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轉復除顫器不恰當放電的原因和機制

2023-03-15 04:01承燕王如興
實用心電學雜志 2023年5期
關鍵詞:波群肌電振幅

承燕 王如興

植入型心律轉復除顫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是目前公認的預防心臟性猝死的一線治療方案。目前,臨床上應用的永久性ICD 主要有經靜脈ICD (transvenous ICD,TV-ICD)和全皮下ICD (entirely subcutaneous ICD,S-ICD)。S-ICD由于不植入血管和心腔,因此與TV-ICD 相比,可避免血管和心臟相關的并發癥[1]。為了保障生命安全優先,ICD 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不恰當放電(inappropriate shock,IS)。就目前的數據而言,S-ICD的感知異常發生率較TV-ICD 低,但兩者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2]。EFFORTLESS 研究發現,第一代S-ICD 的IS 年發生率為7%,再結合IDE 研究的數據,S-ICD 的3 年的IS 發生率為13.1%[3-4]。波士頓科學公司的第三代S-ICD 通過應用多種濾波技術和算 法,使IS發生率明顯下降。近期的UNTOUCHED 研究表明,在射血分數降低的心力衰竭一級預防患者中,S-ICD 的IS 年發生率僅3.1%,為TV-ICD 的一半[5]。雖然隨著S-ICD 硬件和軟件的不斷升級,IS 的發生率在不斷降低,但其仍是不得不面對的臨床問題。本文主要綜述S-ICD 發生IS的原因和機制。

1 過度感知心內信號

非QRS 波群的心內信號都有可能被過度感知而導致IS,其中振幅較大的T 波最容易被過度感知。所以術前篩選十分重要,只有當R 波和T 波的振幅比(R/T)>2.5 時才能通過篩選。當同時存在多個心內信號過度感知時,計數頻率更容易達到除顫區而發生IS。當發生IS 時,部分患者可以通過程控調整參數和治療原發病解決,而有些患者則需要手術調整S-ICD 甚至重新植入TV-ICD。

1.1 T 波過度感知

T 波過度感知(T-wave oversensing,TWOS)是導致IS 的主要原因之一。任何引起T 波和(或)QRS波群變化的情況均可能導致TWOS。T 波和QRS 波群受許多因素影響,如體溫、神經體液調節、電解質、心肌供血、心肌炎、間歇性傳導變化、T 波記憶、心臟手術、心力衰竭、疾病進展和藥物等。由于TWOS 發生率較高,近年來開發出高通9 Hz 的SMART Pass 濾波技術,有效減少了TWOS 的發生。然而,為避免影響對細顫型心室顫動的正確感知,此功能在QRS 波群振幅<0.5 mV 或心率<43 次/min時失活。

心率增快可以引起R/T 改變,從而發生TWOS和IS。一項納入69 例患者的小樣本研究發現73%的IS 為心率增快時TWOS 所致[6]。Brugada 綜合征是S-ICD 的適應證之一,但其心電圖易受體溫、迷走神經興奮性等因素的干擾,具有間歇性和多變性,存在IS 風險。Brugada 綜合征患者即便在靜息狀態下程控參數良好,運動時心率增快后也仍會出現ST-T 改變,還可能發生TWOS 和IS[7]。KAMAKURA等[8]研究發現,術前順利通過體表心電圖篩選并植入S-ICD 的Brugada 綜合征患者中,有33%在術后運動中出現TWOS。

間歇性或新發的傳導阻滯也會引起TWOS 和IS。SOUSA 等[9]報道了1 例快頻率依賴性完全性右束支阻滯導致的TWOS 和IS。NOEL 等[10]報道了1 例快頻率依賴性完全性左束支阻滯導致的TWOS 和IS。OMURA 等[11]報道了1 例新發的完全性右束支阻滯造成的TWOS 和IS。

心臟手術后發生的心電變化可引發TWOS 和IS。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行室間隔切除術后,新發完全性左束支阻滯會導致TWOS 和IS[12]。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顯性旁道消融術后,T 波記憶和心肌病進展后R 波振幅減小也會導致TWOS 和IS[13]。左心室室性心動過速消融后心電改變使R/T 減小,可能造成TWOS 和IS[14]。SALEEM 等[15]報道了1 例行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及心房撲動消融的患者,術后心功能恢復,但心臟重構使R/T 減小,進而造成TWOS 和IS。

