心城市的發展壯大更是離不開優質人才的支撐和支持。省域副中心城市發展所需要的大量優秀人才來源于高校特別是一流大學的培養。一方面,大學在校就讀學生規模的擴大可以增加所在城市的消費需求,拉動城市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大學畢業生在本地就業后,能夠較快適應所在城市企事業單位生產服務崗位的需要,成為熟練工人和技術人才,成為創造城市價值的重要生力軍。

一流大學可為省域副中心城市提供科技服務。

創新特別是科技自主創新是城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大學作為科技創新活動的行為主體之一,通過知識創新為企業的技術創新提供相應的思想和智慧源泉,同時同企業一起共建工程實驗室和技術研發中心,開展關鍵技術和重大實用技術的研發,形成協同創新機制,將為城市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和城市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提供科技支撐。對于資源依賴性較重的曲靖,在建設和打造云南副中心城市的過程中,更為急迫地需要通過一流大學開展知識創新和技術研發活動,為城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培育新的內生動能。

一流大學可為省域副中心城市提供咨詢服務。云南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實踐迫切需要包括本地高校在內的新型智庫提供咨詢服務。地方一流大學的創建,可以充分發揮“思想庫”的功能和作用,通過整合利用相關學術資源,組織學校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經濟管理、人文藝術科學等跨學科隊伍建設,對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過程中人口聚集、產業支撐、交通物流體系建設、城市品質塑造、城市輻射功能提升、對外交流與合作等發展問題開展系統化研究,分析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破解制約發展的難題,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政策建議。

一流大學可為省域副中心城市增添品牌支持。大學的發展與城市品牌建設有著緊密的內在聯系,一所成功的大學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不僅為城市帶來經濟效益,同時也帶來多種社會效益。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需要提升城市品牌和影響力,客觀上有賴于大學文化創新作用的發揮。曲靖在打造云南副中心城市的過程中,通過創建地方一流大學,必然會進一步發揮高校知識創新、文化傳播的功能,不斷提升藝術、體育活動的內在品位,強化文化創新傳承,塑造城市的文化窗口和品牌標識,提升城市品位。

曲靖創建一流大學面臨的困難

曲靖市是云南省的人口大市和教育大市,但卻不是高等教育大市或強市,高等院校的規模數量和辦學實力相對落后,同西南地區兄弟省域副中心城市差距較大。一流大學的創建基礎落后于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需求,難以對曲靖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形成有力支撐。

高校規模數量較小。大學規模數量代表一個城市高等教育的廣度,是構成城市競爭力的重要指標。曲靖范圍內現有“曲靖師范學院、曲靖醫學高等??茖W校、云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曲靖職業技術學院4 所高等院?!盵5]。與西南地區兄弟省域副中心城市相比,曲靖高等院校的規模數量最少,比四川省綿陽市少7 所,比貴州省遵義市少3 所,比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桂林市分別少2 所和8所。從在校學生規模來看,曲靖市現有4 萬多在校大學生,比綿陽市少10.04 萬人,比遵義市少3.95萬人,比柳州市、桂林市分別少2.69 萬人和15.39萬人。由此可見,曲靖現有大學規模和數量難以支撐和服務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建設和打造。

高校內在品質不高?,F代大學的內在品質主要包括大學歷史積淀、文化標識、學科專業結構、教學科研水平、綜合辦學實力和社會影響力等方面,大學的內在品質代表著城市高等教育的高度。同毗鄰省區的副中心城市相比,曲靖高等院校的內在品質不高,綿陽市、遵義市、柳州市和桂林市等省域副中心城市高等院校的類型和層次都比較齊全,不僅有冠名為大學的院校和碩士學位授予權,還有享譽全國的一流大學和博士學位授予權。例如綿陽的西南科技大學,柳州的廣西科技大學,桂林的桂林理工大學、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廣西師范大學都是在全國有重要影響的院校。但曲靖現有的4所高等院校中“僅有普通本科院校一所,其余3 所為??茖哟蔚母叩嚷殬I院校,沒有多學科性綜合大學,碩士學位授予權還沒有實現零的突破”[6],高等院校的辦學層次、綜合實力和社會聲譽離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

高校對城市發展的推動力不足。曲靖現有高等院校由于規模較小、品質不高,加之融入地方經濟社會活動的深度不夠,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高校對城市發展的引導力和推動力。一是人才培養的廣度不夠。曲靖師范學院主要培養中小學教師,曲靖醫學高等??茖W校主要培養初級醫務工作者,云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主要培養煤炭開采技術人員,培育范圍都相對單一和有局限。二是科技創新及成果轉化能力較弱。曲靖現有高等院校囿于行業特點和層次規格的限制,較少利用人才和設施從事技術研發和創新,也很少有專利發明和技術成果轉讓,難以幫助云南曲靖重點行業和產業攻克科技難關,掌握關鍵技術和知識產權,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的功能。三是對提升城市品牌的支持度不高。曲靖現有高等院校在省內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較弱,社會認知度低,很難建立起與地方政府和企業等的知識服務聯系,無法建構起互惠互利機制。

