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鄉村大地走出新聞“四力”
——蘇州日報“看新時代蘇州農村黨建·走百村”融媒新聞行動分析

2023-03-12 12:00王樂飛
中國地市報人 2023年1期
關鍵詞:百村四力昆山

王樂飛

蘇州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三農”工作一直走在江蘇乃至全國的前列。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持續深入推進,“魚米之鄉”在新時代煥發出新光彩,這座“新聞富礦”成為媒體關注的重中之重。

2021年,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江蘇蘇州日報報業集團策劃實施了“看新時代蘇州農村黨建·走百村”融媒新聞行動(以下簡稱“走百村”行動),在蘇州全市選取103個村(涉農社區)作為樣本,20多位年輕記者走進田間地頭、深入農村一線,采擷“帶露珠”的新聞。

與以往類似的主題新聞報道不同,蘇州日報報業集團立足媒體融合改革的時代新命題,更加注重融合思維,跳出“一張紙”,接入“一根線”,植入“一塊屏”,依托蘇州日報官方新聞客戶端引力播App,通過視頻號、H5、新聞海報、慢直播等多種線上形式,結合訪談、座談會、論壇等多種線下活動,多維度、全視角展現“黨建+”之下的蘇州鄉村振興的火熱實踐,成為一場年輕記者的“大練兵”、踐行新聞“四力”的“新校場”、媒介手段的“全展示”、新時代黨建的“萬花筒”、蘇州農村的“美繪本”。

緊扣重大主題運用“逆向思維”

走百村,在新聞界并不是新鮮詞。在搜索引擎隨手輸入“百村系列報道”關鍵詞,僅2020年,在省級以上媒體中,便可查到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新聞欄目推出的《百村脫貧記》、中國江蘇網推出的“鄉村‘鎮’興·決勝小康——‘匯’眼看百村”系列報道、河南日報報業集團推出的“百名記者進百村”系列報道等,雖然鏡頭和筆觸都對準了鄉村,但從形式和內容上來說可謂各有千秋。

在“走百村”已經被不同媒體“走”了很多遍的情況下,蘇州日報報業集團再推出“走百村”會不會陷入炒冷飯的尷尬?實踐證明,答案是否定的。

2022年1月,蘇州市文明委公布了2021年度蘇州市精神文明建設“十佳新人”·蘇州市道德模范、蘇州市精神文明建設“十佳新事”名單,蘇州日報報業集團“看新時代蘇州農村黨建·走百村”融媒新聞行動獲評蘇州市精神文明建設“十佳新事”之一。同年4月,該報道獲評江蘇省好新聞(文字作品)一等獎。

由于抓住了建黨100周年的重大主題,領略時代風貌、回應當前關切,體現出鮮明的當下意識和精神,“走百村”不“舊”反“新”,成為亮點之作,這也進一步說明了新聞策劃踩準節拍、抓住重點的重要性。

重大主題宣傳報道是主流媒體承擔職責使命的重要手段,要做好重大主題報道,主動研究、精心創意策劃是個十分重要的環節。但究竟如何體現重大?筆者認為不必一味“戴帽子”“穿衣服”,試著打破“自上而下”的單一視角俗套,運用“逆向思維”,轉過身來眼睛向下,深入鄉村這個“最基層”“最現場”,以群眾的視角來“自下而上”“以小見大”,展現建黨百年來中國大地蓬勃發展的偉力和日新月異的成就,反而能讓重大主題新聞更接地氣、更富生命力、更有感染力。