高鉀血癥會導致TWOS 和IS。血鉀增高后將出現T 波振幅增大、R 波振幅減小和QRS 波群增寬,因而發生TWOS[16]。此外,高鉀血癥患者可能會合并緩慢性心律失常。CHUA 等[17]報道了1 例高鉀血癥合并代謝性酸中毒的患者,在室性逸搏節律下SMART Pass 功能失效,繼而出現TWOS 和IS。

其他原因也可能造成TWOS 和IS。HALAWA等[18]報道了因為囊袋血腫導致脈沖發生器稍微移位而發生TWOS 和IS 的病例。心室起搏時T 波發生繼發性改變,會導致TWOS,進而造成IS[19]。心肌缺血時,R 波振幅減小和ST-T 改變亦可能引發TWOS 和IS[20]。此外,BATUL 等[21]報道的1 例23 歲心肌病患者,因S-ICD 術后QRS 波群振幅增大超出模數轉換器電路的動態處理能力,進而導致TWOS 和IS。

1.2 P 波、F 波、f 波或U 波過度感知

P 波、F 波、f 波或U 波的振幅相對于R 波振幅較小,但是也可能發生過度感知。當R 波振幅變化超出模數轉換器電路的動態處理能力時,可能導致基線發生漂移,此時校正QRS 波群將縮小R 波和其他波之間的比例,從而發生過度感知和IS。有患者因體位改變導致R 波振幅減小,進而出現過度感知f 波,并引發IS[22]。當P 波、F 波、U 波振幅較大時,也會使R 波和它們之間的比例減小,從而發生過度感知和IS[23-24]。另外,在安裝心臟起搏器的S-ICD患者中,心房單極起搏時起搏信號振幅較大,這種情況下也可能發生過度感知,此時可將起搏極性調整為雙極起搏,以免發生過度感知[25]。

2 QRS 波群多重計數

當QRS 波群較程控的模板QRS 波群明顯增寬時,可能導致多重計數,其中大多為雙重計數。由于多重計數,寬QRS 波心動過速的頻率即便在條件除顫區以下,也可能發生放電事件[17]。間歇性傳導阻滯會導致QRS 波群多重計數,從而使計數頻率達到條件除顫區以上,繼而發生IS[10]。室性逸搏時寬QRS 波群可能發生多重計數,緩慢的心率也會使SMART Pass 功能自動關閉而發生TWOS,從而使計數頻率達到條件除顫區以上,進而發生IS。心室起搏時,大多為寬QRS 波群,會發生多重計數,加之心室起搏的寬QRS 波群合并繼發性T 波改變,容易發生TWOS,所以可能導致IS[19]。

3 室上性心動過速頻率過快

研究表明,室上性心動過速(簡稱室上速)病史是預測IS 的獨立危險因素,其引發的IS 大多是由于頻率到達除顫區所致[26]。由于除顫區僅憑頻率進行鑒別,因此,單區域設置不利于室上速的鑒別診斷。而雙區域設置增加了條件除顫區,此識別區根據儲存的模板進行形態鑒別,超過50%的模板(竇性心律下的QRS 波群)相似度考慮室上性心律,且可以評價單相或多相QRS 波群逐跳間的關系。在IDE 研究中,雙區域設置使室上速患者發生IS 的相對風險降低70%;在EFFORTLESS 研究中,雙區域設置下IS 發生率為6.4%,而單區域設置下IS 發生率為12%[3-4]。由于條件除顫區的形態鑒別功能無法關閉,因此,當有室上速伴差異性傳導或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動過速時,可能會造成誤判,臨床工作中需要予以注意。

4 肌電干擾

肌肉產生的電信號也可能被S-ICD 過度感知而導致IS,原因通常是肌電噪聲較大而非R 波振幅顯著變化,這可能與電極的位置和深度相關。肌電干擾的發生率并不低。ISHIDA 等[27]的研究入選了43例S-ICD 患者,術后使用8 字拉力繩對其進行運動測試(在胸前雙手水平拉;雙手上舉至頭上拉;左腳踩住一段,左手向上拉),發現其中12 例發生肌電干擾;中位隨訪672 d 后,有3 例因肌電干擾而發生IS。日本的一項研究顯示,61 例接受S-ICD 的患者中6 例發生IS,其中發生肌電干擾者4 例[28]。目前,借助術前篩選算法并不能預防肌電干擾所致IS,進一步探索S-ICD 的手術方式,尤其是感知電極植入的部位和深度,可能有助于減少肌電干擾。