曲靖創建一流大學的策略

遵循高等院校發展客觀規律,聚焦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的內在需要是曲靖創建一流大學的出發點和立足點。應充分借鑒發達城市創建一流大學的做法和經驗,結合曲靖的實際情況,探索具有曲靖特色的一流大學創建發展路徑,推動曲靖高等教育事業與經濟社會融合發展。

擴大曲靖高等院校規模。一方面,規劃建設云南省高等職業教育園區,積極爭取云南省政府把新建的省屬普通高校落戶到曲靖,擴大高等院校數量;另一方面,研究出臺一系列相關政策,引進一批國內知名高校到曲靖市設立分校、專業學院和研究機構等。同市內相關企業一道構建協同創新的體系,推動產業發展中關鍵共性技術和核心技術的研發,促進產業技術進步,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推動曲靖高等院校數量到2025 年和2035 年分別達到7 所和15 所,在校大學生人數到2025 年和2035 年分別達到7 萬人和15 萬人,全市高等院校數量和在校生規模達到中上等發達省區現有水平。

提升區域高等院校內在品質。針對目前曲靖高等院校品質不高的現狀,應深入貫徹國家關于普通本科院校創建“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和高等職業院校創建“高水平高職院校、高水平專業”的方針,支持和引導曲靖師范學院打造一流本科教育,申報碩士學位授予權,并在此基礎上實現更名大學的目標,徹底結束曲靖沒有知名大學的歷史;支持和引導曲靖醫學高等??茖W校和云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創建“高水平高職院校、高水平專業”,并積極創造條件升格為本科高等院校,進一步壯大曲靖本科高等院校的規模和數量;支持和引導曲靖職業技術學院等高職院校改善辦學條件,提高辦學水平,開展地方經濟社會急需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科技研發、文化創新,充分融入到云南副中心城市建設中。

充分發揮龍頭院校的帶頭作用。曲靖現有高等院校為一所普通本科院校和三所高等職業院校,曲靖師范學院作為唯一的本科院校,經過多年的積淀和努力,已經具有承擔曲靖創建一流大學領頭雁的實力。一要引導和支持曲靖師范學院圍繞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高端食品基地、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云南副中心城市的戰略目標,整合和改造現有學科專業資源,建立現代產業學院,構建產學研一體化培養模式和機制,開展高素質應用型工業人才培養,為先進制造業、新能源新材料和數字經濟發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二要引導曲靖師范學院圍繞曲靖重點行業和骨干企業發展需要,構建“產、學、研”體系,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科技成果直接轉化為生產力,提高科技進步在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中的貢獻率。三是引導和支持曲靖師范學院充分發揮文化傳承和知識創新的功能,參與并引領地方文化建設,使學校成為曲靖地方先進文化的輻射源。四是引導和支持曲靖師范學院打造高質量服務平臺。根據曲靖的資源特征、文化類型和經濟結構,結合學校學科、人才優勢,積極推進“兩院三智庫三中心”建設,即鄉村振興研究院、曲靖古魚王國博物院,曲靖發展研究院、中國爨文化研究院、珠江源旅游發展研究院新型智庫,精細化工、生物資源、先進制造業產教融合協同創新中心。

引導高等院校融入城市經濟社會建設。立足地方、融入地方,形成高校與地方的良性互動,在融入和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創造自身的特色和優勢。一是引導并鼓勵曲靖轄區內高等院校圍繞曲靖建成先進制造基地、高端食品基地、光伏產業核心區等重要產業發展需要優化學科專業結構,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開展本土化高素質創新人才培養,為全市轉方式調結構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二是緊緊圍繞曲靖市域內的優勢行業,特別是煙草、鋼鐵、煤化工、先進裝備制造、生物制藥、農產品深加工等,結合曲靖市域范圍內高等院校的優勢學科領域設備和人才優勢,開展有針對性的科研選題和協同研究,探索創辦科技園和產業基地,產出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標志性成果。三是鼓勵市域內高等院校強化創新成果轉化平臺建設,為師生科技項目和創新創業項目提供孵化平臺和轉化載體,優化成果轉化路徑,促使校內專家學者和廣大教師加快科研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為城市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

猜你喜歡
曲靖省域中心
曲靖師范學院“音樂學專業”介紹
剪掉和中心無關的
在打造“兩個中心”中彰顯統戰擔當作為
曲靖師范學院“社會工作專業”介紹
曲靖時代新裝
省域高速公路網絡信息安全動態防御體系研究
別讓托養中心成“死亡中心”
省域通用機場布局規劃思路與方法研究
基于DEA模型的省域服務業投入產出效率評價
曲靖方言的語氣詞“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