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瀘州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現狀及對策

2023-03-13 22:30鄭海芳張維娜李洪平
四川農業科技 2023年11期
關鍵詞:瀘州市農產品監管

鄭海芳,戴 浩,金 偉,劉 霜,田 翠,張 強,張維娜,肖 俊,李洪平

(1.四川省瀘州市農業農村局 四川 瀘州 646000; 2.四川省合江縣公共檢驗檢測中心,四川 合江 646200)

近年來,我國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步伐,農業產業化發展進入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期,新修訂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要求不僅要保障人民群眾對農產品質量的“安全感”,同時還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對農產品質量的“幸福感”,這給基層農安工作帶來了新的要求與挑戰[1-3]。如何保障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上的安全,是擺在農產品監管者面前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必須抗起監管責任,抓緊抓牢農產品質量安全,不斷提升監管工作能力,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1 瀘州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現狀

瀘州市位于四川省東南川滇黔渝結合部,是“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新時代西部大開發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要節點城市。幅員面積12236.2km2,下轄3區4縣,全市常住人口426.3萬人,耕地面積410909.45hm2。近年來,瀘州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緊緊圍繞“強監管保安全,提品質增效益”這一主線,緊抓種植業農產品、畜禽和水產品各生產環節,加大抽檢力度,農畜水產品質量安全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全市未發生過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穩中向好發展。

1.1 制度健全,隊伍完善,責任明確

瀘州市自2017年創建國家級食品安全城市和省級監管示范縣以來,監管體系已完善升級,形成了由農業部門一把手親自抓、各相關部門和區縣分工協作的制度機制。瀘州市121個涉農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機構組織框架清晰完整,共配備鄉鎮監管人員343人,村級協管員1512人,實現行政村網格化管理全覆蓋,嚴格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網格管理“區域定格、網格定人、人員定責”。農產品質量安全在食品安全黨政同責考核、鄉村振興考核中權重追年增加,層層壓實各級監管責任,從檢測機構能力建設、網格化管理、豇豆專項治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等13個方面進行綜合考評,促進各級監管體系、能力水平的提升,保障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

1.2 強化執法監管、守牢農產品質量安全底線

近年來,瀘州市共開展省級、市級、縣級和鄉鎮四級監測,完成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730批次,監督抽查280批次,市縣1.2批次/千人的5120批次風險監測。主要抽檢生產基地、龍頭企業、散戶和批發市場的蔬菜、水果、食用菌和茶葉。屠宰場、養殖廠的畜禽、水產品,全年抽檢農產品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深入開展食用農產品“治違禁、控藥殘、促提升”3年專項整治行動,以豇豆為重點治理品種,商品豇豆100%抽檢,加大違法案件的查處力度和農業投入品的抽檢力度。2022年瀘州市共查處農產品質量安全案件25件,案件主要包括常規農藥超標和禁限用藥的使用,涉及禁限用藥案子的全部移交公安機關。通過加大抽檢力度,案件查處,有效地從源頭遏制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不斷提升瀘州市農產品安全風險預警能力。

1.3 強化標準生產,培育區域品牌

圍繞瀘州市主要農產品生產,結合資源優勢和生產實際,有序推進“三品一標”的申報、認證和證后監管。截止目前,瀘州市累計認證有效“三品一標”農產品232個,4個農產品納入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先后制定了《糯紅高粱有機種植技術》《白酒酒莊原糧種植技術》《丫杈豬生產技術》等8項農業地方標準和生產技術規程。指導合江縣成功創建省級農業國際貿易高質量發展基地,“納溪特早茶”列入首批中歐地理標志產品互認互?!?00+100”中方地理標志產品公示清單。常年舉辦四川(納溪)茶葉開采活動周、四川(瀘州)蔬菜品賞會等農業節慶活動。2022年,組織100余家農業生產經營企業、近600個農特產品參加中國農民豐收節(成都站)、第八屆四川省農業博覽會、第十九屆中國農產品交易博覽會等展示展銷會。瀘州桂圓、“江之陽”蔬菜直銷港澳,合江真龍柚、馬蹄甜橙出口加拿大,實現瀘州優質農產品出國、出境,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1.4 推行合格證制度,健全農產品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有效銜接