5 空氣滯留

空氣能使感知電極絕緣,而空氣移動會導致電壓急劇變化,心電圖出現偽差、基線漂移和QRS 波群振幅減小,從而發生過度感知和IS。ALI 等[29]指出,空氣滯留的發生率約為1.2%,在可能由空氣滯留引起的S-ICD 故障中,93%屬于IS,其中95%發生在S-ICD 植入后1 周內。滯留的空氣大多在1 周內被生理吸收,因此空氣滯留導致的IS 通常具有自限性,而這類IS 的診斷主要依據上述心電圖表現、空氣滯留的影像學表現,以及在IS 發生于術后早期并在滯留空氣被吸收后好轉的特征。

6 電極導線與脈沖發生器故障

盡管S-ICD 電極導線的故障率遠遠低于TV-ICD,但仍可能出現斷裂,斷裂的部位有劍突下轉角處、靠近脈沖發生器處等[30]。電極導線斷裂會導致感知異常和IS。電極導線與脈沖發生器接觸不良,如電極導線未完全插入脈沖發生器,也會出現感知異常,進而發生IS[31];還有過脈沖發生器因密封塞損壞導致感知噪聲而發生IS 的報道[32]。Twiddler's 綜合征,或是其他原因導致的脈沖發生器或電極導線移位也會使心電圖變化,從而發生過度感知和IS[33-34]。電極導線與脈沖發生器故障引發的IS 雖然不常見,但也是IS 的原因之一,此時需要重新調整或更換電極導線與脈沖發生器。

7 心肺復蘇

與TV-ICD 主要感知心內電信號不同,S-ICD 感知的心電信號類似于體表心電圖。心肺復蘇在心電監護中產生的偽差,也可能發生在S-ICD 心電圖中。心肺復蘇產生的偽差與QRS 波群形態迥異,其頻率即便落在條件除顫區,也會發生IS;加之心肺復蘇患者發生過心搏驟停,此時預防TWOS 等算法可被自動關閉,導致過度感知風險增加。心肺復蘇時,患者可能會經歷頻繁的IS 而導致左心功能惡化[35]。目前唯一的解決辦法是,植入S-ICD 的患者行心肺復蘇時,在脈沖發生器上放置磁鐵,以抑制除顫[36]。

8 體外電磁干擾

盡管S-ICD 設有帶通濾波器(允許3~40 Hz 的信號通過)和陷波濾波器(限制50 Hz 的信號通過)用來過濾心外信號,但體外的強電磁波作為一種高頻信號仍能干擾S-ICD。有患者在使用電鉆的過程中S-ICD 發生IS,還有患者握著游泳池漏電水泵附近的金屬扶手時S-ICD 發生IS[37-38]。因此,需要提醒植入S-ICD 的患者注意預防電磁干擾,尤其是要避免觸碰可能漏電的物體。

9 Sense-B 噪聲

不明原因的Sense-B 噪聲是發生IS 的原因之一。Sense-B 噪聲導致的IS 特點[39]如下:①僅在主要或備選向量中出現;②心電圖顯示方形信號(信號飽和)以及不能解釋的QRS 波群振幅減小;③過度感知通常不能由移動S-ICD 所誘發;④無電極導線及脈沖發生器故障的影像學證據;⑤具有正常阻抗的完整高壓電路。產生Sense-B 噪聲的具體原因相關公司尚未公布。由于Sense-B 噪聲僅在主要或備選向量中出現,因此,如發生這種情況,則將感知向量程控為次要向量即可。

10 小結

多種原因會導致IS,如過度感知心內信號(T波、P 波、F 波、f 波或U 波)、QRS 波群多重計數、室上速頻率過高、肌電干擾、空氣滯留、電極導線與脈沖發生器故障、心肺復蘇、體外電磁干擾、Sense-B 噪聲等。發生IS 后建議重新程控S-ICD(如更改感知向量、更新心電圖模板、打開條件除顫區、打開SMART Pass 功能等),并積極治療基礎疾病(如糾正電解質紊亂、糾正心力衰竭、調整藥物、室上速射頻消融等),以避免IS 再次發生。如IS 的誘發因素不能去除,則需要重新手術,以調整S-ICD 或植入TV-ICD。

猜你喜歡
波群肌電振幅
盆底肌電刺激聯合盆底肌訓練治療自然分娩后壓力性尿失禁的臨床觀察
基于ResNet與BiLSTM的心電QRS波群檢測方法
《思考心電圖之166》答案
《思考心電圖之162》答案
十大漲跌幅、換手、振幅、資金流向
十大漲跌幅、換手、振幅、資金流向
十大漲跌幅、換手、振幅、資金流向
滬市十大振幅
經皮神經肌電刺激治療上肢周圍神經損傷的療效
女生穿運動鞋與高跟鞋步行腰背肌電比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