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供應鏈金融助力民族地區鄉村振興發展

2023-03-22 15:25
海峽科技與產業 2023年11期
關鍵詞:產業鏈供應鏈特色

阮 澆 施 若 葛 磊

貴州財經大學大數據應用與經濟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黨中央始終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我國民族地區農業發展基礎較為薄弱,立足于鄉村全面振興的戰略布局,2014 年,農業部印發《特色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2013—2020 年)》,明確提出要打造現代特色農業產業鏈,做精做強特色農產品,實現農民的農業經營收入穩步增長。發展特色農業產業鏈對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2021 年,農業農村部出臺《關于加快農業全產業鏈培育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近年來我國農業全產業鏈發展加快,要繼續推進延鏈、補鏈、壯鏈、優鏈,從抓生產到抓鏈條、抓產品到抓產業、抓環節到抓體系轉變。

1 文獻綜述

近年來,供應鏈金融理念逐漸被引入農業領域,成為農村金融發展中的一項重要創新,周曉強[1]認為,發展供應鏈金融是深化農村金融改革和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內容;鄒建國等[2]通過實證研究分析,得出農業供應鏈金融能夠顯著提升農戶的守約概率,并有利于緩解商業銀行對農戶信貸約束的結論;吳若冰等[3]立足于邊疆民族地區鄉村振興的研究,提出農業供應鏈金融能夠有效緩解邊疆民族地區金融供給不足和供給結構不平衡的問題,為邊疆民族地區振興提供有效支撐;夏珂[4]提出現階段我國農業供應鏈金融呈現數字化、競爭化、平臺化的發展趨勢,并基于此現狀對農業供應鏈金融的主要發展模式進行了研究探索。

2 發展現狀

2.1 民族地區特色農業發展現狀

我國民族地區農業的發展受耕地面積少、土壤質量差、氣候惡劣等因素的限制,此外,還包括交通運輸、水利灌溉、防洪防旱等基礎設施不完善,科技發展水平落后,民族地區的抗災害能力薄弱等,各種綜合原因導致民族地區的農業生產效率低下,農民經濟效益低。張兆忠等[5]指出,特色農業即依托于區域內獨特的資源、氣候、文化、市場等優勢資源,開發和生產具有特色、市場競爭力強、品質優良的經濟農作物。民族地區農業產業擁有獨特的自然風貌和特色產品,具備將地方特色資源轉化為經濟效益的先天優勢和潛力,發展特色農業成為助力民族地區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之一。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民族地區基本形成了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農業產業,農業生產能力和發展能力顯著提升,但同時也面臨著發展瓶頸,存在經營分散、規?;捷^低、資金投入不足、經營主體融資渠道受限、科技水平落后、農業技術裝備水平低等問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族地區特色農業的高質量發展。

2.2 農業供應鏈金融發展現狀

孫飛等[6]提出農業供應鏈金融以農業核心企業為基礎,以服務“三農”為目標,對鏈條上下游的資金流、信息流、物流和相關資源進行整合,打破傳統金融依賴不動產抵押發放貸款的融資模式,降低融資成本,滿足鏈條上各主體的融資需求,進而為整條產業鏈提供系統性的金融服務。在農業產業鏈中,上游采購農資原材料等商品所產生的應付賬款、生產環節里所產生的必要支出,以及下游經銷商銷售農產品所產生的應收賬款,是出現在農業供應鏈上主要的資金缺口,同時也是維持產業鏈條運營發展所必須解決的難題。目前,我國的農業產業鏈組織歷經萌芽、過渡、發展階段,其平臺建設、鏈條組織發展模式、信息披露技術、監管體系等逐漸成熟,農業供應鏈金融發展出“公司+農戶”“公司+合作社+農戶”“龍頭企業+農戶+金融機構”等多種組織形式,服務對象涵蓋龍頭企業和其他中小企業、合作社、農戶、新型經營主體等,圍繞農業供應鏈金融上各經營主體的個性化需求對金融服務與金融產品進行創新,有效引導金融資源服務于農業的高質量發展。