瀘州市大力推行食用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制定了《關于加強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銜接工作的通知》,安排部署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工作,確保制度落實落化,各區縣對轄區范圍的所有食用農產品生產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生產主體建立主體名錄,實行生產主體應開盡開,真實開具,有效使用。全市共建立了31個鄉鎮合格證自助服務站點,26個重點產業村自助服務站點,234個農產品生產企業、564個合作社和1153個家庭農場和種養殖大戶開具合格證,開證主體全部入駐國家、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追溯平臺,共出具承諾達標合格證等追溯標簽500多萬張,對農產品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有效銜接。

1.5 深入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抽查

結合種養習慣、季節變化和國家重大節假日,加大對種植業農產品、畜禽、水產品等的監督抽查。2022年全市共開展464批次種植業、畜禽、水產品監督抽查,檢測出5批次不合格樣品,并對其進行立案查處。對2021年列入“兩個名單”的生產經營主體進行全覆蓋的監督抽查和日常巡查,結合監督抽查、專項檢查、農資執法下鄉等活動,培訓種養殖和農資人員3000多人次,發放新農安法宣傳資料、農資資料等各類明白紙8000多份,千方百計營造“投入無違禁、管理無盲區、產品無殘留、消費無擔憂”的社會氛圍,保障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

2 存在的問題

針對瀘州農業面廣小散的農情,農安監管工作量大、監管層面廣、風險點多。因此,監管人員必須切實履行職責,加強培訓學習,堅持“產出來、管出來”,落實各項監管細則,指標農產品生產主體標準化生產,保障上市農產品質量安全。

2.1 農產品檢測體系能力不夠

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保證問題樣品“檢得出、檢得準”是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基礎。但農產品種類繁多,檢測參數每年都在增加,檢測方法不斷更新,現有的人員和儀器設備不能滿足當前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要求。瀘州市、縣檢測機構都通過省級計量認證和機構考核,但瀘州市農檢中心編制10名人員,進實驗室的技術人員6名,僅有3名大型儀器設備操作人員,每年要檢測3000多批次農畜水產品,檢測參數多、技術更新快、儀器設備老化;區縣基本是農安監管和檢測中心一起辦公,實行一個機構兩塊牌子一套人員,檢測人員少、年齡老化,認證參數不齊全,許多農獸藥、高毒高殘留農藥仍無法檢測,導致部分問題樣品“檢不出,檢不準”,增加了上市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

2.2 監管體系有待加強

瀘州市121個涉農鄉鎮雖監管網格已建立,但受到事業編制職數限制,缺乏專門的監管人員,多是由農技服務中心人員和村干部兼任,由于鄉鎮人員還有其他公務,多數精力有限,無法全身心投入工作,鄉鎮的執法人員大多都是無證執法,執法專業程度不高,無法有效開展農資、農產品的監督抽查。全市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水平和效率得不到有效保障。

2.3 農業標準化生產程度不高

不論是規模生產經營主體還是專業合作社的種養殖,農民都是第一生產主體,農民的種養殖水平直接關系到上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目前,全市農產品生產經營者基本都是50后、60后,整體文化水平不高,對新的生產技術、新的標準接收程度低,導致超標準、超劑量、超范圍使用農藥,甚至有小散戶違規使用禁限用農藥。有些蔬菜樣品施藥未過安全間隔期就采摘上市,嚴重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

2.4 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不完善

目前,瀘州市雖建立了食用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但還未完全形成有效的全過程質量跟蹤追溯體系,農產品生產記錄檔案不完整,制度不健全,農產品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還處于銜接初期,合格證的推行還處于起步階段,生產銷售溯源困難,特別是小規模生產經營主體和散戶。監管工作未能有效實現生產主體全過程生產到上市產品完整、精細、清晰的“網格化”管理。

3 對策與建議

3.1 強化監管體系,鞏固雙安雙創成果

瀘州市要持續以食品安全黨政同責考評細則和鄉村振興考核的各項指標為指揮棒,健全完善監管的長效機制,鞏固提升國家食品安全城市和省級監管示范縣創建成果。通過開展例行監測、專項監測、監督抽查、日常檢查、不定期巡查等方式,查處農產品生產主體違法違規行為,提升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嚴格落實落細“三定一考核”監管制度,全面推進區域網格化管理,突出重點、狠抓節點、精準監管,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