在“走百村”融媒新聞行動推出的103篇報道中,出現的“最大領導”止步于鄉鎮級,新聞“主角”聚焦村(社區)負責人和普通村民,全力避免拔高現象和說教味。

本文圖片由作者提供

在江蘇省昆山市錦溪鎮計家墩村采訪中,一位身穿工作服,貓著腰在河邊打撈樹葉的村民周四妹吸引了記者的注意。周四妹是原計家墩村村民,村里的年輕人基本進城謀職,“空心化”嚴重,被劃為動遷村。與一般推倒建廠房、起高樓,或變成農田不同,昆山旅游度假區和錦溪鎮多方調研論證后,引進因“莫干山計劃”受到認可的業內知名企業作為“操盤手”,圍繞“去裝飾化”和“在地文化”的理念,打造計家墩“理想村”。周四妹通過“就業照顧”的方式又回到了熟悉的環境生活,但村子已經被植入現代設計理念,改造成了一個全新的“網紅村”。從一位小人物去與留的命運與變化,折射出時代的進步與革新,反映出黨建引領下鄉村振興路徑探索,把重大方針政策轉化為具體鮮活的案例,用事實細節展示思想導向,以百姓的角度和眼光透視重大命題,既不失思想性,又富有內容親和力與心靈敲擊力。

“現場感”“新鮮感”是新聞生命線

103個村口,103片熱土,103縷炊煙,103幅鄉愁。

六千里彩云追月,七個月風雨無阻?;厥追匆黄錆M“泥土味”的稿件,強烈的“現場感”仍然讓人印象深刻,各具特色的鄉村風物讓人眼前一亮。

好新聞能抓住讀者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現場”。近年來,面對“兩微一端”“新媒體”的沖擊,傳統媒體人有些自亂陣腳,過分追求“快”,有時候為了搶“首發”,甚至直接摘抄采訪對象提供的材料,不僅忽視了深度,也忽視了現場感,讓人在看新聞時,如同在聽匯報,難有身臨其境的沉浸感。

鄉村文明不僅承載著鄉愁、情懷與田園夢想,更蘊藏了生生不息、亙古綿延的生命力。在“走百村”融媒新聞行動啟動之初,團隊便反復強調要體現腳力、眼力、腦力、筆力,要突出細節、突出現場感,要踩在田埂上做報道,忠實描述自己所看到的內容、所經歷的事件,使新聞更客觀、更具可看性。

事實上,“走百村”行動進行到后期,也遇到不小的瓶頸。雖然百村百面,但作為社會治理體系中的最小單元,可以挖掘的亮點大抵分為強化黨建引領、人居環境整治、產業增收富民、推進基層自治等幾大類,對于每個村動輒一篇兩千多字的稿件來說,好像怎么寫都會有重復,越往后越難讓人有“怦然心動”之感。這個時候,現場感就成為突出各村特色的重要助力。

在此次“走百村”行動中,蘇州日報報業集團縣市融媒中心承擔了大部分采訪任務,而在被譽為“中國第一縣”的昆山采寫稿件數量最多,由于后期日益被昆山市委組織部關注,向昆山記者站提出數量希望,最后達到18篇。在考慮到“環境好”幾乎成為所有典型村的“共同標簽”之后,昆山記者站也在思考如何在盡可能全面宣傳各鄉村建設時代風貌、反映各村黨組織工作的同時,又通過差異化的切入點,體現各鄉村的獨特氣質、提煉特色經驗,實現“出工又出力”“出新又出彩”的效果。

以昆山的報道為例,昆山的第一站走進老典型——周市鎮市北村,得知老書記吳根平開設了一個“草帽間”,推動村干部每天走出辦公室用腳步丈量民情民意后,當即決定以《一個“草帽間”的初心表達》來破題,總結宣傳其“三衣三帽”精神,得到相關部門高度認可,第二天便被昆山市委組織部微信公眾號頭條轉發。后期采訪中,昆山記者站每次去村里采訪之前先做功課,初步找到特色宣傳亮點,避免采訪時眉毛胡子一把抓,并可適時引導。最后,在雙方共同的碰撞中,確定最有價值的宣傳亮點。

昆山市張浦鎮尚明甸村變身“鄉野硅谷”,創新走出一條“鄉村+科創”“創業+生活”的鄉村振興新路徑;錦溪鎮長云村創新提出“合作農場”的概念,全體村干部在農忙時節帶頭下田干農活,通過與百姓同田勞動、共商農事、共話家常,在千畝良田種出好“豐”景;淀山湖鎮永新村借鑒農民資金入股、土地入股的模式,探索組建昆山六如農房農業觀光專業合作社,加大閑置宅基地和農房盤活利用力度,幫助農戶以股金入社拿分紅、以土地入股拿分紅、以農房入股拿分紅,讓32幢閑置農房變“黃金屋”……這些通過記者現場采訪梳理總結出的經驗,如今文稿已被昆山市委組織部集結成冊,成為昆山村社區干部時常翻閱的“小紅書”和昆山對外交流的新時代農村黨建新素材。