3 農業供應鏈作用機制與發展模式

3.1 農業供應鏈作用機制

首先,供應鏈金融通過核心企業或農業合作社采用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對鏈上各類交易數據進行采集、處理與分析,匯集行業相關信息,并與金融機構信息交流共享,拓寬信息渠道,多方合作,最大程度降低信息不對稱程度。其次,供應鏈金融可以促使鏈上交易主體增信,通過核心企業與上下游交易主體建立起較深的聯系和了解,使得農業供應鏈金融具有一定的篩選機制,金融機構基于信用風險規避原則,會拒絕與違約企業合作,但鏈上各環節經營主體較為穩定,能保持良好的信譽度,這將促使整個產業鏈條經營主體守約增信,從而提高金融機構對整個農業供應鏈的授信意愿,緩解產業鏈上融資主體所面臨的融資約束問題。最后,農業供應鏈金融有利于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一方面,發展農業供應鏈金融能利用核心企業和互聯網技術將零散孤立的農戶、商戶、中小企業聯合為一個整體,依托整體供應鏈的信用及資產獲取金融服務,增加上下游各環節經營主體與核心企業的黏性;另一方面,發展農業供應鏈金融又能對具有發展潛力的特色農業給予金融支持,吸引保險、基金等機構和資金注入特色農業產業,推進民族地區“一村一品”產業發展局面的形成,促進特色農業的高質量發展。

3.2 農業供應鏈金融在民族地區的發展模式

3.2.1 以龍頭企業為主導的模式

該模式是以產業的龍頭企業為核心的供應鏈金融模式,依托核心企業對產業鏈上下游較強的控制力,掌握著整個供應鏈的資金流、交易流、商流、物流等重要信息。金融機構基于核心企業自身信用以及與上下游企業交易的信息數據,以應付賬款、預付賬款、存貨為質押,對鏈條上下游交易主體進行授信。例如,辣椒種植在貴州已有400 余年的歷史,現今是貴州最具有代表性的傳統優勢特色產業。為助力“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發展格局的形成,貴州遵義圍繞“建設世界辣椒加工貿易基地”這一戰略地位,積極打造辣椒加工產業集群。2022 年,遵義播州全區試點推行“村社合一”組織模式,采取“公司+村集體+合作社+農民”的方式,建設辣椒訂單示范基地,推進辣椒規?;?、標準化種植。貴州卓豪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辣椒產業的龍頭企業之一,在辣椒產業鏈上,該公司從辣椒供種、育苗技術指導,到田間管理、最后統一收購,全程參與產業鏈條上各環節,保證辣椒的優良品質和銷售渠道,致力于實現辣椒產業高端化、標準化、品質化的發展。

3.2.2 以合作社為主導的模式

以合作社為主導的農業供應鏈金融模式,是將合作社作為供應鏈的核心主體,掌握各方信息對供應鏈進行管理,使其起到聯系各方、共享信息的“橋梁”作用。相較于農戶或涉農中小企業,合作社資產規模更大、信用度更高,在獲取融資貸款方面更具有優勢。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簡稱“博州”)將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健康發展作為推進鄉村產業振興、農牧民群眾增收的重要抓手,截至2022 年,全州共有農民合作社1 221 家[7],發展出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核心的農業供應鏈金融模式。博州溫泉縣鑫農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10 年,采取“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主要提供玉米種植、農資銷售、烘干倉儲、農業科研等服務。該合作社通過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糧食銀行等形式吸引農戶入社,大力推廣玉米種植。在上游環節,鑫農合作社代替農資公司,向農戶銷售優良價低的農資物品;在生產環節,合作社向農戶提供科學種植的技術指導,進行綠色環保種植,致力于提高農作物的生產品質;在下游環節,合作社與收購企業簽訂訂單,按照不同等級形成不同價格,保證農作物的收購。作為供應鏈的融資主體,鑫農合作社以玉米收儲倉庫、加工設備等固定資產作為抵押向當地農業銀行申請貸款,將獲取的貸款資金存入專項賬戶,該資金只能用于農業生產,以滿足農業供應鏈上各環節的資金需求。該類產業鏈經過發展,逐漸形成“種養加”全產業鏈循環農業發展模式,玉米產業鏈不斷延伸拓展,農產品附加值不斷提升,循環、健康、持續發展的農業生產模式得以在民族地區推廣實行,促使農民持續穩定增收。