3.2 加快檢測體系建設,提高風險預警能力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作為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重要支撐,需嚴格規范檢驗檢測機構的運行。按照檢驗檢測體系建設要求,配備配齊相應的儀器設備、技術人員、設施場所和環境條件,擴大檢測參數,增加抽樣比例和品種的覆蓋,確保任務不減、效率不降、能力不退,固化檢測人員隊伍,提升檢測人員專業素養技術水平,增加外出學習、在職稱評審、聘用上適度傾斜。根據農產品上市情況,調整監測方案,突出重點品種和區域,加大檢測品種和范圍,增加監測數量、監測項目和頻次。加快推進鄉鎮農藥殘留快速檢測技術,擴大膠體金免疫監測范圍,逐步覆蓋畜禽、水產品,提高檢測的準確率,確保問題農產品“檢得了”“檢得出”“檢得準”。

3.3 加強執法監管,提高執法效率

深入開展“治違禁、控藥殘、促提升”3年行動方法,以豇豆治理為重點品種,進一步加強產管聯動,部門協作、強化源頭管理。一是責任明確,壓實監管責任。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涉及農業、市場監管局、公安、法院等部門,必須明確監管責任,強化部門協作,探索協同管理方式,探討有效執法措施,合理配置資源,減少監管盲區。二是加大抽檢力度,通過例行、專項和監督抽查,圍繞主導產業、農業園區、新型主體、品牌培育等,在重點區域、重點時段對瀘州市生產基地進行全覆蓋抽查,加大對小散戶的隨機抽檢力度。對抽檢不合格的農產品,加大查處力度,重點查處禁限用藥、停用藥物和非法添加物,嚴厲懲罰違法行為,做到有案必查,一查到底,違法必究。三是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隊伍,保障和穩定市、縣、鄉三級監管體系人員隊伍,執法人員持續加大與農產品質量安全相關法律法規學習,主動與相關部門建立聯動機制,加大日常巡查和隨機抽查,增強基層監管執法隊伍守土有責、守土盡責,提升各級和各環節的監管能力和水平。

3.4 加強追溯體系建設,強化品牌建設

扎實開展追溯體系建設,對納入國家級省級追溯平臺的生產主體進行日常巡查、執法檢查,對生產主體開具合格證進行提質增效培訓,鼓勵農產品帶證上市。強化農產品品牌建設,增強市場競爭力,從而增加農業效益、農民收入。一是培育一批有影響力的名特優新農產品,以瀘州打造“酒城優品”為契機,充分利用瀘州酒資源優勢,講好瀘州名優農產品故事,做好品牌宣傳,提升瀘州農業形象。二是加強品牌宣傳。通過組織瀘州知名農產品企業參加農博會、綠博會、糖果會等專展會,為瀘州農產品提供展示平臺,讓瀘州農產品走出四川,走向更大的市場,激活企業的積極性。三是強化品牌認證的監管,對獲得品牌認證的基地農產品,加強年度檢查、復查換證等管理工作,通過現場檢查、投入品督查、規范用標、抽樣檢測等多種形式嚴格管理,保證“酒城優品”質量。

3.5 加強宣傳培訓,推動社會共治

2023年是新農安法實施的開局之年,以新修訂實施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宣貫為契機,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相關法律法規等知識的科普宣傳。以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督、專項抽檢、農資下鄉和科技下鄉等,組織開展新農安法“進機關、進企業、進市場、進社區、進鄉村”等普法宣傳,以開具合格證為重點,推動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管理宣傳,發放農安法十大變化“明白紙”,張貼禁限用農藥目錄等方式,營造消費者放心、全社會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圍。

猜你喜歡
瀘州市農產品監管
瀘州市人民醫院
農產品網店遭“打假”敲詐 價值19.9元農產品竟被敲詐千元
瀘州市人民醫院
瀘州市人民醫院
瀘州市人民醫院
打通農產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農產品滯銷賣難信息(二)
監管
監管和扶持并行
農產品爭奇斗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