“一支筆”變成媒體融合“一杠桿”

在“走百村”融媒新聞行動收尾之際,《蘇州日報》“深度118”專欄刊發了《豐行百村》的總結報道,提到“這是江南水鄉的風情畫,是新農村建設的全景圖,也是20多位年輕記者的‘英雄聯盟’”,成為對“走百村”的最好詮釋。

“走百村”在深入挖掘各地抓黨建促鄉村全面振興的經驗和做法,反映新時代蘇州農村發展過程中的基層創新精神之余,還隱藏著一根主線,那就是媒體融合改革。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明確指出,要推動主力軍全面挺進主戰場,以互聯網思維優化資源配置,把更多優質內容、先進技術、專業人才、項目資金向互聯網主陣地匯集、向移動端傾斜,讓分散在網下的力量盡快進軍網上、深入網上,做大做強網絡平臺,占領新興傳播陣地。脫胎于報紙、仍然靠報紙吃飯的黨報人無法脫離報紙,但植入互聯網思維,可以依托報紙,充分融合各種互聯網技術手段和新型傳播方式,讓“一支筆”成為一根撬動媒體融合的“杠桿”,讓這張“紙”變得更立體、更生動、更精彩。

每篇報紙稿件推出的同時,蘇州日報報業集團還整合數字創意、視頻視覺等中心資源,在引力播APP上線“蘇鄉館”專題頻道,并為每篇稿件配套設計一張電子創意海報,簡潔美觀的設計引起眾多兄弟媒體的關注,引發一股深度報道的海報熱潮。

蘇州日報報業集團還鼓勵年輕記者率先轉型,拍攝、剪輯、制作相關短視頻近70條,并在引力播APP、蘇州日報視頻號同步推出。其中,一條計家墩村短視頻收藏達32次、轉發近1100次、點贊900余次,不少網友留言評論“令人向往”。此次全方位、立體式的宣傳也將計家墩推向新的高度,為其積攢了相當的熱度和關注度,幫助實現媒體和游客引流,為其打造“網紅村”提供了強大助力。

2021 年國慶長假期間,蘇州日報報業集團縣市融媒中心還聯合數字媒體編輯融媒中心舉行“姑蘇城外哪里玩我在村口等你來”慢直播,鏡頭聚焦美麗的魚米之鄉,用10個小時的直播,推介各地鄉村旅游風情,推動農旅融合發展,累計吸引觀看人數超78萬人次。同時,以各縣市為單位,推出百村行走軌跡H5,并探索“新聞+政務服務”新形式,邀請各村黨支部書記填寫鄉村發展問卷,形成調研報告。此外,組織書記專題訪談、農村黨建座談會、論壇等,進一步豐富活動形式、提升活動內涵、放大宣傳價值。

從過去的一支筆、一個采訪本到手機、攝像機、無人機齊上陣;從一份份帶著體溫、洋溢墨香的報紙到“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的新模式、新格局……以“走百村”新聞行動為試驗場,蘇州日報報業集團大步邁出媒體融合發展的矯健步伐,以勇立潮頭的姿態,積極主動擁抱每一次傳播技術的發展和媒介形態的更迭,努力在不斷嘗試探索中,催生出更多樣的新聞報道形式和新聞傳播格局,不斷實現主流媒體主流思想輿論引導價值的保值增值。

猜你喜歡
百村四力昆山
黃旙綽與昆山腔考
昆山三慮五金機械有限公司
昆山邁晟科精密機械有限公司
省母歸途有懷
以“四力”賦能報道 把新聞提“鮮”變“活”
“晉”現龍城美景 “源”是北方江南——晉源區百村景區化工作紀實
用好“四力”法寶 “走”深新聞一線
增強“四力”靠什么
“百會幫百村”合力助脫貧
江南“魚米之鄉”——昆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