3.2.3 以電商平臺為主導的模式

該模式將電商平臺作為農業供應鏈管理的核心,運用互聯網、云計算及大數據等技術,形成供應鏈金融的網絡核心。電商平臺通過整合鏈條上下游企業的生產、經營及銷售數據進行收集管理,掌握大量真實的市場交易信息,憑此篩選經營狀況良好、信用度高的企業,向其提供融資服務,以降低融資風險和成本。通遼位于內蒙古科爾沁草原腹地,是國內聞名的肉牛黃金養殖帶,也是國家重要的農畜產品生產輸出基地。2016 年,螞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螞蟻金服”)、中華聯合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華保險”)與內蒙古科爾沁牛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科爾沁牛業”)共同達成供應鏈金融合作,提出“融資+保險+農業”的一體化服務。螞蟻金服作為資金方,為科爾沁牛業上游的養殖戶或合作社提供信用貸款,貸款通過特定的農資平臺定向購買指定的品種牛及所需飼料;肉牛出欄后,科爾沁牛業向養殖戶收購,收購款項優先償還螞蟻金服的貸款;在產業鏈下游,在科爾沁牛業將肉牛屠宰、加工后,生鮮牛肉及牛肉制品將通過電商平臺渠道銷售,銷售回款用于償還貸款本息以及支付養殖戶收購款。在整個過程中,中華保險與螞蟻金服聯合,為農牧產業龍頭企業提供保險增信服務和低成本融資服務。電商平臺依托于高水平的數字化、信息化互聯網技術,可以通過倉儲物流服務和第三方支付結算平臺,對資金流向和貨物流向進行實時監測,保證資金和交易行為的安全、透明性,同時也為食品安全提供數據回溯的基礎,推動農牧產業鏈數字化轉型升級。

4 結論與建議

本文基于民族地區特色農業的發展現狀,總結了農業供應鏈金融的作用機制和其在民族地區發展的3 種模式,并對具體案例進行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結論:農業供應鏈金融能夠通過促進特色農業的發展,引導金融力量支持農業產業鏈的壯大發展,加快推進民族地區“一村一品”產業發展局面的形成,為特色農業現代化、產業化轉型升級提供有力支撐,進而助力民族地區實現鄉村振興。但農業供應鏈金融在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不足,本文就農業供應鏈的未來發展方向提出以下建議。

4.1 優化農業供應鏈金融監管機制

目前我國農業供應鏈金融仍在發展的初級階段,相關監管機制還不完善,供應鏈金融中出現企業運營生產不規范、重復融資、信息披露不完全、虛假交易、物流產業混亂等問題。推動建立健全風險監管體系,強化市場約束機制,針對供應鏈金融上下游不同參與主體、金融產品、信貸審批實施差異化監管,是規范供應鏈金融市場體制的必要舉措。同時,也需加快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確保鏈上企業的信用能力和交易的真實性,進一步規范市場參與主體的金融行為。

4.2 提升金融服務農業產業鏈水平

民族地區金融機構應因地制宜,基于當地農業供應鏈的核心企業與特色農產品的生產開展供應鏈金融服務,創新特色金融產品與服務模式,針對農業供應鏈上下游企業、供應商和農戶的金融需求,協同各類金融機構展開合作,提供多樣化、個性化、一體化的金融服務,為農業產業鏈的生產、加工、銷售各環節提供精準服務。通過互聯網技術構建數據共享平臺,開展線上金融活動,吸引基金、保險、小型金融機構和市場資本方參與產業鏈條,增加支農助農金融資源投入產業鏈,提高供應鏈參與主體的金融可得性。

4.3 運用金融科技推動特色農業現代化轉型

供應鏈金融在服務特色農業發展的過程中,離不開金融科技的技術支持。區塊鏈、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新技術為農業產業鏈實現智能化管理與科學生產提供了技術保障,使得現代農業優質、綠色、環保的科學生產技術和理念得以推廣,加速推進特色農業標準化、現代化的發展進程。金融科技不僅可以深入到鏈上種植、運輸、倉儲、加工、銷售等各個環節,確保農產品的標準化和安全性,還在金融機構的征信過程、融資過程、資金監管、風險管理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在特色農業產業鏈延伸壯大的發展過程中對風險進行系統性智能化監測與管控,以保障供應鏈的健康平穩運行。

猜你喜歡
產業鏈供應鏈特色
特色種植促增收
海外并購績效及供應鏈整合案例研究
“饸饹面”形成產業鏈
為什么美中供應鏈脫鉤雷聲大雨點小
中醫的特色
產業鏈條“鏈” 著增收鏈條
益邦供應鏈酣戰“雙11”
益邦供應鏈 深耕大健康
完美的特色黨建
產業鏈春之奏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